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也就是2005年1月6日到2月10日,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盛大和它的关联公司在二级市场接连暗中出手,共秘密购入9,821,765股新浪股票,占新浪发行股份的19.5%。2月18日,盛大向SEC提交报告,正式披露有关交易信息(2月18日是盛大披露消息的日子,而不是动手收购新浪股票的日子,所以这个故事完全不是盛大总裁唐骏所讲述的那个娱乐版本)。犹如一枚重磅炸弹,这件事立刻在当时的中国互联网上炸开了锅。 不久,新浪抛出“毒丸计划”,阻止了陈天桥继续购入新浪股票,并在后来的股东大会上,成功打破了陈天桥入主新浪董事会的企图。操盘此事的,正是时任新浪CFO的曹国伟。后来盛大受挫IPTV战略急等钱用,只能陆续转手新浪股票,整个偷袭行动最终得到的,仅仅是几千万美元的投资收益。而新浪,则在几个小股东和内部人的掌控下,玩儿得风生水起,游刃有余。 三年前,我是新浪的坚定支持者,我把盛大收购新浪的行动,比作Playboy控股《纽约时报》。三年后,重新审视这两家公司,我发现,盛大命途坎坷,但却在一个有理想的企业家手上。新浪顺风顺水,但却在一帮擅打小算盘的人手上。 新浪股权分散,没有大股东,只有当权者。盛大收购新浪股票时,新浪最大股东四通公司也仅持有不足5%的新浪股份。但新浪的无主状态,却成为当权者以小搏大,从新浪身上揩油的便利条件。5%就足以撬动100%的利益,何乐不为?如果新浪是一头奶牛,那么扑在新浪身上的,都是来喝奶的,没人在乎它的奶水何时枯竭,没人会去喂它草,更不会有人考虑开辟新的草场,培育新的奶牛。新浪的未来?与我何干。像奥运会这种事,到底是企业借势成长壮大的绝佳外部条件,还是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绝好历史机遇? 没错,今年中国互联网广告会有一个较高的增长,而且这增长也主要会发生在门户网站上。但别忘了,奥运会只有17天。当希望全被寄托在这17天,我看到的是更大的绝望。就像在股票市场,每个人都认为,政府不会让股市给奥运会甩脸子。是不是奥运会闭幕那天就是世界末日? 马云说:“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CFO当CEO,财务官当CEO有问题,财务官的职业是检查,是控制,所以财务官当CEO会缺乏远见”。这话算不上真理,但却不无道理。现在,你看不到新浪有任何着眼3年、5年后的战略投入和宏观布局,你也看不到任何执着基础上的创新。这头奶牛有还算丰富的奶水,足够吃上两三年,这就够了。 三年前,新浪仍称得上中国互联网第一品牌,今天,它正在从二流向三流滑下去。假如三年前陈天桥成功入主了新浪,别的不好说,但有一点我确信,新浪肯定不会像现在这样坐吃山空,肯定不会自甘沉沦却心安理得。三年前,对于新浪给与董事会高管的期权奖励计划,盛大作为大股东曾经很不给面子地不予支持。如此看来,新浪董事会当初拒绝盛大收购,在很大程度上是保护个人利益、而非股东利益的需要,一旦盛大收购成真,CEO独享86%奖励期权的“惯例”就很难延续。但是,如果想走得更远,新浪需要一个负责任的所有者。 做媒体的Yahoo!正在风雨飘摇之中,因为有个长势更良好的Google可以跟它比。同样做媒体的新浪却仍然很滋润,因为没人拿长势更良好的百度跟它比。当然,百度没有像Google那样改变互联网广告的整体格局,也给遍地丛生的门户们留出了足够的机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