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社会性软件在个人知识管理中的应用

 小荷才露尖尖角 2008-12-18

  [摘要] 个人知识管理能力成为信息时代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社会性软件在提高人们网络交流能力的同时能够促进个人知识管理。本文将简要介绍社会性软件与 个人知识管理,从三个纬度分析社会性软件在个人知识管理中发挥的作用,提出如何利用社会性软件促进个人知识管理。
  [关键词] 社会性软件;知识管理;个人知识管理

  社会性软件已成为网络环境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但它在个人知识管理方面的应用还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我们应科学认识社会性软件,充分重视个人知识管理,利用社会性软件促进个人知识管理,不断提高网络环境下的个人竞争力。

  一、社会性软件

  社会性软件在英语中一般称为Social Software、Social Network Software或Social Networking Software and Services等。William Davies指出社会性软件是指任何可以促使团体或者社群沟通和写作的软件。毛向辉认为社会性软件是“个人带着软件成为社会网络的一部分”。庄秀丽将社会 性软件的内涵概括为三点:(1)社会性软件首先是个人软件,是个人参与互联网络的工具;(2)社会性软件构建的是社会网络,这种社会网络中包括弱链接 (week ties),也包括强链接(strong ties),不同的链接关系在不同的时候所呈现的社会价值是不同的;(3)社会性软件是个人主体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社会性软件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至今人们没有给它一个统一的定义,但它在同一时间阶段内所指称的对象范围大致相同。从早期的社会性软件 Email、Chatrooms、Usenet newsgroups、BBS等,到近几年盛行的MSN、QQ、Blog、Wiki、SNS等,虽然它指称的对象范围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扩大,但它始终强 调的是网络环境中人类的交流与信息的共享,在它的推动下互联网范式进行了转变,“人机对话”转变为“人人对话”,社会性软件成为网络社会的纽带,它所带来 的价值正日益体现。

  二、个人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的概念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管理学领域,它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模式变革的方向,通过知识管理企业能够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 可持续发展能力。知识管理是新生概念,人们对它的定义不尽相同,但通常我们所说的知识管理指的是组织的知识管理,是指一个组织整体上对知识的获取、存储、 学习、共享、创新的管理过程,目的是提高组织中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提高组织的应变能力和反应速度,创新商业模式,增强核心竞争力。
  但是知识管理绝不能脱离个人知识管理(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对组织来说,个体是组织的细胞,个体知识是组织知识管理的出发点,组织知识管理能力的提高建立在组织成员强有力的个人知识管理能 力之上。对个人来说,个人知识管理能力成为一个人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正全面进入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和知识呈指数倍增 长,通过网络我们能获取海量的信息,同时面对海量的信息我们会产生困惑——生活在信息的海洋中,却忍受着知识的饥渴。因此如何从海量的信息中获取知识、组 织知识、传播知识、转化知识、创造知识、表达知识对个人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个人知识管理应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由于视角不同,人们对个人知识管理的定义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甘永成从e-Learning的角度认为“个人知识管理是用计算机技术、 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帮助个人有效地管理飞速增长的信息,是把个人认为最重要的且将成为个人知识库的信息进行整合的框架,它为那些零散的、随机的信息转换成 可系统利用的和可扩展的个人知识提供了一种策略”。有人认为个人知识管理的实质是“帮助个人提升工作效率,整合自己的信息资源,提高个人的竞争力”。
  笔者认为,个人知识管理是综合利用各种手段和技术对相关知识进行的一系列操作,这些操作能促进知识整合在个人的知识框架中、促进个人知识的 生成或帮助问题的解决。个人知识管理与个体的学习不同,学习的目的强调能力的获得和自我超越,知识管理的目的强调问题的解决和个人竞争力的提高。

