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纪录片之真实

 wangdong_9216 2008-02-21
我们要讨论纪录片的真实,首先要明确到底什么是纪录片。“纪录片是用新闻纪录电影的手法,以摄影或录像手段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事件等作比较系统的完整的报道。纪实性是电视纪录片的特点。它从现实生活或历史事件中选取有典型意义的事实加以反映,以求真实的反映生活。”(1)“纪录片,一种排除虚构的影片,它具有一种吸引人的、有说服力的主题或观点,但它是从现实生活中汲取素材,并用剪辑和音响来增进作品的感染力。”(2)从以上中外两种对纪录片的定义,我们可以总结出:纪录片是运用纪录拍摄手法和各种艺术手段,真实地纪录及反映现实生活或历史,具有一定主题的一种电视片。真实是纪录片的第一要素。

纪录片的真实纪录

真实是纪录片的特性,也是第一要素。要使纪录片做到真实,首先它所纪录的必须是完全真实的内容,不能是虚构的,简而言之,纪录片必须纪实。纪录片所要纪录的是“真实环境、真实时间里发生的真人、真事,这里的‘四真’是纪录片的生命。”(3)纪录片必须是非虚构的,有虚构的内容就不是纪录片,这也是纪录片与故事片、艺术片等其他类型电视片的最大区别。纪录片的题材一定是来自与现实生活或者历史。也就是说,纪录片取材于世界上正在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事情。
于1994年拍摄的,获得第一届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奖长篇特等奖的上海电视台纪录片《大动迁》,就真实地纪录了为了建造南北高架而进行的沿线居民大动迁。他们的喜怒哀乐都被真实地放进了纪录片,而不是一味宣传与歌颂沿线居民对大动迁的积极配合。其中有一个因为患癌症而开过刀的单老伯,一开始是坚决反对动迁的,是典型的钉子户,连采访的记者都被他骂出了家门。然而,当他发现周围的邻居都看着他,都学他样的时候,他感觉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于是就主动搬迁进了过渡房。在过渡房中,记者第四次上门,终于他接受了采访,从他的口中吐出的也不是套话假话,而是对未来新居的期盼,和对自己能否等到住进新居这一天的真实担忧。无比真实的老人形象,赋予了这部纪录片生命力,也赋予了它感染人的魅力。
纪录片要纪实,就要求纪录片的创作人员维护纪录素材的真实性,尊重纪录片的纪实风格,尽量少地把自己的主观意愿加入到纪录片中间,客观真实地纪录生活。上面提到的《大动迁》中的单老伯他的住房条件非常差,编导原来以为他非常乐意搬迁,以为他会感谢政府,每想到第一次去采访是被他骂出来的。编导真实地纪录下了这一切,而摈弃了自己强加于单老伯,强加于纪录片的主观思想。同样,北京纪录片《芝麻酱还得慢慢调》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编导是想去拍摄一个老球迷,表现他对足球的痴迷,对中国足球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支持,而在拍摄过程中发现了老人更宽广的热爱生活的一面,于是编导就用镜头真实纪录下了老人“芝麻酱还得慢慢调”的日常生活,用极其平凡普通的生活场景,打动了电视机前的观众。
纪录片要纪实,就要求纪录片的创作人员长时间跟随和调查被拍摄对象,不管被拍摄对象是人是物体还是事件,只有这样才能发现亮点,发现内涵,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真实。中央台的大型电视纪录片《望长城》,其中的每一个关于长城的故事都是经过追踪和调查然后拍摄的,它播放后获得了观众和专家的一致好评。获得第八届上海国际电视节最佳人文类纪录片大奖的《一个叫做家的地方》,在拍摄的时候,创作人员两次深入到被拍摄者的生活当中,历时长达数年之久。被拍摄者早就把他们当做家庭的的一员,在镜头前也更自然,更真实地进行着自己原本的生活。创作人员也能更进一步从中发现一些人性的本真,平凡中的特别。上海电视台编导李晓用DV拍摄的纪录片《我的露露》,也是长期追踪被拍摄者,与被拍摄者交朋友的结果。当然,同时使用DV,而非专业BETACOM摄象机进行拍摄也在相当程度上消除了被拍摄者的紧张心态,使拍摄更顺利,拍到的东西更真实。对被拍摄者的长期跟踪与调查,不仅有利于编导对生活场景的捕捉与叙述,同样也由于时间的宽度,是被拍摄者的生活更真实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综上所述,纪录片必须是真实的,真实是纪录片的第一要素。有了真实,纪录片才有生命力。

