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赢在中国优胜者的融资困境

 资源分享大叔 2008-03-31
赢在中国优胜者的融资困境by fangjun 2008年3月16日 8:47

  编者的话:

  《赢在中国》背后的故事,是一部比《赢在中国》本身更深刻、生动的创业融资“教材”。

  中央电视台《赢在中国》栏目不仅提供了一个电视真人秀的PK平台,而且已经具有了某种社会功能——搭建了一个创业者和风险投资的桥梁,资本的“慷慨”和选手们创业家的精神,成功激发了全社会的创业热情。

  但是,在对《赢在中国》优胜者的回访中,《赢在中国》里很多优胜者并没有与资本成功对接:很多人或者没有真正获得参与节目时许诺的投资,或者虽然达到了让风投关注的目的,但是面对风投时才发现“资本都是有毒性的”。

  即使那些成功获得投资的人,也被投融资专家评价“用公司75%的股份拿到1000万人民币的风险投资,是一个失败的融资策略,即使是天使投资所占公司股份比例也应该在35%以内”。

  可以说,人们对《赢在中国》狂热的背后,也潜伏着一些面对资本的不成熟和不自信,而大量优胜者没有与资本成功对接,也不是一件坏事情,将成为我们这个创业时代初期值得反复品味的范本。

  中央电视台《赢在中国》栏目推出了一批全国瞩目的创业明星,然而就在人们认为他们已经通过《赢在中国》成功获得投资的时候,记者却在采访中得到这样的信息:

  浦滨,《赢在中国》第一赛季短信投票人气王:“……根本就没有拿到钱,我就是带了两块写着‘300万’的牌子回来了……”

  窦大海,《赢在中国》第二赛季亚军:“资金没有到位是一个普遍问题,其实第一赛季也只有两个人拿到了钱。当然这中间原因很多。”

  韩小兵,本名韩斌,《赢在中国》第二赛季短信投票第一选手:“和风投方面一直在接触,我目前不方便回答这个问题。”

  创业明星们的言论让人感觉《赢在中国》背后的故事不简单,因为很多选手最大的参与动力就是《赢在中国》节目许诺的优胜者将获得300万到?1000万元人民币不等的投资,以及在节目中“露脸”后对项目潜在投资的拉动。

  《赢在中国》优胜选手的融资困境到底出在哪里?

  《赢在中国》融资机会刺激参赛选手

  《赢在中国》节目无疑给创业者提供了一个直达VC的捷径。最刺激参赛选手的,就是按照比赛规则的设置,每赛季冠军将获得一家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1000万元的新设企业经营,亚军的则不低于700万元,第三、四、五名不低于500万元,短信投票第一的12强选手为300万元。

  有以上资格的选手皆拥有该企业50%的股份,并出任该企业的CEO.

  诚然,在参赛的过程中选手的收获远远不止VC所提供的资本这么简单。而且在IDG、今日资本、软银赛富三家风投各出资1000万人民币的情况下,这也实在不算什么钱——不过这点“小钱”选手们基本上都没有拿到。

  至于《赢在中国》项目本身的运作确实可圈可点,这是一个脱胎于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真人秀节目《The Apprentice》(常译作《学徒》或《飞黄腾达》)的“创业电视真人秀”节目。运作此节目的《赢在中国》项目组与中央电视台相对独立,除了拍摄制作电视节目外,项目组在音像图书出版、协调参赛选手、风险投资方、各合作单位等工作上游刃有余,自身运营的效率很高,足以成为一个创业者和资本沟通的桥梁。

  优胜者们的融资、创业现状

  第一赛季短信投票人气王浦滨:

  “根本就没有拿到钱”

  “根本就没有拿到钱”的浦滨,是在2006年初拿着自己的个人网站TESTREN走进《赢在中国》,走出来后终于创办了自己的公司,一切在向企业化、规范化发展。然而,TESTREN网站的高流量,并没有给浦滨带来高收益,于是他整合了TESTREN已有的资源,转型发展他所称的“主观搜索引擎”。但同时,精力并没有放到这个网站上。浦滨现在大力推广的是“本地汇”,一个集合了地图搜索、订餐服务等以写字楼和住宅区为服务对象的网站,目前业务还局限在上海。他表示三四月份是重点推广期,要把网站覆盖到南方的大部分省市。他给自己的销售团队提出了很高要求。还有很关键的问题是,他缺钱——当然了,做互联网项目的新锐企业谁不缺钱呢?可他总不愿意承认。在和记者电话通话中,他总想绕开钱这个话题,可绕回去了,他还是说:“归根到底,最大的困难还是钱。谁都缺钱啊!”

