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29个小时,截肢后,活着出来(图)

 真善微 2008-05-19

129个小时,截肢后,活着出来(图)

 

 

5月17日23时06分,在被困129个小时后,张晓平被从一个狭小的洞口中运出来。他躺在担架上,被截肢的双腿还不停地渗出血,七八个医生跑过来对他进行紧急包扎、输液、吸氧……经过约8分钟的现场抢救,张晓平被救护车迅速往华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转移。
  记者在现场找到为张晓平在废墟中执刀进行截肢手术的医生王奉雷,他的手术服已完全湿透了,满头满脸的汗。
    “这个人情况怎么样?”精疲力竭的王医生一边换衣服一边说:“这是我这辈子最艰难的一次手术,他的生命体征还在,存活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我们尽了最大努力,真心希望他能活下来。”
 

 

以下图片展示了截肢救人的全过程:

 

 

 

 

 

 

 

 

 

 

 

30度角下的生机

地震发生时,40多岁的张晓平和女朋友正在位于都江堰市米市坝街附近一处楼房一楼的家里。
  一块预制板斜着掉了下来,正砸在张晓平的两个膝盖上,房屋的墙壁开始坍塌,倒了下来。结果,倒下来的墙壁和斜着砸下来的预制板抵在了一起,形成了30度角。预制板靠地面的一头,死死压住了张晓平的膝盖,让他动弹不得。
  记者在现场看到,整栋楼房完全倾斜。不破坏预制板,张晓平无法脱身,破坏了预制板,另一面墙就会直接倒塌下来,不但会把张晓平压死,整座大楼也有完全倒塌的危险。

救援实在太难了!危楼下的希望很渺茫

在地震后,张晓平的呼救声很快就引来了幸存者们的注意,当地紫东社区救援队很快就得知了张晓平还活着的消息。殷波是都江堰市政协常务副主席,也是紫东社区救援工作的负责人,她回忆说,它们12日下午就得到了报告,一连找了好几批救援人员,但因为救援难度太大,只能无功而返。
    记者在现场看到,整做楼房已完危楼,完全倾斜了,而张晓平就被埋在这座倾斜着的楼的最底下。要不破坏预制板,张小平就没办法脱身,但如果破坏了预制板,那另一面墙就会直接倒塌下来,不但会把张小平压死,而整座已经倾斜的大楼也有完全倒塌的危险,很可能会造成更大的伤亡。
    “地震以来这几天我们已经救出6个人了”,殷波说,“我家也是在都江堰,我丈夫在公安局工作,自从地震发生后,我们俩就一直都奔波在救援前线上,谁也没有回家。家里还有我的母亲、婆婆、大姐和一个来串门的亲戚,除了我大姐外,其他都是6、70岁的老人了,这几天她们一直是自己照顾自己的。我和我丈夫不但是干部,还都是共产党员。现在我什么都不想,只要能把这个人给救出来,我就欣慰了。”

三次尝试 三次失败
    13日下午1点,在一连几队救援队都无功而返后,公安消防重庆总队的救援队赶到了现场,他们投入了40名左右的消防战士,参与营救行动。
    救援实在太难了,听现场目击者介绍,重庆总队的消防官兵们尝试了好几种方案,都没有救出伤者。
    消防官兵曾试图用从三楼往下打通通道的办法进行救援,结果,通道打通后消防官兵却发现,无法移开张晓平身上的预制板,如果移开的话,整座楼房就会倒塌。经过商量后,消防官兵改从楼房的侧面打穿墙壁,墙壁被打川后,消防官    兵又发现,张晓平容身的空间非常狭小,根本没办法进一步施救。
    在种种方案都失败后,也许,只有截肢才能挽救张小平的生命了。


    要腿还是要命?他说,要命
   
  17日下午6时多,张晓平已在废墟里坚持了近125个小时。他的女友已支撑不住,离开人世多时。在这5天里,救援人员每隔1小时给他喂一次流质食物,以维持他的生命。但张晓平的身体越来越虚弱了。
  种种方案都行不通,在场的每个人愈发焦急。张晓平的哥哥张晓聪更是急得来回走动,不能平静。
  “今天下午,他还不同意截肢。我劝他,希望他能活下去的,不只是他自己和家人,还包括现场这么多救他的人,甚至全国人民都在看着他。最后我问他,是要腿还是要命?他说,要命。他有坚强活下去的勇气!”张晓聪说。
    张晓聪告诉我,“我们还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妹妹,都是医务人员,现在都在抗灾前线,一个在茂县,另一个在汶川。现在,她们可能还不知道张小平的消息。”

截肢?也行不通?

