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位 成吉思汗2006-08-15 20:59:57 来源: 网易探索(广州)
成吉思汗(1162——1227年),蒙古大汗(1206——1227年在位) (作者:阿澈)蒙古人当之无愧地将13世纪命名为“蒙古世纪”,这个世纪,草原风暴席卷了欧亚大陆的大部分,改变了这些地区的政治版图和文明进程。而成吉思汗,正是这场世纪风暴的发起者,历史上最负盛名的征服者。 暴君还是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之名为铁木真,出生于蒙古尼伦部落勃儿只斤氏族的一个首领之家。当时,蒙古高原上有上百个部落,相互间纠缠在没完没了的仇杀中,而金国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使他们成为臣属。 1206年,召开了铁木真一生中,也许也是蒙古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大会,确立了铁木真为蒙古所有部落的共主,上尊号为“成吉思汗”。从此,蒙古人停止了内战,兵锋一致对外。 在统一蒙古诸部的过程中,成吉思汗逐渐摸索到一套治国的方法,在统一蒙古之后,便使这套方法成为国家的基本制度固定了下来。他将蒙古人民划分为近百个千户,以千户作为国家行政的基本单位,每个千户同时也是军事和畜牧生产合一的组织,千户之下又划分为百户、十户,有的千户之上还设有万户(但千户不一定代表一千户人家,只不过是一个通称而已,百户、万户也同理)。成吉思汗将各千户分封给他的子弟,他实行的实际是一种军事封建制度。成吉思汗挑选全蒙古最善战和忠诚的青年组成一支大汗本人直接指挥的护卫军(称怯薛),是大汗统治和征战的支柱力量。 成吉思汗对外征战的第一个目标是实力相对弱小的西夏,迫使西夏臣服之后,就对曾长期奴役他们的金国开刀了。成吉思汗亲率大军,举着为祖先复仇的旗号,于1211年发动了战争,如猛虎下山之势的蒙古大军势不可挡,进展十分顺利,会河川一役全歼金军主力,直逼金国首都中都(今北京)。金国皇帝仓皇迁都南下,黄河以北大片土地很快落入蒙古人手中。 接着,成吉思汗将野性的目光投向了西方。正处于内乱之中的西辽显然不是朝气蓬勃的蒙古国的对手,成吉思汗的铁骑很快踏平了这个国家。接着,中亚大国花刺子模成了下一个目标,1219年,成吉思汗以其杀害蒙古商队和使臣为名出师20万大举进攻,正处在强盛时期的花刺子模的40万军队在成吉思汗大军面前竟不堪一击,几年间这个帝国就灰飞烟灭了。蒙古军队在这次征服中的所作所为,充分体现了一个野蛮民族的残忍,所到之处必成荒无人烟的废墟,所破之城必洗劫一空,甚至水掩火烧。 控制中亚对蒙古的征服活动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以此为基地,蒙古人向更遥远更广阔的土地发起了一次次冲锋。就在征服花刺子模的同时,有一支蒙古远征军沿里海北上进入东欧平原,征服了相互间纷争不断的罗斯诸王公。但成吉思汗的夙愿是征服世仇金国,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又将主要目标放在东亚。要灭金必先断其右臂——西夏。西夏军民顽强抵抗近两年终于被迫接受亡国的命运,但在攻灭西夏的同时成吉思汗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他因斑疹伤寒病死于军中。 成吉思汗应列名于世界最有影响的帝王之中,恐怕不会有人会提出异议。不过,关系到他的排名高低,还有一些问题应讨论。 蒙古帝国对历史影响最大的是,他们的征服促使世界各文化板块更密切地联结在同一整体之中,丝绸之路重新畅通,跨国旅行家大为增加,各个相对隔绝的地理板块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大为增加了。也可以这样说,因为蒙古人,世界变小了。 小提示:成吉思汗将互相撕咬的草原民族团结在一起,使他们的狼性一致对外,并建立一套最具效率的法令制度,创制一套最符合自身特点的战术,从而所向无敌。对待被征服的敌人,以灭绝性打击为主,使敌人长久地丧失东山再起的能力,成吉思汗时代的蒙古人,肩上背负着最轻的道义负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