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快闪 快闪的历史

 落单的兵 2008-04-21

                                           什么是快闪   快闪的历史
1、什么是快闪

      快闪
是英文FlashMob的中文翻译,它最早起源于2003年5月美国纽约的曼哈顿。“快闪族”是指一群通过互联网或手机联系、但现实生活中互不认识的人,在特定地点、特定时间聚集后,在同一时间做出令人意想不到的“行为”,然后迅速分散。简单的说,一群无聊的人在一个无聊的时间、无聊的地点做一件无聊的事。那些原本躲藏在电脑背后互不相识的年轻男女,瞬间聚集在一起兴致勃勃地到麦当劳跳芭蕾舞、到家俱店里坐沙发、在购物中心忽然鼓掌起哄……,然后又迅速散去。来如风,去如雨,令旁观者一头雾水,完全摸不着头脑。这就是快闪
 
 
2、快闪的历史
快闪族源于2003年5月的美国纽约的曼哈顿。人们仅仅知道它最初的组织者名叫比尔(Bill),他自诩是一名"社会工作者"。比尔为组织活动专门成立了一个叫“Mob Project(快闪计划)”小组。当时,“快闪计划”自身有着鲜明的特点--参加者应当了解一些人已接受了邀请。没有网站会对活动提供专门的信息,更不会在任何当地报纸上发布任何广告--他们只是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相互进行邀请,同为虚拟世界的朋友,几乎没有人在现实生活中会相互熟知。

   

        第一次行动: 在第一次行动前,比尔向50个朋友发出电子邮件,邀请他们到曼哈顿下城的一家零售店碰头。但由于没有向官方透露活动的任何信息,外加有人向警方透露了消息,此次活动同时也吸引来了6名警察和1辆警车。因此,此次活动的举行并非成功。比尔在事后总结并被迫采取保密措施:要求参加者先在某一地点集合,然后再由组织者分发传单,说明目标的具体地点。

 

  第二次行动: 第二次行动的目标是梅西百货的曼哈顿旗舰店。此前,活动组织者仅通知何时在何地点碰头。在得到组织者的命令后,大约有200人涌入梅西的9楼家庭装潢用品,然后团团围着一块标价1万美元的地毯,七嘴八舌地对它评头品足。

 

  一名参与活动的人随后向记者表示,“我们被告之我们共同居住在郊区的一个大而旧的五金商店内。我们向售货员表明我们希望购买一块称心如意的地毯”。在大约10多分钟之后,这群人突然四下散开消失,令店员们困惑不已。

 

  第三次行动: 参加者在纽约中央车站集合,然后开进凯悦大酒店,乘扶梯上夹层,然后在瞠目结舌的客人和服务员面前大声鼓掌15秒钟。

 

  第四次行动: 行动锁定时尚的索霍区的一家高档鞋店,参加者妆扮得像从邻近的马里兰州乡下乘大巴来纽约见世面的观光客。

 

  第五次行动: 在7月24日举行的行动,大批快闪暴走族来到曼哈顿上城西区的一家爱尔兰酒吧,在一台点歌机周围闲逛,并竭力装得若无其事的样子。一位头一次参加的人焦急地低声向旁人打探:“你也是快闪暴走族吗?”“嘘——”对方只是会意地点点头,眨了一下眼睛,神经质地轻笑一声。这时,一位“闪客计划”的组织者出现了,他悄悄地给大家分发指令条:集合地点——中央公园内与国家历史博物馆对面的小山包。傍晚7时18分,300多名到达指定地点的参与者准时而严格地按照指令条的要求,依次进行静默学鸟叫赞美大自然的行动。出发前,他们都在一个时区网站上对过表。

 

  第六次活动:超过500名FLASH MOB成员在某大酒店聚集,扮着久别重逢,而后在大堂睡在地上几分钟,之后极速离开。

 

  在8月初举行的一次活动中,200多人在美国的一家书店内假装排队刷卡付款,然后突然一起鼓掌欢呼,令旁人瞠目结舌。比尔事后表示,“第二次开始后的活动都非常成功”。他在接受CNN的采访时表示:“对有些人来说这只是好玩,有人则觉得这是社交,还有人觉得这是政治。我自己则从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件事,我喜欢看这么多不知从哪来的人聚集在一起。”

    比尔在第一封致网友的信中就说到,“因为是我的主意所以我写的这封信,但这并不能表明我就是活动的组织者。在我个人看来,在发动电子邮件之前就策划好活动的人就可以担当活动的组织者。活动应当由那些了解活动内容的人来组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