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获得高品质影像的三低原则(中)...

 玉垒山人 2008-02-25
获得高品质影像的三低原则之: 低感光度篇 

  在胶片摄影中,低感光度颗粒比较细,高感光度颗粒比较粗,粗颗粒只感受很少的光线便能够形成显影核,完成对银盐的还原。数码相机和胶片本来完全不同,可是在 “有一利必有一弊端”和“物质守衡”定律的约束下,它俩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就是,越低的感光度影像质量越高,噪点小,画质越精细,同时影像过渡平滑,分辨率高,需要用较慢速度和较大的光圈,因而拍摄的难度也大。高感光度的一切与之相反,真是不可两全。

  噪点是对数码相机画质破坏最大的因素之一。前面讲过,数码相机的宽容度至少可以达到11级以上。数码相机有一个“优质高画质”影像区域,这个区域是在7至8级范围内,8~11级“低画质”与高画质的区别就在于存在噪点的比例大小。噪点的出现会使画质变低而影响使用,因此降低噪点是提高画质的关键,控制得不好,甚至会殃及7级以内的高画质区,处理得当,可以得到实际宽容度的高效画质,意义非同一般。换句话说,你可能花了8万元钱买的相机,却只能使照相机有3~4万元的表现,而花1万元钱买的相机,却能得到3~4万元相机的性能。我们在这里,不讨论相机的好坏,只讨论用最优秀的操作技巧,使自己的手中的相机物尽其用。

  数码相机的噪点主要产生于感光元件。在接受信号与输出的过程中,电路中产生的暗电流、高感光度放大电路过高的增益等都会对影像产生影像,表现形式为图像中本来并不存在的部位出现了色点、色斑、亮点,有的连成片,使人看不到影像本身的细节。噪点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条:

  • 高感光度设定;
  • 长时间的曝光;
  • 环境及相机使用的温度太高;
  • JPG压缩比过高;
  • 过度加大饱和度;
  • 过度锐化。
  其中后三种属于后期处理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前面三种则完全要在前期拍摄过程来进行控制。
 
  数码的感光度很有讲究,从ISO50到ISO3200,哪个是最好最合适呢?可以分析和确定感光设定的原则,依据这些原则,再接合拍摄题材的具体情况来做出最佳的决定。

  ISO50~200为低感光度。在这一段可以获得极为平滑、细腻的照片。以1670万像素为例,放大到1.5米的照片基本上看不到颗粒(噪点)。低感光度(ISO50)可以使用慢门拍摄,比如动感、流水、夜空,主体移动的题材等。

  ISO100~200在噪点的表现上没有明显的区别,唯一的区别是我们选择曝光组合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毕竟在有些情况下,快门高一级可以根本挽救一些照片。切记,只要条件许可,只要能够把照片拍清楚,就尽量使用低感光度,比如,只要能够保证景深,宁可开大一级光圈,也不要把感光度提高一挡。

  ISO400~800属于中感光度。经过多次试验,即便是性能最优越的数码相机,在ISO800的时候,噪点已经显现。在这一段,需要认真考虑这张照片做什么用,要放大到什么程度,假如你能够接受噪点,中感光度设定降低了手持相机拍摄的难度,提高了在低照度条件下拍摄的安全系数,使成功率提高。注意,在噪点出现的时候,色彩会出现分离,不再润泽和柔和。

  ISO1000~3200是高感光度。在这一段噪点明显,有时达到让人无法接受的程度,使用这样的设置,拍摄的题材内容的重要性,往往超过了影像的质量,毕竟有的时候拍摄的条件太差,拍到一张质量稍差的照片,总比根本没有拍到要强。当然,如果照片放大倍率不高,噪点也不明显,使用高感光度完全可以胜任某些对画质要求不高而对内容要求很高的工作。 

  上图所示是一张高画质与较低画质以及感光度的坐标关系图。在ISO100~ISO800区间,高、低画质基本平行,显示画质变化并不大,而到了ISO1600以后画质迅速下跌,在8级宽容度下,ISO800是一个分界线,界线的左边为“平滑区”,是高画质最优良的部分。图中显示ISO100是最佳的,这张图告诉我们如何在多种条件下获得最佳的影像质量。设定ISO100,尽可能地利用到11级宽容度(具体措施是采用低反差、低饱和度),并把8级以上的噪点降下来,某些品牌的便携数码相机,在ISO400的时候噪点就已经相当明显,该图的噪点标识适合于数码单反相机。
 
  

  这是长时间曝光与噪点生成的关系图。随着曝光时间的加长,噪点会增加。而不同品牌的相机,增加的程度会不同,尽管大家都说自己的相机不错,可是差别是客观存在的。认真地试拍自己的相机,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够扬长避短。 

  这是我在桂林阳朔拍摄的“印象刘三姐”(低精度图片,仅作示意),夜间江边的一个实景演出。画面瑰丽、美不胜收,然而光线暗到令人发愁的程度,所有的用胶片的同行者都没有拍摄。我把感光度设置在ISO1000,光圈2.8,快门1/4s,这是最低的曝光组合所使用的最低的感光度。照片的层次色彩都令人满意,远景的层次表现得特别好,连山体灯光在远雾中的影子层次都拍下来了,令人惊异。
 
  

  这是局部的放大图。蓝色夜空中的噪点与胶片的颗粒如此相似,这张照片放大超过24英寸时噪点就稍显明显了。 

  这是我见过的最鬼斧神工的胡杨。在新疆的木垒,凌晨四点半钟,用三角架、快门线、B门、F8、曝光三分钟,用U-2灯光绘胡杨,一次拍成。当时用肉眼看,天空上的星星依稀可见,但是在照片上显示出大量的星星的潜像,北斗七星(大熊星座)、北极星和猎户星座极为清晰,表现出数码相机夜间拍摄的卓越性能。感光度设定为ISO160。低感光度的设定不但能够把噪点降到最低,还能够使蓝色的夜空平滑细腻,显示出一种宝石般的透明的光泽,特别是地面的暗部层次,历历在目,三维的空间感非常到位。当时还有人在拍相同画面,凡设置为高感光度的,画质都没有这张照片平滑、柔顺(配图为低精度高压缩图片,仅作示意)。 

  这是局部图。可见不同亮度的星星移动的轨迹,天空的噪点很少,非常的平滑,色彩透明而干净。可以对比一下前面高感光度图片中天空的噪点,两个蓝色的天空放到一起,结果一目了然。
 

  这是喀纳斯湖畔,日光薄云。我被这片宁静所感染,手持相机,F8,1/90s,ISO100。这张照片是我一次新疆行拍摄1500张照片中,为数不多的、没有经过任何调整的、前期一次拍摄到位的照片之一。影像层次极为丰富,完全是符合前面所示高画质的坐标要求。平均测光充分利用了数码相机宽容度,于是景物就恰恰落在8级宽容度当中、高画质区域。 

  这是局部。水面、黑树、大面积的中灰区。这些都是最容易暴露噪点的区域,看上去非常平顺。领悟了前面的坐标图,吃透它的含义,融汇在我们拍摄的细节中,照片会回报我们——大大提高前期拍摄的质量。
 

  这是湖南八角寨的夜色。用ISO50,长达五分钟曝光时间,色温设置3500K(当时色温的8000K),出现了悦目的幽蓝色调,细节丰富,过渡自然,空气透视和影调透视均有上佳的表现。图3-38所示是图3-37的局部。ISO50低感光度设置,即使长达5分钟曝光时间(打开长时间曝光降噪功能)也没有出现长时间曝光容易产生的噪点,画面非常润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