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PS技巧

 迟到的阿长 2008-01-26

逆光拍摄是摄影用光中的一种手段。广义上的逆光应包括全逆光和侧逆光两种。它的基本特征是:从光位看,全逆光是对着相机,从被摄体的背面照射过来的 光,也称“背光”;侧逆光是从相机左、右135°的后侧面射向被摄体的光,被摄体的受光面占1/3,背光面占2/3。从光比看,被摄体和背景处在暗处或 2/3面积在暗处,因此明与暗的光比大,反差强烈。从光效看,逆光对不透明物体产生轮廓光;对透明或半透明物体产生透射光;对液体或水面产生闪烁光。

  如果我们能将逆光摄影的手段运用得当,对增强摄影创作的艺术效果无疑是很有价值的。

  在逆光的场景下,人物的发丝会更明显、更漂亮,身体的边缘线也会呈现出来,整个人物会变的更立体。这也就是在摄影领域中,许多人喜欢逆光进行拍摄的一个重要原因。以下,我们再针对逆光的拍摄,做一个整理及说明:

  以拍摄人像为例,太阳(或光线)在人像的后方,整个场景的光线分布,人像的脸部、正面,会呈现相对较暗的情况,这便是所谓的「逆光拍摄」。

大部份的相机会预设以全部的取景画面做为测光的依据,由于逆光环境,人像的后方光线已相对较强,在平均计算之后,相机便会认为人像的正面之阴暗情况是正常的,这也就是逆光环境,会拍出『大黑脸』的原因.

解决方案

1. 我们可以使用「曝光补偿」的观念,来处理「逆光的摄影」,也就是增加曝光量来让脸部更亮一些,但是这种方法,会提升整张相片的亮度,所以不但脸部变得亮一些,背景也会跟着变亮,而导致背景的细节有所丧失。

2. 比较好的方法,是使用反光板,将光线反射在人物的脸部。例如下图,由于光线从模特儿的后面射入,我们在模特儿的前面以反光板,将光线反射在人物的脸部。便可以轻易地达成脸部的光线,为正常的曝光情况。

反光板的选择

  在艳阳下,可以使用白色的反光板,以求光线的柔和,在阴天,则可使用银色或金黄色的反光板,以求反射更多的光线。事实上,你也可以自制反光板,利用保丽龙板,银色的纸,剪贴成自制的反光板。

  逆光的摄影是一常用的手法,妥善地应用反光板或其它的补光器材,会让拍摄结果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片合成必修课!复杂边缘图像抠图技巧

抠图是Photoshop的基本操作。路径适合做边缘整齐的图像,魔棒适合做颜色单一的图像,套锁适合做边缘清晰一致能够一次完成的图像,通道适合做影调能做区分的图像。对于边缘复杂、块面很碎、颜色丰富、边缘清晰度不一、影调跨度大的图像,最好是用蒙版来做抠图。下面这张图是一位在大自然中的写生者,背景不好,需要替换。要把人物和地面抠出来,路径、魔棒、套锁、通道都不好用,还是用蒙版吧。










我把那张素材照片也放在这里,方便大家做练习。

  1、制作的时候一定要精细,不断地调整笔刷的直径和软硬参数,不能凑合;
  2、蒙版是可以修的,发现那里不合适,就重新进入蒙版作修饰;
  3、如果整体图像都带有一个边缘,可以在蒙版中做一个像素的minimum处理。

再说一下钢笔抠图的好处与坏处。钢笔抠图适合边缘整齐的图像,这个图像中的草地边缘用毛笔来做就比较方便。另外,钢笔抠图所产生的蚂蚁线都是不带羽化值 的,而有些图像中的边缘时软时硬,比如运动的手臂边缘是虚的,这时候用软笔刷来做就尤其方便了。这是钢笔路径做不到的。比如下图中舞动的腿是虚的,用软画 笔就比用路径更合适了。



找回丢失的数码图像暗区细节

  我们在拍照片时,往往因为天气、环境、或者操作等原因使照片显得过暗。这时,可以通过后期的处理使照片得到修复,弥补拍摄的不足。

  这张图片是在公园里拍的,可以看到图片下半部分基本上是一团黑,除了还能看出是房子以外就什么细节也没有了。不过,下面这个小方法,能帮你把细节通通变回来!

