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技术的发展 - 地鐵建設者 - 网易博客

 一日堂 2008-03-26

我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技术的发展

我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技术的发展[侯学渊 马忠政 ]

       一、历史性回顾  
  
      我国历史上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主要分为如下几类:  
  
       1、窑洞居住  
  
      早在4000年以前,以我国黄河流域的山西、河北、河南、陕西、甘肃省为中心,当地居民已在辽阔的黄土地带上建造地下窑洞,这些窑洞一直沿用发展至今,主要分为下沉式和靠山式:下沉式是从地表向下挖5~6m深、边长10m正方形的下沉式院子,然后从院子横向挖洞造房;靠山式窑洞则从斜面或断崖上横向挖洞造房,多数朝南。  
  
      目前,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地下建筑群体,主要集中在陇东、陕北、豫西、晋中南、冀北和内蒙中部等6个地区,宁夏和青海的部分地区也有,与陇东窑洞近似。这些地区约有200个县,居住在窑洞的总人口估计有3500~4000万人。根据各地的自然和社会条件不同,居住在窑洞中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有多有少,大体上是越向西北,比例越高,向东南则渐少,基本上与黄土高原的上层厚度和气候的变化趋势一致。  
  
       2、宗教建筑  
  
      在我国封建社会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建造陵墓和满足一些特殊宗教要求的建筑是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的重要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有殷朝王墓、始皇陵、明陵等大坟墓。  
  
      佛教在东汉时期从印度传入中国,由此兴建了大量佛教建筑,地下空间的利用为发展和保存这些宗教艺术珍品提供了有利条件。在陡峭岩壁上凿出的洞窟形佛教建筑称为石窟寺,其中著名的有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北魏),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北魏),甘肃敦煌的莫高窟(从北魏到隋、唐、宋、元各朝),甘肃麦积山石窟(从后秦、北魏直到明、清)等。这些石窟岩洞的形成和加工与以佛教故事为题材的浮雕艺术和壁画艺术融为一体,使整个岩洞成为一个大型的雕刻艺术空间。  
  
       3、仓库  
  
      利用地下空间作为仓库,在我国由来已久。  
  
      1971年,在洛阳市东北郊发掘出一座古代地下粮库,系隋朝建造(7世纪),一直使用到唐朝,库区面积600×700米,以后逐渐发掘出的半地下粮仓近200个。这是我国很早就利用地下空间作为仓库的例证。到了现代,尽管保冷、保温技术发达,但在我国北部用于储藏土豆、红薯的地窖及地下粮库,仍在大量建造。  
  
       4、采掘与水利建筑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采矿的国家。《天工开物》一书,是中国古人阐述有关地下采矿工程方面的较早文献。  
  
      此外,在水利工程方面,也有开发地下空间的事例,如陕西褒城的石门隧洞,陕西大荔县修建洛水渠时,曾发现有给水隧洞,规模都非常大。这说明,我国古代在生产建设中,曾致力于地下空间的开发,尤其是施工技术方面,当时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  
  
       5、军事  
  
      地下空间作为军事用途,在我国的古代与现代均有利用。  
  
      1961年在河北峰矿区发现军事目的的古代地道,是800年前宋朝时挖掘。在北雄县等地也有类似发现。在一些古籍中,也有关于利用地道作战、攻城的记载。在抗日战争中的我国华北地区的大规模的地道战,则更能说明我国地下空间在军事上的应用。  
  
      二、人防工程建设的成就  
  
      解放后,我国一直把人防建设列为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人防宗旨是为了防备敌人的突然袭击、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减少国民经济损失,以及在遭破坏地区消除空袭后果,保存国家战争潜力,支援长期作战,以夺取未来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我国人防经过近50年的建设,已经具备较完备的人防建设管理体系,各省市区县都有相应的人防管理部门,取得了巨大的人防建设成就。  
  
      我国人防建设根据国内、国际的政治经济形势,经过了几次转变与发展。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防会议制定了“长期准备,重点建设”的方针。人防建设在“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思想指导下,立足于应付未来战争,建设了一些早期工程,单纯备战,这一时期的人防工程多以战备为目的。开发在组织上采用“群众路线”,在技术上强调“群众创造”,缺乏整体规划与设计,功能单一,质量低,布局与城市建设脱节。  
  
