分享

如何解除孩子的胆怯心理

 天蓝蓝 2008-01-15

如何解除孩子的胆怯心理

丁洪海 编写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 《论语》
一、胆怯人皆有之
胆怯心理不仅出现在儿童身上,在青少年以及成人身上也可发现。例如,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面对教师谈话时,他的眼睛不时地盯着教师的面孔,胆战心惊,教师问几句话他才说一句简单的话语;再例一名六年级的学生,学习成绩优秀,在一次国旗下讲话时,竟然读稿子就发出颤抖的声音,引起全校师生的注意;再例,一名初二的学生,因放学的路上在200米远处撩了一眼“谋杀命案”现场,晚上竟一夜没合眼,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再例,作为教师,每天要面对四、五十名学生讲课,可在学校举行声乐竞赛活动时,评委只有几人,一名教师也出现心慌意乱,为使唱歌发挥正常,在首先朗读的歌词中,声音竟走调。

二、什么是胆怯?
   有的专家早就指出,胆怯来自对未知世界的恐惧。
三、胆怯的利弊?

1、益处:探索未知世界,适应自然和社会过程中应该有一些谨慎、防范心理。否则,就可能胆大妄为,卤莽、冒失、胡来,贻害无穷。
      对于确实存在的危险要学会适应、应对、作好防范措施。
2、害处:对于一些事物,过分的害怕、担心、顾忌,以致束缚自己的手脚、影响自己的行动。如孩子不敢见人、不感发言、不敢问路、不敢与异性打交道等,如果这种性格得不到矫正,不但影响人的学习、进步,而且会使人变得孤僻,情绪低落,郁郁寡欢。

四、如何克服胆怯?
1、“知”:形成正确的认识
2、“仁”:仁义者不担忧自己
3、“勇”:勇者无惧、果敢不犹豫
4、“敏”:习惯成自然就不会过分敏感、多疑
5、“染”:人们的情感会互相感染
6、“源”:避开、防范容易引起胆怯的刺激源头

1、“知”。获得正确的认识,做好知识上、技能上、心理上相应的准备。(“有备无患”、“知者不惑”)
(1) 学习知识,提高认识水平。害怕、胆小往往产生于无知。古代人怕打雷,因为他们对雷处于无知状态;迷信的人怕“鬼火”,因为他不知“鬼火”为何物。依靠知识我们可以消除害怕和胆小。很多害怕是自己想象的产物,用自己想象出来的东西吓自己。人为地画地为牢,给自己设置了心理障碍。你害怕什么你就要多学习什么,一旦你对那件事了解了,你就不害怕了。
  对事物有了较高认识,就会发现所害怕的事无非是两类:一类是可以控制的,那么努力控制就可以了。另一类是不可控制的,既然无法控制,无论怎么害怕也还是那样,解决不了什么问题,害怕只是增加自己的痛苦,毫无价值,所以也没有害怕的必要。这样一认识也就用不着害怕和担心了。
(2)施以科学的教育。向孩子讲清自然界哪些是可怕的,哪些是不可怕的,教会孩子躲避危险的办法,这样也能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减少胆怯心理。如孩子怕过马路,可带他参观交通岗亭,给他讲交通规则,让他知道什么时候过马路很安全,什么时候过马路很危险。孩子怕小动物,可让孩子多玩玩动物玩具,观看别人和小动物玩耍,然后让他接近一些温顺的小动物,和别人一起抚摸它,最后让孩子单独接触。
(3)事先做适当准备。很多孩子胆怯、担忧的是自己的表现,怕在众人面前有让人失望的表现。怎么办呢?美国专家建议,胆怯者不妨假设自己是剧中的某一角色,只是在舞台上表演角色而已。例如让孩子演一演书中的“课本剧”也很好,能使自己置于生活中的任何情形。这样,窘迫就会减少,胆怯逐渐消失。另外,鼓励孩子上课要大胆发言,积极参加校园演讲比赛等,当他做这方面的操练时,他已准备好即将说什么,对将要进行的活动也就充满信心,这种角色好处在于,容易消除真实角色与扮演角色的界线,让孩子的行为表达出明确意义,就能反映出其真实自我。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做好准备工作。如果孩子要陪您赴个约会,应先告诉孩子来客有哪些,怎么称呼他们,他们的职业情况及兴趣爱好,平时应注意的事情等。教会孩子一些待人接物的技巧,如会见一个未曾谋面的人时,应先弄清他们的背景。待开始谈话时,他便会感到自我控制能力较以往大大增强了。
(4)换一种想法,也就换一种心情。
*不要试图去猜测别人说的话,应该根除“肯定我会搞错”、“我从来就不能……”、“他们会嘲笑我”等错误观念。
*当出现上述想法时,思想上应及时刹车并用积极的想法取代旧的想法,如“人人都有权利犯错误”、“别人的评论并不是对自己的挑衅”“别人评论是表达自己的观点,对于我自己要学会分析,合理的就吸取”等。
*在像讨论问题这样的关键时刻,最好能这样想:“冲突是两个人的问题,胆怯的责任在于自己而不在于对方。”
*最好有学而不厌的态度,应常常这样鼓励自己:“下次我将做得更好。”