  1.在Photoshop中打开过暗的图像,为了同原来的做对比,你可以制作一个图像幅本或者复制一个相同图层。执行 “选择”菜单下的“色彩范围”。

  2.在色彩范围对话框的“选择”的下拉列表里选倒数第二个“暗调”,如图。

  3.可以看到图片中的暗区部分被选中了。

  4.选择“编辑”菜单下的“填充”命令。内容选50%灰色,混合模式选“颜色减淡”,参数如图。

 5.按ctrl+D取消选区,现在已经可以看到一些细节了。

  6.由于这张图片太暗了,我进行了第二次填充,可以看到图像变得更亮了,细节更多了,但同时在图像的分界处产生的色斑也比上一步更明显了,不过没关系,这里我们先不用管它。

  注:你可以根据图片的暗度决定填充一次或多 次,但有一点要注意的,就是如果你要进行两次以上的填充,那么每一次填充都要重新选择选区,也就是说要重新执行“选择”菜单下的“色彩范围”命令,因为每 填充一次,图像的暗调范围就改变了。所以我在上一步做完时取消了选区,准备第二次填充。

  7.将“历史面板”调出来,选择图片还没有做修改时的那一步,也就是执行“色彩范围”之前的那一步。(准备工作,如复制图层,修改大小等操作执行后的。)然后选“历史画笔”,点击“历史记录”面板上你最后填充的那一步前面的那个小方块。这时历史记录面板的状态如图。

  8.将笔刷的不透明度调低些(50%左右较合适),调整合适的笔刷大小,在图像的暗调区域上进行描绘,在画的过程中注意根据不同的图像区域调整笔刷的大小和不透明度。

  9. 现在图像的暗区细节都显现出来了,我们在完成细节恢复后可以再整体调一下明度和对比度。现在效果好多了吧?可惜那么好看的建筑上面居然出现两台空调的散热器,有点破坏画面。

PS三招两式处理朦胧艺术照


  很多喜欢Photoshop的朋友在看到一些漂亮的艺术照的时候,就会琢磨想这种效果图在Photoshop里该怎么实现。今天我们就用Photoshop来做一个最常见最简单的艺术照效果——模糊。

  整个处理过程很简单:

  1.复制一个原图层
  2.对复制层使用高斯模糊滤镜
  3.做色彩调整
  4.用边缘模糊的橡皮擦擦去需要清晰的部分
  5.适当运用图层混合模式

  原图:


  完成图


  处理过程:

  在原图上复制一个新图层,再对此图层进行大幅度的高斯模糊(GAUSSIAN BLUR),数值为4.0。

对模糊图层作色彩调整。


  保持模糊图层的不透明度为100%,用橡皮擦(OPACITY=20%)按照需要把人的皮肤部分的图像擦淡,边缘区域则不动.如果想要较淡的效果,可把整个图层的OPACITY值调低,或用像皮擦多擦淡一些,同时可以试试各种图层相混效果。(请参考《Photoshop图层混合模式图解》)


  完成图


  除了制造艺术照的朦胧效果透明层以外,图层混合还有更多的妙用,大家可以自己亲自动手试试。

[技巧] 因为锐利所以更美 照片后期处理揭秘

虽然DC设备往往有锐化这个选项,但是我们还是建议你自己来调整象素,根据照片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边缘细节和纹理的锐化效果,同时有一点最好注意,就是在照片处理的最后进行锐化,而不是开始和当中。

