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气死莫告状是中国老百姓吃了几千年亏的经验之谈。 (14)小两口儿抱个酒坛子——醉也没醉到,睡也没睡到. 解说:这句丹江话类似于我们时常说的“一心二用”、“一事无成”。大千世界,到处都有诱惑,做事不专注哪能行? (15)抱到屁股亲嘴——不知道香臭. 解说:丹江人讽刺起那些势利小人来,可真够毒的! (16)小庙里爷——没见过大供香 解说:红尘之外,静净之地也象人世间一样的不公平。有的寺庙香火旺盛,可以供奉神祗以太牢、少牢之类,有的却香火稀少,只好供奉神祗以冷饭薄酒。如果两者争执,前者财大气粗,就会对后者说:“你可真是的,小庙里爷——没见过大供香。” (17)申公豹坐上席——样子长翻了 解说:申公豹和姜子牙斗法;申公豹表演砍头术,头颅飞上云霄,不料被南极仙翁的白鹤叼住不放,眼看时辰已到,申公豹就要挂了。姜子牙念及同门一场,就求放过申公豹一马。仙鹤高抬贵嘴,那头迫不及待地落向身体,匆忙中却装反了。申公豹牛了,可以看到自已的屁股。丹江人小看某人会说“你,行呀?申公豹坐上席——样子长翻了。” (18)阎王爷的幺女儿——鬼精儿 解说:过去的人的寿命都不太长,可彭祖竟然活了八百多岁不死。阎王老子急了——这个老不死的,不是给我好看吗。可阴司的花名册上,就是找不到彭祖的名字。幸亏阎王有个小女儿——鬼精,为替父分忧,不惜牺牲色相,嫁给了彭祖个糟老头子。洞房花烛夜,面对美酒娇妻,彭祖管不住自已的嘴巴,泄露了天机:小宝贝,我的名字在你老爸花名册的装订线里面,他找不到的。——彭祖就这样玩完了。对于一些刁钻古怪的丹江女孩,不防开玩笑的说:“你是阎王爷的幺女——鬼精儿。” (19)猪八戒背个烂筐子——人没人,货没货. 解说:以我之见:人可以长得丑一点儿——那是爹妈给的;要是再加上肚子里没货,呜呼——那可就算悲哀到家了! (20)山高不压太阳,富贵不压乡党 解说:灭了秦朝,得了天下,项羽不把首都定在关中或是洛邑,竟异想天开的要把首都定在自已的家乡,并振振有词地说:“得富贵不回乡里,好比衣锦夜行”。项王毕竟有桑梓之情,所以失败后还有江东子弟拥护他(如果他不乌江自刎的话)。现在一些人,稍有钱有势,却目无乡关,甚至鱼肉乡里,去项王远矣。 (21)莫道天最高,人心比天高 解说:有一夫妻,以卖酒为生,日子艰苦。一神仙帮助他们,对着他家的水井念念有词,奇迹发生了,以后他家水井里打出来的尽是美酒,很快发了大财。一年后,神仙问他们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夫妻说就是没有酒糟喂猪了。神仙哈哈大笑,作顺口溜一首:莫道天最高,人心比天高,凉水当酒卖,还嫌猪无糟。 (22)家贼难防,偷断屋梁。 解说:现在的都市建筑都是钢筋水泥,不用担心家贼会把屋梁拆了卖木料的地步。但堡垒还是往往从内部被攻破,出卖你的可能是声称是你朋友的人。 (23)只管忤逆不孝,不管牛马骚道。 解说:百行孝为先。以前有一家的媳妇很孝顺公婆。可家里很穷,穷的一家人挤在一间屋子里吃住;外面就流传一些风言风语。真武大帝生日,那家的媳妇也去武当山进香。同行的就背地挖苦说“就她还去武当,不怕玷污了圣地,雷公劈死她”。走到南岩,那家媳妇真的给摔死了,同行的只好把它收殓送回。可到了家,见鬼了,那家的媳妇却早已回来。开棺一看,里面竟是真武大帝赏的一块贞洁牌。有人就说祖师爷(真武大帝)“只管忤逆不孝,不管牛马骚道。”
(24)家有钱财万贯,不如薄艺在身
以前的人把“家有钱财万贯,不如薄艺在身”当作金玉良言。可现在什么都涨,就是工资不涨,我有些动摇了。 (25)不理你比告你还狠 解读:真的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不管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虚拟的网络中,似乎都有一些损人利已,自以为是的人。对于这类人,是没有道理好讲的,最好采用丹江人的这种外世方式来对待——不理你比告你还很。还有:不理你,屁抵你,抵到崖里板死你。 (26)酒肉的朋友,米面的夫妻。 解说:朋友义气,夫妻感情,在某些人的口中笔下是那样超脱,现实中却都是要有物质基础的。这句丹江话可以打消你的浪漫主义。 (27)君子的钱啬,眼子的饭啬. 解说:在丹江话中,眼子指傻瓜,君子是指聪明人吧。这句丹江格言是说不要轻松易借钱给人。不要笑丹江人世故,西方某名人不也说过:千万不要借钱给朋友,这样你不仅失去了金钱,也失去了友谊。 (28)饿死的厨子八百斤. 解说:为什么?那是因为“杀猪宰羊,厨子先尝”嘛! (29)吃肉不如喝汤,喝汤不如闻香. 