      1978年,第三次全国人防会议制定了“全面规划,突出重点,平战结合,质量第一”的方针,这个方针指明了人防必须走平战结合的道路。从这以后,特别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国各人防重点城镇认真贯彻中央关于人防工作的方针、政策,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人防改革取得了成效。从八十年代初开始将一些人防工程以平战结合的形式改造成商业活动空间,质量有很大的提高,使人防工作开始从只有战备效益到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人防年总产值达15亿3千多万元。  
  
      1986年的“厦门会议”,进行了人防建设与城市建设相结合工作座谈,1987年国家人防委、建设部联合发出了“关于加强人民防空建设与城市建设相结合工作的通知”,1988年又下发了《人防建设与城市建设相结合规划编制办法》。随着人防工作指导思想的转变,各地认真贯彻了厦门会议精神,拟制了人防建设与城市建设相结合规划,按照相结合规划要求,全国各地不断涌现出许多社会、经济与战备三个效益显著的大中型地下工程,如:上海人民广场地下商城的再开发,北京市西单商业区的再开发,沈阳新客站地区的开发,吉林、长春、哈尔滨等城市地下街的建设,大连体育场前地下停车库和商城、哈尔滨红博广场地下商城,还有鞍山、西安、石家庄、郑州、武汉、重庆等城市的站前广场的再开发,兰州市中心广场的再开发等。这些工程的特点是,内环境在注意平战结合的同时,更多考虑平时使用的美观和舒适,发挥平时经济、环境与社会效益,外环境方面与城市公民和形态相结合,使得我国人防工程建设与利用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这三个阶段性转变,说明我国的人防建设已开始进入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发展轨道上来。随着《人民防空法》的坚决执行,我国经济改革的发展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策进一步贯彻,每年的人防面积与城市各类办公、住宅面积成比例地增加,人防工程很好地贯彻了“平战结合”的战略方针,全国人防工程的平时使用率已达50%以上,有些城市更高,如上海,已达60%以上,发挥了巨大的战备、经济与社会效益。  
  
      三、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八十年代末、尤其进入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在国际、国内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形势下,开始向可持续发展战略转变。1988年,第三届国际地下空间学术会议在我国同济大学召开。在这次大会上,首次提出城市地下空间的概念,明确其在城市建设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是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一个里程碑。1991年,《东京宣言》提出:21世纪是人类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世纪。国际隧协提出的口号是“为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利用地下空间”,并为联合国拟了题为“开发地下空间,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文件,于1996年22届年会上,“隧道工程和地下空间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被确定为主题。1997年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 了第六届地下空间国际会议,其主题是“明天——室内的城市”;1998年在莫斯科召开以“地下城市”为主题的地下空间国际会议,展现了地下空间在城市今后发展中的景象,再次论证了地下空间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与地位。在国内,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急剧膨胀,许多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建筑用地紧张、生存空间拥挤、交通阻塞、基础设施落后、生态失衡、环境恶化等城市病,给人们居住生活带来很大影响,也制约城市经济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成为我国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由九十年代前的人防工程建设转变到九十年代以“城市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发展战略上来。  
  
       1、“人防”向“民防”转变  
  
      进入九十年代中后期,考虑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及国内国际形势,尤其是经历了1998年我国遭受百年未遇的洪水灾害以后,更加促进了在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方面占主体地位的人防工程向民防工程转变,  
  
      人防工程向民防工程的转变,即由防止战争灾害为主转向防止人为灾害(包括战争灾害)和自然灾害的更广泛的灾害对象为主,防灾的广度与深度得以加强。这是意义深远的平战结合,也是国际流行的体制,它将对提高我国城市平时和战时的整体防灾能力,产生巨大作用。目前我国东北、上海、深圳、嘉兴等地的人(民)防部门都在探索向民防转变的形式与内容,承担省、市政府赋予的部分防灾救灾任务。可以预见,民防将是人防的延续与发展,将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新趋势中发挥更有成效的作用。  
  
       2、改善交通,繁荣区域经济  
  
      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已成为我国大城市立体化交通、提高运行效率的前提。我国已有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城市建造使用地铁,有十几个城市在报批建造地铁。就地铁已投入使用的几个城市看,以地铁为动力发展轴,沿线又规划建设了多种形式的地下街、地下车库等地下工程。这些地下空间设施在完善交通的同时,也带动商业中心地区、地铁站地区地下空间的开发,并进一步繁荣了区域经济。  
  
