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过程实录图文(转载二)

 龙南 2008-08-30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7月28日,德军第6军团抵达顿河,德军士兵正从高处监视顿河地区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德军第6军团向斯大林格勒挺进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斯大林格勒的工人们响应政府号召,纷纷拿起武器,保卫自己的工厂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希特勒“在行进中”占领斯大林格勒的计划失败后,改变打法,从西北和南部发动了强大的钳形攻势。8月23日,德机对该城进行了自入侵苏联以来最疯狂的一次轰炸,投下的炸弹一半以上是燃烧弹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驻守在斯大林格勒的苏军最高司令部的军官们正在战场视察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进入郊区的德军命一位老妇离开她的隐蔽所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当德军向市区调动坦克部队时,斯大林命令华西列夫斯基将近卫第13师调过伏尔加河增援斯大林格勒。这是第13师的战士和他们的师长在防空洞等待出发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9月13日,德军向斯大林格勒市区发起进攻,由于德军飞机和炮火的攻击,苏军的给养和弹药输送十分困难。这是一个战士背着食品艰难爬过废墟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9月底,战斗中心转到了北部的工厂区。10月,两军展开争夺三大工厂(拖拉机厂、“街垒”和“红十月”)的血战。10月15日,德军占领拖拉机厂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崔可夫中将在一幢残破的建筑物里观察附近的战斗情况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在工业区大血战中,整个地区笼罩在一片硝烟中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在巷战中,按照崔可夫将军的要求,每个战士都是士兵兼指挥员。这是苏军士兵在废墟中转战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每一座楼房都是一个碉堡,苏军士兵顽强地打击敌军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苏军士兵冒着炮火穿过战壕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妇女们也拿起武器保卫城市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斯大林格勒南、北、西三面被围,陆上交通被切断,伏尔加河成了支援会战的唯一运输线。这是苏军士兵穿过冰封的伏尔加河,向前线运送物资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1942年11月19日,苏军开始反攻。苏西南方面军于11月22日占领顿河桥,斯大林格勒北部的顿河方面军也开始反攻,并不断缩小包围圈。12月下旬,苏军夺回了“红十月”工厂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德军第6军团司令保卢斯率领残部向苏军投降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在苏军的追击下,参加战役的意大利第8军团在冰天雪地的草原上撤退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德军第6军团被俘的部分军官

  

  妇女在帮着打扫战场

  

库尔斯克会战

  
德军在斯大林格勒会战中遭到惨败后,在1942年冬末和1943年春季又连遭重创,仅在冬季交战中就有110个师被苏军歼灭。整个战场局势对德军日趋不利。希特勒为了挽回败局,决定在苏德战场重新组织一次大规模反攻。为此,他在国内发布了“总动员令”,加强了军火工业的生产。同时,希特勒强征17岁到50岁的男子入伍,将他们驱往前线。另外,他还利用英、美迟迟不开辟第二战场的机会,把留在西线的精锐部队调往苏德战场。

  1942年和1943年初,苏军所控制的库尔斯克突出部成为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地区。当时,德军占领着奥廖尔和别尔歌罗德,从这里可以突袭库尔斯克突出部的苏军,一旦得手,便可以再次进攻莫斯科。苏军如守住这一地区,则能对德军的奥廖尔集团和别尔歌罗德集团的侧翼深入袭击,并可以进而收复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因此,双方决心在此大战一场。

  1943年7月,德军在库尔斯克地区集结了陆军的近50个精锐师,其中包括16个坦克师和3个摩托化师,以及大量的炮兵和航空兵,总兵力达90万人,配有近10000门野战火炮和迫击炮,27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车辆),2000架飞机。德军还决定大规模使用新式的“虎”式和“豹”式重型坦克和“斐迪南”自行火炮。这预示着战事将激烈而残酷。

  8月4日,希特勒发出进攻库尔斯克的命令。德军统帅部的意图是从奥廖尔和别尔歌罗德——哈尔科夫战线发起进攻,实行强大的向心突击,合围并消灭库尔斯克突出部的苏军,继而消灭顿巴斯的苏军,创造一个德军的“斯大林格勒”,完成1942年未完成的任务。

  苏军最高统帅部识破了德军的冒险企图,决定由朱可夫将军指挥作战,计划先以有准备的防御削弱和疲惫德军突击集团,然后调整兵力转入进攻,彻底歼灭德军主力。防守库尔斯克突出部的任务,由罗科索夫斯基将军率领的中央方面军和瓦杜丁将军率领的沃罗日涅方面军担任。这两个方面军共130余万人,拥有20000门野战炮和迫击炮,3400余辆坦克和自行火炮(车辆)以及2000余架飞机。另外,他们的后方还有强大的由科涅夫将军率领的战役预备队方面军(后改成草原方面军)为策应。

