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CTI论坛: 中国移动邓辉经理:移动互联网接入新架构

 agile05 2008-07-04

中国移动邓辉经理:移动互联网接入新架构

2008/05/26

 

  2008世界通信大会是世界通信研发和产业界众多顶尖学者和领导人物汇聚的场所。本届大会在北京召开将成为ICC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不仅仅是因为 ICC 首次来到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举办,还因为 ICC 恰逢北京举办奥运年,本届大会主题与奥运会竞赛精神的精髓相吻合:“通信:更快、更高、更强”。本次会议将为业界专家、学者提供一个信息交流的开放平台。

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项目经理邓辉:

  谢谢杨秘书长的介绍。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一种分布式、扁平化的移动互联网接入新架构”。这个报告分五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讲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很多人都在问什么是移动互联网,传统的概念是认为我们为移动用户建立一个新的互联网,这种概念是不对的。就是我们让移动用户接入现在的互联网这只是一个基本的原则。第二个基本原则就是移动的互联网给用户提供什么样的特点,就是让他随时随地享用互联网相同的特点,给用户所得到的体验是完全一样的。此外我们也可以给他一些健全的用户收费等基本功能。

  对移动互联网来说有三种基本设施,终端、网络基础设施,第三就是应用基础设施。对于固定互联网来说,现在有很多应用,已经深入到千家万户。那么对于移动互联网来说,我们已经完全有一个新的体验,就是我们采用的操作系统已经不再是WinXP,我们用的浏览器也不再是IE,很多从移动终端上产生新的浏览器和新的操作系统对用户都是新的体验。这些就构建了我们无线互联网的发展其实。所有现在的无线通讯我们都要走IP这条道路。IP就是我们所有融合的基础。但是大家知道我们移动接入的IP和互联网的IP是由网关转换,但是有很多的专网和我们的互联网还是分割的,那么这个怎么融合,还是我们有待解决的方向。

  这里是三种业务我们进行了最基本的划分。左边的幻灯我们可以看到是运营商自己运营的业务,比如说彩信,还有其他的机遇MIS的业务,中国移动还提出了新的概念,就是P2P的服务,这样构成一些运营商提供的服务。第二种业务就是需要和运营商合作的业务。最后一种业务就是我们用手机上网上MNS,我们移动运营商根本没有办法控制,所以这里我们进行了一种区分。

  对于我们移动运营商来说,我们如何支撑好这三种业务这个就是我们的研究方向和课题。我们先看一下终端,很多人希望我们的终端马上就成为PC,但是因为我们必须要遵守摩尔定律,我们不可能手机一步就可以走到PC上。现在我们看一下我们的移动终端有多少种连接,这么多种连接是以前的终端不具备,但是终端也有自己的缺点,就是屏幕小、电池受限。那么这就要求我们的移动互联网用户要不需要买一个PC,只要有一个移动终端,他们所做的四项基本事情,上网、收邮件、看新闻都可以做到。这样我们就不需要PC,移动终端就可以代替这个功能。一个手机只要一两千块钱就可以完成我们以前PC所能完成的目标。

  我们先看一下2.5G和3G的网络工程。最下放就是我们移动互联网的基本架构,由四个基本设备组成。所具有的特点大家都已经体验到了,我就不一一讲了,我们从下面演进的方向上做一些评估。那么到了LTE,最大的特点就是原来的四个设备变成了两个设备。我们可以看到,从3G演进到LTE的时候,这个设备已经大大减少了,变成了一半,只有两个设备。那么所带来的特点我们体会一下。第一条毫无疑问,他的通信速度会有很大的提高,除此之外无线就是无线,不像以前那样。第三条就是我们IP包发到路由器之前只需要统过两个设备。再往下看就是我们的GRPS里面没有采用任何的互联网通信管理方法,那么到了LTE的,就已经采用了互联网的接入方式,也就是说互联网更多的技术被引入到了3GPP之中。特别是移动管理方面。再往下就是自组织和自管理,原来这个主要是体现在互联网,那么现在这个也体现在了无线通信网络里面。

  除此之外,我们看到对非运营商的业务,现在LTE采用的方法就是不管你,这也是LTE的考虑。那么对于移动运营商来说,他会在服务质量和互联网上的资源有更好的保证。除此之外对于异构网络的接入,如果你有中国移动的GRPS网卡,或者是订购了中国移动的其他无线上网业务。但是你可以感受这两种无线接入的方式是没有任何关系的,就是没有一个比较好的结合。那么在这种情况下,LTE提出了采用移动性管理方法来解决。