  三、社会性软件在个人知识管理中的作用

  1.社会性软件促进不同种类知识的管理
  个人知识管理无处不在,其管理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专业知识、兴趣爱好知识、灵感知识、人际网络知识等,社会性软件能够在以上领域内容的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利用社会性软件我们可以方便地获得和整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兴趣爱好知识,利用RSS订制相关的信息,加入BBS论坛、QQ群、博客群、 Wiki群等,我们能获得大量的相关知识,同时利用这些软件我们能够对获得的知识进行记录与管理,如通过Blog构建个人知识库,按类别存储相关知识、收 藏各种资源链接。
  灵感是一个人在特定情境下产生的不稳定、不成熟、稍纵即逝的想法,这些想法有可能具有很大的价值,灵感知识是个人知识管理中的重要对象。首 先,社会性软件的交流共享功能能够激发灵感知识的产生,思想的碰撞容易产生智慧的火花,别人的一句话也许能激起你内心深处一些模糊的观点。其次,社会性软 件能帮助我们对灵感一类的知识进行及时管理。如Blog、Wiki等社会性软件可以用来随时记录我们的灵感,在我们将灵感进行记录时,不稳定、不成熟的想 法变得具有条理性和系统性。另外,别人对我们呈现在社会性软件上的灵感进行阅读后还可能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从而让灵感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提升,变成真 正有价值的知识。
  在现实世界与网络世界中我们会结识许许多多的人,这些人当中不乏我们的良师益友,他们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与资源,利用好这笔财富与资源是我们 提高社会生存能力不可或缺的。利用社会性软件我们能够与这些人建立并保持某种联系,并且能够对他们进行方便的管理,例如QQ、优友地带、 Friendster、linkedin等社会性软件为我们提供了交友的平台,且便于进行好友管理,Blog和Wiki一般也提供好友链接,方便我们对好 友进行分类管理。
2.社会性软件促进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相互转化
  个人知识管理的内容很丰富,但从管理内容的性质上来看,可分为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显性知识通常是指那些外显的,容易被人们所获得和复制的结 构化知识,隐性知识是指那些内隐于人脑中,难以获得和复制的非结构化的知识。日本管理学家野中郁次郎(Nonaka)和竹内光隆(Tadeuchi)认为 知识的产生过程就是知识在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相互转化中形成的一个不断增长的知识螺旋。社会性软件能够促进个人显隐性知识的相互转化。
  BBS、Blog、Wiki等社会性软件能够帮助我们表达隐性知识,通过这些社会性软件我们能将一些内隐于头脑中的零散混乱的知识进行系统 化整理,如在这些工具上发表自己的观点,这些观点在某种程度上就是隐性知识显性化的结果。同时这些工具等社会性软件能够帮助我们复制、引用和管理显性知 识,因此社会性软件能够帮助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
  社会性软件中存在着大量的显性知识,在对这些显性知识的阅读、整理过程中我们会将相关知识整合在自己的知识框架中,同时产生相应的隐性知识,从而使显性知识转化为隐性知识,达到知识的内化。
  从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是个人间分享隐性知识的过程,主要通过观察、模仿、亲身实践等形式进行,在网络环境下通过社会性软件创造的虚拟社 区,为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提供了环境,ICQ、QQ、MSN等及时通讯软件增强了人们之间的交流,交流是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转化必不可少的环节,结 合现实生活中的活动,社会性软件在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中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社会性软件促进个人知识管理主要流程的进行
  个人知识管理是由一系列流程组成的,这一系列流程具体包括哪些人们还没有达成共识,但知识获取、知识共享、知识创新是这一流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利用社会性软件我们能在信息的海洋中方便快捷地获取所需的知识,通过网络人际关系,在相关BBS论坛、QQ群提出问题进行请教,我们会得到许 多相应的答复,利用360Doc个人图书馆、365key网摘等社会性软件我们能随时保存网络中发现的有用知识,社会性软件E-mail的作用也不能小 觑,比如我们想了解有关美国AECT的最新最权威的相关信息,我们可以通过E-mail与AECT或协会成员直接进行联系。
  社会性软件强调人类的交流与知识的共享,强调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加上它的简单易用,几乎每个人都可以利用它表达自己的知识,与大家进行分享,其在知识共享方面的作用显而易见。