  9月5日,德军从奥廖尔和别尔歌罗德向库尔斯克方向发起炮击,接着在大批飞机的掩护下出动30个师展开进攻。苏军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建立了8个防御地带和纵深达300公里的防御体系。经过7昼夜的激战,德军付出重大伤亡,勉强突破苏军个别地段的防线,分别推进了9—35公里,但未能达到预期目的。苏军在阻击德军进攻中保存了自己的力量,为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苏军主力从7月12日起,先后在库尔斯克突出部以北至奥廖尔方向和突出部以南至别尔歌罗德—哈尔科夫方向转入反攻。参加反攻的除抗击敌军进攻的三个方面军之外,还有另外两个方面军,共计22个合成集团军,5个坦克集团军,6个空军集团军和一些其他部队。苏德两军在普罗霍夫卡地区进行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来最激烈的坦克大战。双方投入坦克1200辆。经过一个多月的血战,苏军歼灭大批德军,收复了奥廖尔和别尔歌罗德等城市,并乘胜前进,发起大规模反攻。至1943年冬,苏军解放了被占国土的一半以上,包括乌克兰首都基辅,南线苏军则逼近波兰和罗马尼亚边界。

  库尔斯克会战历时50天,早8月23日以苏军胜利而结束。苏军共击溃德军30个精锐师,歼敌50多万人,缴获和击毁德军各种火炮3000余门,飞机3700架。德军从此无力进攻,转入全面战略防御,苏军则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

  1943年3月,德军在南部战线发起反突击,重新占领了哈尔科夫。这是正在哈尔科夫指挥坦克作战的德军党卫军第二坦克部队司令保尔.豪塞尔将军。他在1941年同苏军作战时,曾被炮弹片削掉一只眼睛和部分下颚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苏军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指挥官巴维尔.洛特米斯特洛夫中将(中)正在山顶指挥部同下属军官研究作战方案。他在库尔斯克大会战中,从南方侧翼粉碎了德军的进攻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在库尔斯克会战期间,苏德空战频繁,有时一天多达200多次。苏军空军共出动2.8万架次,对会战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这是苏军飞机扫射德军运输队引起浓烟烈火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一辆德军的马克—4型坦克被苏军炮火击中起火燃烧,一名坦克手侥幸地爬出坦克死里逃生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1943年9月8日,德军南方集团军群指挥官、陆军元帅曼施泰因在乌克兰机场迎接希特勒,极力恳求希特勒给他增加兵力、或允许他撤退,均遭拒绝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苏军士兵在坦克的掩护下冲向敌阵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德军在库尔斯克会战中首次使用了“虎”式重型坦克,但这也改变不了它失败的命运。正在燃烧的“虎”式坦克就是苏军胜利的见证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英勇作战的苏军炮兵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苏军将领罗科索夫斯基将军,库尔斯克与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指挥者之一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德军将领曼施泰因将军,他被认为是二战中德军最优秀的野战部队指挥官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苏军反坦克部队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苏军隐蔽火炮,防备德空军袭击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苏军士兵在沼泽地上搭设浮桥,为大部队进攻做准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在库尔斯克战役中被俘的德军士兵通过莫斯科

  

  太平洋岛屿争夺战

  
日军发动太平洋战争后,为了建立一道海上防线,从1942年1月下旬起,相继占领了陴斯麦岛、新爱尔兰群岛、新不列颠群岛、吉尔伯特群岛和中所罗门群岛的大部,在腊包尔建立了海、空军基地,并在布根维尔岛和瓜达尔卡纳尔岛(简称瓜岛)等处修建了军用机场。3月8日至10日,日军又占领新几内亚东北部的莱城和萨拉莫阿。澳大利亚受到严重威胁。美国西海岸和夏威夷群岛同澳大利亚之间的海、空交通线也面临被日军切断的危险。

  为遏制日本的行动,美军统帅部在1942年春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措施,包括加强夏威夷、巴拿马和西海岸的防御力量,向美、澳之间交通线上的岛屿增派驻军,占领菲尼克斯群岛、斐济群岛、新赫布里底群岛,加强萨摩亚群岛的防御,在约翰斯顿岛、巴尔米拉岛、建立空军基地,增加在太平洋南部和西南部的作战舰艇等。

  1942年5月6日,一支庞大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在三艘航空母舰及30艘其他舰艇的掩护下,离开腊包尔,向新几内亚东南的重要港口莫尔斯比港和图拉吉岛进发,企图夺取澳大利亚北部和新几内亚地区的海、空控制权,作为向南太平洋进军的基地。由于日方秘密通话被美军破译,日军舰队经过珊瑚海时遭到美军意外攻击。经过两天激战,日军损失轻型航空母舰和驱逐舰各一艘,飞机66架。这是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以来首次遭到的重大挫折,被迫推迟对莫尔斯比港的进攻,南进势头受到遏制。

  珊瑚海大战之后,日军转而执行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主持制订的进攻中途岛计划,企图把中途岛作为日本海军航空兵前进基地,引诱美太平洋舰队出击,借此一举歼灭之。为此,日军组成一支有98艘各种舰艇的突击编队,由南云忠一中将指挥,于5月26日和29日分别出发驶向中途岛。美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尼米兹上将从破译的日军密电中获悉了这一计划,便从太平洋南部和珍珠港向中途岛海域迅速增派26艘军舰和24艘潜艇,以加强中途岛的防御。6月4日,双方海军航空兵展开激战,日军大败,6月5日开始总退却。中途岛海战中,日军损失航空母舰4艘、重巡洋舰1艘、飞机332架,死亡2000余人。美军仅损失航空母舰和驱逐舰各1艘、飞机147架,死亡307人。美军自此转入进攻。美海军作战部长欧内斯特•金上将选择瓜岛作为在南太平洋的下一个攻击目标。瓜岛位于所罗门群岛的东南端,与日军进逼的美、澳交通线最前沿的图拉吉岛相邻。美军一旦占领瓜岛,不仅可制止日军南下,还可作为进攻日本本土的起点,于是双方在瓜岛展开了惊心动魄的争取战。

