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西医需要相互尊重 共同发展

 新斋老蒋 2008-03-04
中西医需要相互尊重 共同发展
http://jkb1./html/ddjkb/20080228/ddjkb58702.html
当代健康报,2008-2-28
◎ 本报记者 刘芳
    国内著名中医药专家、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丁书文认为,没有必要就中医是否科学进行争论,中医西医都是科学,但又都不是绝对科学
    不少西医大夫对中医存在一些误解,这让很多中医界人士哭笑不得。山东中医药大学心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著名的中医药专家丁书文就曾亲身经历这样的一件事。
     去年冬天,丁教授的夫人患了感冒,拉肚子,非常痛苦,丁教授只得赶快带夫人到济南市某大医院的急症科就诊。急症科的主任接诊后,对丁教授说,根本就不存在 胃肠型感冒这个类型。因为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腹泻属于杆菌感染,两者不是一回事。但是为什么会有所谓的“胃肠型感冒”呢?他说,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 里,对感冒患者动辄使用大黄泻下,这才造成了一些感冒患者有了腹泻的症状。丁教授听了这番歪理,不禁哑然。丁教授说,这位主任可能懂一点中医,因为他知道 肺与大肠相表里,然而他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感冒属于表证,中医在遇到表证时一定是先解表,断不可能随便用泻下来治疗感冒的。这说明,很多西医大夫对中 医了解不全面,甚至产生了很多误解。丁教授作为一名老中医反倒对西医充满了赞赏之情。他说,西医发展很快,他非常赞赏西医在急危重症方面的治疗方法及疗 效,否则他就不会带夫人去急症科就诊了。但是,反过来,西医也应该尊重中医,中医在很多疾病的治疗上同样也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和长处。中医西医都是科学, 但又都不是绝对科学,都不能宣称自己“包治百病”,二者需要互补,需要相互尊重。
强调对抗与强调调理
    谈到中医西医的区别,丁教授认为,西医在治疗疾病方面强调的是对抗。而中医强调的是调理,整体观念,辩证施治,个体化诊疗。
    比如一个患者从症状上看他的血管狭窄了,西医可能采用对症治疗用扩血管的药物把血管扩开,将患者的症状解除了,但是血管狭窄的病因并没有解除。而中医却能用中医中药来调理,将其内环境改善了,把血管狭窄的病因消除,这样就治本了,从源头上治好了疾病。
     现在的西医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过度医疗的问题。比如对冠心病人动辄要求其安放支架。不安行不行呢?丁教授在临床上就遇到很多不希望安支架的冠心病患者,他们 在西医院被要求安放支架,但在丁教授处,吃了三个月到半年的中药,没有安放支架,病情同样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
工厂化模式与个体化治疗
     正因为中医讲究的是调理,因此是针对个体的治疗。而目前西医的治疗模式则更趋于一种工厂化的治疗模式。丁教授举例说,比如西医出了很多治疗指南,象高血压 治疗指南、冠心病治疗指南等。有了这些指南,一方面是好事,这些指南使得临床的治疗规范了。然而这些指南的广泛应用,也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很多医生的思 维。来了一个冠心病人就是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化验、透视、CT、X光等检查,常规治疗就是扩血管药物,支架搭桥等。这些工厂化的模式让很多患者无法接受 甚至非常反感。有的患者说,到了西医院,一是抽血化验,二是打针挂吊瓶,三是住院,所以不愿意去西医院,更愿意吃点中药调理调理。
    比如, 有这样一位冠心病患者,托熟人请某三甲医院的专家给他先看一下心电图,专家没见病人就下结论说,必须安支架。患者听了很疑惑,你连我的面都没见,凭什么肯 定地下此结论呢?他对这种“只见病不见人”的作法很不认同,于是转投中医,找到了丁教授。丁教授给他开了中药,他吃了两个月,病情明显好转,于是就坚持中 药治疗,至今已经两年,病情稳定,并能坚持工作。所以,丁教授认为,西医的医学模式应该向人文医学、个体化医学发展。
中医也应该创新发展
     丁教授说,西医应该向中医学习,中医更应该向西医取长补短。很多中医界的人士认为中医是两千多年来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总是强调如何保存继承。但是,我们 更应该看到中医是一个现代科学,是一个应用科学,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每天都在面对的是现代的患者和病人。因此,中医迫切需要尽快发展,尽快适应现代疾病 谱的改变。比如,两千年前也没有艾滋病,也没有非典。但是现在有了,中医就要适应这个变化。
    丁教授从自身40多年的临床经验体会了中西医 结合思维的益处。他认为自己现在在心内科疾病的治疗上能取得良好的疗效也正是得益于自己能够从中西医两方面思考和诊治疾病。他认为中医除了望闻问切,也要 懂得现在的理化检查。一方面来找你看病的患者朋友们,大多数是从西医院出来,拿着化验结果来的。另一方面,西医的检查结果对于病情定位更明确,诊断更到 位,为什么不能“为我所用”呢?这些合理的检查结果会更好地指导中医大夫断方开药。在运用中药方面,也是如此,一方面要依据传统的理法方药,另一方面要结 合现代的药理研究。中西医结合、“病”“证”结合的诊疗方法更加立体到位,在此指导下开出的中药方子更好使,更有效。
    一位患者患有频发室性早搏,24小时频发室性早搏4万5千多次,在上海、北京等大医院都看了没什么效果。来找丁教授吃中药,结果半年中药吃下来,24小时早搏只有24次。这种神奇的疗效,丁教授认为是中西医合参后正确运用中医药的结果。
     最后,丁教授说,中医基本的理论永远不能丢,但是我们后人如果能输入富有时代特点的新的内容,中医不是更加如虎添翼了吗。中医西医都不应该有什么门户之 见,不应该在谁高谁低上纠缠,甚至互相诋毁。中医西医都是治病救人的应用科学,相互尊重,共同发展,才能让百姓们收益更大。
http://jkb1./html/ddjkb/20080228/ddjkb58702.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