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汽车相对论 我眼中的尺度和可靠性

 昵称90415 2009-02-15

http://auto.tom.com 2004年01月07日 11:44来源:TOM 汽车★大火锅★

TOM原创

先看一个民意调查结果,这个是在德国做的,结果不重要,我们完全可以忽略它,就像我们可以忽略在日本做的调查结果一样--必定是本地车更受欢迎。

  我们从中能看到什么呢?我们能看到的是,综合评价一个汽车的指标体系有多少,换言之,汽车的“质量”是如何评价的。

  不管有多少个指标,总体分类不外几种:1安全性类、2经济性类、3操控性舒适性类、4审美类、5炫耀性消费、6社会责任感、7品牌感情等附加心理类。这几方面的综合,构成了我们心目中对汽车的评价,对于一些人而言这个的比例更大些而对于另外的人未必。比如环保,这个指标在欧洲人心目中的分量要远大于中国人。而在日本,经济性则是多数人压倒性的要求。越是高端产品,经济性(性价比,油耗,维修费用,二手价格等等)越不重要;反之经济性就越重要。

  在中国,5基本上只剩下的“排场”“豪华”等炫耀心理,1基本上随价格成正比,4仁者见仁,剩下的2和3就是不同的人不同的选择,这也是为什么在中国,我们的选择和美国这样的市场存在非常大的差异的原因之一。

  当汽车广义上的“质量”包含这么多因素之后,我们很难说什么的车的质量是最佳,因为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定义,而我们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把“质量”简单的等同于“可靠性”。所以美国人可以说凌志的质量最佳,宝马、保时捷的质量不如凌志,奔驰尤其差劲,几乎快堕落成美国车了;但是德国人完全可以认为明明是宝马的质量好,虽然他们也承认凌志的小毛病少于宝马,维修次数少于宝马,但是不一样啊,凌志的底盘和车身刚性达不到宝马的水平啊,转向精确性和侧倾以及极限状态的控制都不如宝马啊,公路上变线超车不如宝马坚定有力啊等等。这是因为大家的“尺子”不一样。

  这部分总结出来一句话:鞋子好不好只有脚知道。每类人群都有自己的尺子。

  接下来再讨论可靠性的问题,大家都知道纯机械的东西不谈会磨损会高温变形这类耐久性的问题,其可靠性是无可匹敌的,压下杠杆的一端,必然弹起另外一端,其可靠性可以算100分;电子设备呢,就差一些,基本上我们可以确定一个反相电路输入一个正信号的时候会输出一个负信号,但是并不是100%有把握,尤其是电路比较复杂的时候,可以算90分;电脑软件呢,就更别说了,一个复杂的程序,几乎100%会存在一些小的问题出现,可靠性就差多了。

  随着功能的先进性的提升几乎必然伴随着其可靠性的下降,当然这两个方面是不成比例的,不然人类也不要进步了。

  说到车,日本车在技术上很保守,尤其是电脑自动控制的应用。德国车从很久以前就使用行车电脑,can-bus控制总线等等,日本车还是用传统的电子化方式控制,可靠性要好的多。

  但是汽车电脑化是必由之路,日本车早晚也要走上这一步,尽管德国车已经趟路提供了很多经验教训,但是肯定日本车也不会简单的跨过这个磨合期的,那时候我们再来看日本车的可靠性也许能提供更多印证。

  有的朋友说,nissan也有一款车很先进啊,行车电脑一点都不比idrive差,nissan这款车电子技术上去了,那可靠性还能保持凌志的水准吗?

  这两年,是凡可靠性排名最靠前的,一定是电脑技术含量低的。汽车控制目前多数都顺利完成了电子化,但是电脑化就很少了,但是这又是未来汽车必须的东西,比如智能交通、车间网络通讯、远程控制等等。

  电子化自动控制基本上没什么问题了,在工业上广泛使用,而基于工业电脑以及操作系统实现的电脑化自动控制目前还不很可靠,包括audi mmi, bmw idrive等等在内的车载操作系统目前都只敢用来控制舒适性和娱乐性设备,

  而象方向盘、刹车等致命的控制,现在所有的车都不敢放弃最最原始的也是最最可靠的机械连接方式(加上助力而已,如果助力失灵,机械连接还在)

  现在大家一致的策略是,最要命的部分,一定使用最可靠的(机械的或者机械+电子辅助的),稍微放松一些,关键的环节但是不会出人命的部分,可以多用电子化设备,而舒适性娱乐性的环节,不妨多用一点新技术。

  德国车近年来出了很多问题,包括新出的bmw7趴在路上,以及不计其数的小毛病(电脑死机,电窗无法操作),但是没有出过致命性的问题,而可靠性一向名列前茅的日本车,雅阁的高速下变速箱解体事件其严重程度比点火线圈可就危险了。

  说穿了一句话,先走的人必定多摔跤,但是早起的鸟有虫吃。

 
  说一句题外话,有些事情是客观规律,不管是以精工著称的德国人还是以敬业态度著称的日本人,都一样逃不过去。日本的火箭屡战屡败,跟中国的显赫成就形成鲜明对比,不是因为日本人技术不如中国,工艺不如中国,态度不如中国,质量控制体系不如中国,而是主要因为日本比中国,缺少了几十年的学费付出和经验积累,还因为日本采用的技术太先进而不够可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