  进攻瓜岛的计划由美太平洋战区所属南太平洋部队负责执行。该部下辖两个特混编队,有航空母舰3艘、战列舰1艘、轻重巡洋舰14艘、驱逐舰32艘及多艘登陆和运输舰艇,并载有近两个师的海军陆战队。

  1942年8月7日晨,第一陆战师约20000人分乘23艘运输船,由飞机和舰艇掩护,在瓜岛和图拉吉岛登陆。8日下午占领了图拉吉岛全岛和瓜岛机场等重要设施,并击退了日军多次反扑。美军兵力强,给养足;而日军缺粮,只靠树皮、野草充饥,加上疟疾、痢疾等热带病流行,死亡人数大增,再也无力发起进攻。1943年1月4日,日军大本营被迫下令瓜岛日军撤退。

  在历时6个月的瓜岛争夺战和在其附近海域进行的多次海战中,日军24000余人死亡,损失舰艇24艘、飞机600余架。美军伤亡5800人,损失舰艇24艘,飞机数百架。瓜岛之战标志着太平洋战局的转折,从此,美军转为全面进攻。

  美军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尼米兹海军上将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日本海军指挥官南云忠一海军中将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美海军陆战队士兵正从运兵船攀着绳梯下到登陆艇上,准备在瓜岛登陆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美海军陆战队的又一批士兵在瓜岛登陆,他们面临的是一场极其残酷的战斗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在瓜岛战役中,美军在密林中艰难跋涉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瓜岛战役中被击毙的日军士兵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向瓜岛增援的日军士兵和物资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美军伞兵部队从飞临新几内亚上空的C—47型运输机上跳伞着陆

  

  美军向日军战壕扫射

  
收复西欧大陆

  
盟军在诺曼底登陆的成功,使欧洲战局对德国更加不利。希特勒撤换了龙德斯泰特,代之以克卢格,并把法国西北部的兵力增至26个师,企图阻止盟军向内陆推进。

  从1944年7月25日开始,盟军转入进攻。盟军集中了4个集团军,共39个师(20个美国师、14个英国师、3个加拿大师、1个法国师和1个波兰师),共有坦克4000辆,飞机6500多架,在实力对比上,盟军占有很大优势。7月27日,美军突破德军防线纵深15至20公里,德军开始撤退,到31日,美军又向南推进60公里,到达塞楞河地区。在向布列塔尼半岛推进中,敌军抵抗微弱,于是盟军指挥部临时决定美军第三集团军的主力移师东进,向塞纳河进攻。

  根据作战需要,盟军统帅部将整个部队编为两个集团军群:美第一、第三集团军编为第十二集团军群,由布莱德雷指挥;英第二集团军和加拿大第一集团军编成第二十一集团军群,由蒙哥马利统率。8月6日盟军挥师东进,第十二集团军群在南,第二十一集团军群在北,展开了大规模的陆上进攻。

  德军为改变不利局势,决定在莫当地区向西实施反突击,结果遭到失败。至8月25日,盟军进抵塞纳河,并在河东岸默伦、埃夫勒以东夺战了登陆场。至此,除布列塔尼半岛的几个港口外,盟军已占领了整个法国西北部。8月25日,巴黎解放,9月9日在巴黎成立了以戴高乐为首的法国临时政府。正当美、英军队在法国西北部频频取得胜利的时候,美、法军队于1944年8月15日又在法国南部戛纳市以西实施了登陆。至19日,美、法军队建立起正面90公里、纵深50至60公里的登陆场。28日,美、法军攻占了法国重要港口马塞和土伦,9月3日美、法军队开进里昂。9月11日,法军与从巴黎向东南推进的美第三集团军先头部队在第戎以西会师。德第十九和第一集团军被迫向东北方向溃逃,退守齐格菲防线。

  从9月15日起,由法国南部登陆的第六集团军群归由艾森豪威尔统一指挥,盟军在西欧的整个战线已由法国西北部扩大到南起地中海、北至莱茵河口的广大地区。盟军不仅攻占了法国,还几乎占领了比利时全境,进逼荷兰边界。为了从北面迂回齐格菲防线和尔后向鲁尔工业区进攻,盟军决定实施荷兰战役,歼灭荷兰境内的德军。9月17日,盟军向埃因候温、格拉费、奈梅根、阿纳姆一线实施突击,并以第八、第十二军在其两冀相配合。由于德军集中兵力实施反突击,致使在两冀行动的盟军部队受阻,空降部队遭到很大损失。尽管如此,盟军仍在10天的作战中,在20公里至40公里宽的正面上突破了德军防御,纵深推进80公里。