我们在拍摄的时候会碰到被摄物体运动、相机震动或者轻微对焦不准等等问题,拍摄之后也许会面对各个相机的一些个性特点,比如 CANON、富士的机器一般照片图像偏软,这个时候我们很希望有一个神奇的按钮允许我们在后期影像处理中简单一按就能解决所有问题,甚至很多人认为确实存 在这样一个“灵丹妙药”,并称之为“锐化”。

这个概念是不正确的。锐化也许可以矫正这些存在的问题,但是它最初是设计用来解决数字化问题的--将景物或胶卷上的影像从连续影调 区域转换为特定影调的小方块。就DC而言,在以数字化方式捕获影像时,如果细节的线条与CCD的元素恰好重合,他们有可能因为太细小而不能被CCD记录下 来转化为相应的象素来表达。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DC对此情况进行了虚化,使细节(线条)能跨越数个象素而被记录下来。对于这部分虚化的影像细节其实 是被“隐藏”了起来,锐化用提高毗邻象素之间的反差来还原这部分细节。如果细节(线条)被涂抹开超过4个象素,锐化将通过提高毗邻象素之间的反差来创造清 晰的影像边缘。

虽然DC设备往往有锐化这个选项,但是我们还是建议你自己来调整象素,根据照片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边缘细节和纹理的锐化效果,同时有一点最好注意,就是在照片处理的最后进行锐化,而不是开始和当中。

最初的原图:富士F700拍摄

此外我们必须注意到JPEG是有损压缩格式,所以最好在将影像处理前转换为无损图片格式。这也往往是摄影大师们进行后期处理的第一步,将JPEG先转换为TIFF格式再处理,尤其注意不要同一张照片反复用JPEG格式存储多次,如果你真要存储也请用另存为...命令。

如果你只会简单的使用PS中的SHARPEN(锐化)滤镜,并简单的重复5次,那么你会得到如下照片。事实就是如此,锐化滤镜是一个生硬的工具,sharpen MORE(进一步锐化)滤镜也差不多,除了节约重复次数看不到更多用处。

SHARPEN EDGES锐化边缘滤镜比前二个略微强一点,但依然缺乏灵活性,如果大量使用,很容易导致图像象素化、出现白边效果。这个工具在提高反差之前先进行选择, 找到那些影像大并且相邻象素之间差距明显的象素。困难的是程序往往并不能正确地找出边缘在那里如果拍摄一个在简单背影前的一个清晰物体,这个滤镜可以出色 地工作。但如果有更多的细节并且皮肤影调中所包含的有反差的象素比你想象的要多,这是锐化边缘滤镜就“勉为其难”了。

Unsharp Mask(USM)锐化滤镜是我们常用的,也是一个几乎万能的工具,因为它可以通过3个途径来量化锐化的程度,数量、半径、阀值。

Photoshop中的模糊掩盖锐化处理(unsharp masking,USM)提供了三种控制参数:

数量(Amout):控制锐化效果的强度。对于一般的处理,数量150半径1色阶2的设置是一个良好的开始,然后根据需要再作适当调节。数量值过大图像会变得虚假。

半径(Radius):用来决定作边沿强调的像素点的宽度。如果半径值为1,则从亮到暗的整个宽度是两个像素,如果半径 值为2,则边沿两边各有两个像素点,那么从亮到暗的整个宽度是4个象素。半径越大,细节的差别也清晰,但同时会产生光晕。专业设计师一般情愿多次使用 USM锐化,也不愿一次将锐化半径设置超过1个象素。

阀值(Threshold):决定多大反差的相邻像素边界可以被锐化处理,而低于此反差值就不作锐化。阀值的设置是避免 因锐化处理而导致的斑点和麻点等问题的关键参数,正确设置后就可以使图像既保持平滑的自然色调(例如背景中纯蓝色的天空)的完美,又可以对变化细节的反差 作出强调。在一般的印前处理中我们推荐的值为3到4,超过10是不可取的,它们会降低锐化处理效果并使图像显得很难看。

虽然仅仅使用默认参数已经能够获得不错的锐化效果,但是多用多比较,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合理的锐化参数始终是需要的,这样既能比较好的再现图像细节,又不至于产生新的麻烦:比如斑点和麻点。

