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目睹近年来之怪状(4)------------汽车与仇富现象

 昵称90415 2009-02-17
 千里冰封   2004年
 

昨天我写完了一篇《汽车、身份、妓女》,一气呵成,自己读后觉得阴暗面太多,同时有点灰色成分,再修改一下过几天贴出来。对汽车与仇富现象这个问题,我认为矛盾现在已经十分尖锐,我个人看了这么久,从来没有职业写手写这方面的专题,不能说是一种遗憾,我就先把这个标题据为己有了;为此,我谢绝了昨晚某国公司一次作秀的酒会。把本专题作一个探讨,也为本坛兄弟们看清现在的社会矛盾有点帮助,请不要转载和引用,同时再次感谢本论坛的各位兄弟的教诲和鼓励。
 
各位兄弟对我上一篇关于汽车和性爱的文章关爱有加,已经点到了三万点,这是我没有想到的,我非常感谢大家。我正考虑写不写《汽车与性爱》续篇,资料是现成的,但我还是不愿意伤害别人,特别是不愿伤害在无聊的岁月中曾经安慰过我惶恐心灵的人,我再征求征求意见吧。
 
如果兄弟们的爱驹突然有一天莫名其妙被不认识的当成人泄愤的靶子,这恐怕是天下最倒霉的事情了。当前国内有车和没车是一个分界线,这很残酷,如同切豆腐般的把人划分为两个群体。在我们的生活里,把人划分阶级的情况很多,比如,城里人和乡下人;有房户和无房户;领导和群众;失业群体和企业管理者……,但最直接最直观最有效的群体区分是有车族和无车族。经常看到和听到的都是无车族的牢骚和不满,对有车群体的仇富现象和行为是最容易表现出来的。
 
谨以一个城市为例:
事件一:2003年2月,某女的汽车曾经被泼了一车的红色油漆,她埋头擦了一个星期的车,总算让车恢复了原来的模样。没多久,她的爱车再遭毁容,这一次车漆全被烧毁,并已经起皮,可以确定这是将专业的溶漆剂泼在车上造成的。
 
事件二:2003年4月7日,某小区20辆汽车小区内一夜被砸,被砸坏的车有帕萨特、宝来、捷达等。另外,让人不解的是,在警察了解情况时,没有一位车主反映车内物品被盗。
 
事件三:2003年4月14日夜里,某小区内多辆私家车被扎胎放气。遭到“暗算”的车辆有24辆,而且都是红旗、宝来、帕萨特等档次的汽车。
 
事件四:2003年6月30日凌晨,某小区九辆汽车被十几个手持铁镐的人砸伤。被砸坏的汽车全部为新车或高档轿车,其中不乏本田、尼桑、帕萨特等好车。
 
事件五:2003年7月1日,某苑有8辆好车被砸,本田被砸两次。
 
事件六:7月3日,某小区又有8辆车被砸……
 
恐怖吧!一个城市在不到半年里就因为仇富行为连累了这么多车,让这么多车主撞上大运触上大霉头,这仅仅是不晚全统计的集中行为,如果要讲到被戳论坛、被故意划花等,那简直就是数不胜数了。今年刚过完春节,我看到一篇恐怖的报道,记忆中好像桂西北地区的山区,当地山民用柴油泼在盘山公路上,引起车祸,然后借机会趁火打劫,收取高价救护费、抬车费、抬人费,用车友的鲜血和生命,来换取它们脱贫的幻想;简直是仇富行为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恶贯满盈,凶过豺狼。

在国内,有车是富裕的标志之一,但同时大多数朋友是自己赚的血汗钱,来之不易,也有更多朋友为实现买车梦想牺牲了其他的利益,甚至高额负债。过去我们常说窦娥冤,如果爱车莫名其妙被砸,我看比窦娥还冤。我在1987年去了九寨沟,当时民风淳朴,感觉是到洋溢着世外桃源的气息,当时,在藏民家中拉长问短,吃住叨扰,从来感觉不到一丝一点仇富心态,走时坚决给了这家人15元钱,还几经周折。到2002年去第八次时(每办法,当三陪),仇富心理已经演绎得淋漓尽致,我们的一辆借来的4500晚上被别人放了气,同行的人和一个藏族小孩照了一张照片,就因为按了两次快门,被强迫多收10元钱,一路上还有很多很多次遇到仇恨的举动。
 