  10月和11月,盟军在德国边境地区展开了“秋季战斗”。在战线北段,第二十一集团军群为确保使用安特卫普港,进行了目标有限的进攻;在战线中段,第十二集团军群试图突破齐格菲防线,但未获成功;在战线南段,第六集团军群进行了一些小规模的战斗,先头部队进抵莱茵河。至12月上旬,盟军全线停止了进攻,着手进行突破齐格菲防线的作战准备。

  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后,德军驻瑟堡的总指挥卡尔.施利本和海军驻诺曼底总指挥沃尔特.汉尼克向美军第9师投降。1944年2月26日,他们被押送到盟军指挥部。瑟堡的失守令希特勒大为恼怒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英军第一军团第59师的士兵在机枪掩护下冲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被炸成废墟的圣洛城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1944年7月22日,在卡朗唐—佩里耶公路上,两名美军士兵躲在牛的尸体后面,在猛烈的炮火下匍匐前进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1944年7月5日,盟军最高指挥官艾森豪威尔将军(左)与布莱德雷将军(中)、科林斯将军在交谈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一位加拿大士兵在看守一名被俘的德军军官。1944年6月6日—7月23日,盟军共俘虏11500名德军官兵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一位负伤的加拿大士兵正在接受救治,在几步远的地方一辆德军坦克正在燃烧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美军第三集团军总司令巴顿将军(中)与他的部下一起等待艾森豪威尔前来开会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1944年8月,美军第45师的步兵在圣马克西姆附近涉水登陆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在包围法国土伦的战斗中,法军士兵将一门缴获的德军大炮掉转炮口,向德军射击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在德军猛烈的炮火下,法国抵抗组织的担架兵正抬着两名受伤妇女前往战地医院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被俘的德军高级军官排着长队,高举双手等待着抓获他们的法国抵抗组织的处置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法国部队向死守在国会大厦的德军士兵发起了进攻。8月25日,敌人终于投降。这是在巴黎攻克的最后堡垒之一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巴黎市民毁坏希特勒像以发泄他们的仇恨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8月26日,在胜利大游行前,戴高乐将军检阅法国第二装甲师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1944年8月26日,美军第三集团军总司令巴顿将军自豪地乘坐吉普车从浮桥上胜利跨过莱茵河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美国人把美军第28师于1944年8月29日通过巴黎香榭里舍大街作为巴黎解放的标志。这是28师整齐的通过巴黎市区开往前线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最糟糕的着陆——一名美军士兵在荷兰降落时,由于没有对准一个大干草垛,结果一头栽到地面上

  

  [在向荷兰阿纳姆进军途中,稍事休息的英军士兵受到当地人民的热情接待。这是一位荷兰女孩为两名士兵送来了野餐食品

  

 粉碎希特勒的最后反扑

  
1944年2月,战争已逼近德国本土,法西斯德国濒临灭亡。为了挽回败局,希特勒亲自策划了在阿登地区发动大规模的反击,以打破盟军新的进攻计划,挫败荷兰、比利时境内的盟军,扭转西线的不利局势,然后抽出兵力去东线与苏军作战。

  12月中旬,德军在阿登地区集中了“B”集团军群的25个师,共25万人,火炮和迫击炮2617门、坦克和自行火炮900辆、飞机800架。希特勒还重新任命了已经退休的龙德斯泰特元帅为西欧总司令,负责指挥这次反扑。由于盟军未考虑到德军在阿登地区进行反扑的可能性,因而未在该地区加强防守,在长达115公里的战线上,只部署了美第一集团军的5个师同,共8万多人。结果使德军在阿登地区的兵力、兵器占有很大优势。

  1944年12月16日拂晓,德军开始反击。在反击之前,德军组织了一支约800人的特遣队,身穿美军军服,口操英语,佩美式武器,潜入美军驻地进行破坏,使美军陷于混乱。之后,德军发起了猛烈进攻,顺利地在美军防线打开一个大缺口,于12月22日进抵马斯河。盟军为阻止德军越过马斯河,迅速加强了阿登地区的防御力量,于23日开始对德军进行大规模空袭,在德军先头部队距马斯河只有4公里的时候,盟军终于阻止了德军的前进。

  德军受阻后继续调集兵力,对巴斯托涅和斯特拉斯堡发起了新的进攻。1945年1月1日,德军出动1000多架飞机对盟军的机场进行了几个月以来最猛烈的轰炸,盟军的260架飞机被毁。为彻底击退德军反扑,盟军于1月3日转入进攻,经过激战,于1月8日击退了德军。其间英国首相丘吉尔于1月6日致电斯大林,希望苏军发动大规模进攻相配合。苏军于1月12日至14日,在北起波罗的海、南至喀尔巴阡山的1200公里的战线上,对德军发起强大进攻,希特勒不得不从西线抽调兵力到东线作战。盟军乘机迅速推进,于1月底将德军赶回反扑前的阵地。至此,二次大战中德军规模最大的一次反扑被彻底粉碎。

  在阿登战役中,德军损失10万人以上,损失飞机1600架、坦克700辆。盟军人员损失约8万人(包括1万人死亡,4.7万人受伤,2.3万人失踪),其中7.7万是美国军人。阿登战役之后,遭到严重削弱的法西斯德军彻底丧失了反攻能力。

