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芜湖市政府关于2006年度市政府重点工作任务进展情况的通报

 自由的阿风 2008-04-17



各县、区人民政府,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大桥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驻芜各单位:

    根据市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上半年政府工作报告》,我办对2006下半年的重点工作任务进行了分解下达。各县区、各部门、各单位认真组织落实,努力完成各项重点工作任务。现将2006年度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通报如下:

    一、城乡统筹,力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突破。全年实施的重点工作任务18项(序号1-18)。加大资金投入,加速完善县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繁昌县经济开发区已于2006年8月21日经省政府批准筹建,完成芜湖旅游商品经济园区向省政府申报省级开发区的相关材料准备。编制了《芜湖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06-2015)》,市级农业产业化达到78家,其中省级、国家级农业产业化13家;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发展到166个,带动农民数近8.1万户。全市示范点建设规划及整治点已编制完成,弋江区四联、三山区联群等部分示范点已组织实施,全市农村新型社区及居民点布点规划方案已完成。全市村庄布点规划与103个整治点的建设规划进展顺利,目前完成总量的90%。完成了《芜湖市“百村整治、十村示范”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编制。南陵供水工程城关段2.3公里随县城道路建设已先期铺设完成。完成“村村通”道路工程728.68公里;完成芜湖县血吸虫疫区、繁昌县高氟区2.3万人的饮水安全工程。全年全市新建和改造农家店353家,配送中心3家,农家店乡镇覆盖率达100%,行政村覆盖率达70%以上。皖南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完成“三通一平”,仓库和晒场等单体工程已开工建设。

    2006年元月,南陵县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成为省政府确定的全国第三批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繁昌、南陵两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已达69.5万人。制定适合我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拟定《芜湖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出台了《芜湖市区被征地农民享受城市居民政策待遇的若干规定》,截止2006年11月,全市符合领取失地农民保障金条件的人数2.38万人,2005、2006两年发放生活费合计5619万元。省级财政预拨良种补贴资金1334万元(早、中稻)及种粮直补、良种补贴,购机补贴共计3493万元已全部发放到位。

     二、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千方百计扩大投资。全年实施的重点工作任务15项(序号19-33)。定期召开全市重点项目调度会,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芜湖海螺水泥一期工程扩建2条日产5000吨熟料生产线已分别于2006年8月、10月竣工投产,二期工程第3条日产5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也已投产;华电芜湖电厂一期于2006年8月18日开工建设。奇瑞汽车扩建工程三期基本完成,扬子一汽改造和四期涂装生产线扩建已开工建设,今年完成投资18亿元。富卓汽车、恒隆汽车转向、欧宝项目等厂房竣工,将进入设备调试阶段。响水涧抽水蓄能电站项目于2006年9月26日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并于2006年12月8日开工建设。芜雁高速已于2006年12月24日开工建设。芜湖电厂五期“以大代小”项目已上报国家发改委,华电二期已取得水土、环保、土地批复,初步具备申报核准条件。 “芜申运河”安徽省试验段已于12月23日开工建设。新增世界500强企业的投资项目江森汽车内饰件、德尔福汽车传动轴零部件项目,以及沃特新材料科技园、东贝压缩机、台达电子零组件项目已落户经济技术开发区。印发了《芜湖市拟争取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政策责任分解表》和《芜湖市落实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拟争取项目(资金)任务分解表》,芜湖已列入中部地区“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试点城市。市建投公司发债12亿元已列入2006年国家债券发行计划;大桥ABS项目发行规模14亿元,发行方案已取得证监会市场部认可。2006年共争取国债及省级各种专项补助资金2.6亿元;争取第三轮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已通过25亿元债项评审。出台了《关于鼓励企业改制上市的若干政策规定》,帮助金鼎锅炉、精诚铜业、杉杉天健玻璃等6家拟上市企业提供融资担保8000万元。编制了47个创新创业项目向徽商行、市浦发行、市建行集中推介,与徽商行中小企业特色支行、市建行小企业营业中心一起与企业对点连接,市建行小企业营业部已累计向企业发放贷款6000多万元。市徽商银行在本次银企对接活动中已向推介企业贷款1000万元。2006年7月,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与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顺利切换,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全国联网运行,对外提供服务;2006年,芜湖扬子农村商业银行已挂牌成立并正式接入央行个人征信系统。我市被省政府认定为首批授牌“金融安全市”。

    三、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推进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全年实施的重点工作任务8项(序号34-41)。争取到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3项,重大产业技术研发项目3项,重点实验建设项目6项,争取国家资金1.54亿元。海螺 “水泥装备、余热锅炉发电设备”项目已予备案、新兴铸管的钢产品深加工、鑫科1万吨黄铜带,1万吨紫铜带项目已备案,海螺三山油品码头、散装码头岸线项目已批复。2006年新增生物药业企业11家,新增注册资本4500万元。全市现共有生物药业企业70家,今年工业产值突破16亿元。船舶工业区起步区建设已完成投资4000万元。东泰纸业公司企业改制及职工分流安置工作已完成,芜湖造船厂职工安置方案已经厂职工代表大会通过,市中院于2006年12月5日宣告芜湖造船厂破产。2006年,芜湖被批准为全国首个国家级汽车电子产业园。出台了《关于推荐我市重点培育成长型中小企业的通知》,推荐市重点支持企业50户,作为省2006年度重点支持项目。

    四、培育特色商贸经济,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全年实施的重点工作任务12项(序号42-53)。银湖波尔卡大街规划方案已审批,市会展中心已建成投入使用,融汇中江广场西区商业楼已建成,美食街二期地块东区于2006年11月成功挂牌,小九华地块拆迁全部结束,侨鸿国际商务楼裙楼商场部分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汉爵阳明大酒店已营业。编制了《芜湖弋江物流园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上报国家商务部,争取我市成为商务部“万商西进”中部物流基地。编制了电子商务安全认证中心(CA)的项目建设规划及方案,全市电子商务门户站的重要站点—芜湖电子口岸www.网正式上线运行,发布了口岸政务信息及口岸业务信息。外贸进出口快速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8.7亿美元,同比增长37%。国家商务部、发改委等五部委已批准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首批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华强旅游城项目12个主题公园已有9个项目开工建设。成功举办了2006中国(芜湖)科普产品博览交易会以及汽博会、房博会、人才交流会。

    五、坚持规划先行,高起点推进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全年实施的重点工作任务17项(序号54-70)城市总体规划纲要通过省建设厅专家审查,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商务中心规划已编制完成,进行了城东政务新区周边区域42平方公里概念设计和行政中心6平方公里的城市设计,并形成了具体建设方案。滨江公园工程的拆迁、防洪、景观工程共完成投资2.6亿元,保兴垾综合整治工程已于2006年7月12日正式开工建设。完成了繁昌县龙窝湖泵站、桂花桥泵站等7个项目,繁昌县峨溪河站及南陵县胜利站已获省水利厅批复。三环中路主车道路基土方、桥涵已基本完成;经六路、东一路完成雨、污水管铺设和软路基处理及部分桥涵工程;东四大道完成下水管道施工及路基箱涵;扁担河桥主体工程已全部结束。华电芜湖电厂一期主厂房基础工程基本结束,大件码头和取、排水工程已开工,全长13公里的铁路专用线工程已开工建设。全长9.86公里的银湖路刚改柔工程于2006年10月5日全线建成并投入使用。完成了177条背街背巷整治任务,天然气二期工程已完工。结合区划调整,于4月底全面完成街道和社区整合,依法完成第五届社区居委会的换届选举,完成撤消南瑞街道办事处试点,扩大“议行分设”试点工作。成立整治“四乱”活动领导小组,制定治“四乱”实施意见,取缔乱设摊点800余个,违规亭栅12个,清理乱披乱挂1689处。拆除违法建设2885户,面积103397.11平方米。开展了全市户外广告设施的摸底、统计和户外设施的登记确权,981块户外广告设施得到确权;56条道路门前实行“三包”,11622户签订三包责任书。出台了《关于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促进个休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等规范性文件,全年新设立私营企业2442家,新设立个体工商户8034户。

    六、认真落实国家方针政策,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全年实施的重点工作任务11项(序号71-81)。制定了《关于在全市组织实施“创业扶持工程”意见》,已建成弋江星火创业园、汀棠1890创业街等各类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园、街25条,已进驻各类创业实体1400多家,发放就业等财政补助资金321万元,发放小额贷款7136万元。制定了《关于做好就业困难人员托底就业援助工作的意见》,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2879个,托底就业人数3738人。全年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28万人,基金征缴收入6.96亿元;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2.02万人,基金征缴收入5842万元;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9.3万人,基金征缴收入2.3亿元;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2.01万人,基金征缴收入1149万元;生育保险参保人数5.3万人,基金征缴收入798万元;各项基金征缴率都在90%以上。颁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2006年12月起将区划调整划入市区所有符合条件人群全部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制定《芜湖市敬老院建设“十一五”规划》,全市完成16个敬老院新建、改扩建项目,全市五保集中供养率达23%,居全省领先位置。调拨市及县区调标资金1.5亿元,全市符合调整基本养老金条件的9.07人,人均水平由每月531元提高到708元;城市低保标准从222元提高到240元,农村低保标准由60元提高到120元。

    全年收储国有存量土地25宗,面积1676亩,出让经营性用地16宗,面积1300亩,收取土地出让金16.321亿元,出让住宅用地236.4亩,优先保证了拆迁安置房、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土地供应。“芜湖网上房地产”于2006年8月1日正式建成运行。本年度新建住房公积金企业单位43家,新增职工6611人,新增归集额1200万元。