一般对于人像来说,你需要数量孝半径宽、阀值高的参数,常用的是71/17/17这组参数。对于有大量细节的风光影像来说,你需要数量高、半径孝阀值低的参数显示出细节来,比如200/2/2这组参数。

这些参数设置虽然常用但并不是绝对的,你需要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调节。如果过度锐化,你会发现物体边缘会出现光晕,就像用火把在人物周围画上一圈边缘线一样。如果你继续锐化则整幅照片将会象素化。

如果你需要快速、大批地处理(相当于SHARPEN命令)风光片,可将数量设为80,半径设为2.2象素,低阀值。锐化人像可将阀值设为10。

在PAA提供的动作合集中有几个针对锐化的动作,他们各有巧妙不同,大家可以多尝试,但基本都用到了USM锐化滤镜。这里给出“锐化-LAB法”的一些详细说明。

锐化LAB法

这个动作所使用的处理方法也是日常Photoshop锐化的常用技巧,就是先将RGB图片通过“图象??模式”命令转换 为LAB模式,然后在“通道面板”选中亮度(Lightress)通道,使用USM锐化滤镜进行锐化处理,最后再转换回RGB模式。这样做的好处是避免了 在锐化后物体边缘出现的色散问题。

USM锐化对话框的默认参数设置(亮度通道的图象为灰度显示)

大家是否注意到了这个对话框里面图像是黑白的,这就对了!:)

下面我们给出其他一些常用的USM锐化参数,供大家参考:

×数量150%,半径3象素,阀值1色阶,适用比较柔和的图象(人像或者花卉)。

×数量85%,半径1象素,阀值4色阶,适用大多数情况。

×数量65%,半径3象素,阀值2色阶或者数量65%,半径4象素,阀值3色阶,锐化效果强烈,适用主体具有鲜明的边缘,比如建筑物、钱币、汽车等,或者照片本身比较模糊。

使用两次该动作后的锐化效果,如图所示

这里还有一个技巧就是应用“消退”这条菜单命令,可以得到当中效果,比如锐化之后发现有点过,那么可以用这个命令消退一些,这个百分比你可以自己定的。

前面介绍了四个工具,其实锐化过程就是一个控制反差的过程,所以最有效的选择锐化方法之一就是应用图层+高反差保留滤 镜。先复制一个图层,然后对复制图层用“高反差保留”滤镜,然后调整该图层的叠加方式,比如要色彩浓郁一些,可以用“强光”;要锐化一些用“柔光”;要更 强的效果用“亮光”模式。

还有一些技巧就是利用蒙版或者用选区锐化局部了。这里就不详说了,具体步骤差不多。

最后一个方法容易被忽视,就是为了锐化主体,我们可以虚化非主体。比如绿叶中的红花,锐化整个照片后,我们可以虚化绿叶(用模糊工具),这时红花看上去更美了。

此外有的时候直接用PS的锐化笔刷进行锐化也是相当不错的选择。


Photoshop图层混合模式图解

  我们在使用Photoshop时几乎都会使用到图层功能,但是你对图层的概念和所有应用功能都全面了解了吗?相信图层功能还有许多地方是被你忽 视掉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全面透析Photoshop图层功能,帮助大家详细了解图层这个Photoshop中最基本而又重要的工具。

  一、图层不透明度设置

  图层的不透明度决定它显示自身图层的程度:如果不透明度为 1% 的图层显得几乎是透明的,而透明度为 100% 的图层显得完全不透明(这里注意不要弄反了)。图层的不透明度的设置方法是在图层面板中“不透明度”选项中设定透明度的数值,100%为完全显示(图 25)。