  1944年10月3日,英国皇家空军的259架轰炸机在伐耳赫伦岛西端海岸的大堤炸了一个68米长的大口子,使岸上的德军阵地被海水淹没

  

  1944年11月28日,第一艘盟军货轮进入安特卫普港。在此后的一个月里,平均每天在这里卸下23300吨的物资,打破了德军断绝盟军后方供应的企图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德军在其西部边界的齐格菲防线上设置的反坦克设施——龙齿状水泥障碍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美军工兵在挫败德军的反攻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在卢森堡—阿登前线,一名被德军飞机炸死的工兵仍端坐在汽车方向盘前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1944年12月17日,德军在马尔维迪附近对美军士兵大屠杀。一个月后,美军才得以在大雪覆盖下查找并辨认死难士兵的尸体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站在希特勒身边的是他的部下奥科.斯科采尼。这位纳粹军官曾因在1943年营救过墨索里尼而出名。在阿登反攻作战中,他指挥的800余名会说英语、身穿美军制服的德军士兵渗透到美军防线后面进行骚扰,使美军一度陷入混乱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两个德军士兵从美军士兵的尸体上搜寻衣物和其他物品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阿登战役中,在比利时的那慕尔城警戒的英军坦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在一段长5英里的公路上,美军堆放了40万桶(5加仑一桶)汽油,设置了一个巨大的火焰路障,共蚝油12、4万加仑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盟军在阿登战役中伤亡惨重,仅这个帐篷医院就接收了1000多名伤员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在1944年圣诞节清晨的激战中被美军击毙的德军士兵尸体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激烈的空战在天空上留下了道道拉烟的痕迹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1944年12月26日,被德军洗劫过的巴斯托涅城烟雾弥漫,一片废墟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美军第7装甲师的士兵正密切注视着德军阵地,他们用推土机挖了一个坑,将坦克的下半部分隐蔽其中,使德军不易发现目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2800名比利时矿工将每人一小时的加班费凑起来捐给受伤的军人,这是矿工代表将支票交给一位美军军官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1945年1月底,苏军进抵距离柏林只有50英里的奥得河畔,士兵把野战炮运过河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盟军向德国腹地推进

  1945年2月,西线盟军进逼齐格菲防线,东线苏军进至奥得河,对柏林构成严重威胁。在此情况下,德军不得不把西线半数以上的装甲兵和大批坦克、火炮调到苏德战场。在西线则企图以剩下的大约59个师的兵力,依托沿莱茵河西岸构筑的齐格菲防线,阻止盟军的推进。盟军统帅艾森豪威尔将军当时预言,如果再发动一次大规模进攻,就可使法西斯德国受到致命的打击。为此,盟军制定的军事行动计划是:首先歼灭莱茵河以西的德军,尔后强渡莱茵河攻占鲁尔区,继而发动最后进攻,进抵易北河与苏军会师。

  2月8日,加拿大第一集团军在进行了5个半小时的炮火准备后发起进攻,2月13日突破德军主要防御地带后向东南推进。2月22日,美军第九集团军和第一集团军开始强渡鲁尔河,至3月2日,美军抵达靠近杜塞多尔夫的莱茵河,次日与加军会合,使德军15个师陷入被包围歼灭的威胁之中。德军在遭到损失后慌忙撤到了莱茵河东岸。美军第三集团军一部于2月23日发起进攻后,在特里尔附近首先突入齐格菲防线。3月初,该集团军发动进攻,于3月9日—10日抵达莱茵河。3月15日,盟军第六集团军从齐格菲防线南面、第十二集团军一部从北面同时实施强大的向心攻击,于3月25日全部肃清了萨尔盆地的敌人。

  3月23日,盟军开始强渡莱茵河,并对河东鲁尔工业区进行突击。在鲁尔工业区防守的是西线德军最强大的“B”集团军群。3月23日夜,第二十一集团军群发起进攻,一夜之间,英第二集团军和美第九集团军强渡了莱茵河,在河东岸夺取了登陆场。第十二集团军群在辅助方向上进攻的也很顺利,于4月1日与第二十一集团军群的部队在利普施塔特地域会合,从而对鲁尔工业区的德军18个师,共32、5万人完成了合围。德军抵抗18天后投降,“B”集团军群总司令莫德尔自杀。

  鲁尔合围后,盟军统帅部决定立即在全线发起最后的进攻。第十二集团军群于4月16日进抵易北河,19日攻占莱比锡,而后进入捷克斯洛伐克境内。4月25日,美第一集团军的部队在托尔高地域的易北河上与苏军乌克兰第一方面军会师。从此,反法西斯战线在欧洲的东西两个战场联结起来。

  此时,法西斯德国灭亡的日子已经屈指可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将以反法西斯各国取得胜利而告结束的前景已经确定无疑。在这重要时刻,苏、美、英三国首脑于1945年2月4日至11日在苏联的克里米亚的雅尔塔举行了会议,雅尔塔会议是继德黑兰会议之后,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举行的又一次重要会议。会议讨论了铲除纳粹主义,分区占领德国、苏联参加对日作战以及战后安排等问题,签订了《雅尔塔协议》,并发表了《克里米亚宣言》。