    七、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建设和谐芜湖。全年实施的重点工作任务36项(序号82-117)。争取了国家和省级科技项目共64项,争取资金5690万元,其中国家项目28项。芜湖新材料产业已被列入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奇瑞已有7个项目入围国家863计划,并被国家科技部、全国总工会和国资委列入首批“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鑫龙电器生产的高低压开关柜和海螺型材已被评为国家免检产品。2006年,我市有12件商标获得“安徽省著名商标”认定,“奇瑞”商标成为中国驰名商标。“奇瑞”、“海螺”产品被列入《中国名牌产品“十一五”重点培育指导目录》。有38家企业进入高新技术企业行列,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27家;30个产品被列入高新技术产品,其中省级24个。奇瑞汽车国家重点试验室已得到国家发改委批准。海螺集团已为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神剑化工已被批准为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出台了《关于引进海外留学人才的实施意见》,率先在全省开展了乡土人才职称评审工作,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评选推荐“全国杰出人才”评选工作。

    芜湖科技馆主体工程于9月26日顺利封顶。制定实施《芜湖市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工作方案》,安徽华东光电技术研究所被列为全国知识产权试点企业,奇瑞公司已申报全国知识产权示范创建企业。出台了《关于促进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和《关于严肃中小学招生工作纪律的规定》,坚决取消与入学挂钩的捐资助学款和赞助费,对同一城区内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全部实行了免试就近划片入学;自2006年秋季学期起,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困难家庭学生凡符合助学条件的,均享受了长期资助,实行“两免一补”,所需经费由政府承担;市聋哑学校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完成了《芜湖市职教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市十二中15000平方米的主教学楼主体结构已完工。

    制定《芜湖市卫生系统商品采购管理办法》,市级医疗机构100%实行了药品收支两条线,市、县医疗机构集中招标采购药品占全部药品支出的80%以上。2006年8月1日正式实施《加快发展芜湖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接受培训单位覆盖率为100%,有9家民营医疗机构纳入到医保定点范围。芜湖市文化艺术中心设计方案正在修改完善;徽派建筑艺术博物馆已在芜湖开工建设;中国铁画馆已选址工艺美术厂。省十一运会共获得金牌65枚,金牌和奖牌总数位列全省第五,并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 续修《芜湖市志》已进入总纂,三县续志工作进展顺利。市烈士陵园烈士事迹纪念馆被评为省重点陵园,国家AA级旅游景区,于2006年6月30日正式对社会开放。2006年,全市人口出生率7.8‰,人口自然增长率1.9‰,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97.96%,出生婴儿性别比110.37。我市土地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已完成,超额完成430公顷土地开发复垦整理指标,全市基本农田保护率超过83%。完成了《芜湖市“十一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编制,组织7家企业申报省“十大重点节能工程项目”。 朱家桥污水处理厂于已竣工正式投入运行。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45天,优良率为94.5%。我市已有省级环境优美乡镇3个,市级环境优美乡镇9个,省级生态村12个,市级生态村42个。成立“芜湖市应急管理办公室”,制定了《芜湖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市级专项预案。对南陵县张家山等6家目前仅存的年生产能力3万吨以下小煤矿实施关闭,建成长江芜湖船舶交通管理系统(VTS)和客渡船GPS监控系统。采取预约登记和现场办公接待两种方式,逐步完善“市党政领导接待日”制度,制定了《芜湖市“十一五”期间依法治市工作纲要》,全面启动“五五普法”治理工作。加大社区警务室建设投入,新建社区警务办公室43间。2006年建设了智能警务情报分析平台,建设了多功能应急通信指挥车系统。

    八、加强效能建设,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全年实施的重点工作任务11项(序号118-128)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2件(其中8件作并案处理)、建议84件,政协委员提案419件按规范要求向人大代表和政协作出回复,形成种类办复函1000余件;承办省政协委员提案2件,协办全国政协提案1件。召开了全市“两个集中”大会,全面启动“两个集中”工作,行政审批由15个工作日压缩到目前的3个工作日。建成覆盖全市的所有县区及市直单位的电子公文交换系统。全面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取消、暂停和降低191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及时向社会公布市政府出台与百姓利益息息相关的规范性文件,向社会公开各类招投标信息3500余条,共完成政府采购2166项(次),节约资金7.16亿元。2006年,以市政府名义发文召开的会议22次,市政府常务会议9次,分别比上年减少10%左右。在全市行政机关中开展“创信机关、做诚信干部”活动,开展社会公民诚信教育。认真组织各部门的政风评议,制定了《市委市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具体意见。组织开展执法监察项目157项,2006年,新立案件85件,涉及县处级干部4件。严肃查处违反规划擅自改变土地的行为,开展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治理,打击破坏正常药购销秩序的商业贿赂行为。

 

                                               二OO七年二月二十三日

(芜政秘[2007]23号)


 

附件

2006年度市政府重点工作落实情况表

类别

序号

目标与任务

责任单位

工 作 进 展 与 落 实 情 况

原因及解决措施

备  注

 

城乡统筹,力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突破

1

加快县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推动产业集聚。

三县政府

四区政府

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发改委

招商局

芜湖县:芜湖县机械工业园累计签约企业470家、协议投资200多亿元,2006年度新开工企业80家,投产65家;完成开发建设投资8亿元,8.6平方公里开发区实现“七通一平”。

南陵县:2006年,开发区一期完成基础投资7306万元,新签约入驻工业企业46家,实际到位内资30395万元,外资823万美元。

繁昌县:实施了综合园6000亩土地预征和2平方公里“五通一平”工程,经济开发区全年引进项目70个,引资总额12.6亿元。

三山区:做强绿色食品经济开发区,规划20平方公里建设沿江地带临江工业区,全年引进项目19个,协议引进外资1060万美元,利用省外资金20.3亿元。

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建11条道路项目按计划推进,4个污水泵站全部建成。

 

“责任单位”栏里,字体加粗的单位系牵头责任单位;其它单位为一般责任单位。

(下同)

2

积极筹建省级繁昌经济开发区。

繁昌县政府

发改委

国土局

繁昌县经济开发区已于2006年8月21日经省政府批准,开发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规已通过规划评审,征地、拆迁等工作有序开展。

 

 

3

积极筹建省级镜湖经济开发区。

镜湖区政府

发改委

国土局

规划局

完成芜湖旅游商品经济园区筹建省级开发区相关材料的准备,并已向省政府申报。

 

 

4

依托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推动乡镇产业集中区建设。

三县政府

经委

农委

旅游局

林业局

完成了13示范社区(居民点)的农业产业规划编制工作,市里9个重点产业集中区建设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已编制完成。

南陵县:编制《南陵县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28个省、市示范村整治村规划编制工作基本完成。大浦、张桥、丫山三个示范村规划已通过市规划局评审。

繁昌县:依托资源优势,发展孙村镇服装加工集中区、荻港镇新型建材和水泥制品、繁阳镇轴承及五金配件等产业集群。

 

 

一 

 

城乡统筹,力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突破

5

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重点发展优质稻米、生态良种畜禽、名特优水产、高档苗木花卉、绿色蔬菜与食用菌、特种经果林等产业。

农委

林业局

三县政府

四区政府

编制了《芜湖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06-2015)》,重点加快培育和发展优质稻米、生态良种畜禽、名特优新水产、高档苗木花卉、绿色蔬菜与食用菌、特种经果林与中药材、生态休闲观光旅游等7个产业。

芜湖县:着力推进农业规模化、企业化、组织化、标准化和品牌化,培育了“源生牌”锅巴、“双丰牌大米”、“蜂联牌”蜜醋等一批知名品牌。建立特色农产品基地12个。

繁昌县:制定了《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及《繁昌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名优产业发展目标。2006年全县优质水稻种植15万亩,畜禽规模化养殖达30%,优质水产品养殖2万亩,蔬菜复种5.4万亩,高档苗木花卉和特种经果林基地2800亩。

南陵县:全县食用菌总面积达1900万平方尺,在许镇建立了占地200亩的鲁班食用菌科技示范园。

三山区:申报实施了《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在峨桥、三山、龙湖街道三处建立了7000亩乡镇示范片,引进推广超级稻品种4个。已有7个蔬菜品种获得无公害产品认证,5个蔬菜品种和5个水产品获得绿色食品A级认证。

 

 

6

扶持农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推进农业“酵母(示范)工程”。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农委

三县政府

四区政府

制定了《关于推广农业“酵母(示范)工程、扶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考评奖励意见”》,安排174万元资金,对100名农业生产示范户、1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30个农民专业协会、18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行表彰奖励。目前,市级农业产业化达到78家,其中省级、国家级农业产业化13家;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发展到166个,成员数6.35万人,带动农民数近8.1万户。

芜湖县:出台地了关于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实施意见,设立农业产业化奖励基金150万元。实施了“252强龙”工程,培育了3家龙头企业。新增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5家。

南陵县:2006年,组织申报了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项目3个,上报了拟认定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个,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各1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7家,协会1家。

繁昌县:积极实施农产品品牌工程,华园米业5个系列大米,丰润油脂菜油、小磨麻油,“覆釜云峰”茶叶等产品产地环境和产品检测通过国家验收。全年共有5个农产品基地获无公害基地认定,16个产品获无公害产品认证,12个产品获绿色食品认证。全县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5个,入会社员2511人。

