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营城子汉墓抢救性发掘今年又有新发现——“品”字形石板墓首现大连 转自:大连文化网——大连市文化局

 東北老家的草地 2008-10-20
营城子汉墓抢救性发掘今年又有新发现——

“品”字形石板墓首现大连

汉墓博物馆选址在墓地第一地点,年底动工

工作人员发现陶灯

兽骨

F区4号墓品字形墓

C区3号墓现场

   自2003年营城子汉代墓地被发现以来,其抢救性挖掘工作始终没有停止,随着营城子工业园区建设项目的推进,近日又有4座墓葬在营城子汉代墓地第二地区被发现。4月12日上午,记者闻讯赶到现场进行了独家采访,这也是营城子汉墓抢救性发掘在2008年的首次对外披露。特别的是, F区4号墓为品字形石板墓,这是大连考古中首次发现这一形制的墓葬, C区3号墓为带有耳室的素面砖墓,这一形制在汉代墓葬中也较为少见。

  墓葬形制又添新类型

  来到 F区4号墓旁,一个工整的“品”字形呈现在记者眼前,该墓的主室呈南向,进入主室向北,有两个对称的墓门分别通往两个后室。据市文化局文物处处长吴青云介绍,根据墓地形制和出土的文物初步鉴定,其年代是魏晋时期。在大连已经发掘的墓葬中,“品”字形尚属首次发现。除了墓形特别外,墓葬使用石板砖垒成,记者在现场看到,层叠的石板砖经过历史的侵蚀依然坚固,墓墙全部涂有白灰,墓地由不同形状的石板拼组成不规则的图案。吴青云介绍,这些石板砖并不是营城子附近地区可以找得到的材料,墓葬主人为什么要选择用石板建造墓地,又是从何处运来这些石板砖?都有待进一步考证。

  另外一处很有意义的墓室是一处三室墓: C区3号墓。据了解,营城子汉代墓地发现的墓葬大多为单室和双室,三室墓比较少见。带有耳室的 C区3号墓的出土,也极大地丰富了考古研究资料。记者在 C区看到,3号墓还处在发掘过程中,不过已经可以很清晰地看出其形制。主室同样是南向,北面有一后室,在后室东侧有一个耳室,各室由甬道连通。从墓葬西侧看,该墓也呈现“品”字形,不过较 F区4号墓比,这是一个不工整的“品”字。吴青云说,这种墓形也是比较少见的,早在2004年,曾经发现一个类似形制的墓葬,不过是由花纹砖砌成,而此次发现的墓葬则全部是素面砖建造,铺地砖还呈现“人”字纹。吴青云在现场边清理墓地边介绍说,这里出土的器物与墓葬地砖间有淤泥,这说明墓室早年曾浸入水中,后又坍塌,导致器物大都不在原位,而且尸骨也比较凌乱,从已发现的肢骨和以往经验推测,这是一个夫妻合葬墓,年代为东汉晚期。

  出土文物见证汉代繁荣

  从2003年至今,营城子汉代墓地出土了210多座墓葬,出土文物更是达数千件(套),为什么营城子地区能够发掘如此多文物呢?

  据《营城子镇志》中记载,面积110平方公里、位于辽东半岛南端的营城子镇历史悠久,文家屯贝丘遗址、四平山上的积石墓地遗址将这里的历史上溯到母系氏族社会的新石器时代中期。在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变迁之后,秦时,这里归入统一的中华版图。汉朝时期的遗址,遍布营城子镇73%的区域,其范围之广、规模之宏伟,殉葬、随葬物品之丰富多彩,以及其中壁画“羽化升天”图,均表明营城子区域在汉代已经是人烟稠密、文化发达、经济繁荣、位置非常重要的地区。三国时期,魏征战于辽东,繁荣一时的营城子区域在连年兵燹中陷入一片荒凉……

  此次在 C区3号墓地发现的器物,也是对汉代大连地区繁荣的一种见证。目前已出土的器物有陶器、铜器、铁器和银器等,器型有祭祀常见的陶灯、陶杯、陶罐、陶房,此外还有银指环、铜戒指、铜泡钉,在主室内,考古工作人员还发现了一块兽骨,齿牙清晰可见,据判断,这大概是一只小狗的头骨。在所有随葬品中,考古人员还发现了明显的罐装炭化谷物,比以往的发现更为集中。这些新发现对于研究当时人们的埋葬习俗都是很有意义的。

  而为了此次抢救性挖掘工作能够顺利进行,除文物处的工作人员外,普兰店市博物馆馆长付文才和瓦房店市博物馆副馆长姜宝宪被抽调到这个项目中,从今年3月末开始进入现场至今,一直在紧张工作中。

  汉墓博物馆预计年底动工

  在近6年的抢救性发掘中,营城子汉墓一次又一次带给人们惊喜。早在2005年1月份,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的4位考古专家就对营城子第一、二地点汉代墓地抢救性发掘现场进行了实地考察,并观摩了出土遗物。专家们认为营城子汉墓群对中国汉代考古和历史研究意义深远。当时,专家们建议,根据营城子汉墓所具有的重大学术价值和深刻的历史、现实意义,应在原址建立营城子汉代墓地博物馆,作为大连市弘扬地方历史与文化的教育基地和旅游观光的重要场所。此次采访中记者得知,汉墓博物馆建设已经进入可行性报告论证阶段,今年底明年初将开始动工建设。

  吴青云透露,日前,市发改委会同文化、规划、土地、财政等部门就有关单位提供的可行性报告进行了论证,汉墓博物馆选址在营城子墓地第一地点。作为专门展示大连地区汉墓的专题博物馆,其主体建筑中将展示按不同比例恢复的不同形制墓葬,还将集中展示两汉时期出土的各类珍贵文物,在主体建筑旁,市民还将可以看到著名的壁画墓、大型贝砖墓、多室大墓等原址建筑,这些遗址目前已被罩房覆盖,可以被永久地保存下去。

  【相关链接】

  汉代墓葬具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在墓葬形制、埋葬习俗及出土遗物特征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统一性,营城子汉墓在这一点上反映突出,其砖室墓是汉代十分流行的一种墓葬形制,在中原及岭南地区均广为流行,且出土的铜镜、鼎、五铢钱等在汉王朝中心区域同期墓葬内十分常见;二是在保持一统格局的前提下,汉墓的区域性特征也很明显,如营城子汉墓数量较多、结构多样的积贝墓,是辽东半岛汉墓形制区域性特征的重要实证。

  专家们一致认为,营城子汉墓考古成果证明,大连所处辽东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与中原地区是密不可分的。营城子汉墓对于东北边疆史地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也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如果说洛阳烧沟汉墓群和广州汉墓群的发掘基本建立起中原地区和岭南地区汉墓编年序列,那么,营城子汉墓群的发掘则将成为东北地区汉墓编年序列的坐标,意义深远。

责编:丫儿    来源:大连日报    日期:2008-04-1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