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草木也有情

 定之方中 2008-08-15

河南郏县有一座三苏坟,那里因安葬着北宋大文学家苏轼(字子瞻,东坡居士)、苏辙(字子由,号颍滨遗老)兄弟二人的遗骨以及其父苏洵(字明允,号老泉)的衣冠闻名遐迩。来到三苏坟的人都会看到一个奇特的现象:这里遍植柏树,参天蔽日,但树干却都向西南方倾斜,传说是三苏品德感动草木,草木皆随其心意所向,遥望其家乡四川眉山县,被人们称为“思乡柏”(图)。人们不禁思索,草木难道也有情吗?草木竟然知道三苏的心意吗?

               

                三苏陵园内向西南倾斜的柏树

 

那么草木究竟有没有情呢?
 
几十年来,国内外科学家都对植物的生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的结果表明,植物不仅有感觉,而且还有可能拥有感情、记忆,会交际,甚至拥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因此,近年甚至兴起了一门新学科———植物心理学。不少科学家正在探索植物身上的不解之谜。

一、国外科学家对植物的研究
 
巴克斯特的研究
 
1966年,美国中央情报局测谎专家克里夫·巴克斯特一时心血来潮,竟无意中发现了一个举世震惊的秘密:草木居然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

巴克斯特的实验是这样的:
 
        1966年2月的一天,巴克斯特一时心血来潮,把测谎仪接到一株牛舌兰的叶片上,并向它根部浇水。当水从根部徐徐上升时,他惊奇地发现:在电流计图纸上,自动记录笔不是向上,而是向下记下一大堆锯齿形的图形,这种曲线图形与人在高兴时感情激动的曲线图形很相似!当他准备进行一次威胁行动并在心中想像叶子燃烧的情景时,更奇妙的事情发生了:他还没动手,图纸上的示意图就发生了变化,在表格上不停地向上扫瞄。随后他取来火柴,刚刚划着的一瞬间,记录仪上再次出现了明显的变化。燃烧的火柴还没有接触到植物,记录仪的指针已剧烈地摆动,甚至记录曲线都超出了记录纸的边缘。牛舌兰出现了极强烈的恐惧表现。而当他假装要烧植物的叶子时,图纸上却没有这种反应。植物竟然还具有辨别人类真假意图的能力!假装的动作骗得了人却骗不了植物。
 
        为研究植物的记忆能力,巴克斯特设计了一个实验:将2棵植物并排置于同一屋内,让一名学生当着一株植物的面将另一株植物毁掉。然后他让这名学生混在几个学生中间,都穿一样的服装,并戴上面具,一个一个向活着的那株植物走去。当“毁坏者”走过去时,植物在仪器记录纸上立刻留下极为强烈的信号指示,表露出对“毁坏者”的恐惧。类似验证植物具有记忆力的实验还有很多。例如,有人曾把测谎仪接在一盆仙人掌上,一个人把仙人掌连根拔起,扔在地上,然后再把仙人掌栽到盆里。当那个人再次走近仙人掌时,测谎仪上的指针马上抖动起来,显示出仙人掌对这个人很害怕。

巴克斯特搞了许许多多试验,他的论文发表出来以后,在全世界引起轰动。

博斯的研究
 
孟加拉国科学家博斯爵士(Sir Jagadis Chandra Bose),他结合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于一体,在植物生理方面的研究,目前尚无人能出其右。
 
博斯提出:要明确的划分物理现象和生理现象是很难的,也就是有生命(有机)和无生命(无机)的分野,大有商榷余地。博斯设计了许多仪器,能测量并放大植物最快速与最缓慢的动作(准确度达千分之一秒),这些仪器使植物发出的讯号自动转为可读出意思的字迹,让无言的植物表达它们的生命故事,博斯使用这些仪器取得了令人不得不信的植物神经脉冲记录,再度发表在英国的《哲学会刊》上,这是英国最具影响力的重要科学发现系列刊物。此时,植物学界开始承认植物确实具有与动物神经类似的传导组织。
 
1918年,博斯60岁了,他又发明植物生长显示器、平衡生长显示器等,其能自动记录并显示放大植物的任何动态至一百万倍以上,测量植物生长速率变化的精密度高达每秒十五亿分之一吋,让一般人眼中本来固定不动且有知觉的植物奇迹般的活起来,甚至比人和动物感觉更灵敏。风格一向保守的英国《时报》写道:我们英国这边还沉缅在野蛮人的未开化的经验主义之中,莫测高深的东方人已将宇宙一举而综合,看见万变不离其宗的元一。
 
其他科学家的研究
 
法国的生物学家们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当有两片嫩叶的幼苗刚刚破土时,科学家们拿针刺了几下其中的一片幼叶,在几分钟后科学家们把两片嫩叶全部切除,再让它们继续生长。结果,没受针刺的一边萌发的芽生长很旺盛,而受过针刺一边的芽生长明显较慢。这说明,植物已经记住,受过针刺的一边蕴藏着危险。科学家又经过多次实验,发现植物的记忆力大约能保留13天。
 
