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看围棋的“道”与“技”(五)---说说李昌镐棋风 - 夜游的人的博客 - TOM博客

 双手烘烤生命火 2008-10-03

我看围棋的“道”与“技”(五)---说说李昌镐棋风

上次说了吴老的棋风,这次想谈谈李昌镐的棋风。

和吴清源一样,我认为李昌镐也超越了一般意义的“道”“技”棋风之上的。但即便如此,他与吴清源仍旧有着不同。吴氏是偏重于“技”的统一体,李昌镐则是偏于“道”的统一体。

或者说,吴老经历的是一条由“变”到“和”的道路,而李则先天性的具有“不战屈人”的力量。

记得以前,我们在评论大李德棋风的时候,总是说他的每一招都是80分的水平,没有什么特别的好手,但到了最后,胜利却总是他的,原因就在于对手犯了错误。-----这样的认识可能比较肤浅了。

我认为,大李之所以能掌握胜利的钥匙,关键在于他能看到战斗以外的结果。或者说,他能感觉到别人不能用计算来获得的结果。一次战斗下来,结果会怎么样呢?每个棋手在战斗前都会考虑这个问题。但李昌镐的棋却少有战斗,甚至有时候有人认为他怯战。可事实是,不战斗照样能胜利。为什么?

我们在看高手在分析时总讲“厚”的好处。因为厚实,就会有许多“暗目”。李昌镐正式这种作战方式的集大成者。他对厚薄的判断有着独特的理解,在发生战斗前就预判了结果。而这种判断既是静态的(对当时的局面影响),也是动态的(对局面变化以及远至收官阶段时的影响)。所以说,曹薰铉说李总能找到棋盘上并不存在的“半目”棋。

李昌镐的厚薄该怎么理解的呢?----我曾用一个字总结李昌镐的风格,那就是“势”。

什么叫“势”呢?举一个例子。孙子兵法里曾比喻,山下的山洞里有一条蛇,在山洞的上方立有一块危石,仿佛随时会坠落。蛇因此而不敢出洞,怕被危石击中。----但石头什么时候才会真的坠落呢?谁也不知道。这就叫“势”,是一个无形的东西。李昌镐就把这无数的“无形”予以积累,最终化成了“有形”的目。我们以前都说大李的官子厉害,其实,官子是他的成“势”的最后阶段,已经是一个化“势”为“利”的阶段了。由 “虚势”到 “实利”,李昌镐洞若观火,进退自如。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因势”而“利导”。

那为什么我说李昌镐的棋风接近“道”的本质呢?

围棋黑白双方的每一步,都是在实现围棋的最终平衡。而一步无理手或缓手,或一些有瑕疵的招法都是在打破这种平衡,也就是破坏了棋理的“和”。从这意义上讲,对手马上就拥有了取胜的方法。所谓“一着棋错,满盘皆输”,这里的“一着”绝对不仅限于中盘接触,布局,官子,都有这种情况。(棋盘相对较小的五子棋,象棋,表现得就更明显)

李昌镐在面对这种破坏了局面平衡的着手时,虽然不能象神一样马上“一剑封喉”(小说里的独孤九剑拥有这种本领),但,他能利用对方缺陷,把对敌手的优势(能量)逐步积累起来,最终转化为胜利。

借个电影作比喻。“星球大战”里武士们口中的“大能”就是他们的“道”。虽然武士们要修炼各种搏击术,但体会“能”的存在,求得心灵的纯净比拥有权力和力量更具决定意义。围棋的道也是这样。不论对手如何狂风怒涛,无论变化如何纷繁复杂,李昌镐始终能用他独具的“慧眼”看清这“势”与“利”的变化,删繁就简,把握胜负的脉搏。对武士们来说,一片树叶的坠落,一陈微风的吹过,都能成为克敌制胜的最后一击;而对李昌镐来说,棋盘上的真理不是一剑封喉,而是点滴的“势”的积累,那“一片树叶”最后就变成了不可逾越的“半目”。

吴清源是个智者,如他名字一样,他的棋也具有水的特性,或潺潺而流,或狂风怒涛,在流动中催折一切阻挡者。李昌镐是个仁者,他的棋就象山,与李昌镐竞争,宛如在爬越一座高山,可能攀登者拥有各种绝技,但最后都倒在了终点前的那一刻。因为,山太高了。----仁者山,智者水,诚斯言耳。

不主动出击,在流程中因势而为,以静制动,不战而屈人,这就是道的特性,也是李昌镐的棋风。

 

下次接着再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