艺术化的真实

纪录片追求的真实是怎样的真实呢?是完全脱离艺术的真实吗?不,我认为不是这样的。纪录片应该以艺术作为辅助手段,来达到表现真实的目的。
首先,纪录片是一种艺术创作,它给编导以很大的创作空间,同时它也有审美方面的要求,需要某种意义上的艺术造型。这是纪录片与电视新闻的最大区别。“任何纪录片,不管其目的如何,都是倾向于表现现实的。在这类影片里,造型的冲动脱离了现实主义的倾向,处于压倒的地位。”(4)纪录片应该是艺术造型与真实纪录的结合体,通过适当的艺术造型来表现真实的纪录。没有艺术造型的真实是枯燥无味的,是很难被观众所理解,所接受的,这种真实多数出现在新闻片中,而不是纪录片里。纪录片编导的工作是努力保持纪实与造型的平衡与统一,以期使它们达到一种非常完美的协调。美国大型系列纪录片《Discovery》、《National Geographic》就是纪实与造型结合得非常好的典型,他们在真实纪录的同时,也不忘对艺术美的追求,制作出来的纪录片既有纪实性,又有极强的可看性。
其次,纪录片要借助于“真实再现”的艺术手段来叙述一些已经逝去的真实事件,展示信息,表达思想。在纪录片中是否可以使用“真实再现”的艺术手段,“真实”能否再现,一直是纪录片界讨论的话题。要搞清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明确在电视上我们所表现的是什么样的真实。其实我们所表现的是“观察真实”,也叫“媒介真实”、“间接真实”,是通过媒介提供给观众的视觉与听觉形象,这与我们亲身所感受到的真实有一定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融入了纪录片创作者的看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是再现真实。既然已经是再现真实,我们当然是可以又再一次重现这种真实的。另外,通过真实再现,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历史背景,人物的过去与内心世界等,进而使纪录片显得更加真实。当然,我们也要把握好真实再现的尺度和比例,不能让它喧宾夺主,破坏纪录片的整体真实性。英国BBC的《失落的文明》,就在真实再现和真实纪录的结合方面做得很好,看不出虚假的成分,反而给人以更强的真实感。
再次,纪录片的真实也要通过艺术性的解说来更好的表现。现在,在国外纪录片界,流行着一种由五十年代法国“真实电影”学说演变而来的“真实的纪录片”学说。他们反对纪录片中存在一切艺术的、技术的、文学的、虚拟的东西,反对纪录片加解说词,认为纪录片就只是真实地纪录生活。我不赞同这样的观点。纪录片还是需要解说词的,否则观众很难明白纪录片要表达什么,要表现什么。一些恰到好处的解说词,能够使纪录片看起来更完整,更清晰。但是,如果整个纪录片充斥着解说词,而不懂得节制的话,就会鸠占鹊巢,破坏纪录片纪实的主体性,获得反效果。
总之,纪录片的真实是不完全排除艺术的,通过各种艺术手段的辅助,我们才能拍摄出能够被观众认可的真实的纪录片。

技术的真实——长镜头与蒙太奇的运用

纪录片的真实是通过媒体的再现真实,而不是未经任何处理的原始真实,这种再现真实是通过使用长镜头与蒙太奇这两种画面语言表现出来的。
长镜头是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连续性的画面语言。长镜头离不开场面调度,也可以这样认为,场面调度就是长镜头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长镜头通过运用场面调度来叙述事物、表达意象,使纪录片的某一个部分或者段落拍成一个镜头而免于切割。长镜头的运用保持了纪录的连续性,给人以极强的真实感。长镜头还可以制造大的景深,充分表现画面中人物和物体的各种关系,这也有助于纪录片的真实。
真实纪录片学派反对在记录片中使用任何的蒙太奇,认为纪录片就是真实纪录生活,不能用技术来修饰。我认为,这个说法是片面的。其实,任何纪录片都充斥着蒙太奇,纪录片是不可能一个长镜头拍到底的,其中必然有蒙太奇组接。蒙太奇在纪录片中可以起到从整体到局部解析被拍摄对象的作用,也可以由表及里让观众看得更加清晰,这些都能加强影片的真实感。蒙太奇还可以用来分隔段落,理清纪录片的顺序。另外,蒙太奇可以加强纪录片戏剧冲突,增进纪录片的艺术感染力。
可以这么说,纪录片离不开长镜头和蒙太奇这两种画面语言。这两种画面语言都促进了影片的真实性。
总的来说,只有利用长镜头与蒙太奇结合的画面语言和技术手法,借助各种必要的艺术手段,对真实纪录所获得的素材进行加工,才能使纪录片做到被观众所接受、所认可的真实。

(1)《广播电视简明词典》,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第76页。
(2)中译文见任远著《电视纪录片新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第271页。原文载于美国南伊利诺斯大学、南加利福尼亚大学、休斯顿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联合编撰《电影术语辞典》(英文原版,28页)
(3)任远:《电视纪录片的界说》,《电视纪录片新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第3页。
(4)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电影的本性——物质现实的复原》,中国电影出版社,1982年版,第255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