美国华盛顿大学的戴维·罗兹发现,当柳树被毛虫袭击时,不但被咬的柳树会产生抵抗物质,而且3外没有被咬的柳树也会产生抵抗物质。植物竟然能够互通消息。科学家研究发现,当柳树受到袭击时,会产生一些挥发性的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在空气中四处散发,从而给别的树通风报信。
 
今年4月,意大利都灵大学的生物学家们也公布了一项类似的研究成果:实验中,当草感觉到害虫在吞噬其叶子时,会发出一种类似于薰衣草的气味。这种气味不但能向周围伙伴发出警告,还能散发到空气中吸引黄蜂的到来,而黄蜂正是这种食草害虫的天敌。科学家们在对生长在拉美一带的豆类、玉米、酸果蔓及其他一些植物的研究中也发现了类似的现象。
 
20世纪70年代,一位澳大利亚科学家发现植物遇到严重干旱时会发出咔嗒咔嗒的声音。后来,英国和日本的科学家通过特制的植物活性翻译机发现,不同植物在不同情况下的确能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有些植物的声音会随光线的明暗变化而变化,当植物在黑暗中突然受到强光照射时,会发出类似惊讶的声音;当植物遇到变天刮风或缺水时,会发出低沉、混乱的声音,仿佛表示它们正在受到某种痛苦。有科学家认为,如果对植物语言进行深入研究,也许在今后我们可以通过与植物进行对话,来了解植物的健康状况,甚至可以就施什么肥料、怎么施,征求植物自己的意见。
 
二、中国科学家对植物的研究
 

中国地质大学人体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孙储琳在《中国人体科学》总第31期发表一篇题为“我与植物沟通时的一些体验”的论文,在文中她这样写道:

根据我在过去五年来与各方面的专家及研究者所进行的用意识与植物沟通,调控植物生长的约180余次实验和演示,我坚信人在进入某种功能态后确实可以与植物沟通,相互交流信息,植物是有意识有感情的,人意识场和某种信息源可以极大地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改变植物生长发育的方向、速率和途径,如快速催开花蕾使各类种子瞬间发芽、长叶子,在状态特别好时,在离体不接触的情况下,甚至还能使炸熟或煮熟的各类种子,起死回生返老还童。这些惊人的事实不但使在场的人感到惊奇,我自己也非常兴奋和激动,事情是通过我做的,我有责任将我自己在实验时的点滴体验说出来,供大家研究时参考。我认为公开和研究其中的奥秘,必定会对人类认识自己、认识生命的真缔和认识宇宙的奥秘起促进作用,还可能造福于人类。……

第一次催开青豆发芽

有一次教授告诉我说:美国有的功能人可以手里拿着用水泡过的豆子想着它快些发芽,几分钟后就真的发出嫩嫩的芽,甚至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检验和衡量功能人的意念力强弱,……听后我很感兴趣,也想试一试,一次我心血来潮,把从自由市场买来嫩青豆随便拿了一颗握在手心里,我首先使自己静下来,并想着要豆子快快发芽,经过几次深度尝试练习后,我发现自己已经可以将豆子的形象调到天目上了,我信心大增,因为以往的各种特异功能实验,不管是耳朵认字还是使底片感光的RS人体场摄影术,只要将目标物调至前额的天目上,就大有成功的希望,如果连图象都没出现,那就根本不可能成功!经过短短的几天摸索,我已经可以将市场上买回来的水浸青豆、黄豆和生豌豆在很短的时间内发芽。有一天晚上,有一位朋友从美国回来,许多教授在一起谈到特异功能研究,我正好情绪极佳,在 短短的十几分钟时间里就使一粒很硬的木本相思豆发了芽,长了叶子。我所做的多数实验均有现场录相。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不但使在场的人大开眼界,也使教授和我自己深受鼓舞,实验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思想也更加解放。……

第一次返生

果实变红、成熟和青豆发芽这些过程都是植物经历的正常的生命过程。在自然界里,由于条件的限制这样的过程要几天、十几天,甚至更长,我在几分钟、十几分钟之内就促使这个过程完成了。教授根据我的功能情况又提出说若能将果子变生,那意义就更大了,这是一个逆过程,等于是说要返老还童起死回生。 我开始在心里默默地寻找这种感觉和机遇。记得有一次我的朋友黄婷买了一包马来西亚油炸青脆豆,教授打开后说,你能让它离体返生发芽吗?最好是保留炸熟的外壳。这时正好我有兴趣,答应试试看。教授拿出八粒放在桌子上,用摄像机监视,试图将这一可能成功的过程记录下来。不一会儿我就进入了功能状态,豌豆很快在天目中显现,这时候我就对它发出一个指令,要它返生、返生!并留下外面的脆皮不要变。不一会儿,这几颗豆就有了明显的信息,好象是在向我倾诉和报怨,我进一步向它发出信息和它商量,希望它能理解和配合我完成这个实验,让人类知道万物有灵,植物有意识、有感情的,结果很快就出现奇迹了,几颗油炸熟了的青脆豆由熟返生,还从那些炸熟了的皮壳中长出嫩芽来。我又一次获得了成功,而且这个过程都被录像机记录下来了。……