  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左)和美国第9集团军总司令威廉.辛普森将军视察莱茵河以西的德军最重要的防守屏障——齐格菲防线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一条条战壕构成了德军防御的清晰网络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1945年3月,在德国的巴特迪克海姆附近,德军遭到盟军的空袭,溃败的德军丢弃的车辆、武器等物资遍布道路,美军第三集团军在这狼籍遍地的战场上清障前进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英国首相丘吉尔在蒙哥马利的陪同下,乘坐水陆两栖坦克悠然自得地跨过莱茵河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整装待发的美军空降兵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被美军俘获的德军士兵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满载美军士兵的水陆两用攻击船向莱茵河对面驶去。士兵们尽量降低身体以避开守在河东岸的德军射过来的子弹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美军第三集团军的部队在渡过莱茵河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一名美军士兵正在观看一辆缴获的木制假坦克,这些假坦克模型给盟军的空中侦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困难和迷惑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美军坦克作扇形散开队形,跨过莱茵河附近的田野。这是一幅典型的坦克由行军队形变换为进攻队形的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这是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里的死尸被投入一个大坑中集体埋葬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位于慕尼黑的路德维希斯特劳斯的凯旋门旁的一对大铜狮子倒下了,这是德国失败的象征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美军第7军团的士兵们站在口径为274MM的铁路大炮的炮筒上

  

  在雅尔塔会议举行最后一次会议结束后,丘吉尔、罗斯福和斯大林在丽瓦迪亚宫装饰华丽的庭院里合影留念

  

攻克柏林,欧战结束

  
柏林是德国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和重要交通枢纽,也是法西斯分子的最后巢穴。攻克柏林将意味着法西斯德国的灭亡和欧洲战争的结束。

  1945年1月至4月中旬,盟国军队在东、西两个战场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法西斯德国处于四面楚歌之中。它在欧洲失去了所有盟国,政治上空前孤立,经济上也面临崩溃,由于丧失了鲁尔、西里西亚煤、钢产区和匈牙利、奥地利石油产地,军用物资的产量急剧下降,兵员严重匮乏,第三帝国的灭亡已指日可待。

  正在这时,美国总统罗斯福不幸于1945年4月12日病逝,消息传到柏林,法西斯分子欣喜若狂,认为这是上帝要拯救第三帝国。他们幻想单独同美、英媾和,以便集中兵力对付苏联,但遭到美、英政府的拒绝。两国政府明确表示,他们只接受在所有战线上的无条件投降。丘吉尔把这一表态通知了斯大林。

  苏军统帅部为了尽快结束欧洲战争,决定从4月中旬开始实施柏林战役。参战的苏军是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和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波兰第一、第二集团军、波罗的海舰队以及远程航空兵的一部分,总兵力达250万人,配备火炮和迫击炮42000门,坦克和自行火炮6250辆,飞机7500架。苏军人员为敌军的2.5倍、炮兵为4倍、坦克和自行火炮为4.1倍,飞机为4.1倍,飞机为2.3倍。

  1945年4月16日,柏林战役开始了。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从屈斯特林登陆场发起进攻,遭到敌人顽强抵抗,到19日,在70公里战线上突破3道防御地带,突破纵深约30公里。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强渡尼斯河后,又强渡了斯普里河,歼灭德军14个师,创造了从南面包围柏林的条件。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于4月19日强渡东奥得河,占领了强渡西奥得河的出发点。

  4月20日,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突破了柏林远郊防御围廓,一天后,突入城郊,开始了市区交战。24日,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的部队和乌克兰第一方面军的部队在柏林东南会合,完成了对德军法兰克福—古本集团的合围。4月26日至5月1日,苏军分割歼灭了德军法兰克福—古本集团。与此同时,合围柏林的苏军展开了强攻城市的激烈战斗。4月30日下午,苏军士兵将红旗插上了国会大厦屋顶。就在这一天的下午3点30分,希特勒在总理府地下室自杀身亡。5月2日,德军完全停止了抵抗,柏林城防司令魏德林将军率残部投降。

  1945年5月7日在法国兰斯的艾森豪威尔将军总部,德国将军约德尔代表德国最高统帅部签署了投降书。5月8日午夜,在苏联的要求下,德军统帅部派出了以凯特尔元帅为首的代表团,在柏林近郊吉尔斯霍斯特再次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苏联政府委派朱可夫元帅与盟军代表一起接受了德军投降。

  柏林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最后一次重大战役。在这次战役中,共歼灭德军93个师,俘48万人,缴获坦克和自行火炮1500余辆,飞机4500架。苏军为此也付出了30万人伤亡的代价。

  南斯拉夫的村民们将苏联飞行员高高举起,给予他英雄般的礼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苏军解放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希特勒在检阅由十几岁的孩子们组成的东线部队,保卫柏林的部队基本上是由未成年的孩子组成的

  

  在为保卫柏林的部队分发武器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一个年轻的士兵正在学习如何使用反坦克武器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这条狭长的壕沟是德军用来阻止苏军坦克进攻柏林的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苏军的火箭炮划破了黎明前黑暗的夜空,开始了最后的攻克柏林的战斗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苏军整装待发的76MM自行火炮

  