三山区:芜湖新欣食品获省级龙头企业,中峨茶叶董事长获得了2006年省级“农村创业带头人”称号。有2家龙头、4家农村经济合作组织、4户规模种养业主、4户示范带动户获得了市级考评奖励。

 

 

 

城乡统筹,力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突破

7

尽快编制完成市域农村新型社区及居民点建设布点规划。

规划局

建委

三县政府

四区政府

经济技术开

发区管委会

全市示范点建设规划及整治点已编制完成并由有关责任单位组织进行了审查,弋江区四联、三山区联群等部分示范点已组织实施,全市农村新型社区及居民点布点规划方案已完成。

繁昌县:规划中心村51个,基层村179个,14个农村新开型社区和居民点建设布点规划已通过评审。

 

 

8

加快实施“百村整治、十村示范”工程,力争在示范社区(居民点)建设和村庄整治工作上取得突破。

建委

农委

三县政府

四区政府

全市村庄布点规划与103个整治点的建设规划进展顺利,目前完成总量的90%。新农村住宅建筑设计标准图方案已完成。完成了《芜湖市“百村整治、十村示范”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编制。

芜湖县:基本完成全县示范村52个达标。

南陵县:28个省、市示范村、整治村规划编制工作基本完成。大浦、张桥、丫山三个示范村规划已通过市规划局评审,编制完成了3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产业发展规划。

繁昌县:安排专项资金700万元,积极推进荻港桃园、孙村九连等25个示范点规划建设。

 

 

9

加快南陵供水工程建设进度。

发改委

建委

南陵县政府

华衍水务

编制了《芜湖南陵供水工程初步设计》,落实国债资金300万元。目前,黄墓渡桥至南陵城关段2.3公里已建成,共完成投资约900万元。

 

 

10

实施好“村村通”工程和市县快速通道项目。

交通局

三县政府

四区政府

完成部补农村公路改造235.6公里、省补村村通401.3公里、国债项目农村公路改造91.78公里,共完成728.68公里。

芜湖县:市县快速通道于2006年12月28日竣工通车,“村村通”工程完成251.2公里,完成投资7530万元。

南陵县:完成“村村通”水泥路工程161.1公里。市县快速通道工程全长28.58公里,目前实际完成投资约4327.3万元,完成征地845.7亩,拆迁房屋11.92万平方米。

繁昌县:提前一年在全省率先完成456公里“村村通”道路建设任务,累计完成投资1.1623亿元。

 

 

11

积极推进水利血防工程,完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年度建设任务。

水务局

卫生局

农委

完成农村2.3万人的饮水安全工程,安排解决解决芜湖县血吸虫疫区1.5 万人和繁昌县高氟区0.8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城乡统筹,力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突破


 

12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构建农村基层管理新体制,形成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新机制,完善“三农”社会化服务新体系。

发展研究

中心

农委

三县政府

四区政府

推进乡镇机构改革,三县原有65个乡镇逐步缩减到19个;乡镇机关内设机构由130个精简到76个,减少42%;乡镇行政编制由1794人精减到848人,减少52%;在职人员数由1445人精减到1081人,减少25%。

南陵县:启动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建设强化工作,新建协会组织17个。

繁昌县:全县乡镇领导班子成员精简48人,减幅达58%。

 

 

13

扎实开展农村商品流通改革和市场建设试点工作,支持重点商贸企业在农村实施连锁经营。

商务局

三县政府

四区政府

工商局

皖南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已全年全市新建和改造农家店353家,配送中心3家,农家店乡镇覆盖率达100%,行政村覆盖率达70%以上。其中“千村百镇”示范3个,共有农家店6个;示范村44个,共有农家店80个。

 

 

14

推进皖南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建设。

农委

规划局

弋江区政府

完成“三通一平”,土地和规划手续已全部办理,田间智能化温室工程已建设完成,进入单体工程竣工验收阶段,仓库和晒场等单体工程开工建设。项目建设总体规划方案已通过专家评审,主楼工程图纸审图和修改工作已完成。

 

 

15

完善农村卫生保障体系,逐步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卫生局

劳动保障局

三县政府

四区政府

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2006年元月,南陵县正式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成为省政府确定的全国第三批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目前,南陵、繁昌两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已达69.5万人,参合率81.5%。2006年7月,已向省政府申请将芜湖县、弋江区、鸠江区纳入2007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区,申请将三山区单列为2007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区。

 

 

 

 

城乡统筹,力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突破


 

16

扩大农村养老保险试点。

劳动保障局

三县政府

四区政府

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拟定了“芜湖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制定适合我市农村农民特点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将在部分乡镇进行试点。

 

 

17

推进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

劳动保障局

农委

三县政府

四区政府

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长江大桥开发区管委会

截止2006年11月全市符合领取失地农民保障金条件的人数2.38万人,2005、2006两年发放生活费合计5619万元。

出台了《芜湖市市区被征地农民享受城市居民政策待遇的若干规定》。

 

 

18

认真执行中央“多予、少取、放活”方针,落实好种粮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各项惠农扶农政策,加强农民负担监管,防止农民负担反弹。

农委

监察局

财政局

三县政府

四区政府

2006年,省级财政已预拨良种补贴资金1334万元(早、中稻),全市共发放政府补贴资金3493万元,其中种粮直接补贴1563万元,良种补贴费1334万元,购机补贴199万元。

南陵县:通过一卡制发放涉农补贴资金4091万元,其中粮食直接584万元,综合直补786万元,良种及农机具补贴936万元。

繁昌县:全年累计发放11项财政补贴资金2475.5万元,惠及农户70143户。

鸠江区:及时足额发放粮食直补96万元,良种补贴27万元。

 

 


二   

 

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千方百计扩大投资

19

做好重点项目跟踪服务,健全项目协调调度例会制度。

发改委

三县政府

四区政府

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长江大桥开发区管委会

定期召开全市重点项目调度会,通过听取汇报,现场考察等形式,了解各类重点项目进展情况,及时协调和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繁昌县:全年新开工重点项目30个,续建29个,已竣工或投产的项目13个,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2亿元。

 

 

20

加快海螺水泥熟料基地建设,确保海螺三条日产5000吨水泥生产线年内建成投产。

繁昌县政府发改委

 

芜湖海螺水泥有限公司一期工程扩建2条日产5000吨熟料生产线已分别于2006年8月、10月竣工投产;二期工程第3条日产5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已于2007年元月9日点火投产。

 

 

21

加快华电芜湖电厂一期建设。

三山区政府发改委

华电芜湖电厂一期2006年8月18日开工建设,目前1号机组锅炉钢架开始吊装,完成2号机组锅炉钢架基础工程,3条22万伏高压杆线正在迁移,铁路专用线和大件码头已开工建设,完成年投资12亿元。

 

 

22

加快奇瑞汽车整车改扩建、富卓汽车座椅、恒隆汽车转向器、欧宝冰箱压缩机等项目实施进度。

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奇瑞汽车扩建工程三期基本完成,扬子一汽改造和四期涂装生产线扩建开工建设,全年完成投资18亿元;富卓汽车厂、恒隆汽车转向厂欧宝项目等厂房已竣工进入设备调试阶段。

 

 

23

做好征地拆迁等相关工作,推动响水涧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开发建设。

三山区政府发改委

响水涧抽水蓄能电站项目于2006年9月26日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进场道路建成通车,12月8日开工建设。

 

 

 

 

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千方百计扩大投资

24

推动芜太高速、新的电源点等一批项目尽快开工建设。

发改委

水务局

交通局

供电公司

芜雁高速已于2006年12月24日开工建设;芜湖电厂五期“以大代小”项目已上报国家发改委;华电二期已取得水土、环保、土地批复,初步具备申报核准条件。

 

 

25

开工建设芜申运河。

港航局

发改委

完成《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并经专家审查通过,《防洪评价》、《水文专项分析》、《水土保持》、《环境评价》四个专题报告编制完毕,项目初步设计已开展,“芜申运河”安徽省试验段已于12月23日开工建设。

 

 

26

编制一批事关全局的重大项目,不断完善项目库,扩大项目储备。

发改委

经委

下发了《关于编报2007年重点项目建设计划的通知》,目前共筛选了242个重点项目,总投资约1486亿元,2007年计划投资约190.43亿元,涵盖农业、工业、交通、服务业、社会事业、政府性投资等各个领域。

 

 

27

发挥经济技术开发区龙头带动作用,重点引进国内国际大企业、大集团,实现招商引资工作新突破。

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发改委

招商局

经委

新增世界500强投资项目两个:总投资3000万美元的江森汽车内饰件项目和总投资6000万美元的德尔福汽车传动轴零部件项目;总投资6.25亿港元的沃特新材料科技园项目正式进区;东贝压缩机项目的落实,已带动近十家关键企业落户;一期总投资1亿美元的台达电子零组件项目落户加工区,数十家台达电子关联企业跟进投资,电子产业群将快速集聚。

 

 

28

利用现有产业集聚优势和县区工业园区产业特色优势,吸引相关企业来芜发展,拉长产业链,扩大产业群。

三县政府

四区政府

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长江大桥开发区管委会

发改委

招商局

经委

经济技术开发区今年引进了总投资3000美元的江森汽车内饰项目和总投资6000美元德尔福汽车传动轴零部件两个世界500强企业,总投资3亿美元的台达电子已正式签约,欧宝冰箱压缩机项目即将投产。芜湖机械工业园引进了总投资2亿元的凡尔机械项目等。