  四、如何利用社会性软件促进个人知识管理

  社会性软件在个人知识管理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但是社会性软件是网络环境中个人知识管理的工具,工具不能代表人本身,人是知识管理中能动的关 键性要素,如果不能好好地利用这些工具,我们可能愈加迷失在信息的海洋中,浪费宝贵的时间。因此如何利用社会性软件促进知识管理是我们面临的现实问题,笔 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我们利用社会性软件促进个人知识管理的能力。
  1.转变意识,科学认识社会性软件
  工作学习中人们会遇到许多问题,此时人们习惯于面对面地请教别人,而往往忽略网络这位好老师,即使是向网络请教常常也会感到无从下手。社会性 软件通常被人们当作是娱乐消遣的工具,很少被应用到个人知识管理领域。要利用社会性软件促进个人知识管理,首先要转变旧有意识,树立一种新意识——社会性 软件能够促进我们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然后科学地去认识一些社会性软件,了解它们的特点,找出并合理利用其能促进个人知识管理的功能。
  2.对知识进行及时的归纳整理
  我们在网上或现实世界中会随时发现一些有价值的知识,如果不进行及时的归纳整理这些知识就会流失或者变得杂乱无章降低了可用性,我们要养成及 时归纳整理这些知识的习惯,利用社会性软件Blog、360Doc、365key等及时对这些知识进行保存和管理,定期对个人知识库进行整理。
  3.使用社会性软件要具有一定的目的性
  在信息的海洋中,有太多的东西吸引着我们的注意力,如果不带着一定的目的去使用社会性软件,我们可能会迷失方向,浪费大量时间,带着一定的目的使用社会性软件能让我们更有效率地进行个人知识管理。
  4.利用社会性软件建立并管理好知识结点
  在知识体系结构中具有一些关键的点,通过这些点我们能够获得大量其它相关知识点,这些点叫做结点,一个掌握了大量资源的知识工作者是一个结 点,一个包含了丰富资源链接的门户网站也是一个结点,利用社会性软件如Blog、Wiki的相关链接对相关结点进行记录管理,可以帮助我们方便有效地进行 个人知识管理。
  5.培养奉献精神与共享意识
  在我们通过社会性软件获得知识的同时要发扬奉献精神,对网络中的其它个体进行指导和帮助,奉献自己所拥有的一些知识与资源。其实在利用一些不 加密的社会性软件进行个人知识管理时,你的一些知识已经为大家所共享了,但是要建立稳定、有效的人际关系网络必须要进行更深入的交流,有时要主动地帮助别 人,在你共享自己的知识时,知识量只会增加不会减少。萧伯纳曾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如果两个人进行交换,每个人还是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种 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如果两个人进行交换(交流),则每个人就会具有两种思想。这里的思想可看作是广义知识的一种表现形式。利用社会性软件进行个人知识管 理需要具有奉献精神与共享意识。
  6.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在使用社会性软件的同时,我们应该知道社会性软件不是万能的,在个人知识管理方面它也具有一些缺陷,比如获得的知识的可信度和版权问题。由于 社会性软件具有个性化与很强的共享性,一些知识的可信度有待商榷,其最初来源也难以确定,我们要具有一定的批判眼光。另外,社会性软件发展迅速,其种类越 来越多,我们不可能去使用所有的软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和爱好选择使用合适的软件,科学地认识它们,使其发挥在个人知识管理方面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庄秀丽.拥抱2004社会性软件年[J].中国电化教育.2004.5
  [2]王德禄.知识管理的IT实现——朴素的知识管理[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3.4
  [3]甘永成.e-Learning环境下的个人知识管理.中国电化教育[J].2003.6
  [4]纪利群,王恒山.知识型企业中个人的知识管理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5.4

  [作者简介]
  宋飞,南京大学网络化学习与管理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The Application of Social Software in 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SongFei
  (Institute for Digital Learning and Management of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210093)
  【Abstract】 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is essential for the success in an information age. Social Software not only improves the networking intercommunication but also facilitates 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This article discusses Social Software and 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briefly, analyzes the functions of Social Software in Personal Knowledge from there dimensions, and puts forward how to make use of Social Software to facilitate 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Keywords】 Social software; Knowledge management; 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