Photoshop图层解析系列

图层基本概念
图层操作
图层管理
图层混合模式
图层样式和效果
图层蒙版
图层实例剖析

图25


  小提示:背景图层或锁定图层的不透明度是无法更改的。

  除了设置图层的不透明度以外,还可以为图层指定填充不透明度。填充不透明度影响图层中绘制的像素或图层上绘制的形状,但不影响已应用于图层效果的不透明度。填充方法是在图层调板的“填充不透明度”文本框中输入值(图26)。


图26

  使用Photoshop丰富的图层混合模式可以创建各种特殊效果,使用混合模式很简单,只要选中要添加混合模式的图层,然后图层面板的混合模式菜单中找到所要的效果。下面我们来仔细看看。

二、图层混合模式

  使用混合模式可以创建各种特殊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图层没有“清除”混合模式,Lab 图像无法使用“颜色减淡”、“颜色加深”、“变暗”、“变亮”、“差值”和“排除”等模式。使用混合模式很简单,只要选中要添加混合模式的图层,然后图层 面板的混合模式菜单中找到所要的效果(图27)。


图27

  在菜单选项栏中指定的混合模式可以控制图像中的像素的色调和光线,应用这些模式之前我们应从下面的颜色应用角度来考虑:基色,是图像中的原稿颜色。混合色,是通过绘画或编辑工具应用的颜色。结果色,是混合后得到的颜色。

  各类混合模式选项详解:

  正常,编辑或绘制每个像素使其成为结果色(默认模式)。


图28

  溶解,编辑或绘制每个像素使其成为结果色。但根据像素位置的不透明度,结果色由基色或混合色的像素随机替换,效果对比如图29。


图29

  变暗,查看每个通道中的颜色信息选择基色或混合色中较暗的作为结果色,其中比混合色亮的像素被替换(如本例的黄色大脚图像,图30),比混合色暗的像素保持不变。


图30

  正片叠底,查看每个通道中的颜色信息并将基色与混合色复合,结果色是较暗的颜色。任何颜色与黑色混合产生黑色,与白色混合保持不变。用黑色或白色以外的颜色绘画时,绘画工具绘制的连续描边产生逐渐变暗的颜色(图31),与使用多个魔术标记在图像上绘图的效果相似。


图31

  颜色加深,查看每个通道中的颜色信息通过增加对比度使基色变暗以反映混合色(图32),与黑色混合后不产生变化。


图32

  线性加深,查看每个通道中的颜色信息通过减小亮度使基色变暗以反映混合色。上一步实例使用线性加深后效果和图32差不多。

  变亮,查看每个通道中的颜色信息选择基色或混合色中较亮的颜色作为结果色。比混合色暗的像素被替换,比混合色亮的像素保持不变。


图33

  滤色(屏幕),查看每个通道的颜色信息将混合色的互补色与基色混合。结果色总是较亮的颜色,用黑色过滤时颜色保持不变,用白色过滤将产生白色。此效果类似于多个摄影幻灯片在彼此之上投影。


图34

  颜色减淡,查看每个通道中的颜色信息,并通过减小对比度使基色变亮以反映混合色(图35),与黑色混合则不发生变化。


图35

  线性减淡,查看每个通道中的颜色信息,并通过增加亮度使基色变亮以反映混合色(效果变化和图35相似),与黑色混合则不发生变化。

  叠加,复合或过滤颜色具体取决于基色。图案或颜色在现有像素上叠加同时保留基色的明暗对比不替换基色(图36),但基色与混合色相混以反映原色的亮度或暗度。


图36

  柔光,使颜色变亮或变暗具体取决于混合色,此效果与发散的聚光灯照在图像上相 似。如果混合色(光源)比 50% 灰色亮则图像变亮就像被减淡了一样。如果混合色(光源)比 50% 灰色暗则图像变暗就象加深了。用纯黑色或纯白色绘画会产生明显较暗或较亮的区域,但不会产生纯黑色或纯白色。


图37

  强光,复合或过滤颜色具体取决于混合色,效果与耀眼的聚光灯照在图像上相似。如果混合色(光源)比 50% 灰色亮则图像变亮就像过滤后的效果。如果混合色(光源)比 50% 灰色暗则图像变暗就像复合后的效果。用纯黑色或纯白色绘画会产生纯黑色或纯白色。