南陵县开发区内的纺织服装、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机械制造四大主导产业集群数分别达16家、13家、11家、14家。

三山区至2006年底,绿色食品开发区引进企业58家,吸引资金24亿元;临江工业园签约引进太平洋重工、宁波圣罗等10个项目,合同引进资金40多亿元。

鸠江区引进入区招商项目36个,投资总额达22.14亿元,外资5305.5美元。

 

 

 


 

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千方百计扩大投资

29

认真研究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相关政策,积极争取国债资金、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和各种专项资金支持。

发改委

财政局

人行

印发了《芜湖市拟争取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政策责任分解表》和《芜湖市落实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拟争取项目(资金)任务分解表》。目前,已争取列入中部地区“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试点城市;市建投公司发债12亿元列入2006年国家债券发行计划;2006年,共争取国债和省级各种专项补助资金2.6亿元,其中奇瑞轿车自主创新项目争取下达6600万元;争取第三轮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已通过25亿元债项评审,贷款资金将陆续到位。

 

 

30

做好市建设投资公司长期债券发行和公路桥公司资产证券化工作,通过资本市场筹集资金,降低融资成本,推动城市建设。

建投公司

长江大桥开发区管委会

发改委

国资办

财政局

市建投公司发行企业债券已上报国家发改委,待国务院批准。大桥ABS项目发行规模14个亿,每半年还本付息一次,实际募集资金总额为13亿元,农行对ABS项目提供担保并提供7.399亿置换贷款,方案已取得证监会市场部认可。

 

 

31

落实鼓励企业上市优惠政策,加快企业股份制改造,推动企业上市步伐。

上市办

发改委

经委

出台了《关于鼓励企业改制上市的若干政策规定》,帮助精诚铜业、芜湖亚夏等企业解决流转地转为国有出让地的优惠政策兑现问题,长信科技、舒雅等企业贷款以土地房产抵押过程中行政性收费减按20%征收。帮助解决时创信用担保有限公司为金鼎锅炉、精诚铜业、杉杉天健玻璃等6家拟上市企业提供融资担保8000万元。完成了芜湖亚夏、博英制药、楚江薄发、芜湖天地实业、东源新农村开发鲁班新农村开发等6户企业改制和股份制设立。

 

 

32

加强银政、银企合作,集中向银行推介一批优势项目和企业。

经委

银监局

人行

各商业银行

编制了47个创新创业项目向徽商行、市浦发行、市建行集中推介,围绕承担项目的载体企业,与徽商行中小企业特色支行、市建行小企业营业中心一起与企业点对点衔接,市建行小企业营业中已累计向企业发放贷款6000多万元,市徽商行在本次银企对接活动中就已向推介企业贷款1000万元。

 

 

33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建立健全以政府信用为主导,企业信用为重点,个人信用为基础的信用体系,建设信用芜湖。

人行

银监局

经委

2006年7月,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与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顺利切换,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全国联网运行,对外提供服务;制定《芜湖市金融稳定评价暂行办法》,出台了《关于开展信用评级工作的实施意见》;拓展个人征信信息采集范围,芜湖扬子农村商业银行已正式接入央行个人征信系统;在全省首次举办芜湖市中小企业创业融资论坛暨金融服务产品推介会,解析中小企业有效贷款渠道与办法,分享中小企业贷款经验及银行如何防范贷款风险;2006年初,我市已被省政府认定为首批授牌“金融安全市”,全市银行业机构不良贷款绝对额和相对额实现双下降,与年初相比,不良贷款金额减少1.9亿元,不良贷款率下降1.4个百分点。

 

 


 

 

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推进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34

全力支持奇瑞公司创新创业,做大做强。

发改委

经委

科技局

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奇瑞公司

支持奇瑞发展争取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3项,重大产业技术研发项目3项,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6项,共争取国家资金1.54亿元,争取省发改委“三高”项目资金600万元。

 

 

35

做好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建设的服务协调工作,促进海螺、新兴铸管、鑫科、楚江等企业加速发展。

发改委

经委

科技局

三县政府

四区政府

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海螺“水泥装备、余热锅炉发电设备”项目已予备案,新兴铸管的钢产品深加工、鑫科1万吨黄铜带、1万吨紫铜带项目已备案;海螺三山油品码头、散装码头岸线已批复。楚江集团争取省“三高”资金200万元,上市融资项目报省发改委备案。

繁昌县:芜湖海螺一期、二期生产线已有三条线点火投产,累计完成投资12.2亿元,荻港海螺三期工程完成投资1亿元,中广核集团芜湖核电筹建处正式成立。

鸠江区:全区27个技改项目及20个创新项目列入市级重点项目库,其中旭阳座椅、中兴机械等11项目纳入省技术创新项目库。

 

 

36

加大项目引进和培育工作力度,扩大生物药业产业规模。

生物药业办

经委

招商局

发改委

2006年,我市新增生物药业企业11家,新增注册资本4500万元。目前,全市共有生物药业企业70家,2006年工业产值突破16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2.5亿元,全省排名第一。

 

 

37

加快船舶工业园建设,完成园区起步区建设工程,确保首家造船厂及配套工程开工建设。

三山区政府

经委

船舶工业区进区道路建设总投资6400万元,园区起步区截止2006年底完成投资4000万元。

 

 

38

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对东泰纸业、芜湖造船厂和大江船厂进行改制重组,实现老企业技术升级和跨越式发展。

经委

劳动保障局

财政局

东泰纸业公司企业改制及职工分流安置工作已完成,争取省企业改革专项资金补助1659.79万元,现正大集团、深圳劲嘉包装印刷集团有意向投资东泰纸业。芜湖造船厂职工安置方案已经厂职工代表大会通过,市中院于2006年12月5日宣告芜湖造船厂破产,并成立了破产清算组,政策性破产全面进入清算阶段。

 

 

39

加快中小企业发展步伐。推进汽车模具、融汇电子、数控机床等特色创业基地建设,构建企业平台。

经委

信息办

三县政府

四区政府

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批准设立了汽车模具、融汇电子、教育文化用具等10个创业基地,其中汽车模具、融汇电子等6个创业基地列入省经委发展计划。2006年,芜湖被批准为全国首个国家级汽车电子产业园。

 

 

 


 

 

40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选择具有“专、精、特、新”产品、成长性良好的中小企业给予重点扶持。

经委

发改委

财政局

出台了《关于推荐我市重点培育成长型中小企业的通知》,在各县区推荐的基础上选择首批50户中小企业予以重点支持,申报了47个项目上报省经委,作为省2006年度重点支持项目,从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对21个项目予以补助;推荐精诚铜业等七户企业,争取进入省重点支持的50户上市企业项目库。截止年底,共争取国家、省各类专项资金2943.7万元。

 

 

41

积极争取列入国家老工业基地城市,争取获得政策支持。

发改委

已列入中部地区“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试点城市,正在拟定有关政策。

 

 

 

培育特色商贸经济,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42

加快银湖波尔卡、会展中心、融汇中江广场二期、美食街二期、小九华商业街建设进度。

建投公司

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弋江区政府

镜湖区政府

银湖波尔卡大街规划方案已审批,项目建设正在快速推进;会展中心已建成投入使用;融汇中江广场西区商业楼已建成,正在进行内外装饰;美食街二期地块东区于2006年11月成功挂牌,被芜湖星光灿烂餐饮公司摘牌;小九华地块拆迁全部结束。

 

 

43

基本建成侨鸿综合商贸项目。

镜湖区政府

商务局

侨鸿国际商务楼裙楼商场部分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国际商务楼已施工至20层;凤凰花园1、2、3、4号住宅楼已全部封顶,正在进行内外装饰。

 

 

44

基本建成汉爵阳明大酒店项目。

长江大桥开发区管委会

商务局

汉爵阳明大酒店工程已竣工、营业。

 

 

45

扶持本土重点流通企业加快发展,支持港储等企业推进物流设施建设。

商务局

发改委

指导长江市场园、亚夏汽车城、三山农副产品市场完善规划建设;申报省三产资金,支持六郎水产品、许镇农副产品、鑫盛生产资料市场建设;协助裕溪口港建设配送中心,港储公司投资 1.2亿元配送煤中心已进入试运行阶段。

 

 

 

 

 

培育特色商贸经济,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46

积极争取国家在中部布点的物流园区项目。

商务局

弋江区政府

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编制了《芜湖弋江物流园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成了项目立项、选址工作,并上报国家商务部,争取商务部“万商西进”政策,在我市设立中部物流基地。分别与数十家物流企业进行了接触,并与香港旭达国际物流集团、深圳升阳实业集团等达成投资意向。

 

 

47

编制电子商务项目建设方案,建立全市电子商务统一门户网站。

信息办

商务局

编制了电子商务安全认证中心(CA)的项目建设规划及方案,并通过了安徽省信息产业厅组织的方案评审,同时全市电子商务门户站的重要站点—芜湖电子口岸www.网正式上线运行。新改版“中国芜湖”门户网站,按照电子商务模式划分了“吃、住、购、娱”等专门的板块。

 

 

48

加快芜湖电子口岸信息交换平台建设,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

商务局

口岸办

信息办

芜湖电子口岸已开始试运行,建立了虚拟平台,在网站上发布了口岸政务信息及口岸业务信息。以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作为商业发展的主攻方向,目前我市已有沃尔玛、世纪联华、上海华联、苏宁电器、五星电器、江苏时代等大型连锁商业企业入驻,共有规模物流企业96家,一处物流中心-----长江市场园物流中心。

