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文化遗址价值论

 清勤居士 2008-12-07
——以赤壁之战遗址为例      郑远汉 赵世举

    我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几个文明古国之一,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不仅雄踞于过去,而且也泽惠于当今。作为我们伟大民族历史见证的星罗棋布于祖国大江南北地上地下的古文化遗址,不仅雄辩地证明着我们辉煌的昨天,而且也无可取代地装点着我们充满希望的今天。在当今日新月异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如何充分认识古文化遗址的价值,进一步发挥其作用,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课题,颇值得探讨。本文试图以赤壁之战遗址为例,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我国古文化遗址数量巨大,种类繁多,但其基本的价值蕴含则是大致相同的。任何一个古文化遗址都是我们先人历史的见证,活生生地记录着某一历史事实,在生生不息的文化延续中起着无可取代的传承作用。这种传承作用,一是体现在它对某一历史事实的记录上。古文化遗址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可以为我们后人真实地展示遥远的过去,当我们立足于古遗址之中、追忆古代历史之时,即有身临其境之感,往事就会历历在目。它是不朽的文化记录,它承载着过去的文化信息,带至今天,传往后世,绵延不断。二是体现在它又可成为新的文化现象的生长点上。有不少古文化遗址,由于其特殊的背景、影响和价值,人们关注、凭吊它、咏颂它、研究它、开发它、利用它,于是又围绕它生成新的文化现象,又为文化积累增添了新的内容。从而该遗址又成为这种新生的文化现象的重要载体,汇入文化传承的洪流之中,世代相传。

    赤壁作为一个古战场遗址,它记录着这样一个历史事实: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兵二十余万(号称八十万)自江陵顺江而下,追击刘备,刘备孙权联军五万携手迎击,大战于赤壁,曹军失利,退守江北,与刘孙联军隔江对峙。刘孙联军用黄盖之计,“乃取蒙冲战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预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败退。”这场以弱敌强、以少胜多,而且对魏蜀吴三分鼎立局面的形成起了决定作用的战役,在我国军事史上写下了绝妙的一笔。赤壁古战场遗址则承载这一文化信息,流传万世。

    由赤壁之战的重大影响,赤壁遗址广为世人所关注。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探访它、凭吊它,大批文人墨客咏颂它、研究它,留下了从韦昭到李白、杜甫,从苏辙到朱桢、曹雪芹,直到赵翼、秋瑾等人数以千计的诗词、歌赋、书画、镌刻和研究论述,演绎出“草船借箭”、“凤雏献计”、“黄盖苦肉计”、“吕蒙舍子筑城”等很多动人的故事传说,建造了拜风台、凤雏庵、翼江亭、碑碣塑雕等不少人文景观,出土了无以数计的箭镞、弩机、刀、剑、矛、斧等战争遗物,兴起了旅游业和配套的经济开发,尤其是后人又为赤壁大战之地究竟何在而展开了一场千年未决的新的“赤壁大战”,甚至又生出个“文赤壁”来。显然,这些文化现象都是因赤壁之战而生,形成了一个小小的文化圈,赤壁人谓之“赤壁文化”。无疑,它们又为“赤壁”增添了新的文化内涵,这些新的文化内涵又将以赤壁为载体而传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