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工薪族买车 别去苛求那虚无的喝彩

 昵称90415 2009-02-15


  上个月朋友结婚,我开一辆桑塔那2000花车,这部车的职责是专接娘家女士的。10多辆接新娘的花车在繁忙的佛山市区街头缓慢行驶着。这时,前面的十字路口驶出一白色宝马,宝马车在珠江三角洲并不罕见,然而此时尽管我的车内放着颇为强劲的摇滚音乐,我仍然可以很清晰地听到后座一女子发出夸张的惊叹:“哇,宝马7系列!”我一惊,从后视镜望过去,发现感叹竟来自一个20岁左右妹妹的口,她正极度兴奋地看着那辆优雅驶过的宝马。于是我问她:“你也知道宝马车呀?”她用不屑的语气回答:“别以为只有你们男人知道,我们女孩一样喜欢宝马、法拉利奔驰,好车太有魅力、太有吸引力了!”她的女伴则在后面调侃说:“她看到了名车,就在想象车内开车的白马王子呢。”

  此情此景,我感觉很震惊,我忽然发现现在的女孩不仅知道贝克汉姆、木村拓哉,喜欢韩国电视剧,爱染有色头发,竟然对车的了解也达到车迷级的专业境界,对名车的追捧程度一点都不亚于港台明星。看来汽车已经社会化、已经成为时尚是毋庸置疑了。

  高档的汽车引人注目,让人喝彩,走在街头威风八面;中低档的汽车穿梭路上谨小慎微,无人赏识。好车如云的今天,作为购车主流——工薪族的你能抵挡铺天盖地的诱惑、耐得住开低档车的寂寞吗?在面子与实用,在喝彩与冷落前面,你会如何选择?你的汽车真的需要别人喝彩吗?

  有心无力:经济窘迫常令英雄气短

  其实在一辆辆精雕细琢的名车前面很难有人不心动的,只是心动后冷静下来也许就是心碎,因为这涉及到一个经济实力的问题,没有这个实力,囊中羞涩,力不从心,常常只能落得个英雄气短。

  工作的关系,我认识不少广东的企业家。他们出入都是高档车。换车成了他们的家常便饭。其中南海一个开铝材厂的老板,年龄不到40岁,省企业家协会理事,身家过亿。现在他的坐驾是100多万的奔驰S320,老婆开的是白色宝马。她老婆的宝马买回来三年了,行程还不够15000公里,也就是说每年只走了区区5000公里,属于典型的暴殄天物。对他们来说,买一辆过百万的车就如同普通人买一部国产摩托车,轻轻松松。用他的话来说,就是钱柜满了,总得拿一部分出来自己享受吧。他们开名贵房车一半是享受,一半是炫耀,行驶在路上自然有人喝彩。

  不久前,我还遇到了一个豪门子弟,子承父业,做水产生意的。虽然他汽车知识很浅薄,甚至分不清楚奥迪别克到底有什么区别,但是他也知道价钱高的车自然有价高的理由。于是便喜欢不停的换车,寻找新鲜感,就如他换女朋友一样。高中一毕业,他老子便送给他一部捷达,一年不到便卖掉了,他觉得那车太丢人。两年前他买了一部别克,经常来往武汉和广州之间做买卖,因开快车小撞了几次后,他感觉到了安全的重要性,今年逼着他老子给他买了一辆70多万元的富豪S80。他认为开好车就是有面子,宁可少做点生意也要开多点名车,他对我说:“现在带女朋友兜风威风多了,穿行在街头感觉特满足。”

  无论是铝材厂老板还是富家子弟,凭的都是经济实力。拿着薄薄钞票、安份守纪的工薪族是学不来的,是没有选择的。名车高档车只能羡慕和仰视,只能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一切浮躁的心理与不切实际的幻想有弊无利。

  时机未到:耐得住寂寞就是胜利

  私家汽车完全是消费品,不像楼盘、房产等可以作为投资的东西,一不小心就可能翻倍升值,让你赚个钵满盘满。汽车贬值速度之快在所有商品中也算名列前茅了。我们可以看到,如今中国的车市降价风方兴未艾,正处于风云变幻的动荡时期。

