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博士是一位成功的父亲。除了自己卓越的NLP传播事业外,还有三个优秀的儿子:大儿子在美国威斯康新洲大學 (UW) 就读博士;二儿子在美国南加州大学 (USC)攻读电脑博士;并获得 USC 的4年奖学金,约值港币 $100万元;小儿子亦是以全A成绩获美国加州大學 (UCLA) 录取,並获得每年約20万的奖学金。鲜为人知的是:这份漂亮的人生画卷后面,记录着张博士一度濒临失去儿子的爱的曲折故事,从父子困境中走出来的张博士,有了更深刻亲子经验。那么他是如何将三个孩子变成厌学顽童,又将他们培养成为留美的博士?其中的故事耐人寻味,四天三晚的学习,给予我们太多的启发和思考,而这些不仅仅是让我们学会更好地教育孩子,更是我们成人一次内在的心灵成长之旅。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我们每个人内在都有一个"内在的孩童",那个潜藏在深处的,是另一个版本的"我",我们的体魄长大成人,我们能挣钱,能体面的生活,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必然成为"大人",在无数次课堂的个案中,我们发现很多早已为人父母者,其内在的自我仍然处于儿童或少年时期,成长经历中的一些突如其来的禁令与呵斥,让内在自我,在潜意识本能的保护与包裹下,一直就停留在那个瞬间,直到今天。
张博士说:"我们的行为是由别人和环境塑造出来的,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得到蝴蝶,重点不是捕捉蝴蝶,而是在于建设一座美丽的花园,吸引蝴蝶的到来。" 蝴蝶的失去,是她的绝情呢,还是花园的荒芜? 孩子自诞生后,一个新的生命来到这个世界。对于近乎完美的存在,如何雕琢他成为一个幸福成功的人,说实话,我们这些为分别、执著、妄想迷雾层层遮盖的成人,真的显得很无知甚至很愚蠢。很多不经意的语言,有口无心的话,包裹着思想病毒,直接植入在孩子的内心深处。也毒害着孩子生长的环境。比如说: "走开,别烦我!" 张博士在课程中讲了一个案例:香港某个父亲,工作在大陆,但他很爱自己的家人,每个周末都飞回来和家人过周末。某个周日,一家人在公园玩,大陆工厂发生了一些事情要求他马上返回,这位父亲很生气,在电话里面几乎吵起来,这时小女儿张开双臂跑过来,天真地说:爸爸,抱抱!然后就抱着爸爸的大腿…… 这位父亲还在生气地打电话,只见他一下推开女儿,很愤怒地大声说:"走开,别烦我!" 先处理好情绪,再处理事情。爸爸妈妈们,这样随意的一拨,你知道拨走了什么吗?通过反射,孩子马上接收到自己不好,自己是不受爸爸喜欢和接纳的,爸爸不爱自己,不是爸爸不对,是我自己的不够好!心理学上毒害最强的三大信念:无助、无望、无价值,很短时间你就催生了"无价值"。 "别乱跑,别撞坏了东西!" 这句话是我们经常说的,而且是子子孙孙说了好多代,我们仔细去玩味这句话,它隐藏或预设的前提:你跑,一定撞乱东西。它的暗示或指向:你跑,去撞坏东西。在这样一些发生在潜意识指令作用下,孩子很容易就撞坏东西,这反过来又证明父母是多么正确!孩子天生是信任和爱父母的,孩子本能会做些事情去证明父母是对的。这同时也反射了孩子的无能与无知,慢慢腐蚀着他们的自我价值感。
不当比较,杀死孩子! 张博士说:看看"比",是两把"匕首"的"匕"组成,当我们在做不当比较时,就像将两把匕首,一刀插在别人胸口,一刀插在自己胸口上。孩子幼小的心灵是脆弱而敏感的,"××家的孩子,读书也好,钢琴也谈得好,真是争气!"这样的话一说出口,孩子就自动会补充下面的部分:我读书不好,琴也不会弹,我不争气,我没用!人家都比我好! 当孩子相信这样的有毒信念后,很多能量和天才就被锁住了,将过早地告别天真可爱,变得胆怯而自卑,封闭在自我的世界中,以求保护自己。往往这时,父母会雪上加霜:你看人家的孩子,多大方,多可爱,你怎么这么没用…… 诸位,这是发生在我身上的真实经历!童年的美好时光,是在没上学之前,没有父母管束的时候,我就像一直快乐的小鸟上下飞翔在乡间田野。自从上学后,恶梦就开始了…… 我想,和我类似经历的朋友是大有人在的。只是今天,我祈祷,让这种愚蠢的比较永远消失,不要再传下去了…… 只是我要说明,张博士在课程中并不是否定比较,只是要求我们要聪明地学会比较,让自己的现在和过去比较,只要越比越能提高孩子的状态,就可以比。比如孩子说:我骑不好单车,一骑上去就摔下了,我不行啊!这里如果能巧用比较,效果就完全不同了:宝贝,我记得你第一次上车,不到5米就摔到了;第二次,你骑了10米才下来;第三次,我看到你骑了20米才没有成功,你看看,你不是一路在进步吗? 换成你是孩子,你会是什么感觉! 如果我们随便说一句来回应孩子:单车不会骑?算了,别骑了,玩其它的吧!知道后果是怎样的? 小改变,大收获! 已经发生的,我们不能改变;但未来,我们能把握。改变,是时候了! 改变,其实很简单,只要父母做出改变! 知易行难,那是因为没有方法;当我们有了方法,就很容易了。NLP,就是研究我们语言结构和内在情绪反应之间关系的学问,其核心是模仿卓越人士的思维模式、语言模式,带领我们走向正面和积极,走向持久的改变,获得幸福和快乐。 每次亲子课程,我都被一种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挚爱深深裹挟与冲击,让我热泪盈眶。为了让这份人间大爱更加圆满,更加充满灵性的光辉。或许,我们该学习一些表达爱的方法和技巧。 爱的动机永远不会错,错的只是我们的方法不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