       3、地下室利用  
  
      建筑物地下室在城市地下空间中占有很高的比例,据统计(以上海市为例),非人防地下空间中,60%都是建筑物的地下室或半地下室。  
  
      尤其近十年来,我国高层建筑发展迅速,数量、高度增长之快令世人瞩目,与高层建筑同建的地下室数目也同样增长,而且面积较大。仅上海市近3000幢高层建筑下面就有近3000处,每个地下室的平均面积达到500平方米以上。鉴于目前许多地下室利用还不够理想,城市空间紧缺与城市功能不足,我国各城市的地下室管理部门正在探索多种高效利用地下室的途径。  
  
       4、旧城保护  
  
      城市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大部分空间拓展都要在原有的脉络中进行,不可避免地与原有空间设施发生重叠与冲突。而城市地下空间在旧城保护与更新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我国拥有众多历史文化名城,而且很多都是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西安、南京等等。这些城市都有大量需要保护的旧城地区。随着大城市不断提高的旧城保护意识与城市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增加,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对旧城的更新改造和再生循环发挥着重要作用。  
  
      西安钟鼓楼广场是一个典型实例,它位于西安市中心,集地下空间资源有效利用、旧城改造、保护文物古迹、改善生态环境、繁华商贸旅游、缓解交通矛盾等多种作用于一身,是近年我国成功利用地下空间非常典型的代表。该地区原是城市的商业中心,近年来面临商业拓展需要,但考虑到保护建筑的问题,不宜建设大体量的商业建筑,因此设计时在广场下设置了两层地下商场,将大量商业空间下移,减小了地面商业建筑的体量。同时在地下商场一侧设置了一个大型下沉广场,使其完全开放,形成了一个低于周围城市道路的良好活动空间。下沉广场还连接着周围多条地下街道,解决了广场被城市道路隔离的问题。  
  
       5、发展商业  
  
      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初期就已经注意到结合商业发展,从目前的趋势看,地下空间内的商业功能正在向大型化、高品味、多功能方向发展。在发展过程中,改善了地下空间环境、改变了人们对地下空间的传统观念,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地下空间的发展。这些发展具体表现在:  
  
    (1)地铁车站内部商业日趋丰富,使早期地铁车站基本没有商业空间的现象得到了改变,地铁车站也从单纯的运输工具变成了社会生活的场所。上海市地铁车站基本采用双层车站的模式,地下一层为站厅,站厅内均设有小型零售商业,如书摊、自动贩卖机、食品、服饰等等;大型车站还进一步放大站厅,设置了快餐、咖啡室、茶坊、商场、旱冰馆、舞厅等功能,极受市民欢迎。  
  
       (2)新建的几处地下街环境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一改以往地下环境较地面同类设施差的状况。近几年建成的上海人民广场地下街、大连胜利广场地下街等,步道两旁的落地橱窗和精美商店,使步行活动兴致盎然,环境质量可与国外著名地下街相媲美。大连市的胜利广场,占地面积2.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14.07万平方米。地面为罗马式下沉广场,地下建有三层及一夹层,是一座集百货、餐饮、娱乐、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商业中心,也取得了可观的效益。  
  
       (3)新近建设的地铁车站周围的商业建筑,已经开始注意到如何充分利用地铁人流发展商业的巨大商机。如上海市地铁一号线徐家汇地铁车站周围,共有百胜、太平洋百货滩海店、太平洋百货徐汇店、东方商厦、名品商厦5家大型商场,设有4层地下商场与地下车站直接相连。调查表明,这些商场的经营效果均优于没有与地铁相连的商业设施。  
  
        四、地下工程的关键技术  
  
       我国在地下空间开发过程中,发展了非常成熟的地下工程技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下列三项技术:  
  
        1、明挖技术(基坑技术)  
  
       随着我国地下空间的发展,地下工程建设项目的数量和规模也迅速增大,产生了大量的深基坑工程,并形成了种类齐全的多种基坑围护开挖技术。从支撑技术上形成并发展了重力式、支撑式、土锚式、土钉式等多种技术,从围护工法上形成并发展了简易围护墙法、木板桩法、钢板桩法、钢管桩法、灌注桩法、地下连续墙法、逆作法(又叫盖挖法)等多种工法。基坑工程的设计理论、计算方法也得到不断改进,基坑工程的设计规范也有一定的发展。  
  
