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正面教育”打压了孩子-北京师范大学马健的心理咨询与亲子教育博客-搜狐博客

 布达拉公 2008-08-28

“正面教育”打压了孩子

 

文/北京师范大学  马健

 

清晨,一进办公室就听到电话的铃声。是我的同学小艾的电话,她要和我谈谈十岁儿子小伟的事情。主题内容是孩子和她在沟通方面有些问题,她不明白怎么小小年纪就不愿意听她讲话了呢?

我建议她举例来说明问题,否则只是一个空洞的概念。

她讲了一个小故事。前天,小伟放学回家后特别高兴,进门就对小艾说“妈妈,我们班小强特别羡慕我。”

小艾问:“小强羡慕你什么?”

小伟说:“他问我爸爸是干什么的,哪里毕业的。我告诉他说,爸爸是北大的高才生,留学美国的博士,现在在清华大学做教授。我还告诉她妈妈您是北师大毕业的。”

小艾说:“就这些?”

小伟说“对啊。小强说他特别羡慕我。他爸爸是开出租的,他妈妈在地铁工作,都没上过大学。他说要是生在我们家,他会特别让人嫉妒的。”

“小孩子比这些做什么?人与人都是平等的,没什么高低贵贱之分。”小艾打断小伟。

小伟立即抢过话来,“妈妈您又开始唠叨了”一转身,走了。

我一边听,一边对着话筒笑。

小艾说:“笑什么呢?我这里着急着呢。”

“我知道你信教,知道你心中有人人平等的概念,但你的人人平等的说法否定了孩子的感受……”

大约半小时的交流后,我们放下电话。

晚上回到家中,女儿的功课基本完成了,我在女儿休息的时候,把小艾与小伟的对话告诉了她。并让她猜,我是如何与小艾交流的。

女儿说:“老爸,你一定会这样说,‘小伟,小强羡慕爸爸、妈妈受了高等教育,尤其是你爸爸是博士,并且现在在国内最著名的清华大学做教授,我们自己也感到自豪。我相信你也为爸爸妈妈在学业上取得的成绩而骄傲。小强的父母没有读大学,可能有多种原因,比如读中学时,没有努力,或者方法不当,也许还有家庭的特殊原因。不同的职业对学历会有不同的要求,目前的大学,尤其是名牌大学的老师,必须要拥有博士学历,否则就没有资格站在讲台上。如果希望将来从事某一种行业,妈妈也可以和你聊聊那种行业对于学历的要求。’”女儿绘声绘色地说着。

我夫人在一旁笑着“说话的口气和你爹越来越像了,真不愧是一对父女。”

我补充说:“孩子推测的这些话,和我说的八九不离十,基本意思是一样的。”

 

【点评】小艾有宗教信仰,在她的信念中,人与人是没有差别的,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大家都是上帝的子民。而现状是孩子以父母为自豪和骄傲,应借其自豪感对小伟的目标做出引导。无论如何,协助孩子,设定学习目标,努力进步,是件有益的事情。而小艾的一句“人人平等”,打击了孩子的自豪感。

我们不主张孩子炫耀自己的家庭背景,无论是财力还是权势或者是学历,但孩子提出相关的问题,应借势适度激发起孩子内心的潜力,而不是简单的说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