 

 

49

大力发展对外经贸,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商务局

全年进出口总额8.7亿美元,同比增长37%,大幅超额完成市政府同比增长15%的考核目标,其中出口6.48亿美元,同比增长40%,机电产品出口4.5亿美元,占出口总值69.53%。

 

 

50

争取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首批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

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商务局

发改委

国家科技部、发改委等五部委已批准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首批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

 

 

51

做好项目征地拆迁工作,加快推进华强旅游城项目建设。

长江大桥开发区管委会

镜湖区政府

国土局

公安局

对华强旅游城项目地块内共约460亩漏征土地进行了补征,完成看守所等约40000M2建筑物搬迁,交付土地360余亩,旅游城中12个主题公园现已有9个项目开工建设。

 

 

52

认真办好科博会等品牌会展。

科协

贸促会

2006中国(芜湖)科普产品博览交易会于2006年11月18日在芜湖国际会展中心顺利召开,共来自全国14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5个境外企业,2个全国性学会,5家中科院所属研究所,30所高校,其中有10所全国重点高校参展。参展展品1000余项(件),来自各地近30万人观摩参观,达成意向性协议3亿元。还成功举办了汽博会、房博会、人才交流会。

 

 

53

促进会计、咨询等中介服务业加快发展。

发改委

工商局

开辟登记管理“绿色通道”,简化年检手续,新增会计师事务所2家。

 

 

 

坚持规划先行,高起点推进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

54

进一步完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城东及三山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规划局

三县政府

四区政府

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已通过省建设厅专家评审;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查通过;城东地区排扁担河整治工程规划、城东地区污水工程规划、三山区中心城区和沿江工业园控规方案已完成,通过了专家审查。

 

 

55

完成政务新区规划和城际铁路选址论证工作。

规划局

发改委

建委

鸠江区政府

2006年12月8日,中咨公司受国家发改委委托,召开项目建议书评估会,并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商务中心规划已编制完成,进行了城东政务新区周边区域42平方公里概念设计和行政中心6平方公里的城市设计,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具体建设方案。

 

 

56

加快滨江公园项目建设进度。

滨江公园

建设办

建委

水务局

建投公司

镜湖区政府

防洪工程:三个标段累计完成土方开挖5200M3,土方回填72000 M3,打砼灌注桩1929根;客运站新增防洪墙75M主体结构。建混凝土固岸挡土墙2130M,陶沟泵站接长已完成了基坑开挖。

拆迁工程:共完成拆迁面积233162M2,2252户。

景观工程:(1)健康路完成雨水管安装1175M,污水管安装1262M,检查井24座。

(2)临江桥钻孔桩及楼梯,引桥盖梁、系梁、墩柱已全面完工;主桥承台、墩柱,大小滑道已施工完毕;主塔塔吊已运行;

(3)B区商业B1-B5土建基本完成,幕墙主龙骨已安装完毕;B6已完成部分基础及框架板混凝土浇筑。

(4)吉和广场及控制室项目:步桥水池完成70%,喷泉水池完成80%,控制室完成85%,下水管管道完成60%。

 

 

 

 

坚持规划先行,高起点推进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

57

全面展开保兴垾水系综合整治工程,截污工程开工建设,务求三年内取得明显成郊。

建委

环保局

水务局

建投公司

镜湖区政府

鸠江区政府

对水体污染严重的跃华纸业等到八家企业分别下达了停产通知书或限期治理通知书。截止日前,镜湖区的棠桥针织、宗申通宝汽车完成了厂区内截污管道的铺设工作,华阳汽车处于停产改制状态,昊伟、永海两家巾被厂染整设备已拆除,跃华纸业供电设施封停,鑫钢金属三条酸洗生产线关停。保兴垾综合整治工程已于2006年7月12日开工建设,A段截污整治工作已基本结束,B段、C段施工图设计和东干渠北干渠污水治理方案论证已经完成,D段、E段设计正全力推进。

 

 

58

加大各类泵站建设投入,加强排水明渠整治。

建委

水务局

财政局

沿江泵站工程计划总投资3.54亿元,实施25个泵站,装机3.36万千瓦。现已完成繁昌县龙窝湖泵站、桂花桥泵站等7个项目;繁昌县峨溪河站及南陵县胜利站已获省水利厅批复。

 

 

59

启动政务新区建设,拉开城市框架。

发改委

规划局

建委

鸠江区政府

已做好三环路全线工程的前期准备;对赤铸山东路、神山南路、神山东路进行了立项,及时办理商务文化中心规划范围内约2250亩土地前期工作的批准文件,安排建设资金3.63亿元,积极推进征地、拆迁、规划等前期工作。商务中心规划已编制完成,正在组织专家评审,修改完善。

 

 

60

推进三环中路、经六路、东一路、东四大道、扁担河大桥建设。

建委

交通局

鸠江区政府

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建投公司

三环中路、经六路、东一路征地拆迁基本结束,东四大道、扁担河大桥无拆迁,征地正在办理;到12月底,三环中路主车道路基土方、桥涵已基本完成;扁担河桥主体工程已全部结束。

 

 

61

推进三山区华电大道建设。

三山区政府

华电芜湖电厂一期2*66万千瓦超临界燃烧发电机组项目完成了主厂区征地拆迁、主厂房基础工程和主设备招标采购工作已基本结束,大件码头和取、排水工程已全面开工,全长13公里的铁路专用线建设工程启动,厂区主要道路均已建成,全年完成总投资10亿元。

 

 

62

完成银湖路刚改柔和赭山东路等道路拓宽工程,做好三环南路建设等项目前期工作。

建委

交通局

有关区政府

银湖路刚改柔工程已于2006年10月5日提前全线贯通。三环路全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完成,原则通过评审;完成了工程建设总规模、点造价、拆迁征地成本估算。

 

 

 

坚持规划先行,高起点推进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

63

继续改造一批背街背巷和道路慢车道、人行道。

四区政府

建委

2006年底累计完成177条背街背巷整治任务,完成镜湖路改造、中山桥南接坡大修、赭山路人行道和车行道大路、水高路行道改造、元泽桥匝道大修等已全部竣工。

三山区:完成市场东路、三峨路、下街路等维修及下水工程,新建2座垃圾中转站,8座公厕。

 

 

64

完成天燃气二期工程。

中燃公司

建委

二期工程业已全部完成,其中1座天燃气加气母站和1座子站已经建成,剂星测试中心投入使用,完成各种管路铺设52.139KM。市内天燃气用户近12万户。

 

 

65

加强工程质量监管,严格实行项目目标责任管理,严格执行基建程序、预算概算和工程质量标准。

建委

发改委

建投公司

财政局

招投标中心

成立了市工程质量检查组,对全市建设工程质量进行大检查,严格处理执行工程质量标准不严格的行为。下发了《芜湖市2006年重点项目责任分解表》,根据《芜湖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对政府性投资项目审批项目建议书,审查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确保工程质量。

 

 

66

继续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创新社区管理体制。

民政局

财政局

市容局

建委

四区政府

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结合区划调整于4月底全面完成街道和社区整合,市区街道办事处(镇)由34个调整为27个,规模一般达到5万人以上;社区由146个调整为94个,每个社区管辖3000户左右。全市94个社区活动和服务用房面积全部达300平方米,其中有45个超过500平方米;在全省率先采取直选方式,依法完成第五届社区居委会的换届选举;完成撤消南瑞街道办事处试点工作,继续扩大“议行分设”试点工作。

 

 

67

加强对“四乱”行为的集中整治。

文明办

市容局

四区政府

公安局

工商局

成立整治“四乱”活动领导组加强组织协调、督查考核,制定治“四乱”实施意见、具体标准、任务分解表;广泛地组织宣传,印发宣传手册,致全市一封信及温馨提示卡等,通过整治共取缔乱设摊点800余个,取缔各类违规亭棚12个,清理乱披挂1689处。

 

 

68

开展市区违法建筑拆除专项整治工作。

市容局

四区政府

规划局

公安局

房管局

建委

实行日巡查、零报告制度,通过考核奖惩、举报投诉、新闻媒体爆光等措施,加大对违法建设的监控和查处力度。2006年共拆除各类违法建设2885户,面积103397.11平方米。

 

 

 

 

坚持规划先行,高起点推进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

69

强化户外广告管理。

市容局

规划局

工商局

四区政府

开展了全市户外广告设施的摸底统计和户外设施的登记确权,共有981块户外广告设施进行确权。编制完成“芜湖市户外广告设施基本情况表“整治计划编制原则”、“整治计划”等规范性文件;对银湖路沿途违章户外广告设施及市内5处高架广告设施进行了清理整治,截止2006年12月31日,959块户外广告设施清理工作全部完成。

 

 

70

推行城市网格化管理责任制,严管重罚,标本兼治,构建市容市礼貌依法监管长效机制。

市容局

四区政府

法制办

创新城管新模式,推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网格化管理,路面巡查制,24小时值班制度;下发了“关于建立上下联动市容督查考核工作制度的通知”,实行四区、三县轮流上路督查,取长补短。开展门前三包互查互评,三包管理范围覆盖到56条道路,有11622户签订“三包”责任书。

 

 

