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访谈》教我怎样做父母---张小琴

 布达拉公 2008-08-02
 

    作为《心理访谈》的主持人,我已看到了太多的人生悲喜。而其中最让人感慨的就是父母与孩子的关系。 

    此时,一想到这一点,眼前立刻浮现出那么多生动的面孔。11岁的男孩子在谈话中一直怯怯地看着妈妈,他最不能肯定的就是妈妈是不是真地爱自己。17岁的女孩子和妈妈互不理睬,只要妈妈一流泪,女儿就不屑地笑起来,妈妈越哭女儿笑得越厉害。一位中年母亲,为了给女儿一个拥抱,犹豫良久却挪不动脚步。一个自小喜欢画画、弹钢琴,还获得过幼儿绘画比赛大奖的14岁男孩,在母亲的“培养”下,丧失了所有的兴趣,只喜欢在网吧中沉溺。 

    他们都是至亲的父子或者母子,是什么原因使得他们心相离,情相悖,身相隔,心愿相违? 

    我自己也有一个青春期的女儿,尽管没有冲突到这样的程度,却也时常令我不知所措。我非常渴望在录制节目的同时重新学习如何做父母,也希望我们的节目能做到最好,因为电视机前有许许多多像那些来求助的父母一样焦虑、痛苦,或者像我一样困惑的观众,希望从我们的节目中得到启示。 

    每一个家庭都有他们的特殊情况,有他们产生冲突的不同原因,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父母与子女之间几乎没有情感交流,更不要说有效的沟通。上海的晓露是和父母一起来的,录制前在化妆间休息。房间里只有一个沙发,不过很长,足以坐下四五个人,但是只要晓露坐着,母亲绝不会坐上去,只要母亲坐下,晓露也宁肯一直站着。即便中间隔着两个人的距离,她们也不愿意坐在同一个沙发上。节目开始之后,双方开始数说彼此的矛盾,但是听上去那些事情好像不足以让父母和女儿产生这么大的隔阂。 

    那一期的心理学专家是李子勋,面对冲突,他并不急于辨析是非,也不急于解决,而是希望他们回到孩子小时候,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肢体状态。爸爸比较自然地选择了站在侧面,搂着女儿的肩膀。轮到妈妈了,晓露站在前面,妈妈从后面过来,走到距离晓露一步的距离时,她停了下来,身体往前倾,脚下却在迟疑,怎么都迈不开步子。我看着晓露,她背对母亲站在前面,虽然看不到,却似乎在感觉,紧紧地攥着拳头。 

    时间凝固着,静默让人窒息。 

    好像过了很长时间,妈妈抬起泪眼看着我们,一边说“我想到前面”,一边转到晓露面前,迟疑着抱住了女儿。 

    李子勋走到她们身边,两只手分别放在她们身上,女儿很敷衍,好像完成了一件事情,就要抬起身来,母亲却已经泪流满面。李子勋说了什么我已经记不清了,那些话本身并没有太重要的意义,只是要给晓露一种感觉,好像这件事还没做完。他的手上用了力,晓露不断地起身,他不断地按着。终于,女儿不再抗拒,母女有了一次真正意义的拥抱,晓露的眼泪也流了下来。 

    在这之后,所有的矛盾似乎已经不再重要,当他们走出演播室的时候,一家三口的手拉在了一起。 

    录完节目之后,我跟李子勋还在讨论这个家庭,他的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后我们又接触了很多类似家庭,有些家庭的冲突比他们还要严重得多,有一个孩子常常离家出走、夜不归宿,母亲用绳子把他拴在家里整整一个月。但是在所有这些节目中,这一句话却是不断地得到印证。这句话从此印在了我的心里,因为它,我跟女儿的相处也容易了许多。 

    “五一”节过后到女儿的学校开家长会,班主任老师请一位优秀学生的家长介绍母子相处的经验。她讲到儿子参加学校的橄榄球队,她当啦啦队,得了分她和球队的孩子们一起欢呼,输了她也一起流泪;讲到每天晚上临睡前到儿子的床前坐一坐,互道晚安;讲到家里买车让儿子做市场调查……却没有一句在说如何督促孩子做作业,如何监督孩子不能早恋,更没有看着孩子不准出门。我发现她的经验与心理学家讲的原则竟然如此相合,还是那句话: 

    ——“保持关系比教育更重要”。 

    父母和子女没有良好的关系,你说什么他都听不进,甚至你越说他越反着做,还有什么教育可言呢?不仅教育的目的达不到,还会失去人间最宝贵的亲情,在《心理访谈》,我们看到了太多反面的例证。而这位聪明的母亲知道,当你和孩子成为最好的朋友,你们同喜共悲的时候,不必教育,你的期望也会成为孩子的愿望,那就不仅会收获孩子的成功,还会收获亲情的幸福。 

    我把这句话视作与青春期孩子相处的秘诀之一,也非常想跟所有的父母分享。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而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这也许是因为幸福的原则并不复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