救援队向都江堰人民医院救助,希望能有医生来做截肢手术。
    现场开始消毒,公安消防重庆总队救援队的领导和现场的医生紧急的聚到一起神色凝重地商量着什么,而在场的消防战士,则排成V字形的队伍,隔出一片空地,在空地里,医护人员也准备好担架和急救设备。
    有七八名医生先后进入废墟,对张小平的状况进行检查,并考虑在现场进行截肢手术。最后,张明根副院长对正在焦急的等待着的人群摇了摇头。截肢,似乎也行不通。
    “没办法,操作空间实在太小了,医生只能把一只手伸进去,没有空间给他动截肢手术。而且,现在这么长时间过去了,他也已经十分虚弱了,动手术的话,他也很可能难以坚持下去”,都江堰市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孙明辉、在现场参与救援的医生之一,一边摇头一边说,“我是骨科大夫,这几天也一直在救灾前线,14号那天,我也救助过一个差不多情况的人,当时他的手被压住了,最后想办法把他给拉了出来,没截肢。没想到这次,想截肢救回人命却也行不通,看来只好想别的办法。”


    一定要救活他 截肢不行就试着硬拉!
    在大家一起商量后,救援队准备尝试新的方案。具体办法是,既然无法截肢或者移开预制板,那只能想办法让人移动,先将张小平全身麻醉,尽量的减轻他的痛苦,然后,用止血带扎紧他膝盖以下的部分,再派几名消防战士伸手进去抓住他的双腿,用力往外拉他。
    这样做的风险也很大,一方面,张小平的身体已经非常虚弱了,可能很难坚持住;另外,如果用力过猛的话,也可能会造成预制板倒下来,让在场的所有人都陷入危险境地。
    结果,这个办法仍然行不通,张小平身上膝盖上压的重量实在太重了,实在没办法拉动他。


  冒着生命危险,两个医生进入洞口

现场的救援人员并没有放弃,决定还是回到原来的截肢方案上——先由消防战士将洞口扩大一些,让做截肢手术的医生能有一点活动的空间,然后再给张晓平做截肢手术。
  洞口扩开之后,在场的医生们争执起来,每个人都想承担危险。到底谁上?志愿者吴承铭和王力都是有丰富经验的医生,但因为他们身高过高,无法在狭小空间作业。
    最终,现场指挥同意主动请缨的王奉雷医生主刀,何军洲担任麻醉师。王奉雷是都江堰人民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在地震发生时正在北京进行,听到地震消息,就紧急赶回都江堰参加救灾。
  17日21时50分,王奉雷和何军洲进入洞口,开始给张晓平做截肢手术。

 

最艰难的截肢手术

手术方式可能是从膝盖部分开始进行,先绑住大腿动脉,然后迅速拽出,直接拽出外面后尽快进行止血。
    在场的营救人员把不相关的人清除到一个范围外,保证一会儿手术的顺利进行。主刀医生们正在准备止血带和刀片等手术器具,安装电动石膏锯的锯片。
  医生换上手术服,为了活动方面,还把衣服卷起绑在腰上。发电机启动,给石膏锯提供电力。带轮子的担架已经推过去,3个助理大夫在出口处等待。参与手术的大夫都进去了。栅栏口上有6个消防队员在准备接应。麻醉师已经出来了,进去了4个消防员,术后处理的人员各就各位。担架准备好了,担架上已经铺上一次性的纸垫和棉被。
  21点50分,手术进行!
    大约一个多小时的紧张手术,外面的几百号人都屏住呼吸,静静等待里面伤员出来的那一刻。每个人都期待经过近130个小时这么漫长的时间,这位幸存者能够活着被救出来。


  希望,就是力量
  23点06分,人们终于等到了张晓平被救出的那一刻。
    手术成功结束!现场传来欢呼声和掌声。小平打上点滴,罩着氧气罩,伤口上缠着纱布。医务人员在迅速地进行紧急处理,消防官兵两圈人墙把他保护在里面。
    23点14分,张晓平被救护车送往华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筋疲力尽的王奉雷医生一边换衣服一边说:“这是我这辈子最艰难的一次手术,他的生命体征还在,存活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我们尽了最大努力,真心希望他能活下来。”
  “人的力量是分两部分的,一个是生理上的力量,另一个是心理上的力量。只要人心里还有希望,就还有力量,就能坚持下来。”在场的郫县中医院医生周易洪感慨地对记者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