71

认真落实全民创业行动计划,鼓励引导百姓创家业,鼓励支持能人创办领办各类企业。

经委

发改委

工商局

科技局

出台了《关于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促进个休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服务全民创业暂行意见》、《支持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条举措》等规范性文件,全面清理前置审批项目从近800项缩减为百余项,推行个体工商户“分层登记制”等,将办照时间由原7个工作日缩短为2个工作日;与市20多家中介机构共同建立“中小企业局”中介机构联席会议制度,“五一”期间在鸠兹广场举办了“全民创业,企业创新,共建美好芜湖”的诚信服务公益活动;全年新设立私营企业2442家,新设立个体工商户8034户。

 

 

 

 

 

 

 

 

认真落实国家方针政策,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72

实施“富民工程”和“创业扶持工程”,争取国家开发银行微贷款试点,进一步落实小额贷款、担保贷款、税费减免、岗位补贴等就业扶持政策,以创业带动就业。

劳动保障局

发改委

财政局

经委

人行

制定了《关于在全市组织实施“创业扶持工程”意见》,并以创业园和创业街建设为突破口,全面实施“创业扶持工程”,已建成弋江星火创业园、汀棠1890创业街等各类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园、街25条,已进驻各类创业实体1400多家,发放就业等财政补助资金321万元,发放小额贷款7136万元。

 

 

73

加大劳动岗位开发力度,完善困难群体托底就业制度,实施再就业援助行动,对社会弱势群体实施托底就业。

劳动保障局

三县政府

四区政府

举办“民营企业招聘会”、“庆三八、送岗位”等各类专场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10000多个。制定了《关于做好就业困难人员托底就业援助工作的意见》,面向社会公开征集1000个适合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岗位;与市签约参保检查组联系,对市直各机关、事业单位的用工进行了摸底排查,掌握用工使用情况。开设专门窗口,设置“4050”人员,复退军人及军转等就业困难人员服务窗口。

 

 

74

出台具体措施,依法帮助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参加社会保险。

劳动保障局

法制办

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签约参保工作的若干规定》以及《关于开展全市签约参保大检查的通知》,开展全市参保大检查,检查期间全市所签劳动合同28719人,补办养老保险32247人,占全市新增目标任务32000人的100.77%。

 

 

75

强力推进城镇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扩面提率工作,努力使社会保险覆盖所有城镇职工。

劳动保障局

财政局

三县政府

四区政府

全年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28万人,基金征缴收入6.96亿元;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2.02万人,基金征缴收入5842万元;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9.3万人,基金征缴收入2.3亿元;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2.01万人,基金征缴收入1149万元;生育保险参保人数5.3万人,基金征缴收入798万元;各项基金征缴率都在90%以上。

 

 

76

大力发展社会救济和社会慈善事业,在城乡低保、医疗救助、农村五保供养、灾民救助、乞求人员救助、困难人群教育住房救助方面,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民政局

法制办

卫生局

建投公司

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2006年12月起将区划调整划入市区所有符合条件人群全部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原享受农村低保人群按5年过渡期逐步与市区标准并轨;全市共有52374人享受城市低保待遇,月支出保障金524.54万元,累计支出保障金5205万元,保障标准和人均补差均居全省前列;全市共有20309人享受农村低保待遇,全年共发放农村低保金337.16万元。制定《芜湖市敬老院建设“十一五”规划》,目前三县敬老院建设规划已完成并开始实施,四个区的敬老院开始启动,全市完成16个敬老院新建、改扩建项目,全市五保集中供养率达23%,居全省领先位置。

 

 

 

认真落实国家方针政策,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77

认真落实国家各项保障政策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各类优扶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城市低保对象补助水平,让人民群众分享改革民主成果。

财政局

三县政府

四区政府

劳动保障局

民政局

调拨市及县区调标资金1.5亿元,全市符合调整基本养老金条件的9.07人,人均水平由每月531元提高到708元;提高低保标准,将市区城市低保标准从222元提高到240元,将新划入市区的原享受县级城市低保标准由156元提高到200元,原享受农村低保标准由60元提高到120元,三县分别将保障标准从156元提高到180元;

 

 

78

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规范公务员收入分配秩序,推进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合理调整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待遇,完善机关工人工资制度。

人事局

财政局

前期摸底及调研工作已全面完成,待全省统一部署后实施。

 

 

79

加强经营口市性用地收储出让工作,发挥土地供应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作用,优先保证拆迁安置房、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项目的土地供应。

国土局

建投公司

规划局

全年收储国有存量土地25宗,面积1676亩,收储新增土地(集体土地)15宗,面积7468亩,完成了年初确定的收储任务;2006年共出让经营性用地16宗,面积1300亩,收取土地出让金16.321亿元,基本完成年初确定出让任务;全年出让住宅用地236.4亩,优先保证了拆迁安置房、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土地供应。

 

 

80

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实施商品房网上销售管理,建立房地产行业信用档案。

房管局

信息办

“芜湖网上房地产”于2006年8月1日正式建成运行,出台了《芜湖市商品房网上销售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并于8月1日起对全市商品房销售实施网上销售。完成房地产行业信息档案前期基础资料录入,预计2007年实行网上查询公示。

 

 

81

加大非公有制企业住房公积金归集工作力度,努力让住房公积金政策惠及更多的职工。

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本年度新建单位43家,新增职工6611人,新增归集额1200万元。

 

 

 

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建设和谐芜湖

82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重大科技项目,推进全国技术创新工程示范城市建设。

科技局

发改委

经委

共争取了国家和省级科技项目共64项,争取资金5690万元。其中,国家项目28项,国家863计划项目7项,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7项,国家重点新产品5项,国家火炬计划项目4项,国家星火计划项目3项和国家技术创新引导工程2项;省级科技项目36项。奇瑞公司国家高技术产业化项目3个,产业技术研发项目3个、创新能力建设项目6个等,共批复资金1.54亿元。争取到长信公司等6个企业列入省高技术产业化专项,争取到资金计280万元。芜湖新材料产业已被列入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建设和谐芜湖

83

全力支持奇瑞等优势企业创名牌,争取建设奇瑞汽车国家重点实验室。

质监局

科技局

发改委

经委

工商局

奇瑞已有7个项目入围国家863计划,并被国家科技部、全国总工会和国资委列入首批“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奇瑞在98个国家和地区注册了商标,向俄罗斯等3个国家注册了专利。2006年10月16日,“奇瑞”商标顺利通过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成为我市第2个“全国驰名商标”。“奇瑞”、“海螺”产品被列入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提出的《中国名牌产品“十一五”重点培育指导目录》中2010、2008年的中国名牌产品。2006年鑫龙电器生产的高低压开关柜和海螺型材被评为国家免检产品。2006年,我市有12件商标获得“安徽省著名商标”认定。奇瑞汽车国家重点试验室已得到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批准。

 

 

84

支持海螺型材、神剑化工等企业申报省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科技局

发改委

经委

 

海螺集团已为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神剑化工已被批准为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85

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抓好创业中心建设,发展民营科技企业。

科技局

发改委

经委

举办了2006年度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申报培训班,邀请专家来芜作现场培训。2006年,我市有38家企业进入高新技术企业行列,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27家,30个产品被列入高新技术产品,其中省级24个。2 006年帮助长信科技、恒信汽车内饰、中兴机械、金鑫电子等6家中小企业争取列入省高技术产业化项目计划,争取资金总计280万元。芜湖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全年共新增入驻企业25家;6家企业通过认定孵化毕业;芜湖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企业孵化器及产业化示范基地工程已在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火炬创新创业园开工建设。芜湖科技创业投资公司已累计为科技型中心中小企业提供委托贷款和担保贷款达1160万元。

 

 

86

鼓励支持企业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建立研发机构、产业技术联盟等组织,推进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科技局

经委

奇瑞公司与合肥工业大学合作成立安徽省汽车NVH与可靠性重点实验室、华东光电所与安徽大学和合肥工业大学合作成立安徽省现代成像与显示技术重点实验室。

 

 


 

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建设和谐芜湖

87

认真落实引进高层次人才各项政策,完善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吸引优秀人才来芜创新创业。

人事局

科技局

出台了《关于引进海外留学人才的实施意见》、《关于人才示范点单位引进人才的补充办法》以及《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全年全市吸引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才400多人,其中博士生26人,硕士生371人,以及一批具有高级职称人才来芜创业兴业。新增增湖建筑设计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完成了芜湖市享受国家和省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人才的选拔工作。为奇瑞公司和杰锋公司两项人才科技项目争取项目资助资金30万元。率先在全省开展了乡土人才职称评审工作,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评选推荐“全国杰出人才”评选工作。

 

 

88

完成市科技馆主体工程。

科协

长江大桥开发区管委会

建投公司

芜湖科技馆主体工程于9月26日顺利封顶。

 

 

89

落实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建设方案,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科技局

出台了《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和《芜湖市“十一五”规划纲要及2020远景展望》,成立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工作领导组,制定实施《芜湖市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工作方案》,举办了企业知识产权培训班,近80家企业200余人参训。安徽华东光电技术研究所被列为全国知识产权试点企业,奇瑞公司已申报全国知识产权示范创建企业。全市企业申报省各类科技项目达64项,申报专利800件。

 

 

90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细化落实实施方案推进公平义务教育,在高中阶段严格执行择校生人数、收费、考分“三限”政策,努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义务教育阶段借读和高中阶段择校问题。

教育局

监察局

四区政府

出台了《关于促进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和《关于严肃中小学招生工作纪律的规定》,坚决取消与入学挂钩的捐资助学款和赞助费。对同一城区内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全部实行了免试就近划片入学;对不符合“四独立”的荟萃、萃文、儒林三所改制初中停止招生;改革中考中招模式,统筹全市高中阶段招生的录取工作,严格执行高中择校生“限人数、限分数、限钱数”政策;实行“阳光招生”,公布小学和初中就近入学的划片情况。公布高中统招生和择校生的招生计划和办法,公布各校核准后的学生学籍、公布教育收费标准。

