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競爭力的探求-蔡明介-科技管理的核心理念與策略、戰術-April 27, 2008

 robertli2008 2009-02-06
競爭力的探求-蔡明介-科技管理的核心理念與策略、戰術


聯發科的經營理念集中在人才、創新、全球觀三個面向,這些經營理念在前一篇已介紹過,不再贅述。但聯發科的願景中,蔡先生覺得最重要的就是「創新」。

"所謂的創新,是要先有一個新穎性(newness),這個新穎性可能是一種產品(product),也可能是一種製程(process)、服務(service)或做生意的方式(a new way of doing business)。而且,最重要的還是在創造價值,如果只是一種新觀念或是新發明,但沒有創造出任何價值,那麼也不能稱為創新。像晶圓代工、IC設計公司,前者提供別人沒有的生產服務,後者努力開發新的產品滿足客戶的需求,這些都是創新。"

"另外在最高策略指導原則「即時提供最佳的產品及服務」,「即時」這兩個字特別重要。以前,台灣廠商被認為只能做到跟隨領導品牌的角色,一般人也認為最早切入市場(first to the market)很重要,但事實上我們發現,誰最早達到經濟規模(first to the scale)才是最重要的。而且,觀察很多世界一級大廠的發展腳步,它們都是很大的系統廠商,因此有很多產品線都是很早期就進行研發,可是,卻通常在S曲線的一半或甚至三分之一時,就退出市場,但是台灣廠商卻可以從中段以後就全部通吃,從成長期到成熟期後都是台灣廠商的天下。"

"小公司必須發揮彈性優勢,大公司有時候因為產品線太多,無法集中力量,這時候小公司型態的台灣廠商反而具有優勢,因為策略非常集中,又有小公司積極進取的精神,因此可以扳倒這些大巨人。科技產業不斷有新公司挑戰既有在位者獲致成功的例子,道理亦在此,這種現象有個名詞叫在位者的詛咒(incumbent's curse),也是科技產業有意思的地方。從CD-ROM的發展過程中,我覺得台灣廠商要非常務實,因為我們不是大公司,沒有太多資源去做早期階段的研發,尤其是在早期訂產品規格的階段,台灣廠商實在很難參與,因為那些都是至少要花五年以上的事,台灣不要好高騖遠,即使是在S曲線的中段才切入,只要掌握好技術、彈性及效率,不見得扳不倒大巨人。

"但隨著公司成長,切入的時間愈來愈早,挑戰也愈來愈大,這時本身條件可能有所不足,環境因素也愈來愈重要,因為在通訊領域,台灣廠商的競爭力還不強,因此會更強調人才及全球觀,因為只有吸收更多人才,並且充分利用國際性資源,才能在新產品線中爭取到更大的競爭力。"

"鞏固核心事業與追求永續成長--對於任何公司來說,最大的挑戰永遠都是「如何維持不斷的成長」,不過很多公司在進行多角化後,卻不見得可以維持成長率,反而出現了更大的問題,最主要的是企業沒有注意到核心競爭力的問題。根據資料統計,過去十年來企業獲利如果扣掉資金成本,在五百大企業中,大約只有八分之一的公司,其複合成長率能過超過12%。而在這八分之一的公司中,78%的公司都是只有一個核心事業,只有17%以上的公司有兩個以上的核心事業。"

"最好的擴充方法是,新的核心事業可以強化原有的競爭核心,新的核心事業應該和原來的核心處於鄰近領域(adjacent area),。而且要像樹的年輪一樣,從中心一輪一輪不斷地向外成長,如此才能充分利用過去的核心,追求進一步的成長。"

關於"競爭力的探求",共整理出三篇我認為較精華的內容,但其實全書還有很多不錯的觀念,不免有遺珠之憾。另外,書後的參考書目,很多都是管理相關的經典之作,可當做延伸閱讀很好的參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