       九十年代以来,基坑工程规模不断加大,深度不断加深,与建筑物等已有设施距离越来越近,推动了深基坑工程的设计向更高水平迈进,使我国基坑工程的设计施工进入环境设计阶段,促进了时空效应基坑工法的生产与应用,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该方法考虑时空效应,科学地利用土体自身的控制地层位移的潜力,以解决软土深基坑稳定和变形问题。这种方法的主要特点是设计与施工密切结合。在设计中,设计参数(如被动区水平抗力系数K)的取值从现场反应来确定;施工中,开挖与支撑的施工工序基本是按分块、分层、分步、对称、平衡的原则制定,并以科学的施工工艺,有效地控制基坑的变形。  
  
        2、暗挖技术(以隧道设计施工技术为代表)  
  
       在我国,大量的线形地下空间均是以暗挖法形成的。其中两项关键技术,适于软土(岩)地区的盾构法与适于硬土(岩)地区的新奥法(及矿山法)在我国 均有较大的应用与发展。  
  
       1)盾构法  
  
       我国自六十年代研究开发盾构技术以来,已成功地采用盾构施工技术修建了几十条车行和水工隧道,盾构机械装备从早先的机械式盾构、网格挤压式盾构,在引进和消化国外技术的基础上,发展到今天的上压平衡盾构(EPB)、泥水加压式平衡盾构。隧道衬砌设计及计算机理论大致经历了起步阶段(主要是借鉴国外的设计原理进行刚性衬砌设计)、柔性衬砌阶段和目前正在进行的以地层移动理论研究为主的阶段,其集中在对隧道的纵向变形及隧道纵横向内力、变形的影响问题、衬砌厚度偏大问题、管片宽度偏小问题、纵向拼装错缝问题等方面的研究和开发。  
  
        2)从矿山法到新奥法  
  
       我国在硬岩中开发地下空间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山岭隧道。在近几年的成昆铁路、京九铁路及秦岭隧道建设与开发中,通过对国内外各种设计施工的招投标及研发,使得我国的硬岩地下空间开发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形成设计理论先进、施工技术完备的硬岩中地下空间开发技术。从设计方法上,从岩体松散压力控制设计的矿山法发展到岩体变形压力控制设计的新奥法 ,并且利用各种计算机数值法,对岩体中的变形受力机理能够进行比较准确的计算与预测。在施工技术上,由钻孔爆破法发展到TBM机法,施工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喷锚与混凝土支护技术得到极大进步,开挖断面灵活多样,同时其他辅助技术,如岩爆预测技术、开挖面前方岩性与地下水探测技术等都有巨大进步。  
  
        3、托换技术  
  
       我国城市的密集与空间的紧张,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遇到大量的设施冲突、空间交叉及文物和环境等需要保护的情况,由此促进了托换技术的发展。托换技术是解决对原有建筑的地基需要处理和基础要加固的问题,和解决在原有建筑基础下需要修建地下工程以及邻近需要建造新工程而影响到原有建筑物的安全等问题的技术总称。  
  
       在我国大量的地下工程实践中,发展了基础扩大托换、坑式托换、预试桩托换、压入桩托换、打入桩或灌注桩托换、树根桩托换、锚杆静压桩托换、基础加压纠偏法托换、基础减压和加强刚度法托换、化学加固法托换、地下铁道穿越托换和结构物的迁移等门类齐全的多种托换技术,在城市建设和地下空间开发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五、立法与管理  
  
       进入九十年代以后,我国注意到地下空间的科学合理开发利用与管理,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逐步着手法规的制订工作。  
  
       1991年4月建设部在武汉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城建人防工作会议,提出:我国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建设要加强管理,要走上法制轨道。1991年12月在云南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研讨会上,专家呼吁加快地下空间建设的立法工作。1992年12月在广西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研讨会上,对城市地下空间管理的立法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1993年列入建设部立法计划,并组织了由山东省建委、大连市规划局、西安市规划局、武汉市建委、同济大学等单位参加的起草小组,1995年8月份完成草稿。建设部先后在1995年10月、1996年5月、12月召开了三次有城建、规划、人防等管理部门以及科研机关、大专院校专家参加的论证和审定会,并征求了各地各部门的意见,进行了多次协调和修改,完成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规定》,并于1997年10月24日经建设部常务会议通过,1997年12月1日起施行。  
  
