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建筑防震百年大计

 昵称50661 2008-06-03
    在建筑施工行业,人们常说工程质量是“百年大计”。殊不知,在建筑施工行业的决策者和设计者中普及防震减灾知识,在建筑物设计付诸实施之前,进行必要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并采用相应措施,可以说是防患于未然的更重要的“百年大计”。

    近年来,我国由于未发生巨大的破坏性地震,因而对防震抗灾意识和知识的宣传很不够,不少建筑设计、施工队伍缺乏防震意识和知识。

地震专家指出,普及防震减灾知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如何提高建筑物抗震能力,科学的防震避险。当前,加强对建筑设计、施工部门防震减灾意识和知识的普及与宣传尤为重要。地震灾害主要是由于建筑物的破坏、坍塌引起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提高建筑物、工程设施和设备的抗震能力,按地震部门确定的设防烈度标准设防,同时对老旧房屋工程进行改造和加固是减轻震灾损失的主要途径。但现在建筑市场比较混乱,不少建筑设计、施工部门缺乏防震意识,一些工程建设项目不按防震抗灾标准设计建设,甚至存在着降低抗震设计标准的现象,施工中也缺乏质量监督。专家指出,建设时只要增加3%至5%的投资,就可以实现防御6级左右地震。

     地震给人类带来的灾害是严重的,特别对城市人口密集区,对城市建筑破坏就更为严重据日本阪神地震调查分析资料表明,地震不幸死亡者中89%是被倒塌建筑压死的,。由此可见,城市建筑注意抗震将是减少震灾损失的关键。
     较好的地基条件是建筑抗震的关键。特别是高层建筑地基条件必须好,承载能力大、且变形要小。膨胀性的岩土做地基,对建筑物破坏性很大。因为它容易胀缩变形,故常造成上面建筑物破裂。对于地基为古河漫滩、洼地、滨海、浅海及新近沉积的不密实的砂质土和低塑性的黏土,在强震作用下,将会发生涌砂、冒泥等液化现象,从而造成建筑物的严重塌陷。
  为加强抗震能力,建造房屋最好为钢架构结,墙壁应是轻型材料。因垂直方向地震作用是导致大量木结构、混凝土结构及钢结构破坏的重要因素。垂直震动结构的震害主要源于节点部位,尤其是旧建筑,如因混凝土柱箍筋量不足,间距过大;钢结构的角焊缝的不适当采用;焊接对钢材质量的影响;柱脚螺栓铆固不够等等。同时构件制造及施工质量达不到要求,如地震中钢结构节点的震害,大量的破坏是由于焊接质量不良引起的。还有因内外装修造成的震害,如强震区内大量临街建筑的外墙倒塌,堆滿狭窄街道,阻塞了交通。
    如何提高城市中的高层建筑物的抗震性,这是一个更为重要而复杂的问题。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一位专家指出,“造成伤亡的是建筑物,而不是地震。”可见城市建筑如何提高抗震性将是减少震灾破坏的关键。当今科学家已设计出各种结构的建筑物防震系统,如尝试在建筑物同地基之间用橡皮和铅制物品支承低座隔开等。还有报道说,专家们已设计出一种传感器和计算机组成的网络,当地震发生时,传感器将振动信息传递给计算机,计算机发出指令,进行调节,使大楼向振动的相反方向移动,大楼就可以保住或减少损失。如当旧金山地震,摩天大楼尽管摆动厉害,有时摆幅达二三英尺,但仍安然无恙。

砖墙怎样砌才防震

     我们在工程检查和验收中发现,不少施工单位在底层框架结构抗震黏土砖墙的施工中,采用先浇筑框架混凝土、后砌筑抗震黏土砖墙,墙体顶部与梁接触处立砖斜砌的施工方法。我们认为这种抗震砖墙与框架柔性连接的方法不合理,主要有以下几点理由。
     1、 削弱了传递楼层水平荷载的能力。
      2、 墙顶部斜砖侧砖,允许受力后墙、梁有一定的相对变形。在侧力作用下,由于框架不能紧箍住抗震砖墙,不能有效地阻止抗震砖墙隙缝的进一步发展和开裂后块体的错位,会导致抗震砖墙抗侧力大幅下降,不能起到主要抗侧力构件的作用。
     砌筑抗震砖墙应注意以下几点。
      1、框架砖房的底层层高通常较高,抗震砖墙的砖筑高度应控制在1.8米以内。
      2、抗震砖墙顶部一层砖应稀浆灌缝,以确保框架梁混凝土浇筑的质量。
      3、水平钢筋锚入框架的长度和在砖缝中搭接长度接受拉钢筋考虑,并在端部设变钩。为防止地震时钢筋受力绷直将外侧砂浆推出,产生露筯而降低其抗震作用,钢筋在就位前,应经过机构调械直处理。钢筋应尽量靠近砖墙中线放置。两根钢筋的距离不小于60毫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