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创新文化是大学文化的精髓

 愚然楼 2008-04-02
大学精神>  创新文化是大学文化的精髓

 创新文化是大学文化的精髓



  大学是实施高等教育的社会组织,她的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组织文化的各个纬度。组织文化是指一个组织在长期的生存与发展中形成的某种有特色的文化积淀,包括该组织的独特的价值理念、传统习惯、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等。大学文化的组成和组织文化一样包含精神层次(内隐层),这是指组织所奉行的生存哲学、目标追求、价值观念、基本信念和处事原则等。制度层次(中间层),这是组织的规章制度,是组织成员所遵循的行为规范,它约束着组织成员的行为,维持着组织的正常运转,调节着组织内外的人际关系。物质层次(外显层),这一层次反映了与组织相关的物质基础。大学文化的精神层次决定着大学文化制度和物质层次。大学的规章制度是大学文化的载体。大学文化的物质层面是大学文化的内涵与特色的外在表达。

  从高等教育的历史看,大学一旦产生,就与当时及后来社会的发展相互联系。大学的变革、创新与社会的变革创新紧密互动。一方面,创新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本质特点,另一方面,大学对学术自治的追求也决定了在大学的组织多样性和学术自主权受到管制的条件下,研究人员、教师和学者将无法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从事相应的科学探索活动,对工作产生抵触情绪,最终失去创新的兴趣和动力。因此,现代大学要持久、有效地进行创新活动必须依靠大学文化。创新文化作为大学文化的精髓,赋予了大学持久的生命力和创新的原动力。大学的创新文化应该具有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学术自治的管理制度和以及强有力的物质支持。



  中国的传统文化并不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是中国的现代大学在构建创新文化的进程中却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制约因素。

  首先,就精神层面来说,中国的大学应加强大学精神的建设,突破各个大学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大同小异的局面。美国的著名大学在办学上各有千秋。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校训强调,毫无特性的学习将一事无成。哈佛大学坚持“让真理与你为友”,斯坦福大学提出“愿学术之风劲吹”,普林斯顿大学崇尚“为国家服务,为世界服务”。

  这些世界知名大学秉承独一无二的大学精神,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特色鲜明的创新人才,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各个方面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反观国内的各大高校,千校一面的办学理念带来了文化趋同和学科设置的模式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大学人的创新能力。

  其二,我国的大学在制度层面,要适当减轻行政色彩。中国近现代大学的建立一开始就是由政府推动的,学校处在政府的直接管理之下,大学校长缺乏独立治学的空间。在一些环节,大学仍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自主权。在人事管理方面,激励制度不健全,人员流动性差,很难推动有创新精神的先锋型人才就位科研和教学的重要岗位。西方学者对组织创新的研究表明,组织越形式化出现创新的可能性就越低。

  其三,我国大学与国外高水平大学相比,培养创新人才的力度不足。我国大学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方面与国外知名大学存在较大的差距。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着重分数、轻素质,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守成有余、创新不足的倾向。

  单一的教学模式和评价体制使得学生创新潜能培育不足,未能形成促进个性发展的环境。我国大学培养出的拔尖创新人才数量严重不足。

大学是特别需要精神支撑的组织,创新精神即是现代大学之精神核心。我国的现代大学需要建设精神文化,要体现共性与个性、继承与创新、形式与内容、理论与实践、理想与现实的统一。

  革新办学理念,形成办学特色。世界一流大学都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鲜明的办学特色和明确的办学理念。我国的大学要在充分发掘自身文化传统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注重办学理念创新,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治校理念和办学风格。社会对大学的需求是多样的,大学的建设也应该是多元化的。每所大学都应该根据自己的学科特色、资源优势、地域文化背景,明确办学目标,形成独特的办学理念,努力营造有个性的学术氛围,孕育创新文化。

  培养文化自觉,构建创新文化价值体系。文化自觉,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及其发展趋向。现代大学培养对文化的自觉是为了加强发展的自主能力,取得适应新环境、选择新文化的能力。我国的大学亟需在清醒认识全球文化和自身文化的基础上,既继承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又充分吸收国外先进文化的有益成果。中华文化中蕴含着许多鼓励创新的因素,如强调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自强不息等,但是也存在相对僵化保守的观念。大学应该把西方文化的创造力吸收进来,树立起创新为荣的价值观,以人为本的科技观,开放协作的竞争观。

  还有,大学的包容力决定其学术创新的天地。现代大学要正确对待科研风险,提倡理性的怀疑和批判精神,逐步形成有自主学术特色的大学创新文化价值体系。

  发扬大学引领文化的功能,推动先进文化发展。大学自其诞生以来就聚集了大量科技、文化精英,大学通过知识传播、知识创造,以及与社会的互动而对社会文化产生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大学引领创新文化发展的社会功能几乎是与生俱来和不容推辞的。现代大学要培养自由包容的学术环境,推陈出新的学术氛围,努力汇聚各学科领域有独立见解的专家学者进行科学研究,孕育形成新文化的各种元素。同时大学还应该加强与国际先进文化和先进学术思想的交流,在社会创新文化的建设中起到纳新、育新、推新的文化中心作用。

  大学创新文化的构建,不仅需要教育观念的创新,更需要有相应的制度对其进行保障,需要落实到体制、机制和具体程序上来。

  增强自主办学意识,建立学术型管理制度。现代大学应在新形势下树立独立自主办学意识,在育人、办学的一些关键环节建立更加完善的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约束机制。学术自由是大学追求真理的价值观体现,有利于学术创新和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人才。我国的现代大学应该明确高校的性质、任务、地位、作用、权利、义务以及国家相应的政策、制度,依法落实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使我国现代大学具有灵活应对新情况、迎接新挑战的核心竞争力。

  改革课程设置,优化教学环节。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中国现代大学应实行广博教育,充分重视基础学科﹑人文学科和艺术学科,培养具有广博知识,具有融会贯通思考能力,能够适应现代社会飞速发展步伐的新青年。同时,现代大学也要培养出一批具有深厚人文关怀、创新意识和理性精神的青年学者,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另一方面,实践是知识创新的基础,学生从实践教育中获得的不仅是知识,更有探究的方法和能力,创造的乐趣和成就感。现代大学对学生加强实践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由之路。

  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有力的科研奖励机制。大学依靠教师队伍完成培育人才、创造知识、服务社会、促进社会进步的伟大使命。大学的教师队伍赋予了大学文化真正的内涵,他们不仅受传统大学文化的滋润,还发展并创新了大学文化。当前,大学创新文化的构建迫切需要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学校要改革科研奖励机制,改变目前片面追求论文数量的评价体系,以严谨的学术标准衡量论文质量,鼓励知识产权的开发利用。大学要加大对团队合作攻关的技术创新的支持,还应深入改革人事制度和管理模式,努力营造一个公平、竞争、合作的高校学术创新环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