  2003年的车市一共经历了四次降价,平均降价幅度达到9。05%,有的新车上市才几个月便打起了降价旗。环顾国产汽车鲜有不降价依然坚挺的。2004年第一波降价的幅度与去年基本持平。家庭微型车的价格战还在继续进行,中高档车的降价波又来临了,车价可以在一夜之间狂跌4万元,也能够如同吃了泻药一般,在半年内连续三次降价。同时,2004年是实行许可证配额的最后一年,也是承诺降低进口关税的最后一年,进口车的降价大战在今年下半年展开是大势所趋,无可避免的。

  2004年关税继续下降,进口配额还在增加。对持币待购的工薪族来说是好事。国产汽车市场在不断发展壮大,预计今年将有60种国产新车上市。其中国产宝马、奔驰等高档车尤其引人注目,他们的横空出世势必撼动奥迪系列等高档车型居高不下的价格。好戏确实还没有开始,让我们期待高档汽车价格的多米诺骨牌游戏效应的来临吧。

  有人说,汽车刚上完牌照便已经贬值十分之一,这话有一定的道理。汽车贬值快过挣钱,拿着钞票就掌握了主动权。这个时候与其蠢蠢欲动,不如静观车市风云,为博得喝彩而不顾车市的现实状况,购买随时可能贬值的高档车是不理智的行为。忍耐就是赚钱,守着寂寞就是胜利。不久的将来,没有一夜暴富、依然是工薪一族的你照样可以开着名车上路。

  理性买车:是负重前行还是轻松上路?

  根据世界汽车工业统计资料显示:年收入与车价之比达到1:1.3——1.5时,汽车便开始进入家庭。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我认为可以这样理解的,10万元的车全家的年收入必须在7万元左右,但是养车费用在世界各地却是不同的,这个数据是参考部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养车的平均数计算出来的。

  作为汽车消费者,买车前你计算过没有?一辆10万元的汽车从新车购置到上牌必须交纳的费用包括购置税、保险、拍照费、养路费大约在12000元左右。一些地方还得多花车牌号和年票的费用,在小区的要交纳停车费。如今全球性的燃料短缺,市面上的汽油是见涨难见跌,90号的也要3.30/升。假如每年跑20000公里,你每100公里的油耗假设为10升,仅仅是汽油费你每年就得花7000元左右。还有高速公路的昂贵过路费以及各个地方密如牛毛的买路费,算下来一年怎么也得花上大约3000元。每年的例行保养费和维修费因此而异,无法统一计算。

  相信很多大侠曾经都有过这样的购车心理历程:手中有10万现金想买13、4万元的车,有20万元的想买25万元的车。大家认为无非就是几万元的差距,车子便上了另一个档次。

  于是不少工薪阶层的人士在没有考虑清楚养车费用的情况下,为了面子,为了让人高看一眼和那一丁点虚荣心便忍痛透支、勒紧裤带买了一部更高档次的汽车,一时的快感结果带给自己无尽的烦恼,承受极大的生活压力,从此开始了人为车服务的生活,负重前行,苦不堪言。

  我的一位朋友月收入4000元左右,在2002年花了20万元购买了一宝来车,不但几年的积蓄全部用光,其中有4万元还是借的钱,结果没风光多久,繁多的养车费用开始让他头痛。后来为了省点油钱,很多时候干脆把车停在宿舍楼下,坐公共汽车去上班。

  知足常乐,平淡从容。我从来都主张买车是享受生活,实用最好,不用跟谁攀比,自己舒服无须喝彩。在经济能够承受的范围内,轻松上路,没有太多的牵挂和众多的烦恼。因此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量体裁衣,按钱求车是很必要的。既要考虑车子的油耗也应该顾及维修是否便利和耐用性如何。车子排量不大则不必过多担心油耗,车子维修方便,不必紧张荷包不争气。

  其实,对大多数人来说,车子是交通工具,有车就好,就能享受有车的自由生活。走在路上每辆车都是平等的,不能因为你是奔驰你就可以违章,我是奥托,我就低人一等。我的车虽然很小,不高档,我一样可以远征西藏,爬唐古拉山,一样能够满载欢声笑语,四轮的转动让心情因此变得轻舞飞扬起来。

  无休无止的物质追求不但会打破自己的平静生活,甚至还会将人类安宁的灵魂追逐得无所适从。我爱我车,只求在喧闹的都市寻找自己安静的一隅,难道还在乎别人那一声虚无的喝彩吗?用快乐的感觉去博弈那一点点虚荣心,孰轻孰重,相信谁都看得出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