       《城市地下空开发利用管理规定》的颁布,为我国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从具体实施看,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其他城市建设活动相比,政策法规还是比较欠缺。为此,建设部主管部门和各省市地下空间主管部门正在建立与完善地下空间管理法规体系,包括:  
  
        1、建立健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建设过程中的各项管理法规和标准,结合我国国情对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制定规划、设计规范、管理规程、法规;  
  
        2、许多地方正在加快地方立法,结合实际抓紧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3、研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来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在这点上,许多城市做了有益的探索;  
  
        4、制定适应我国国情的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目前我国已基本具备了制定这类工程建设设计标准的条件;  
  
        5、制订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我国西安、青岛等城市已编制了城市地下空间规划;  
  
        6、完善管理体制,密切协同配合。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是一项新的综合事业,在建设管理上存在许多职能交叉的问题,需要加强统一协调,因此要从立项、规划、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质量验收等各个环节探索建立“一条龙”管理体制及操作方式;  
  
        7、进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技术研究与交流,这是保证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事业健康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技术支撑。我国在近年通过召开多次地下空间学术交流会、动态报告会、国际学术会等形式,有力地推动了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技术交流与发展。  
  
       六、科学研究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研究,涉及到土力学、基础工程学、机械、材料、心理、生理、结构、经济管理、规划、设计、环境、市政等十几个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与实践性,需要研究者、开发者、政府共同参与。在过去的20年间,我国研究单位、生产单位、大专院校等对我国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些研究与当时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水平及国家经济水平是相适应的。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大城市不同程度地产生了因城市空间紧张、土地紧缺而导致的各种“城市病”,因此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提出越来越高的期望与要求。鉴此,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还须重点研究下面的课题与内容:  
  
        1、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理论  
  
       随着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模的日益扩大,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在技术上的复杂性将会越来越大,为此必须通过地下空间规划来保证城市上下部以及各种地下空间设施之间的协同发展,研究制定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已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应是城市总体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宏观上应能与城市的发展战略目标保持一致;在技术上应能够使地下空间与地面空间协调发展,并协调各类地下空间设施的各种相互空间关系、建设时序关系等。  
  
        2、地下工程的结构设计理论与实用技术  
  
       随着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模的日益扩大,传统的地下工程结构设计理论遇到了许多新的技术难题,在软土地层地区,地下工程结构设计理论的探索和研究,重点应为基坑与软土隧道的结构设计理论。  
  
     (1)基坑工程的结构设计理论  
  
       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基坑工程的充分发展为前提条件的。同时,随着地下工程建设项目的数量和规模迅速增大,产生了大量深基坑工程。今后基坑工程施工时对保护城市周围环境的要求将会更高,在设计方法上应从传统的强度控制设计转变为变形控制设计。为此在设计理论上应探索设计与施工密切结合的设计理论,同时应注意到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土压力不是固定不变的。另一方面,为了准确预测和计算基坑的变形,必须重视工程实践,提倡利用现场测试的资料来反分析基坑设计所需要的计算参数,而其中要突出土体参数的研究。  
  
   (2)软土隧道的结构设计理论  
  
    在城区软土地层中采用盾构法施工时,由于对环境影响较小,其施工费用一般不受深度因素和覆土深浅的影响;在同等深度条件下,盾构法与明挖法施工相比,较为经济合理。而目前,软土隧道结构设计中,与进展较大的盾构机械技术相比,衬砌等结构设计理论还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发展。  
  
     (3)地下空间的环境设计技术及生理心理  
  
       我国以往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对于地下空间的室内环境重视不够。随着经济发展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地下空间的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在这一领域的基础研究层次,应对平时人在地下空间中的心理、生理及行为特征进行探索和研究(生理方面包括空气湿度、通风、电气照明及采光、声音及空气成分等,心理方面包括地下感、心理活动、情绪、偏见、文化感、健康感等),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以人为本的地下空间室内环境设计理论;在应用技术层次,应逐步研究开发一些适合我国国情的新技术、新材料以及高新技术设备,如阳光引入技术及设备等。  
  
        3、地下空间工程安全与防灾救灾技术  
  
       地下空间既有能够抵御空袭、地震等各种人为与自然灾害的一面,又有自身发生灾害时难以救援的特点,随着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模与开发利用层次的提高,地下空间的工程安全防灾救灾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在这一领域的基础研究层次,应重点研究掌握在灾害发生时人在地下空间的心理与行为规律,以此为基础建立相应的防灾及诱导设计理论;在应用技术层次,逐步研究开发相应的高新技术设备,如地下空间中火灾的自动探测、报警与灭火系统,地下空间的涝灾防御技术与设备、地下结构衬砌的修复技术与设备等。  
  
