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贝塔斯曼在中国的失败

 zhyiwww 2008-07-07
10年找不到盈利模式 贝塔斯曼含恨离别中国



2008-7-4 14:55:20
    简要内容:从一个书友会的正常运转来看,其成本大致包括招募会员、发送目录、购货、仓储、配送、运营等六大方面。今年是贝塔斯曼书友会进入中国的第11个年头,尽管已砸下了数亿元人民币,但至今没能盈利。

本报前不久关于贝塔斯曼关闭全国36家门店、但暂不关闭上海门店以及书友会的消息见诸报端之后,让无数会员暂且放下了一颗担忧的心,但很多人想知道,进 入中国已经有10多个年头的贝塔斯曼书友会,在砸下数亿巨额资金后,究竟有没有在中国赚到钱?而答案或许也将直接影响到,贝塔斯曼集团这个传媒巨头对于正 在进行中的书友会能否继续生存的评估。

  10年找不到盈利模式

  1997年,书友会在上海成立后,不仅很快在中国市场站稳了脚跟,并且逐渐显示出了咄咄逼人态势。有数据披露,1997年至2002年之间,贝塔斯曼中国区前CEO艾科任职期间,贝塔斯曼年营业额曾达到1.5亿元。

□贝塔斯曼书友会能否继续令人关注

  贝塔斯曼眼看盈利在望,但后来的情况很快急转直下。贝塔斯曼开始大规模开门店,同时还丢掉了网站和俱乐部的销售,这使得2004—2005年度的销售额急剧下降。一方面是内部策略的频频调整,另一方面,贝塔斯曼还遭遇了卓越、当当等对手的激烈竞争。

  “贝塔斯曼进入中国十几年来水土不服,一直没有找到自己的盈利模式。”曾经在贝塔斯曼工作多年,于2004年离职的上海九久读书人文化公司董事长黄育海日前这样告诉记者。

  高书价导致会员流失

  据透露,长期以来,贝塔斯曼一直处于高成本运营的状态,这直接导致了它的巨额亏损。

  从一个书友会的正常运转来看,其成本大致包括招募会员、发送目录、购货、仓储、配送、运营等六大方面。贝塔斯曼在招募会员方面,每年都要投入 400、500万的广告费,大约每招募一名会员,就要付出成本费约25元。此外,书友会最大的开销,还在于向会员免费派送目录。每一期目录,少则数十万 份,多则上百万。

  一边是巨额支出,一边又无法给予会员更多的优惠书价,使得贝塔斯曼在面对竞争对手时束手无策。相比贝塔斯曼书友会会员享受到的9折折扣,读者在 卓越和当当网购书却能享受7折、8折的优惠,有时甚至低至5折。高书价导致会员抱怨,而不够快捷的送货服务更导致了会员的流失。

  今年是贝塔斯曼书友会进入中国的第11个年头,尽管已砸下了数亿元人民币,但至今没能盈利。

  书友会可以成功

  在国外如此风行的书友会模式,为什么进入中国后却举步为艰?不仅是贝塔斯曼书友会有此遭遇,去年年底,曾经拥有数十万名会员的卓越精品俱乐部也宣告关闭。难道书友会这个模式,根本就是个砸钱的买卖?

  对此,黄育海有完全不同的看法。他告诉记者,经过4年的运作,九久今年有望略有盈余。他认为,贝塔斯曼书友会的亏损,有水土不服的因素,也有政策方面的限制,更有其企业本身的调整。

  黄育海表示,贝塔斯曼在德国、法国、西班牙的书友会都是挣钱的,去年,掌管世界各国书友会的贝塔斯曼直接集团总盈利超过了1亿美元,这证明了书友会是可以成功的,他本人对书友会在中国的前景更是十分看好。 (徐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