正确的对待有车一族的合法权益,这在当前任何一条政策法规中没有明确规定。其实车主是孙子,不仅替国家支撑起了一个庞大的支柱产业,交纳了超过普通人很多的税费,还要献爱心,养活很多守车的婆婆大娘,养活很多吃肉不吐骨头的停车场业主,向穿上制服的车费路霸提供设备购置资金和奖金,向全世界80%(中国占全球80%的收费道路)道路乖乖上缴买路钱,还要承担全世界最贵的车价和全世界最复杂的各种手续……。无端对车的伤害,这就是一种仇富的心理。 在今天有钱能使鬼推磨的环境下,渴望富有,仇视富人在我们的国人中还是相当多的。 “仇富心态”不是社会心态的主流,这是一种迹象,是人们看到一些富豪在资本原始积累时背后隐藏的腐败:权钱交易,这种交易仍没得到有效控制,且更加隐蔽、普及,而广大对实现“小康”生活水准正“艰苦奋斗”的人们自然对这种现象反感,那这种反感对我们无辜的车友出气,就太不公平了。
 
大锅饭、平均主义对中国根深蒂固的影响,只有加大改革开放,让更多的中间阶层富起来,让大多数人感觉自己能富,从“仇富”过渡到“羡富”,中国才能象其他发达国家一样有上百年的和平发展。我认为国家应该尽快制定和调整有关政策,让人们在改革中有公平的待遇。我们不能抱着杀富济贫的心态来对待合法经营而富有的人,如果这样,我们这个国家就不会有富人,所有的人都会成为穷人,这个社会就要倒退、没落。一些人、特别是生活贫困的弱势群体产生不满情绪,甚至将这种情绪转化为对部分富人的仇视,误认为是他们弄得自己下岗、失业,没有饭吃。 中国人历来崇尚平均,认为“平均分配”就是公平,却把“贫富不均”视为不公,不公必然激起民愤,民愤自然引发动乱。故而在中国的文化里,自古就有“不患寡而患不均”之说。因此,每当社会“贫富不均”的浓度超标时,一些民变领袖就会打着“均贫富”的旗帜,进行轰轰烈烈的“劫富济贫”运动,以此来赢民心得天下,而民众又往往把“劫富济贫”者当成仗义疏财的英雄进行崇拜,从而加深了对富人的鄙夷、仇视,对“为富不仁”者的憎恨。可悲的是,历史上历次的“劫富济贫”运动,仅为社会提供了“劫富”的道德依据,却未留下“济贫”的光辉榜样。这么多年来,对社会现象的不满演化为对有车一族的仇恨,进而汽车人为损害,这是全世界的一大奇观。
 
车是好东西,所以一般而言,有车的人在当今贫穷的中国通常都会成为被人羡慕的对象。在房地产广告里,高档小区就叫“高尚社区”,经济地位直接就转义成了道德评价,在一定程度上,汽车在我们这里还有着特别崇高的地位。在很多人眼里,有车就是富人,富人就是坏人,这种现象,背景还在于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的历史教科书中,也总把“贫富不均”视为社会动荡的祸根,而把“劫富济贫”奉为“均贫富”的道德楷模,并将其作为主流价值观加以歌颂、美化,尔后再推销给一代又一代处于寻找判断标尺的青少年,却忽略了历史与人性的冲突以及暴力中的残酷性。在这样浓郁的历史文化影响下,由于民众自身缺乏相应的抗体,自然也就产生了某种变态心理,认为“为富不仁,必遭报应”。
 
2001年,我去了孟加拉国,这个国家是一个贫富悬殊巨大的国家,街头上劳斯莱斯和衣衫搂澜的乞丐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但是,从我问及所有的人,从来没有仇富的心理,都认为要拼搏才会有收获,理想、奋斗、追求、实现目标是人人供认的致富途径。在香港,车也是身份的象征,但香港对富裕和拥有的追求已经植根于民心,而不是仇恨。当然,现在有很多社会现象不合理,对社会的仇视和发泄愤怒的心态很普遍,但应该这样来看,汽车无罪,车友无罪,如果真正到了天降大祸,我认为,应该严惩暴力者。国家也应当出台相关的法规,单纯的损坏财产还不足以杨善除恶。
 
再看看由仇富到仇车,应验了国人的一句话:得不到的东西是最好的。但愿将来,荡涤了丑恶的仇富心态,羡富成为社会主流,我们不再为爱车担惊受怕。(全文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