  1945年4月21日下午,苏军炮兵部队做好了炮击柏林的准备。他们不象美军那样以精确目标轰炸的方法作战,而是依靠集中最大规模炮火、密集型炮击的方法作战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从劳动集中营里被解救的苏联妇女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1945年4月25日,盟军部队在易北河会师。这是苏、美两军将领率众走向临时庆祝会场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苏、美两军部队在联欢

  

  美军进入莱比锡市后,市长阿尔福雷德.弗雷堡与他的妻子和姐姐一起服毒自杀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苏军猛烈的炮火把柏林的街道炸得面目全非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苏军步兵在瓦砾堆后面向躲在建筑物里的德军猛烈射击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1945年4月30日,苏军士兵将苏联国旗插到了德国国会大厦的顶端

  

  4月27日,在德国北部投降的德军士兵排着长队走向美军监狱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被俘的希特勒青年团团员将制服脱下来放火焚烧,然后他们被送回各自家中与家人团聚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1945年5月4日,蒙哥马利元帅向德国代表团宣读投降条款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在法国兰斯的艾森豪威尔将军总部,德国约德尔将军于1945年5月7日凌晨2时代表德国最高统帅部签署了在所有战线无条件投降书

  

  由于苏联反面的强烈抗议,经苏美英各方协商,5月7日的签字仪式被看成是德国无条件投降的预演。1945年5月8日午夜11时30分,在柏林近郊的卡尔斯霍尔斯特再次举行了德国无条件投降仪式

  
阿拉曼战役

  
德国“非洲军团”1941年底遭到英军第八集团军沉重打击后,很快补充了280辆坦克,于1942年1月21日在利比亚境内的昔兰加尼发动反攻,向前推进了250英里。5月26日,德军又向加扎拉防线的英军发起迅雷不及掩耳的攻势。英军损失80000多人,被迫溃退到离埃及边境不远的地方。6月21日,德、意联军攻陷重镇托卜鲁克,30000英军不战而降,其余英军向埃及撤退。两天后,德军进入埃及,6月底到达离亚历山大港65英的阿拉曼。由于推进速度过快,德军兵力损耗很大,物资供应和后续援兵也跟不上,不得不停止进攻。此后,英德双方在阿拉曼附近海岸与卡塔腊盆地之间展开血战。

  英军失利,丘吉尔于8月4日飞抵开罗,主持召开军事会议,撤换英军领导人,由哈罗德•亚历山大将军任英国驻中东部队总司令,伯纳德•劳•蒙哥马利将军接任第八集团军司令,并给英军补充大量的坦克、飞机和枪炮。蒙哥马利迅速整顿第八集团军,制订了全歼“非洲军团”的“捷足”作战计划。

  8月31日,隆美尔指挥德军向英军阿拉曼防线南翼发动进攻,企图包围第八集团军,进逼亚历山大港和尼罗河。经过激战,德军伤亡4500人,未能前进一步,9月3日被迫停止战斗,转攻为守。蒙哥马利初战告捷。接着,英军不断袭击德、意联军的海上运输线,轴心国舰只、汽油损失很大。此时希特勒正在攻打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顾不上增援北非。“非洲军团”从此陷入困境。9月23日,德陆军元帅隆美尔把指挥权交给他的副手施登姆因将军,自己请病假到维也纳去休养。

  1942年10月23日,蒙哥马利指挥英军发起进攻,阿拉曼防线上的1000多门大炮同时向德军阵地开火,随后步兵在北面沿海地带进行强攻,在南面助攻,吸引敌人兵力。当时的“非洲军团”只有80000人,540辆坦克,350架飞机;而经过补充的英军达23万人,1440辆坦克,1500架飞机。24日,施登姆因心脏病暴发死亡,里特尔•冯•托马将军临时担任总指挥。25日,英军第10装甲师越过布雷地带,插入敌阵。隆美尔应希特勒的要求,慌忙返回北非,但大势已去。28日晚,英军突破德军北部防线,几天后又突破意军守卫的南部防线。11月4日,隆美尔不顾希特勒的命令,丢下意军,向富卡撤退。意军4个步兵师被迫投降。蒙哥马利挥师越过富卡乘胜追击,12日夜里夺回托卜鲁克。隆美尔率其残部在15天中连续溃退700英里,撤到班加西西南。

  当“非洲军团”穿过昔兰加尼撤至卜雷加港时,希特勒又电令隆美尔“不惜一切代价”守住卜雷加港,阻止英军进入的黎波里。隆美尔认为,靠他仅有的5000人据守卜雷加港无疑会全军覆没。他专程飞回德国请求撤离北非,希特勒仍不允许。隆美尔再次违背希特勒意志,命令部队只要发现英军攻击,即行撤退。此后德军撤离卜雷加港,后又撤到突尼斯边境,同那里的德、意军会合。英军占领卜雷加港后,于1943年1月23日进占的黎波里,2月中旬在利比亚和突尼斯国境线上停止了追击。

