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先锋网】首家报道评述“大史记”现象——

 昵称85772 2009-02-03

 


文化先锋网】记者综合述评 近来,风行一时的“大话”之风出现了风向偏转,一种被称之为“大史记”的影像作品开始在互联网上流行。有文化观察家认为,“大史记”的流行,是“大话”文化的延续,表明“大话”文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创造性的阶段。
目前,被称之为“大史记”的影像作品主要有三种,第一种叫做《大史记》,大约出现于2001年底,盛行于2002年初,传播最广。由于后来出现了其他类似作品,故网络上习称其为“大史记1”。被称之为“大史记2”的原名《分家在十月》,又称《讲述电视流氓自己的故事》。该作品表明作于2001年7月,但实际在互联网上出现的时间估计不会早于2002年3月,风行于2002年5月。此外,据称还有“大史记3”,但记者目前尚未见到。
这些被称之为“大史记”的影像作品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以已有的电影文件为母本,加以重新剪辑和配音,构成一个全新的故事。
《大史记》标明名为“黑冰制作、小宝传播联合制作”,是作为2002年贺岁片出笼的。其内容是将《鬼子来了》、《霸王别姬》、《荆柯刺秦王》、《有话好好说》等当代流行电影以及《董存瑞》、《苦菜花》、《智取威虎山》等革命电影的片断巧妙地组接在一起,讲述了一个当下的故事。其戏谑和反讽的意图十分明显。
《分家在十月》的母本取自两部前苏联经典革命影片《列宁在十月》和《列宁在1918年》,这两部影片曾经影响过几代中国人。《分家在十月》讲的是中央电视台评论部闹分家的事,制作者将影片中的人物分别安上了中央电视台评论部的工作人员的名字,而且恰如其分、惟妙惟肖地表现了这些人的性格和语言特征。整个剧情充满了调侃和尖刻的嘲讽。也许是因为涉及真人真事,该片没有署名。
相比之下,《分家在十月》的制作显得更为精良,看上去像是出自专业人士之手。该片在剪辑、配音、口型、音响效果、台词脚本以及剧情组接的完整性等方面,均极为考究,效果极佳,堪称经典之作。如果没有相当的专业水平和制作器材,很难达到这种效果。
有文化观察家认为,“大史记”在文化特征上属于“大话文化”的变种,它的出现,表明“大话文化”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大话文化”的最初阶段是对电影《大话西游》的迷恋和模仿,接下来是在互联网BBS等媒体上以大话的方式来瓦解经典文化和互相逗趣。但这两个阶段的“大话”,均缺乏真正的原创性。也许是由于这种原因,自2001年下半年以来,风行一时“大话”逐渐减弱。“大史记”的出现,使得“大话”有了全新的表现手段和发展空间。尤其是像《分家在十月》这样的文本的出现,表明大陆的“大话文化”已经发育的相当成熟,完全可以跟其他媒质的原创性文化形式相媲美。
“大史记”有着“大话文化”的基本特征:对经典文化母本的形式篡改和主题偷换,以戏谑性模仿的方式,瓦解母本的意义。跟“大话文化”的“原典”《大话西游》不同,“大史记”更具有民间色彩和大众参与性;跟BBS跟贴不同,“大史记”更具有表现力和原创性,也更便于传播。随着计算机影像处理技术的普及和完善,“大史记”的方式显然会更进一步发展。可以断言,“大史记”激活了逐渐陷于衰颓的“大话文化”,为“大话文化”开拓了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