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讲座录音选辑
海外博物馆中国文物的收藏与研究,杨晓能(2005年11月4日) 中日关系,(2004年11月30日) 阎云翔讲座(//年/月/日) 神州的吉普赛人,蔡鸿声(2005年6月17日) 国共关系的几个问题,杨奎松(2005年5月26日) 校友论坛,汪巍、马鼎盛(2004年11月12日) 海外华人与中国之兴起,王赓武教授(2004年11月11日) 历史人类学与区域发展史研究,庄英章教授(2004年11月8日) 抑制虚无主义,俞吾金教授(2004年11月10日) 当代伦理的困境与解脱,万俊人教授(2004年11月10日) 中国文化与人类永续发展,李亦园教授(2004年11月8日) 从西域到西洋:中国文化史上的两次“西潮”,蔡鸿生教授(2004年11月9日) 17至20世纪的华南大视野——全球化、区域化、地方化,滨下武志教授(2004年10月8日) 岑仲勉中外史地考证的学术风格,蔡鸿生教授(2004年9月22日) 文化与历史:历史人类学之我见,黄应贵教授(2004年9月17日) 统一与分裂:中国历代疆域的变迁,葛剑雄教授(2004年4月16日) 我在台湾见证“民主”,林家有教授(2004年4月16日) 制度创新与经济心性,邱澎生教授(2004年4月5日) 明清士人的生活经营与雅俗之辩证,王鸿泰教授(2004年4月4日) 认识陈寅恪先生,胡守为教授(2004年3月19日) 江南三角洲的聚落與祭祀:文獻考證與實地調查,滨岛敦俊教授(2004年3月12日) 中山大学中外关系史研究的学术传统,蔡鸿生教授(2004年3月4日) 安史之乱时期梨园弟子的动向,蔡鸿生教授(2003年) 变动中的中国研究视角,柯文教授(2002年12月13日) 1949——含混的中国历史分水岭,柯文教授(2002年12月12日) 宗族制度建立以后的华南社会史,牛津大学科大卫博士(2002年12月11日) 13世纪至18世纪欧洲与中国向现代国家的过渡,牛津大学科大卫博士(2002年12月10日) 烈女与国家——金门地区王玉兰信仰, 宋怡明博士(2002年11月23日) 陈寅恪与支愍度学说, 蔡鸿生教授(2002年10月24日,永芳堂) 《读书不肯为人忙》,蔡鸿生教授(2001年11月11日) 姜伯勤教授在“纪念刘节教授诞辰100周年学术座谈会”上的发言(2001年11月3日) 胡守为教授在“纪念刘节教授诞辰100周年学术座谈会”上的发言(2001年11月3日) 《认识陈寅恪》胡守为教授(2000年10月20日)(1) (2) (3) 《历史是奢侈品还是必须品》蔡鸿生教授(2000年10月13日)(1-1) (1-2) (1-3) 《为自己的学业“进补”》蔡鸿生教授(2) 《从头学起》蔡鸿生和姜伯勤教授 《史学与以史学为业》陈春声教授(2000年10月8日)(1) (2) (3) 《如何读书》桑兵教授(2000年12月1日)(1) (2) Burke教授(1) Burke教授(2) |
|
来自: blue smile > 《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