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柯云路:一个灾难故事的童话式结局(图) - 柯云路 - 网易博客

 润磊 2008-06-22

柯云路:一个灾难故事的童话式结局(图)

网络让救援者也得到救援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7.8级强烈地震,瞬间的灾难使数以万计的生命消失,许多家庭破碎,孩子沦为孤儿。

面对如此人间惨剧,我看到一幅宣传画,一位救援人员正俯身一片倒塌的瓦砾,试图在被撕裂的地缝中救援陷于危境中的大熊猫。众所周知,熊猫为中国的国宝,而在地震灾难中,每一位灾民的生命都比国宝更珍贵。为了及早使更多的生命获救,军人作为最有组织也最勇于牺牲的力量在第一时间被派往灾区。

有一位军人的妻子也身陷灾区,当他接到开拔的命令时,刚刚和妻子联系上,怀孕7个月的妻子急切地希望得到救援,作为丈夫,他有责任也有义务立刻赶赴孤苦无助的妻子身边,用男人的臂膀保护妻子和她腹中的小生命;但作为军人,服从命令、救大众于水火则是义不容辞的神圣天职。

就在整装待发前,这位军人在互联网留下一个帖子。他说:

“我是一名军人,我们部队现在待命准备去四川汶川救灾,我愿意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去救灾区的老乡,可是我老婆却没有人救。我马上就要出发了,也很难再联系她了。现在电视上对四川江油地震受损的情况播报很少,但是我老婆就是在那里,已怀有7个月身孕,没有食物和水,饿得不行了。”

这位军人在帖中恳求:“希望在江油的老乡也能给她带点吃的,哪怕一瓶矿泉水也行,……她现在在马路湾中国电信的门口公路的一辆货车上,叫王琢,是老师。”

匆匆写完这个帖子,他就跟着大部队出发了,他把妻子托付给了网民。他相信自己的帖子会被网友看到,素不相识的网络朋友们一定会给予妻子最迅速也最有力的援助。

互联网果然没有辜负这位军人,留言先是被一位网友看到,军人的求助信立刻被四处转发,再通过博客、QQ群以滚雪球般的速度转载,最终被大型门户网站置前,引起了大范围的关注。

网友们纷纷向媒体和救灾指挥部反映情况,没有用多少时间,江油抗震救灾指挥部工作人员证实,这位军人的妻子不仅被找到,而且得到了妥善安置。

这真是一条令人高兴的消息。网民们在这里所做的不止是对一个军人的救助,而是对整个救援团体的援助。相信这样的消息传到抗震救灾的第一线时,不单是给这位军人,也会给更多的援助者带来信心和力量。当他们身处余震频发、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的重灾现场实行救死扶伤时,心里会有一份踏实。他们知道,每个援助者身后都有着强大的后援,即使自己有亲人在灾区,也同样会得到关注和保护。这样,他们就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地投入战斗。

这是发生在地震灾难中的一个小网络故事,很温馨也很平常,这样的故事在最近几天我已经在网上读到很多,比如网民们自发组织的捐钱捐物,网上号召的公民献血。

此次地震灾难,中国媒体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实时报道,使人们能够尽可能早一点了解灾区的真实情况和实施救援的每一点进展,这是值得欣慰的。然而,比起电视报纸,互联网仍然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关于汶川地震,互联网的资讯前所未有的丰富及时,各个门户网站不仅对地震及其组织救援的情况在第一时间做出详细报道,并滚动播出视频图片,更因为网络的特质使千千万万的网友能参与其中。有些网民刚刚从废墟中爬出,就用照片、视频和文字将亲身经历一一上传到网上,更多的人虽然远离灾区,也会通过网络表达爱心,传递温暖。

自然灾害考验着一个民族,也考验了互联网的发展。

在巨大的灾难面前,中国的网络同样显示了强大的正面力量。 

附记:

这篇文章写成后,我在报纸上又看到一条消息。那位军人的妻子被警方找到时,正躲避在一节水泥管内,根本不知道作为普通人的自己正被数十万网友牵挂。

准妈妈叫王琢,是一名教师。地震后看到那么多比她还困难的灾民需要帐篷,于是和母亲一起住进了水泥管里,并且坚决拒绝了各方提供的种种便利。这条消息还配发了一张照片,戴着眼镜的王琢很安静地坐在水泥管的边沿上。由于相邻的三个水泥管也住着避难的灾民,他们戏称这暂时的栖身之处为“四孔别墅”。

发生在灾难中的故事,有了一个童话般的结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