 

 

 


 

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建设和谐芜湖

91

在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实行“两免一补”,统筹经常性助学资金,构建中小学贫困学生助学长效机制,提高高中阶段学生入学率。

教育局

财政局

三县政府

四区政府

制定了《芜湖市中小学困难家庭子女助学办法》,自2006年秋季学期起,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困难家庭学生凡符合助学条件的,均享受了长期资助,实行“两免一补”,所需经费由政府承担;对我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和聋哑、培智学校的学生实行了“两免一补”政策;2006年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61.56%;我市从2007年起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

芜湖县:对九年义务制阶段家庭通过有关部门确认,统筹免收杂费和书本费,同时减免部分学费。

繁昌县:对全县约1600人次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在校学生,减免入学费18万元,全年合计免费书款约50万元。

南陵县:减免“学杂费65万元,书本费67.7万元,补助家庭困难学生生活费9.246万元。

 

 

92

完成市聋哑职业学校搬迁。

教育局

市聋哑学校已建成,现正进行搬迁。

 

 

93

加快十二中和职教园区建设。

教育局

建投公司

国土局

招标中心

弋江区政府

完成了《芜湖市职教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完成职教园区首期征地500亩,待省国土资源厅审批。至2006年底,市十二中15000平方米的主教学楼主体结构已完工,目前正在进行装饰工程施工。四个单体工程基础完工,正在进行一层主体结构施工两项工程共投资4500万元。

 

 

94

三县分别筹建一所省级重点职业教育中心。

三县政府

教育局

芜湖县:县职教中心完成征地117亩,已实现投资700余万元。

南陵县:与芜湖市劳动技校合作,兴建芜湖市第二职业技师学院。

繁昌县:县职教中心于2006年12月中旬正式开工建设,完成投资200万元。

 

 

95

深化办学体制改革,鼓励引导企业和个人捐资助学、投资办学。

教育局

发改委

国土局

贯彻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和《芜湖市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办学的若干规定》,努力营造良好的办学环境,大胆探索,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企业和公民个人捐资助学、出资和投资办学,支持创办民办高中、中学职业学校和高职院校。

 

 

 

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建设和谐芜湖

96

深化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开展单病种质量管理和付费限额试点工作,推行临床辅助检查报告互认共享试点和医疗服务价格公示,建立医药分离五指山市攻医疗巡查制度,设立济困病房,努力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卫生局

监察局

推进单病种质量控制和限价工作,全市共确定了15个病种8家医疗机构作为首批公示对象。开展了全市医疗机构间医学检验、医学影像检查互认和医院间开展互查工作,各医院门诊开展一站式服务,减少就诊环节。市级医疗机构100%实行了药品收支两条线,制定《芜湖市卫生系统商品采购管理办法》,完善药品、医疗器械招标采购制度,市、县医疗机构集中招标采购药品占全部药品支出的80%以上。建立了医疗信息公示制度,每季度通过报纸、网站等媒介向社会公布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的平均住院费用和常见病单病种费用等方面的信息。

制定了芜湖市开展惠民医疗服务实施方案,我市各医疗机构共确定140张惠民病床(不少于总床位的5%)、1所惠民医院。城市低保和农村五保户就医,按住院总费用的15%予以减免。

贯彻全省卫生系统“十条禁令”,开展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加强教育、监督,从源头上加强卫生系统行风建设。

 

 

97

认真实施社区卫生发展规划,加大对社区卫生网络建设投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

卫生局

财政局

四区政府

2006年8月1日正式实施《加快发展芜湖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市财政按照每年每人5元的标准设立社区卫生服务专项经费,区级财政按照每年每人不低于10元的标准设立社区卫生服务专项经费。对社区 卫生服务站(中心)网点进行了整合,推荐天门山街道、弋江桥街道、四褐山街道三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省级社区卫生服务示范中心单位。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继续教育,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接受培训单位覆盖率为100%,目前已培训合格,获省合格证书的全科医师144名,社区护士79名。

 

 

98

依法加强公共场所卫生、食品药品安全监管。

食品药品监管局

积极推动“三小”治理和“放心碗”工程,检查各类食品企业14878户次,监测并纠正查处保健食品广告73件,查处各类食品违法案件71起;开展药品专项检查活动10次,检查各级各类医疗单位1321家,立案查处各类案件94起,全市乡镇以上医疗机构“规范药房”的授牌率达90%,村级授牌率为33%;抽检药品822批,药品评价性抽检合格率98%以上,全市新增3户生产型医药企业。

 

 

 


 

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建设和谐芜湖

99

鼓励民营资本投资医疗卫生事业,将符合条件的民营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

卫生局

劳动保障局

安徽同仁医疗集团2005年在芜湖注册资金2800万元,2006年投资五院1000多万元;放开民营医院医保定点限制,已有9家民营医疗机构纳入到医保定点范围。

 

 

100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做好铁画馆、图书馆、群艺馆等项目前期工作。

文化委

发改委

规划局

建委

徽派建筑艺术博物馆已由元木投资公司于2006年5月18日开工兴建,预计2007年10月正式对外开放;中国铁画馆选址工艺美术厂,预计2007年动工兴建;拟将原电子管厂改建为集图书馆、群艺馆、艺术剧院及文物库房为一体的文化中心,建设方案上报市政府。原电子管厂地块性质变更为文化设施用地已完成;对原电子管厂内的租凭户进行了全面摸底,并发放了停租通知;有关债务处理问题,正与相关金融机构协调。

 

 

101

抓好省运会备战,实施“农民健身”。

体育局

三县政府

四区政府

芜湖体育代表团参加省十一运会的20个大项比赛,获得金牌65枚、银牌36枚、铜牌43枚的成绩,金牌和奖牌总数位列全省第五,以3167.5分位列全省第四,并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

    开展“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试点工作,完成繁昌、南陵共20个村20块标准篮球场建设。

 

102

加快市县志续修、区志新修和旧志整理。

地方志办

续修《芜湖市志》已进入总纂;三县续志工作进展顺利,《芜湖县志》计划在2007年上半年交付印刷出版,《繁昌县志》已完成初稿,《南陵县志》完成送审稿;《新芜区志》已编印成书,《镜湖区志》完成初稿,《鸠江区志》完成送审稿,《弋江区志》已进入总纂;《芜关榷志》正式印刷出版,《芜湖县志》旧志整理完成送审稿,《繁昌县志》旧志整理完毕,《南陵县志》旧志定校完毕。

 

 

103

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和人民防空建设,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做好双拥共建。

人防办

民政局

三县政府

四区政府

教育局

市烈士陵园烈士事迹纪念馆于2006年6月30日正式对社会开放,同时被评为省重点陵园,国家AA级旅游景区;积极为退役士兵搭建就业平台,全市接收退役士兵1150人,符合安置条件的城镇退役士兵554人,全部得到安置。

 

 

104

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整治,健全人口和计策工作机制。

人口计生委三县政府

四区政府

卫生局

2006年,全市人口出生率7.8‰,人口自然增长率1.9‰,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97.96%,出生婴儿性别比110.37。

 

 

 

 

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建设和谐芜湖

105

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坚持节约用地,努力提高土地投资强度,提高单位面积投入产出比。

国土局

三县政府

四区政府

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长江大桥开发区管委会

我市土地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已完成,但新一轮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尚未完成,待主要指标下达后,立即启动规划修编工作。

 

 

106

深化“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试点”。

国土局

三县政府

四区政府

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长江大桥开发区管委会

2006年2月颁发了《关于在全市开展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工作的意见》,提出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工作的实施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流转试点工作。

 

 

107

加大开发复垦整理耕地力度,强化闲置土地处置,实现占补平衡。

国土局

三县政府

四区政府

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长江大桥开发区管委会

超额完成430公顷土地开发复垦整理指标,全市基本农田保护率超过83%。针对今年建设用地报批加上违法用地补办手续占用耕地量实增,与省土地储备中心签订了购买新增耕地指标万亩以上的协议,保证了耕地占补平衡。

 

 

108

积极推进“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工作,增加建设用地,减少费用支出,确保重点项目建设需要。

国土局

三县政府

四区政府

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长江大桥开发区管委会

申报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项目已经国土资源部审查通过,挂钩指标约35.3公顷,超额完成任务。

 

 

 

七、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建设和谐芜湖

109

做好循环经济项目申报实施工作,重点推进天健玻璃、奇瑞汽车节能节水改造等一批项目建设。

经委

发改委

科技局

完成了《芜湖市“十一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编制,鸠江区、海螺集团被选定为全省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奇瑞公司综合节水改造、新环电力实业公司的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已被列入2006年国债项目,预计共可获得国债资金1500万元。组织我市6家企业申报2007年国债项目;组织7家企业申报省“十大重点节能工程项目”。预计可争取资金100万元左右。

 

 

110

完成朱家桥污水处理项目,加快推进城东、城南、城北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

建委

建投公司

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朱家桥污水处理厂已竣工投入使用,二期管网(B线、C线)也已完工;城南污水处理厂初步设计和环境评价已完成,正在办理征地手续;城东污水处理厂厂址调整后,已按新址方案委托设施单位设计。

 

 