近年来,我常常想实验成功的最重要条件是什么?我的回答是要与植物心心相印,要有心灵上的沟通,首要条件是要热爱植物,要象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地对待植物,要对她充满爱与激情,才有可能实现心灵上的沟通

与植物沟通了之后,你就会发现植物是有情感的,是有灵性的,她们会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告诉你,会向你倾诉她们的各种情感和愿望,我在大量的实验过程中有许多与她们交流,沟通的体验。

黄豆说:太挤啦!太挤啦!有一次教授买了一大包黄豆,放在一个小玻璃瓶内要我加意念让他们快点发芽,但瓶内的豆子特别拥挤,我开始时并未意识到,未管它们。我就开始和它沟通,给它一个信号要它发芽,但我感觉到它反馈一个信号(声音)说:哎呀,太挤啦!太挤了!!我受不了啦!受不了了啦!可我当时并未弄明白,因此还是不断向它发出要它发芽的信息:请给我发芽!发芽!发芽!!过了一会它真的发了芽,我睁眼一看才知道,原来大堆豆子放在一个瓶子里,确实太挤了!!由于没有足够的空间,长出来的芽都像萝卜须一样,细细的。真让人哭笑不得。……

红豆帮我指出称谓的错误你错啦,错啦!还有一次教授给了我三颗红豆要我发芽,当我和红豆沟通时,忘记了它是红豆了,对着红豆稀里胡涂一个劲地默念绿豆绿豆快发芽!!绿豆绿豆快发芽!!结果豆子向我发出信息说:错啦!错 啦!我当时没有领会过来,说:“什么错了!?我就给它发了一个意念说你是不是瞎讲啊!?过了一会儿它还是对我说:“我没瞎讲,你错啦错啦我还是不明白怎么错啦,就集中注意力于前额的天目一看,才恍然大悟,原来要发芽的对象明明是红豆,而不是绿豆。是我叫错了名字,对红豆叫绿豆了。我改正了称呼,红豆就发了芽。……

随着实验内容、次数、难度的增加,我与植物的沟通与交流也越来越广,越来越深 。植物种子虽然没有嘴,但在功能态中我能听到它们发出的声音信息。声音是清晰的、甚至是有个性的,不同的品种声音也不一样。我是怀着母亲对待自己孩子那样的感情与它们交流沟通的。……
 
三、普通人做的实验
 
加拿大安大略省有个农民,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在小麦试验地里播放巴赫的小提琴奏鸣曲,结果“听”过乐曲的那块实验地获得了丰产。它的小麦产量超过其他实验地产量的66%,而且麦粒又大又重。
 
50 年代末,美国伊利诺州有个叫乔·史密斯的农学家在温室里种下了玉米和大豆,同时控制温度、湿度、施肥量等各种条件,随后他在温室里放上录音机,24 小时连续播放著名的《蓝色狂想曲》。不久,他惊讶地发现,“听”过乐曲的籽苗比其他未“听”乐曲的籽苗提前两个星期萌发,而且前者的茎干要粗壮得多。史密斯感到很出乎意料。后来,他继续对一片杂交玉米的试验地播放经典和半经典的乐曲,一直从播种到收获都未间断。结果又完全出乎意料,这块试验地比同样大小的未“听”过音乐的试验地,竟多收了700多公斤玉米。他还惊喜地看到,“收听”音乐长大的玉米长得更快,颗粒大小匀称,并且成熟得更早。
 

美国密尔沃基市有一位养花人,当向自家温室里的花卉播放乐曲后,他惊奇地发现这些花卉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些栽培的花卉发芽变早了,花也开得比以前茂盛了,而且经久不衰。这些花看上去更加美丽,鲜艳夺目。

我国温州育英学校一位叫张冠一的学生也做了一个实验。他在“植物有感情吗”这篇作文中这样介绍他的实验:我把家里的花分成两组,分别放在两个阳台上,一组每天浇水,晒太阳。另一组除了浇水,晒太阳还每天给它听一个小时的音乐,有时还轻轻的抚摸它,跟它聊天,与它交流感情。在另一组前,我时常会烧一些纸之类的东西来刺激它。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半年的实验观察,我发现:经常交流感情的那一组枝繁叶茂,而另一组则略逊一筹。由此,我得出了一个结论:植物确实有感情。

从以上科学家及普通人所做的实验研究来看,毋庸置疑,植物确实是有感情的。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三苏坟会产生 “思乡柏”现象。看来,我们确实是要转变固有的观念了。

朋友,如果你有兴趣,不妨也做个实验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