解说:难怪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看着成天吃肉、喝汤的伙夫,谁不眼馋——连闻香也是一种特权那!不过,吃肉不如喝汤,现在来看,还确实是有科学道理的。 (30)空手撵不上背包儿的,背包儿撵不上挑挑儿的. 解说:什么叫做“压力就是动力”?丹江人最早以最通俗、最易懂的语言,做出了最明白的诠释。 (31)天上下雨地下流,小两口儿打架不记仇. 解说:有人说得好,在婚前要把眼睛睁得大大的。婚后则不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且说婚后;大家都是俗人,锅沿没有不碰马勺的,不顺心时,两人骂几句,甚至打两下,都是极平常的事。但千万不要赶不好的时尚,动不动就要离婚。因为又有一句丹江话说的好:前檐的水不打后檐流,点点儿入旧窝。你能保证离婚再娶后一定能相敬如宾,而不是回到从前吗? (32)吃到碗里,望到锅里. 解说:这句丹江话类似于我们时常说的“自己的爱人不爱,总想去爱别人”。 (33)一碗米养个恩人,一斗米个养仇人. 解说:你为某人付出很多,得到的却是不理解,甚至是怨言。这时你不妨好好的请他吃喝一顿,大家吹吹牛。然后溜之大吉。不要再理他,说不定他以后会说你人很好、很大方的。 (34)放帐图利,说(讨)媳妇图睡。 解说:花前月下,海誓山盟,归根到底不过是为了传种接代;这句看似混帐的丹江话原来有深意存焉 (35)人生在世,吃喝二字。 解说:你别笑这句丹江话鄙俗。这其实也是古代圣人的想法,《道德经》不是说:“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吗。 (36)天干无露水,人老无人情. 解说:丹江人挺能整的吧。这句话不就象《诗经》的某些篇一样,用的是比兴的手法。同义的还有一句:“勺子老了变铲子,光棍老了变眼子。”这里的光棍不是指王老五,而是指精明人。 (37)你称四两棉花访访看 解读:有些丹江人吹牛、吵架时,为显示自已有分量,常会说:“你称四两棉花访访看,我这人如何如何”。 (38)养儿不读书,如同喂头猪。 解读:把读书当作乐趣,或许是经历风霜后形成的一种怪癖。在小孩子看来,读书远没有玩乐打闹有趣,为了督促小孩读书,大人挂着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养儿不读书,如同喂头猪。”为什么不说得文雅一点,“书中自有黄金屋、颜如玉”什么的——毕竟是对小孩,不能以色相引诱嘛。
(39)打不死的程咬金儿
解读:程咬金是《隋唐演义》中的人物,有名的福将,大难不死,遇凶化吉,竟当上了瓦岗寨的皇帝——混世魔王。在家乡,如果小孩太顽皮,屡教不改,大人恨得不得了,就会骂孩子是“打不死的程金”。 (40)胡吃得,胡喝得,胡说不得。 解读:说到因语言、文字获罪,都会想到清朝的文字狱,其实早就开始了。周历王的防民之口,秦始皇的坑儒、汉武帝的治人腹诽之罪都是。 (41)法看谁犯,事看谁办。 解读:旧时代,是不平等的,因为虽然有“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说法,可同时也有“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说法。新时代,虽然口口声声的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实际上是,犯了同样的罪,老百姓,从重从快处罚;一部分人,却可以留党察看,继续效力。可见也是不平等的。 (42)劝人过河,先打湿脚。 解读:过去人比较厚道,知道以身作则。不象现在的人在空调房里喊“同志们冲啊!”。 (43)带钱只有带少的,带话只有带多的。 解读:让人想到马季的那个相声段子:一个人说马季昨天早上不小心下了一个蛋,听到这个谣言的人马上绘声绘色地把这个蛋说成鸡蛋,接下来围绕这个蛋又造出了鸭蛋、鹅蛋、咸鸭蛋、松花蛋、鸵鸟蛋,最后竟荒唐地造出个恐龙蛋来。 (44)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解读:难怪孔明要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45)家有黄金,邻有戥称。 解读:戥是过去是用来称金银的。是说你有多大家当,邻居是知道的。但这话似乎不适应高呼三个代表的贪公们。 (46)一年找十二个,没有一个过年的。 解读:这是过去丹江人形容人花心或换老婆太勤一种极端夸张的说法。现在嘛,时代进步了,这句话对某些人来说倒成了写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