  阿拉曼一役,英军沉重打击了德、意法西斯在北非战场的军事力量,德、意联军伤亡和被俘达5.9万人。这次战役成为北非战局的转折点。

  托卜鲁克港口是意大利在利比亚的重要军事基地,澳大利亚军队于1941年1月22日占领这一地区。这是浓烟笼罩下的托卜鲁克以及澳军缴获的意大利坦克。为了避免误伤,澳军士兵在自己的坦克上画上袋鼠的标记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前线鏖战正酣,隆美尔离开战场,来到维也纳自己的家中,与妻儿共享天伦之乐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1941年6月,英军在托卜鲁克惨败,25000人被俘。这是德军士兵在进攻前进行侦察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1942年8月,丘吉尔在阿拉曼前线视察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英军撤到埃及,一英军女兵在狮面人身像下游玩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攻陷托卜鲁克的德军威胁着埃及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德军炮兵向英军发起攻击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盟军坦克向敌阵冲击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澳大利亚士兵冒着弥漫的硝烟强行攻击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阿拉曼战役结束后,德军士兵抬着受伤的同伴向富卡撤退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澳大利亚士兵帮助一名被俘的德军伤员离开战场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战场上的蒙哥马利将军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德军“非洲军团”指挥官托马将军在阿拉曼战役最后一天被俘,这是他向蒙哥马利将军敬礼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在阿拉曼战役中被俘后参加盟军的部分阿拉伯人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在历时12天的阿拉曼战役中,盟军共毙伤和俘虏敌军59000余人,缴获坦克350辆,各种火炮400门,军用物资数千吨。这是被俘的大批德、意官兵

  

盟军北非登陆

  
法国在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约有军队20万人,飞机500架;在法国土伦港和法属北非各港口有4艘战列舰、12艘巡洋舰、约40艘驱逐舰、20艘潜艇和其他舰艇。法国维希政府向德国投降后,这些军队都由德国统一指挥。

  当蒙哥马利将军率领英军第八集团军由东向西追击隆美尔残部之时,为配合其攻势,歼灭北非的德、意军队,控制地中海,也为将来在意大利和巴尔干半岛的军事行动创造有利条件,1942年11月8日午夜,由500多艘军舰和运输船的一支庞大的英美特混舰队,载着10万大军,在大量飞机的掩护下,分三路在法属北非登陆,开始了英、美盟军的“火炬”作战行动。

  巴顿将军麾下的美国部队进攻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驻守当地的法国贝图亚尔将军试图组织内应,遭到摩洛哥总督诺盖和海军将领的抵制。这时法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弗•达尔朗海军上将下令停止战斗,迫使盖诺于11月11日宣布投降,美军遂占领卡萨布兰卡。在阿尔及利亚,由弗雷登将军指挥的美军与法军激战后,于11月10日攻占了奥兰。由海军少将罗斯指挥的英国部队进攻阿尔及尔,由于法国马斯特将军等人的内应,英军未遇抵抗而顺利得手

  盟军在北非的登陆出乎希特勒的意料。11月10日,希特勒违反德法停战协定,下令占领法非占领区。翌日晨,德国机械化部队和意大利6个师开进法国的“自由区”,维希政府垮台。同时,德、意军队迅速占领了科西嘉和突尼斯,并在突尼斯集结了5个师的兵力组成坦克第五军团,由阿尔尼姆将军指挥,妄图阻止英、美军队前进。11月27日,德军进攻土伦军港,企图夺取法国舰队。为保持法国荣誉,不让舰队落入轴心国手中,这支法国舰队按照德•拉波德海军上将的命令,将51艘大小舰艇凿沉在地中海。

  盟军登陆后,于11月底占领整个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并进入突尼斯境内,直逼比塞大和突尼斯城。

  1942年初至1943年2月中旬,盟军在北非战场设立战区,由美国的艾森豪威尔将军任总司令,英国的亚历山大将军任副总司令并指挥第十八集团军作战。3月,盟军发起进攻,十八集团军至少有20个师和4个独立旅,而德、意联军只有14个师又两个旅,人员和装备缺额很大,并且夹在亚历山大和蒙哥马利两支大军之间,处境十分不利。3月9日,隆美尔返回欧洲养病,并借机向德军统帅部请求迅速从北非撤军,以免全军覆没。他的请示遭到希特勒拒绝,被视为“悲观主义者”,而失去对“非洲军团”的指挥权。3月20日,英军第八集团军以大部兵力攻打突尼斯东南部的马雷斯防线,并以部分兵力从西南进攻敌人后方。德、意联军面临被包围危险,被迫从马雷斯防线撤退。4月中旬,德、意联军退至突尼斯北部,终于成了瓮中之鳖。

  1943年4月19日,盟军集中优势兵力对困守在突尼斯一带的德、意军队发起总攻。经过18天的激战,于5月7日收复了突尼斯城和比塞大港。5月12日,德、意军队投降。盟军彻底肃清了北非残敌,俘虏德、意官兵24万人。盟军在北非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地中海的形势,为以后在西西里岛登陆创造了条件。

  北非登陆前夕,英、美特工人员把法国的吉罗将军从法国南部营救出来,准备以他的威望来号召北非的法军与盟军合作。经英、美从中斡旋,戴高乐与吉罗这两位法国将军终于同意联手抗德。这是1943年1月戴高乐与吉罗在卡萨布兰卡会面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英海军士兵帮助美国陆军士兵登上阿尔及利亚海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