        4、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法规与管理维护  
  
       为了实施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必须加强相关法规与技术标准的研究,逐步建立和完善城市地下空间资源保护与管理的法规体系以及地下建筑设计技术规程,如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保护与管理法规体系,地下空间资源的使用政策,地下工程使用维护管理等。  
  
        5、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环境保护技术  
  
       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过程中,同样要坚持可持续的发展观,为此必须加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过程中环境保护技术的研究,如工程废弃土与泥浆的处理、利用技术,软土地下工程施工对邻近设施及周围环境的影响预测和保护控制技术,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对地下水及地层中其他资源的影响与保护控制技术等。  
  
        6、技术经济效益研究  
  
       无论从制定开发法规政策等政府行为来说,还是从开发商直接投资来说,地下空间开发项目的技术经济效益状况都是一个必须考虑的前提。因此,必须针对不同地下空间开发项目,加强技术经济效益研究。  
  
        7、平战结合与转换技术  
  
       我国大量的地下空间是由人防工程转换而来,即使是非防护的地下空间,研究分析表明,主体也有一定的防护能力,因此不仅要进行人防工程的平战转换研究,还要进行非人防工程的平战转换研究。通过对各类地下工程的防护能力进行评价,研究与其主体防护能力相当的各种口部及薄弱部分的封赌转换措施,对我国城市经济发展与整体防护无疑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防灾效益。  
  
       七、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展望  
  
       发达国家开发地下空间的历史表明,当各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DP)达到500美元以后,就进入开发利用地下空间阶段;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达到高潮。我国现阶段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超过600美元,沿海地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000美元,上海、广州等地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超过3000美元。同时,我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十分紧缺,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我国一些大城市人口压力、交通拥挤和环境污染的程度不亚于六十年代发达国家的城市。进入九十年代以后,我国大城市地价将继续上扬;不久的将来将进入人口密集、老龄化、生活快节奏的时期。鉴此,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努力建造方便、安全、舒适、富有发展动力的高品位的城市,以适应21世纪的生活方式。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是完善城市功能设施、高效使用土地、方便生产生活、满足未来城市要求的唯一途径。  
  
       实践表明,我国许多城市已进入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阶段,部分大城市已经进入开发高潮。  
  
       随着我国经济、科学技术水平发展、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及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贯彻,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越来越表现出巨大效益和潜力,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必将向现代化、国际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具体说来,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事业将出现下述几个发展趋势:  
  
        1、综合开发利用的趋势。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将不再是满足某一单项功能,将立足于城市的整体建设与功能要求,是多项城市功能的整合共容,如满足交通、商业、供给与环境等的大型综合体。同时,也不再是一种空间形态的孤立,而是由点、线、面、体等多种形态的空间灵活组合贯通的有机的、丰富的空间整体。  
  
        2、规划与设计理论的发展。建立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城市三维立体发展的战略思路上,将地下空间作为城市三维发展的一个维度,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理论将会逐步充实完善,其将指导城市科学地向地下延伸。  
  
        3、开发技术的发展。我国目前的地下空间开发的土木技术已接近或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但涉及到一些关键辅助设备等技术,如机具技术、计算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自动化技术等等,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大的差距,会影响到地下空间开发的规模与成本,将来随着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加大研制开发的投入,将会逐步缩小这些差距。  
  
        4、法规与管理维护越来越完善。不仅有完备的法规、政策及管理措施和先进的维护技术水平,还将形成一整套推动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的实体和管理部门。  
  
        5、环境要求与环境控制将被更加重视,相应技术工艺日益成熟。无人的城市地下空间设施会更加安全、高效,有人的城市地下空间设施会更加舒适、美观,地下空间内环境中的造景、幻境及地面环境模拟等技术会大大发展。同时,将更多地从环境保护、城市景观保护和历史文物保护的角度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  
  
        6、新工艺与新材料不断涌现。为了降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成本与难度,并适应多种形态的地下空间的组合,满足多种设施功能的交叉与共容,高效、经济的施工工艺将会不断产生,尤其是机械挖掘技术与施工自动化技术会有较大进步。同时,新的建筑装饰材料尤其是地下防水与环境改善的材料也会不断涌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