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美胡蝶飞西天

 小元帅 2009-01-04

 胡蝶照片34

 

今春,一个风和日丽的傍晚,

在上海市杨树浦林荫下

徘徊、流连、沉思冥想。

这里就是胡蝶生长的地方啊!

 

夕阳中晚霞分外灿烂,

一朵彩云飞来,如同凤蝶,

翩翩漫舞在黄浦江上空。

这不是胡蝶的梦魂归来了吗?

胡蝶,把她最美丽的形象

投射在故乡的晴空,

投射在我们晚辈的脑海里。

永远的、最美的胡蝶!

   

  胡蝶的酒窝为世上最美的酒窝

 

 

 初出茅庐

 

 

 

         

红极一时的电影明星胡蝶

(这是上海王开照相馆去年发现的老照片,上水彩的)

 

   

她16岁时,成为我国第一家电影学校——上海中华电影学校的第一届学员;

她20岁就主演第一部成功的武侠片《火烧红莲寺》(1928年),轰动全国及南洋一带;

她23岁主演了我国第一部有声影片(蜡盘配音)《歌女红牡丹》(1931);

她的杰作《姐妹花》在我国首次一身兼扮两角(1935);

她还是我国第一届(1933年)观众投票选举的 “电影皇后”,并在此后两年中连续当选,成为中国电影史上唯一的“三连冠”影后。

 

她又是中国第一位走向世界的女明星,1935年她同梅兰芳一起,作为我国第一个电影代表团成员,参加莫斯科电影节的活动(纪念苏联电影诞生15周年)。

回国后,胡蝶与热恋了几年的潘有声举行了婚礼。

 

胡蝶照片40

胡蝶、潘有声结婚照

 

 

但是日寇铁骑践踏了她的银色美梦!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12月上海失守,明星影片公司毁于战火。胡蝶全家逃难到香港。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侵略军占领香港,当时33岁的胡蝶已是两个儿女的母亲了。日军“报道部”(宣传部)艺能班长和久田幸助两次闯进胡蝶家里,动员她同日本合作拍片,均遭到拒绝。和久又提出请她到东京作客,拍摄艺术记录片《胡蝶游东京》。她坚决不干,假装怀孕,再次摆脱日方纠缠。

 

 

上世纪30年代,胡蝶着凤仙装的造型。

 

    胡蝶为逃避迫害,将贵重物品托友人带走,在国际红十字会帮助下,一家人化装逃出香港。经广州、桂林等地,辗转数千里,抵达重庆。此后寄人篱下,茹辛含苦地熬过4年艰难岁月。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胡蝶一家满怀喜悦回到上海,暂居著名影星徐来家中。1946年她返回香港。在香港主演《春之梦》、《某夫人》、《锦绣天堂》等片后,暂别影坛,辅佐丈夫潘有声从事经营。6年后,潘有声病逝。

    1959年她51岁时,又回到阔别10年之久的电影界,为邵氏影业公司主演《街童》、《苦儿流浪记》、《两代女性》、《后门》等片。

    1960年《后门》一片获第七届亚洲电影节最佳影片金乐奖,胡蝶获最佳女主角奖,同年此片获得日本文部大臣的特别最佳影片奖;

    1986年获得台湾电影金马奖特别奖。

      胡蝶.jpg

                                      1966年胡蝶58岁

 

      1966年胡蝶58岁告别影坛后,最初9年基本上是在台北度过的。

      两个儿女一天天长大,先后成了家。女儿和女婿去了美国,儿子和儿媳去了加拿大。

      胡蝶单身一人由娘姨(保姆)照顾住在台北。她经常出席社交活动,并不寂寞。儿女们出于对母亲的孝敬,多次催促她前往北美居住。 终于,1975年胡蝶67岁时移民加拿大温哥华,更名为“潘宝娟”,与儿子儿妇共同生活。“潘”是她的夫姓,“宝娟”本来就是父母为她起的乳名。

中国大陆自改革开放后,她很想回大陆看看,1984年她在老同事的信中说:

“我很想念祖国,想念家乡;但因年岁关系,力不从心,不适宜远行。”

 

1989年4月23日,胡蝶临终前,对身边的人们微笑说:

“胡蝶要飞走了。”

1995年纪念世界电影百年、中国电影90年,追赠胡蝶“中国电影世纪奖”。

 

【附录】胡蝶最后的消息

 

1988年冬,加拿大政府组织了一次为温哥华几家医院筹款的义演活动,我国大陆与香港的演员:六小龄童、陈力(电视剧《红楼梦》插曲的女声演唱者)、成龙、谭咏麟、张学友、邝美云、郑裕玲、温碧霞等均应邀参演。六小龄童一直很崇拜影后胡蝶,听说胡蝶就住在温哥华,就很想趁此良机,去拜访胡蝶,所以就向陪同的人表示了自己的心愿。这让陪同人士感到很为难。因为当时已80高龄的胡蝶一般不喜欢别人去打扰自己“老来独爱静”的恬淡生活,她似乎只在家里接待过王丹凤等少数影友。但在六小龄童的诚意相求之下,他们愿意试着去说说看。六小龄童以为是没有什么希望的。

说来也巧,也算是猴缘吧。由电视台直播的义演中,六小龄童演了《西游记》的片段,引起轰动,为答谢如痴如醉的热情观众,他又将一大摞自己的传记和画册分赠大家,最后,又取出一根精美的小金箍棒,结果,这件吉祥物正巧为胡蝶的儿媳陈比莉所得!此情此景,让荧屏前的胡蝶感动得喜泪盈眶。儿媳回家,就将小金箍棒送给了属猴的婆婆,胡蝶十分高兴,就欣允和六小龄童见面,时间是12月3日之夜,在胡蝶住处二楼书斋。六小龄童看见书斋的摆设清雅古朴,壁间还悬有一篆书横条,是艺友“凤子戊辰春”所书,写的是北宋周敦颐《爱莲说》中赞颂莲荷的名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胡蝶衣着朴素,容颜白皙,和蔼可亲地欢晤了六小龄童这位谦恭可爱的后生。在近两个小时的倾谈中,胡蝶风趣地说自己有两个酒窝,是“美人窝”,又说六小龄童下颌有个“槽”,是“美男子的标志”,六小龄童一听这一“闻所未闻”的说法,顿时就乐了!胡蝶还提到六小龄童的父亲六龄童,说她在香港时看过六龄童演的戏曲电影《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蝴蝶谈吐柔雅,说她身居外邦而心系神州,每天必读国内有关报刊,对影坛故友赵丹等的逝世,深感惋惜,亦常为中国的影视成功地走向世界而快慰十分。临别前,胡蝶还特偕六小龄童留下了这张珍贵的合影(蝴蝶于1989年去世,此影堪称“绝响”),又以自撰的《胡蝶回忆录》一卷签赠远道而来的祖国亲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