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代哲学的相关名词解释

 小睡仙 2008-12-13
1.道
2.五行
3.四端
4.化性起伪
5.兼爱
6.执本统末
7.佛性
8.四谛
9.理事无碍法界
道:
天地万物运行的规律,实际上泛指一切真理。中国百科全书解释如下:
原意指道路,后引申为道理,规律。历代哲学家对道有不同的解释。春秋后期,老子最早将道视为宇宙的本原和规律,认为万物由道而产生,道构成了万物的共同本质,道作为普遍的规律,其特点是自然无为。其后,稷下道家以“精气”说明道,对后世中国哲学和医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庄子在继承老子思想的基础上,强调道具有虚无、神秘的属性,形成相对主义诡辩论和不可知论。韩非提出“道”、“德”、“理”的学说,以道为万物的普遍规律,德为“道之功”,理为事物的特殊规律。认为“道尽稽万物之理”。《易传》则有“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和“一阴一阳之谓道”之说。以道为超越现象界的抽象规律 , 认为一阴一阳的相互转化即为道 。宋代 ,各派理学家赋予道以不同的意义,张载以道为气化的过程 ,程朱则以道为理。


五行:
中国古代哲学、医学概念。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古代思想家把这五种物质作为构成万物的元素,以此说明客观物质世界的起源和多样性的统一。

兼爱:
墨子的主要思想。墨子以兼爱为其社会伦理思想的核心,认为当时社会动乱的原因就在于人们不能兼爱。他提倡“兼以易别”,反对儒家所强调的“爱有差等”的观点。他提出“兼相爱,交相利”,把兼爱与实现人们物质利益方面的平等互利相联系,表现出对功利的重视。墨子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攻等主张均以兼爱为出发点 ,他希望通过提倡兼爱解决社会矛盾,这当然只是一种空想 。但他批判了传统的宗法等级制度,在当时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执本统末:
是不是说,抓住了根本也就掌控了细节?呵呵

佛性:
佛陀(即释迦牟尼)之本性,也指可成为佛的潜在可能性,即成佛的因性、种子。人皆有佛性,但由于烦恼无明覆障,所以得通过修行而显发佛性。

四谛:
即苦、集、灭、道四谛。这是佛陀证悟并晓示世人的关于人生真实状况的价值判断及其解脱道路的真理。谛,即真理义。所谓四谛,即:①苦谛。说人生存在的本质为苦,这包括肉体的精神的痛苦,和生命中永远无法满足的企望,追求,必然遭受的挫折,以及关于生存的焦虑。佛教总结有8类苦。②集谛,又称习谛 。具体指业与惑 ,它们是人世痛苦的根源。在如何说明这种苦因的作用过程中引出佛教的十二因缘论。烦恼及烦恼增上所生业可以说是有情众生在生死中流转的原动力。简言之,烦恼及业是生存于痛苦现状中的根本因。③灭谛。揭示世间诸苦可以断灭,因而造成生死轮回的十二因缘的锁链是可以打破的。灭谛可以导向一条清净的超越性的存在,称为涅盘。④道谛。它揭示出断灭惑业及烦恼,趣向涅盘解脱的清净行,这就是八正道。八正道是唯一可以超脱世间因果而出世间的途径,它自身就包含了知苦、断集、证灭、修道的全过程。

法界:dharmadhātu
法,泛指一切事物现象,其梵文字根 dhr 便有轨执、集起的含义,即足以保持自身以成一类别;界,则有保有界限,相互区别的含义。法界可简言为范畴分类。其具体内涵随不同语境或佛教宗派学说体系而大致分 3 类:①狭义的法界指十八界中最后一类,即一切可以成为意识所缘的对象境界;②广义的法界可以指一切事物现象,从此意义上讲,整个十八界均在此范畴内;③在佛教诸宗派中,法界又往往成为事物现象的本源、本质或本体 ,这样它便等同于真如、如来藏、实际、实相等,如华严宗的一真法界等。佛教各宗对于修行次第、对众生从迷到悟各层次的存在状况又都以法界名称,各有范畴体系,如华严宗之十种法法界及人法界,天台宗之十法界等等,其所指需具体而论。
参考资料:中国大百科全书金山简明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