图38


  亮光,通过增加或减小对比度来加深或减淡颜色具体取决于混合色。如果混合色(光源)比 50% 灰色亮,则通过减小对比度使图像变亮。如果混合色比 50% 灰色暗,则通过增加对比度使图像变暗。图39是上一例子使用强光后的效果。


图39

  线性光,通过减小或增加亮度来加深或减淡颜色具体取决于混合色。如果混合色(光源)比 50% 灰色亮,则通过增加亮度使图像变亮。如果混合色比 50% 灰色暗,则通过减小亮度使图像变暗。继续上一个实例看看使用线性光之后的混合效果(图40)。


图40

  点光,替换颜色具体取决于混合色。如果混合色(光源)比 50% 灰色亮,则替换比混合色暗的像素,而不改变比混合色亮的像素。如果混合色比 50% 灰色暗,则替换比混合色亮的像素,而不改变比混合色暗的像素。这对于向图像添加特殊效果非常有用。上面的例子使用点光后的效果(图41)。


图41


  差值,查看每个通道中的颜色信息并从基色中减去混合色,或从混合色中减去基色,具体取决于哪一个颜色的亮度值更大。与白色混合将反转基色值;与黑色混合则不产生变化。


图42

  排除,创建一种与“差值”模式相似但对比度更低的效果。与白色混合将反转基色值,与黑色混合则不发生变化。


图43

  色相,用基色的亮度和饱和度以及混合色的色相创建结果色。


图44


  饱和度,用基色的亮度和色相以及混合色的饱和度创建结果色。在无 (0) 饱和度(灰色)的区域上用此模式绘画不会产生变化。


图45

  颜色,用基色的亮度以及混合色的色相和饱和度创建结果色,这样可以保留图像中的灰阶,并且对于给单色图像上色和给彩色图像着色都会非常有用。


图46

  亮度,用基色的色相和饱和度以及混合色的亮度创建结果色。此模式创建与“颜色”模式相反的效果。




照片处理魔术(2):校色

 现在的图片来源很广泛:数码相机拍摄、WEB、扫描……在使用这些图片以前你首先要做的就是观察这张图片是不是偏色。

  如果图片偏的,该怎么来纠正偏色呢?下面我们以一个实例做详细介绍。

  原图如图四:

  这张图片可以发现整体是偏黄的,我们可以综合使用各种方法对图片的色彩进行校正。

  校色结果如图五:

  首先,选择Eyedropper TOOL/吸管工具,打开INFO/信息面板,

  如图六:

图七:

  我们将使用吸管工具在图像上做标记,通过信息面板来观察标记处的通道值的变化,(如果不是有特殊要求,建议大家使用RGB模式。)也是靠信息面 板来进行调色,以前很多人调色完全靠个人感觉,这样只能进行大致的调整,不够精确度,我们应该合理的利用信息面板来对图像进行校色,这样在校色过程中就有 个准则。鼠标在图像上随便移动,可以看到信息面板上的各个数值也在相应的变化着,信息面板及时的向我们提供位置、大小、RGB值、CMYK值。

  按SHIFT用吸管在图像上某一点(比如人脸的亮部,也就是能体现出这张图片偏色问题的地方,不过不要点纯黑或者纯白的地方,那样RGB的通道 值几乎是一样的,是没有办法来进行校色的!)点击一下,可以看到吸管工具就在这一点上做出了一个标记,相应的在信息面板上也记录了这个点的RGB值,如图 八:

  图九:

  从信息面板上可以看到这个标记的RGB值分别为217/129/83,从而得知绿色通道和兰色通道的值比较小,造成了图像上的偏色,当然如果你不嫌麻烦的话你还可以在多点两个标记点互相比较推敲然后再进行调整。

下面我们来调整G/B通道的值,使用曲线调整(CTRL+M)调出曲线面板,如图十:

  我们要调整的是G和B通道,而不是RGB通道,选择通道选择下拉菜单先选择G通道,然后按住CTRL键使用鼠标在图像上的标记处点一下,这样曲线面板自动为你记录这个标记点的位置,如图11:

  这时我们使用鼠标按住这个点向上拖动,同时要观察信息面板,可以发现在你提高点位置的同时G通道的值也在相应的提高,而其他的通道值依然不变,把G通道的值提高到和红色通道相近的大小,但是不能是一样的,这还是需要用你的肉眼来观察,相近就可以了。如图12:

  图十三:

可以观察到G通道的值显示为129/180,前面的为原通道值,后面为你提高的通道值,先不要关闭曲线面板,因为还有B通道没有调整,同样的方法来调整B通道。如图十四:

  图十五:

  调整好以后点确定,结果如图十六:

  可以看出图像的偏色已经大为改善,这样图片的色彩关系已经基本处理完毕。

  提示:1、在提高G/B通道的时候要结合图像和信息面板一起来调节,如果觉得有偏色现象可以在选择单个通道进行调节直至不偏色为止。

  2、至于图像上的标记如何去掉,其实当你点其他工具的时候这个标记自己就隐藏了,如果彻底去掉的话,点选COLOR SAMPLER TOOL(颜色样本工具)如图十七:

其 实,我们第一步的时候就是使用的这个工具,一开始我们用的是吸管工具,但是当我们按住SHIFT键的时候吸管工具就会变成颜色样本工具,现在我们选择颜色 样本工具后在标记处点右键,会出现一个菜单,最上面有一项是DELETE/删除,选择它我们就删除了这个标记。图十八:

 回过头来,我们看一下我们刚刚校色的图片,图十九,我们发现图像中明暗分布比较平均,这样图像上就像是被蒙了一层薄薄的纱,很不清晰。

  因为亮部和暗部的关系没有拉开。我们可以通过阈值来观察图像的明暗分布,选择:Image/Histogram,图二十:

出现阈值对话框,图二十一:

   图二十二:我们使用鼠标早阈值面板上游走,把鼠标放在图像暗部的位置,如图二十三:

  观察色阶值为16,从此可以知道这个图像的暗部色调并没有暗下去,同样原理,看一下亮部色阶,如图二十四:

 图像的亮部色调色阶值为231,因为亮部没有亮起来暗部没有暗下去的原因导致了图像的灰蒙蒙,这时我们需要在调节一下曲线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如图二十五:

  这个时候我们在观察一下阈值图,如图二十六:

  原来的暗部色阶值为16已经降为现在的5,再看看亮部的色阶,如图二十七:

  亮部色阶也已经由原来的231提高到241,这说明了通过曲线的调整我们已经把亮部的色阶给提亮了,暗部的色阶给变暗了,这样明暗关系一拉开就不会出现整体偏灰的现象。

  这是调整后的图像,图二十八:

  当我做完的时候发现了问题的所在,可以看到人物的右半边脸色比较偏蓝绿色,而左半边则很正常,这时使用上面的方法,在右半边的脸上做一个标记,然后配合信息面板进行调节即可达到上面第一张的效果。如图五:

  提示:选择标记点很重要。使用曲线调整明暗的时候,在曲线面板左面的由黑到白的渐变色阶图是和阈值上的那个一样的,在你选择亮部调整点和暗部调 整点的时候可以参考一开始观察的亮部色阶值和暗部色阶值,然后大致的在曲线上点出即可调整,调整的时候结合图像,以免把暗部调整过暗或者亮部暴光过度。其 实这个方法不仅仅可以用来校色,关键是要发挥你的思维,展开你的思维,你还可以对某张图片进行精确的偏色,自然也包括对黑白照片的上色,但是对于黑白照片 的上色,最关键的还是精确的选取。

  在看一看校色的应用,无校色之前的,图二十九:

  校色后,图三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