111

开展油烟、烟尘、噪音、污水排放等污染专项整治。

环保局

市容局

建委

规划局

质监局

工商局

发布《关于高考期间加强环境噪声污染监督管理的通告》,检查施工工地526次,查处6家违反《通告》的施工单位;对步行街等多处歌舞厅娱乐场所的环境噪音扰民进行监测,全年督促餐饮业安装油烟净化装置15台;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工程,限定75家企业对炉、窑、灶进行改造,安装油烟净化装置,全年完成锅炉改造204台;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45天,优良率为94.5%。

 

 

112

实施生态市建设规划,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建设生态芜湖。

环保局

规划局

林业局

2006年,我市及南陵县分别被省政府批准为第二批生态省建设综合示范市及示范县。全年新增市级环境优美乡镇3个,市级生态村15个,截止年底,我市已有省级环境优美乡镇3个,市级环境优美乡镇9个,省级生态村12个,市级生态村42个,省级生态户67户。将通过国家环保总局评审的《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规划》分解下发各创建单位,明确目标、责任;开展了“四绿”创建的系列创建活动。

 

 

113

制定各类专项、部门应急预案,建立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开展演习演练,加强社会宣传,健全处置各类突发性事件的管理机制和工作机制。

市府办

各综合部门

成立“芜湖市应急管理办公室”,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制定发布了《芜湖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突发性环境应急预案》、《森林火灾应急预案》、《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市级专项预案。

 

 

 

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建设和谐芜湖

114

抓好安全生产,完善安全防范保障措施,重点开展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交通运输等专项整治,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有效监控,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安监局

三县政府

四区政府

交通局

对南陵县张家山等6家目前仅存的年生产能力3万吨以下小煤矿实施关闭;关闭了85家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矿山,对100多家非煤矿山重点监管对象进行检查,整治事故隐患700多处,捣毁非法井筒30多处;对全市468家危化品从业单位进行普查登记,关闭了2家生产单位;对长江大桥、G318、G205重点路段安装电子监控系统,对150辆危化品运输车辆安装GPS监控系统;对铁路芜宁线市区路段进行安全隐患整治,开挖公交通道,完善警示标志,组织义工巡逻;建成长江芜湖船舶交通管理系统(VTS)和客渡船GPS监控系统,落实乡镇客渡船舶安全责任制。

开展了重大危险源普查,登记和监控工作,初步建立了市、县(区)三级重大危险源监控网络,实行分级监控,有效遏制了重特大事故发生,全年未发生重特大事故。

 

 

115

完善信访工作机制,妥善处理好征用土地、城镇拆迁、企业改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确保群众利益不受损害。

信访局

国土局

劳动保障局

经委

三县政府

四区政府

采取预约登记和现场办公接待两种方式,逐步完善“市党政领导接待日”制度,并制订了“关于处置到市委市政府上访的预案”。

 

 

116

抓好“五五”普法工作。

司法局

三县政府

四区政府

召开全市依法治市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会议,全面启动“五五普法”治理工作。制定了《芜湖市“十一五”期间依法治市工作纲要》、《关于在全市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

 

 

117

完善警务工作运行机制,实行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深入推进“科技强警示范城”建设,建设平安芜湖。

公安局

加大社区警务室建设投入,镜湖、弋江、鸠江区政府以奖代补已累计投入24.5万元,新建社区警务办公室43间。明确“社区民警是专业警种”理念,实现由被动型警务向主动型警务转变,多层次、多方面科学整合现有警力资源,保障社区警务工作的开展。大力加强居民小区防范设施建设,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吉和街派出所先进工作经验,启动全市居民小区安全防控网络建设工作。

2006年建设了智能警务情报分析平台,使“情报主导警务”得以在公安工作中实现,成立了情报信息中心机构,建设了警务信息查询服务中心系统。为了反恐和应对紧急突发事件,建设了多功能应急通信指挥车系统。

 

 

 

加强效能建设,不断优化发展环境

118

提高人大代表议案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质量。

市府办

各相关部门

市政府收到人大代表议案两件(其中8件作并案处理),建议84件,政协委员提案419件。政府系统54个部门和单位承担办理工作,形成种类办复函1000余件,已全部办复。承办省政协委员提案2件,协办全国政协委员提案1件,均按规范要求办复。

 

 

119

认真落实优化发展环境的各项措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行部门行政审批向一个科室集中,部门审批科室向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限,实行服务承诺制和“当场办结制”。

行政服务

中心

各相关部门

由行政服务中心、监察局、法制办、编办等部门组成全市推进“两个集中”工作指导组,印发相关工作方案;2006年12月31日召开全市“两个集中”大会,全面启动“两个集中”工作。市建委、房管局、公安局、国土局等单位已成立行政审批科,成建制进入行政服务中心办公。“中心”内现有319项行政许可(市批)项目,全面清理规范了项目办理“八公开”内容,并重新编印了《告知单》;大力压缩办理时限,提高即办件比重,即办件从过去24项增加到43项,平均办理时限从2005年6月的15个工作日压缩到现在的3个工作日。

 

 

120

建设联网审批系统,逐步推行网上办公。

信息办

行政服务

中心

市府办

2006年,已建成覆盖全市的所有县区及市直单位的电子公文交换系统。开展了为期半年的流程梳理和调研工作,委托专业公司编制了《芜湖市网上联合审批系统建设规划方案》和《县市、区、部门互联互通XML数据标准定义》,实施联网审批的试点工作。

 

 

121

清理经营性服务收费项目

物价局

法制办

监察局

全面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在省级取消61项的基础上再暂停涉及物价、财政等部门的26项收费项目;在省级即将降低的31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的基础上,我市再降低73项。通过取消、暂停和降低191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暂停工商企业年检审计报告收费以及规定对开发区和经济园区工业投资项目和科研开发项目在投资兴业阶段实行“零费制”,三项政策估计年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9700余万元。

 

 

 

加强效能建设,不断优化发展环境

122

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除涉密内容外,政务信息一律予以公开,确保人民群众知情权和监督权。

市府办

三县政府

四区政府

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长江大桥开发区管委会

各综合部门

将政府出台的法规性文件及时向社会公布,而且还在与百姓利益息息相关的重大文件出台前,通过网站将文件公布,开展民意征集活动。利用“市民心声”栏目平台,开辟市民参与政务的新途径,2006年在“市民心声”网站公布了《政府工作报告(讨论稿)》,受到热切关注,一批合理建议被采纳。对全市行政审批再次进行了清理,并及时在政府网站予以公布,目前加上省里下放的项目,我市现有市本级行政许可实施主体49个,实施项目193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主体30个,审批项目84项,清理后的审批项目均于媒体及政府网站公开。向社会公开各类招投标信息3500余条,共完成政府采购2166项(次),节约资金7.16亿元。

 

 

123

严格控制发文数量、发文规格、减少会议数量,控制会议时间、规模、提高政务工作效率。

市府办

三县政府

四区政府

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长江大桥开发区管委会

各综合部门

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公文处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规范发文程序,严格控制发文数量和发文规格。从源头控制会议,坚持能不开的会议坚决不开,能合并召开的会议合并;坚持开短会,讲短话,确保会议效率和质量;控制会议规格,减少领导同志陪会。2006年,以市政府名义发文召开的会议22次,市政府常务会议9次,分别比上年减少10%左右。

 

 

124

强化干部诚信教育,严格兑现政府各项行政承诺,加强政府诚信建设。

监察局

三县政府

四区政府

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长江大桥开发区管委会

各综合部门

在全市行政机关中开展“创信机关、做诚信干部”活动,开展社会公民诚信教育。完善《征信行业、征信产品行业管理办法》,建立信用中心,扩大企业信用档案库。建立了同业征信制度建设,实现征信系统的互联互通。

 

 

125

完善政风评议,强化年度综合考核。

人事局

市府办

政风办

通过新闻媒体、市政府网站公布评议内容、被评议单位名单以及投诉电话等,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分别向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事业单位代表、城镇居民以及我市的省政府机关政风监测员等发放问卷测评表。同时,组织人员到三县四区召开现场座谈测评会议,公正评价市政府机关政风建设现状,评议结果向社会公布。

 

 

 

加强效能建设,不断优化发展环境

126

加强效能监察,对作风不实、严重失职的工作人员,严格责任追究。

监察局

各责任单位

组织开展执法监察项目157项,查出并纠正违规金额272万元,挽回、避免经济损失224万元,发现案件线索并立案查处3件,处理6人。

开展专项监察2项,受理群众投诉44件,责任追究28人,政纪处分2人。

 

 

127

认真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

监察局

各责任单位

制定印发了《市委、市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具体意见》。2006年,新立案件85件,涉及县处级干部4件。共结案84件,其中涉及县处级干部7件,乡科级干部16件,挽回经济损失475万元,共处分90人,其中县处级干部7人,向检察机关移送案件6件。

 

 

128

认真执行用权、用人、用地、用钱等方面的各项制度,依法治理商业贿赂,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监察局

全面推进行政服务中心运行机制向机关部门延伸、市本级形成的“四用”制度向县区和乡镇延伸。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理登记,健全国有资产实物和帐务管理制度,下发《关于公司制企业国有股权实行集中登记托管的通知》,颁布《芜湖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修订完善了《芜湖市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实施办法》,强化对划拨和协议出让土地的监管,严肃查处违反规划擅自改变土地的行为,市区通过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土地使用权16宗,面积85公顷,收益16.5亿元。开展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治理,严厉打击破坏正常药购销秩序的商业贿赂行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