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关注moodle

 昵称59459 2008-03-18

几个疑问:

1、为什么很多人对moodle感到欣喜若狂?
2、moodle与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这理论真的融入moodle了?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3、moodle应用的典型个案及其效果?
4、有人将moodle同blog、ppt做很严肃的学术比较,这说明什么?
5、G-CMS的”出现”意味着什么?将moodle同G-CMS进行学术比较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吗?

几份资料:

1、关于moodle的对话 《信息技术教育》2006.12
2、MOODLE:我与PPT的爱恨情仇
3、Blog与Moodle的比较研究 《信息技术教育》2007.2
4、基于Google平台的教师个人CMS系统的建设及应用 《中国电化教育》 2007.4
5、Moodle与G-CMS的比较

为什么不少朋友推崇moodle,除了求新欲望以外还有那些原因?是不是比起以往的平台来,技术门槛比较低,成本比较低廉,小的机构如一所中小学 校,可以相对容易地搭建 课程平台,教师每个人都可以自主开发课程?一些国内中小学教师,是最早被moodle吸引的一群。如果是这样,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求新的欲望实际上就在一 定程 度上意味着自主创造积极性的被激发。反向角度考虑,是不是现行的平台,不那么能够调动教师们的广泛而自觉的参与呢?是平台的技术问题,还是其他的非技术问 题?

在这样一个体现某种教育理念、教学指导思想的技术平台上,教师们自主设计课程,需要多少教育理念、教学设计的素养作为支撑?托尼·贝茨觉得,在加拿 大中小 学教师要比大学教授们更懂得教学法,所以在应用新技术于教育当中时,成效会比较好,而不懂得教学法的人去搞elearning,质量就难以保证,所以他对 大学中新技术的有效应用持保留态度。那么随之而来的问题:在技术应用方面,自主创造的积极性被激发起来之后,是不是有更复杂的事情要办?从教师素养的现状 来看,教育理念、教学理论、教学设计能力,大体处在什么样的水平线上?我们这里的中小学教师和大学教师是不是也有同加拿大类似的差距?这类差距在不同类型 的教育机构之间是不是也存在?所有这些对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带来了哪些具体问题?

ppt、blog实际上同moodle并不是一个层面上的东西,我最初想,对它们进行”学术”比较,是不是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某种观念或理念上混 乱?后来 又想,或许,这在客观上反映了技术应用的不平衡的现象?又或者,这可以使我们从一些细小的实例中,去观察、思考不同教学环境中、不同的教师、针对不同的学 习者,究竟如何选择确定技术应用的适用方案、乃至”技术”介入的程度?那么,当我们热衷于配置推广统一的平台、对教师对学生提出统一的”技术”应用要求的 时候,那些被忽略掉的东西,怎么办?

基于google提供的服务,而且是广泛提供的免费服务,已经可以搭建一个实用的CMS,这里有哪些”意蕴”?从界面、功能上,我看到了 moodle同 google一些应用服务(如google groups、google app)极为类似的影子。所谓的G-CMS,就是对google现有应用服务的不那么技术的整合而已。这是不是可以从一个侧面表明,互联网的环境正在花里 胡哨的表面下也同时发生着更深层次的变化?只要有一定的网络使用经验、有足够的好奇心、有不必内行的技术基础,就可以利用现有的玩意儿,做出些许貌似创造 性的动作——这种网络环境的微妙变化,或许迟早会使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者发生某种分化,使学习者研究、使教与学模式的构建,变得更为复杂、多元?再有,会不 会在一个新的层面上,使施教者再次面临自身权威倾覆的威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