*应总在头脑里绷紧这根弦:每个人都有权利持有和别人不同的观点并有权利改变自己的看法。
*在交谈时使用温和而坚定的语气并看着对方的面孔。
*你应知道,当你受到你认为是不公正的待遇时,你有权利提出抗议。
*学会运用放松的技巧来减少紧张。
*要知道,把自己内心的痛苦向别人倾诉并不是件坏事。
*总之,你要明白,你有权利说“不”。

2、“仁”。“仁者无忧”,“急他人所急,想他人所想”的人是顾不上自己胆怯的。
    学会换位思考很重要。演员慰问边防官兵气氛热烈;教师上课考虑怎么放松学生的情绪,观察学生的感受和反应,可能就忘记了自己的紧张;让孩子去陪孤寡老人聊天,为他们表演,孩子体验到助人的快乐而不是失落感。

3、“勇”。“勇者无惧”,当认定目标想要行动时,克服畏首畏尾的办法就是不要摇摆不定,而是赶紧行动,勇敢启动,果断跨出行动的第一步。至于结果如何,就走一步,看一步,在行动中不断调整。

案例: 一个中学生胆怯、害羞,上课不敢回答问题,老师给他做了思想工作以后,他下决心要战胜自己,心想这回上课一定举手回答问题,豁出去了。可是上课后,一回头,看到“黑压压”的一片人,决心又被吓跑了。心里又犯嘀咕:“万一回答错了怎么办?”这节课又没敢发言。第二节课,自己又下决心:“这回说什么也得发言了。”当他站起来说话时,眼睛哪儿也不瞧,紧盯着黑板一角,声音在抖,腿在抖,手也在抖,但他终于发言了。虽然不太成功,但是完成了自己的一次尝试。第三节课,他的勇气更大了,再站起来发言,抖得没有那么厉害了。他的行动得到老师的赞扬,同学们还为他鼓了掌,他这时才真正尝到战胜自己的滋味,觉得上课发言也没什么可怕的。战胜自己会遇到失败,会有激烈的思想斗争,但只要坚持下去,就会取得胜利。战胜自己是勇气、自信、沉着的胜利。

4、“敏”。适应了就不会过敏,对于自己担心的事物多接触,久而久之就会习以为常。
     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送东西到邻居家,吃饭前摆放碗筷,到商店买东西、来电话让孩子接、到物业公司报修等,锻炼孩子的交往能力,使他们知道自己可以做许多的事情。
     紧张时可以做一会放松训练。令身体的不同部位“紧张和放松”交替进行,体验到紧张后的放松的感觉,从而逐步学会放松。

5、“染”。胆怯心理会在情绪上相互传染和感染。
    榜样示范
    讲英雄的故事,向英雄学习。如解放军是勇敢的典范,每个孩子都崇敬解放军,爸爸妈妈可讲一些解放军战斗故事给孩子听,鼓励孩子向他们学习。
         爸爸妈妈在生活中也要大胆、勇敢,遇事要冷静沉着,不能大惊小怪或喜怒无常。(如,打雷、看人家放鞭炮、打电话等),比如家里发现一只老鼠,妈妈首先惊叫逃跑,孩子怎会镇定自若呢?
 6、“源”。
     避免不良的环境刺激,创设和谐安全的环境,消除害怕源。
     用比较温和的方式对待孩子的错误,不要对孩子恐吓讥讽或动辄责打孩子。很多情况下,孩子胆小是被大人编的鬼、野猫、大灰狼之类的故事吓的。对孩子动辄就严厉惩罚,往往也会引起孩子的紧张和恐惧。因此,爸爸妈妈要采用适当方法,耐心教育自己的孩子。

    创设一个愉快融洽的环境可以消除孩子的紧张状态。如多让他与同龄孩子玩耍、游戏;客人来了,让他表演节目、端茶水等,并及时给予赞扬和鼓励;谨慎地替孩子选择故事和电视节目,尽量避免孩子见到强刺激的场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