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亚辉:震前震后北川城的对比(组图)

 资源分享大叔 2008-07-08
震前的北川县城(赵亚辉摄)
震后北川县城(赵亚辉摄)
震前北川县一角(赵亚辉摄)
震后北川一角(赵亚辉摄)
2007年夏天,作者在北川中学打篮球(胡国球摄)
当时的篮球架现在已经倾倒(赵亚辉摄)
震前的大禹像(赵亚辉摄)
震后大禹像(赵亚辉摄)
图书内容介绍

2007年6月,赵亚辉等组成科考队,沿着70多年前著名记者范长江在中国西北部采访时所走过的道路,重走中国西北角。历时超过一年,先后到达中国西北部7个省区超过120个县,行程超过6万公里。

其中,在2007年8月,作者曾在汶川、北川、江油、绵阳等地进行长时间的细致走访,深入了解川西北羌族聚居区的风土人情、羌族文化、秀美山川。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作者第一时间赶赴震区,先后在绵竹、汶川、北川、都江堰、绵阳等地进行采访报道,有较大影响。

本书图文并茂,作为《重走中国西北角》的特别专辑,通过大量第一手的文字、照片资料,对比震前、震后汶川、北川等川西北地区状况,为读者还原当地的历史真实,展示羌族文化的人文荟萃。

本书深入揭秘震后汶川、北川等地救灾一线的情况,更包括了震前当地的美丽风景和人物故事,同时对于汶川、北川这一中国最主要的羌族聚居区的文化,从建筑、服饰、音乐、舞蹈、民俗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描述,让读者更好的了解川西北羌族同胞的历史和文化。

 

永远的汶川:地震前后的珍贵记忆一书的特点和关键词

 

1.特色对比 目前唯一一本对比记录汶川、北川等地震前风貌、震后状况的图文版图书。

2.还原历史 本书通过13万字和424张照片来为读者,还原历史真实。

3.知名作者 作者赵亚辉系人民日报社主任记者,17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多次参加重大和突发事件的现场采访报道,是中国国内亲历过伊朗巴姆地震、印尼海啸、汶川大地震等本世纪重大灾难现场的第一人。作者具有较广泛的影响力。在新浪网博客点击超过2300万!其中,抗震期间博客月点击率超过1100万。同时,作为北川的荣誉公民,作者的笔下对川西北充满了真情实感。

4.亲笔签名 北川县委书记为本书亲笔签名,进行推荐。

5.爱心捐助 每销售一册,化学工业出版社为灾区北川中学“上学之路计划”捐款1元钱。

6.专家推荐 来自不同领域的权威专家倾力推荐。

 

永远的汶川:地震前后的珍贵记忆》书中的十个特色人物:

1. 陈岩 志愿者转战汶川、北川、绵阳等地重灾区,同国家救援队一起,救出了20多人。

语录:“因为我还活着,所以我要来” (p16)

2. 黄丽 被掩埋80小时后获救的工程师牟玉雷的妻子,用歌声鼓舞被掩埋在废墟中的丈夫活下来。

语录:“阿婆阿门一颗葡萄树” (p30)

3. 张晓平 被掩埋129小时后选择截肢从而活着出来的一个都江堰市民。

语录:“我要活下去,哪怕失去双腿。”(p41)

4. 王念法 中国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队员,参加过阿尔及利亚地震、伊朗巴姆地震、印度洋海啸等重大灾害的救援。此次地震中,用日记记下了灾区十日。

语录:“生命高于一切,救人是重中之重。”(p48)

5. 马晓凤 可乐男孩背后的女孩

语录:“你给我在这照张相吧,我要记住这一刻。”(p59)

6. 罗玉婷 北川中学2007届毕业生,2007年高考北川县文科第5名,“上学之路计划”资助对象

语录:“对我而言,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大学就在眼前,我却不知道抵达它的路在哪里。”、“我们北川人,不服输。”(p77、85、91)

7. 老龚 北川县禹里乡一位对生活充满乐观的打铁老人

语录:“这(打铁)是我的事业。”(p97)

8. 王燕 绵阳医科学校学生,在广场上作按摩女生锻炼自己

语录:“我也是实习,还能为市民服务呢。”(p146)

9. 杨海平 为了给孩子挣出学费而在窦团山铁索飞度的花甲老人

语录:“我还打算再干10年。”(p177)

10.陈海元 羌笛演奏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语录:“羌族人正是用(羌笛)这种近乎简陋的乐器,演绎出一个民族苦难而悠久的历史。” (p20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