  他表示,其实自己一直在做这个事情,参与《赢在中国》并没有左右他的目标。当然,《赢在中国》让自己网站获得了更多的信任和美誉度,使销售和推广上的压力小了许多。事实上,在走出《赢在中国》之后,浦滨仍然频频出现在各种讨论创业与励志的媒体活动中,一方面为自己和自己的公司摇旗宣传,另一方面也是在积极的寻求资本的认可。“很艰难,说真的,我总想着,万一明天公司就死了呢,这都是说不清楚的事情。”浦滨如是说。

  第二赛季亚军窦大海:

  “用5~8年时间让风投明白传统行业的真正价值”

  窦大海,济南松乔餐饮有限公司总经理。在采访中对记者表示:因为项目运作得还顺利,在《赢在中国》获奖的资金未到位对他没有什么影响,这件事他也不急。他准备用五到八年时间让风投明白,传统行业也能做出快速复制高利润率模式的企业来。事实上,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风投们已经看明白了传统行业的投资价值。

  踏实而睿智的窦大海来北京开会时还和记者一起挤地铁。“我们企业还很小,刚刚起步,并不是说从《赢在中国》出来了就是成功了。”窦大海做的是高校食堂的餐饮管理,刚刚起步,在取得《赢在中国》第二赛季亚军后不久,北方工业大学昌平新校区主动联系窦大海,希望他来承包食堂的管理和经营。这样, 2008年的伊始,窦大海拥有了自己旗下的第二家食堂。他把注意力集中在高校的独立学院和新校区,以及各民办高校的食堂建设上。他预计自己2008年底能发展到七八家食堂,公司总营业收入能有2000万左右的水平。

  窦大海其实本来也是一个老师身份,从《赢在中国》出来后,他到很多学校做学生创业和职业规划方面的演讲,希望从高校中招收到更多更好的管理人才。窦大海坦言:“我这个是很传统的行业,而且专门做高校食堂,其实也不是特别缺钱。现在最缺的就是人才,但同时相比而言我们最大的优势也在人才方面。我把收入的很大部分投入到人才的培训上,已经有初步的成效了。但还是需要更多的人才进来。”

  “第三届的选手有的太能造势了,不够塌实。”谈到对《赢在中国》的看法,他表达了这个观点,然后给记者讲了开头那个寓言。他回忆自己刚去《赢在中国》报名面试的时候,有些人努力地在为迎合评委作准备,他和其他人则在积极地交流、互换名片。

  “其实很多走到最后的选手开始根本不是奔着投资去的,可是随着不断晋级,心态也不断在变化。”窦大海说自己在参赛中也一度迷失了目标,后来还是他爱人提醒他才调整过来,“最重要的不是晋级,不是钱,一定要清晰的知道自己的目标,不能忘记自己最初的想法。”窦大海觉得《赢在中国》提升了优胜者的身份,给了参赛者更大的平台,这是最重要的。

  第二赛季短信投票第一选手韩斌:

  “我现在就怕谈投资的”

  韩斌,对于《赢在中国》应该获得的300万元奖励,韩斌什么都没有提,在接到记者的第一个电话时他开门见山就说:“不是谈投资就好,我现在就怕谈投资的。”他认为《赢在中国》给他最大的帮助是让他的团队更加自信。

  对于《赢在中国》,韩斌不愿意谈太多,至于他参与《赢在中国》对于企业发展和产品销售的价值,韩斌说,“我们的行业非常窄,不会直接带来销售方面的好处。”

  2007年,他化名韩小兵带着自己创办的南京萨特保险丝有限公司,杀入《赢在中国》第二赛季12强。目前凭借先进的专利技术和物美价廉的产品,他已经成为三星、诺基亚、索尼、摩托罗拉、康佳、创维、TCL等国内外知名品牌的专门服务商,向他们提供保护电子产品防短路的片式熔断器。

  与风投普遍关注的新锐企业不同,韩斌说,“我们企业很‘窄’,而且已经建立了壁垒,所以不太担心钱的问题。”轻资产的优势让韩斌卯足了劲快速地发展扩张着。现在韩斌的公司已经有了南京总部和深圳分公司、苏州办事处、香港联络处,2008年准备筹建台北办事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