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1月27日消息,微软是一家盈利能力很强的公司,然而其互联网业务却一直处于“挣扎”之中。《财富》杂志日前撰文,分析了微软互联网业务的处境。
业务巨额亏损 通过互联网赚钱并不令人惊讶。 在截至9月30日的这一季度中,微软互联网业务营收同比增长15%,达7.7亿美元。不过该部门亏损也高达4.8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上升80%。 高管保持谨慎 微软自90年代开始就关注互联网,不过直到4年前才找准发展目标,即搜索业务。然而相对Google,微软是搜索领域的新进入者。Google在互联网搜索领域的霸主地位类似于微软的计算机软件业务。 微软高管对互联网业务非常谨慎,微软5名与互联网有关的高管从不接受关于公司互联网业务发展的采访。这5名高管分别为Windows主管比尔-维特(Bill Veghte)和史蒂芬-希诺夫斯基(Steven Sinofsky)、aQuantive前CEO布莱恩-迈克安德鲁斯(Brian McAndrews)、搜索业务副总裁萨雅-纳德拉(Satya Nadella),以及网络营销主管优素福-迈赫迪(Yusuf Mehdi)。 微软目前也知道问题所在。5月份,微软主管互联网业务的前高管凯文-约翰逊(Kevin Johnson)在一份备忘录中表示:“事实是,在这一业务中我们尚未取得希望的位置。我们在目前的处境中停留的时间比预期中要长。”约翰逊目前已经离开微软,加盟网络设备商Juniper。 微软CEO鲍尔默此前也谈到微软互联网业务的缺陷,他表示:“我们的PC业务非常发达,服务器与企业服务也很发达,但互联网业务却没有发展。我们希望以同样的精力发展这一业务。” 四面出击的策略 实际上,微软已经在互联网业务上投入大量精力并四面出击。微软并没有瞄准某一项特定的互联网服务,而是追求大而全的发展。微软的Live搜索正在与Google竞争,MSN和Hotmail则在与雅虎电邮和Gmail抢夺客户,此外微软最新的Live产品则模仿了Facebook。 风险投资家Salman Ullah表示:“微软尝试做每一家互联网公司曾做过的所有业务,但到目前为止只有一种赚钱模式:品牌广告。然而微软需要与合作伙伴分享大量的品牌广告收入。” 微软曾经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口号:“每一个桌面每一个家庭都有一台运行微软软件的电脑”。然而在互联网领域,微软并不清楚自己的目标是什么。 瑞银互联网分析师本杰明-沙赫特(Benjamin Schachter)也表示:“鲍尔默和盖茨在过去几年中曾多次表示,互联网业务的成功对微软来说至关重要。不过他们从未说明什么是成功。” 战略混乱的原因 出现这种现象的一部分原因在于,微软忙于“防御”Google的攻势。这使得微软在各方面都无法做到最好。尽管投入巨额资金兴建数据中心、发动营销活动,微软仍在持续损失市场份额。 comScore的最新数据显示,微软今年9月在美国搜索市场的占有率为8.5%,低于2007年1月的10.4%。而Google同期的占有率则从53%上升至63%。另一方面,Facebook、MySpace和Youtube等网站的兴起也对微软的门户网站业务形成冲击。 微软的管理层同样存在问题。在谈论互联网业务时,微软管理层发出的声音并不是统一的。上文提到的5名微软高管中,仅迈克安德鲁斯出身互联网行业,而非软件行业。但是他相对其他人来说是微软的“外来者”,目前的办公室也位于西雅图市中心,而非微软总部雷蒙德。 更糟糕的是,由于凯文-约翰逊的离职,这5名高管目前均直接向鲍尔默汇报工作。微软目前急需寻找一名互联网业务主管,然而由于雅虎也在寻找新的CEO,因此两家公司势必出现冲突。 微软的优势 微软目前持有210亿美元现金,因此未来可以继续加强对互联网业务的投资。微软近期与SUN微系统签订合作协议,将MSN工具栏与Java插件捆绑。这与Google此前与戴尔和Mozilla基金会的合作类似。 微软目前还致力于“云计算”领域,并推出了云计算平台Windows Azure。尽管微软在云计算方面仍然落后,但微软此前已经兴建大量数据中心,这有助于控制成本。 鲍尔默今年年初曾试图收购雅虎。尽管雅虎自身也存在问题,但雅虎网站的巨大流量与微软昂贵的搜索广告系统相结合能够发挥巨大能量,扭转微软互联网业务的亏损局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