  我们这个时候是不是来采用IPV6也是一个疑问,也是我们现在每天都在讨论和积累知识的阶段。我们会提出什么样新的架构?像我上面所讲的,我们从2.5G、3G演进到LTE的时候,已经由四个设备演进到了两个设备。如果我们再往下演进,我们可以从设备上来看,以后会是几个设备。有可能就是一个设备,这样设备越来越减少,越来越扁平,越来越分布。这种设备是不是新的东西呢?并不是。现在已经有很多的设备可以达到这种情况。但是这种四合一的方法在3GPP一开始已经得到了一些否认,但是由于传统的因素,无线和互联网的架构必须要分开的概念,造成了现在的LTE继续采用两个设备的演进方式。等我们演进到了WIiSE的时候就需要融合了。这实际上是我们整个移动通信向互联网演进的发展趋势。

  我们作为传统运营商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向后兼容,也就是我们如何向LTE兼容我们现在WIiSE的研究方向,那么对于WIiSE来说有很多的创新技术点,如何在LTE中体现。我们新的技术带上了WIiSE的色彩,把我们WIiSE的主要创新技术点引入到我们的LTE里面,也就是今天我们所提到的新的移动互联网接入的架构。

  我们可以看最外面虚线节点,这个我们可以认为是eNode B,当我们WIiSE引入到中间的时候,你就可以发现网络完全是扁平和分布的概念。我们现在互联网在设计新的架构,因为传统的IP地址不仅作为一个机器的标识,同时所有发向这个及其的IP包也是通过这个IP地址路由的。现在的互联网提出了新的架构,就是要把这两个分离。因为分离是路由表急速扩张的主要因素。现在的路由表已经有30万。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设计新的互联网架构,我们觉得移动互联网是一个契机,所以我们在WIiSE的节点上也引入了分离的概念,就是我们希望引入一种新的路由架构,来支持我们分布式和扁平化的移动互联网接入方式。

  中国移动现在在做几个WIiSE的研究方向,假如我们MIS的引进到最后的WIiSE,他也就是我们说的传统核心网MIS这块。那么对于WIiSE可以支撑我们传统的业务。这样我们可以让网络更加均匀化、更加扁平。我们WIiSE网络的一些特点就是完全扁平的网络架构。另外我们考虑多连接,因为传统的互联网定义的就是计算机只有一条路由连接出去,传统的互联网设计,即使你的计算机插了两块网卡,也只有通过一个路由出去。所以这些要让无线互联网到来,必须要有新的路由技术。还有包括传统的移动管理方法,就是从无线通信到现在在异构网络中采用了互联网的管理方法,以及到下一步可能是铜构网是否要采用互联网的移动性管理方法,这也可能是必由之路。

  大家知道在抗震救灾的情况下,如果光缆真的呼叫不过去的,如果通过中继的方式,灾民就可以发消息告诉你所在的位置,这个就是需要移动通信来做容灾的保证。整个WIiSE就是分布式和扁平式是我们的追求梦想之路。但是是否可以达到这个,我们需要分析一些主要的技术特征。第一个最主要的就是网络多连接,因为很多人会说我们已经有了很多多连接的概念,我们可以把这些多连接做一个总结。传统的主要是解决大企业客户,为了保证银行网络的100%的联通性,但是对于终端的连接,所有的设计都是基于IP移动管理下的多连接。现在缺的是什么呢?就是普通的用户,当你有两块网卡插在机器的时候,你如何让一个用户走VPN,另外一个用户走互联网。如何提供这样的业务,我们传统的互联网就要做新的设计来满足用户新的需求。

  第二个主要的技术特征就是移动性管理。我们现在移动通信所采用的主流技术就是GTP来保证互联性。但是随着移动互联网到来,IP的到来,基站已经支持了IP,我们就有必要和可能去做IP的移动性管理方法。现在3GPP采用了对异构网的接入,那么到了WIiSE阶段,就是其他技术的组合会被采用,作为我们下一代引进的主要技术。

  网络的自动配置和自动管理,我们也提了这个一个GRP协议,因为传统的配置和管理互联网有一个协议,那么现在我们移动通信也需要新的协议,这样来推动我们的网络配置和管理。

  第三种技术特征就是多种网络路由方式。传统的路由技术本身在互联网届已经受到一些疑问和挑战,我们也进行了一些新的研究方向,如果现在我们做新的路由架构设计,并没有完全考虑好我们新的网络架构下的组网路由技术。像我们现在的网络更多的是采用MSR,那么OSPF和MSR就是一种演进的关系。随着我们移动互联网和固网的融合,当我们把网络放在一起的时候,我们需要定一些新的路由技术来解决边缘光滑过度的问题。

  最后一个总结就是按照贴近互联网的特点来设计移动互联网的架构,将必然促进我们互联网更早、更快、更好的进入我们的移动终端。因为我们现在终端有上互联网的愿望,如果我的终端可以上互联网,那么我们就没有必要买PC放在家里。这些主流事情都可以做的话,让互联网不仅仅普及一亿人的用户上,或许可以普及到10亿人的身上,这个是我们中国移动要做的义务,去推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第二就是分布式和扁平化的新的移动互联网架构,是想更好的促进中国移动互联网的融合。第三个就是中国移动启动的WIiSE技术,是为了解决移动互联网当中的关键技术,谢谢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