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外宣《建筑易学观察》创刊发行

 周易风水图书馆 2008-06-18
北京外宣《建筑易学观察》创刊发行

 

 


   以“传承国学精髓、传播人居文化、助建和谐国家”为宗旨的社科类读物——《建筑易学观察》半月刊,推出近一个月来,在学术界和中国传统文化爱好者中引起广泛关注,许多专家学者和社会工作者予以积极评价。

 

《建筑易学观察》创刊

   据北外宣消息(记者邹键)由北京外宣经济文化发展中心主办,《建筑易学观察》编辑部编辑,用电子邮件方式面向学术界,地产、装饰、装潢、景观设计、城市规划、企业管理者以及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感兴趣的公众读者定向发行。中国民间风水文化申遗主要发起人、中国建筑风水文化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徐韶杉被编辑部特邀为总编审,《中国新闻》系列特刊总策划、中国新闻社《中国建筑风水文化助力和谐社会》特稿采写人梁宝平被编辑部特邀为运作总监。

   据介绍,堪舆(建筑风水)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强调的和谐、平衡、循环等观点,对于我们今天用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循环经济与和谐社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同时,其独具的海内外华侨华人一致认同的中华民族同宗文化的历史与社会文化属性,具有深远的社会影响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更是团结全球华侨华人,增强其民族情感,促进祖国早日统一的重要文化基因之一。

   北京大学房地产总裁高级研修班客座教授、澳门易学堪舆研究协会会长、享誉港澳的易学风水咨询师林鸿先生认为:现代中国人应该树立正确的建筑风水文化观。用辩证的思维、科学的方法来认识风水学的内在价值和历史传统,对古代风水学说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有继承有创新,有扬弃有发展,使中国的建筑风水文化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地服务于新时代的中国城乡建设,这样才是对待中华千年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

   针对个别媒体的质疑,建设部曾在网上和新闻媒体上公开表态:目前建设部对学术界内对建筑风水学的探讨研究表示尊重。

   起源于“卜宅”、“相地”的风水理论约形成于5000多年前,是我国古代选择、营建居地环境的一种理念和方法,是找寻一种理想模式的评价系统,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文化形态。

   国内外不少学者对风水文化兴趣浓厚,相关研究成果斐然。在国外,英国尹特尔、韩国尹弘基等主要从建筑学、生态学的角度给风水以高度评价。在国内,何晓昕、王其亨等主要认为风水是古人因择居需要而建立的融建筑学、生态学、规划学、美学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由于风水是多种成分杂糅而成的文化复合体,要全面系统地揭开其中的奥秘,必须对其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地研究,尤其是要将它纳入中国传统文化的视野,找准它在中国传统文化坐标中的位置,才能真正窥测到它内在的奥秘。

   堪舆(建筑风水)的内核,体现着中国古代建筑理论的精华,是集地质地理学、生态学、景观学、建筑学、伦理学、美学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系统性很强的建筑规划设计理论。它与营造学、造圆学构成了中国古代建筑理论的三大支柱。

   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中心于2004年4月22日发布的《2004年健康住宅技术要点》中明确指出:“住宅风水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对人们的意识和行为有深远的影响。它既含有科学的成分,又含有迷信的成分。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风水理论,正确理解住宅风水与现代居住理念的一致与矛盾,有利于吸取其精华,摒弃其糟粕,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关注居住与自然及环境的整体关系,丰富健康住宅的生态、文化和心理内涵。”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规划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于希贤认为,风水是东方人居环境审美的艺术,是东方儒、释、道结合的建筑文化,它和西方建筑文化分属两种学科体系、两种思维方式、两种建筑文化传统。阴宅风水在新时代不宜提倡,但21世纪建筑风水伴随着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是不可抗拒的趋势。

   据了解,凡是热爱中国及其传统文化的所有人士,尤其是从事建筑、房产、城市规划、园林景观、装潢装饰设计、企业及人力资源管理、国学教育等行业的各界人士,均可加入《建筑易学观察》读者俱乐部开展学习交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