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一眼断疾病

 林中雨露 2009-02-26


   人体内脏机能的好坏会在脸上反映出来,传统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其中一“望”便知你的病情。忙忙碌碌的你不妨经常观察一下自己的脸,也许会发现身体健康状况的秘密。

    1、额头皱纹突然增加
 
    出现这种情况表明自己的肝脏负担过重,要少吃动物脂肪,如猪肉之类,而应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如猪肝、菠菜、豆腐和鱼类等。
 
   2、眼圈发黑,脸色晦暗
  早上起来,如果发现自己面呈此状,表明肾脏负担太重了。要减少用盐量和用糖量,能不加糖的菜尽量不要加糖,用鸭肉煮栗子、烧大白菜等进行食疗,还可用红白萝卜煮肉汤喝。此外,用猪腰子煮汤吃也很有效果。

  3、鼻子发红
  鼻尖代表了心脏的情况。鼻尖呈红色或紫色可能是血压偏高,或盐和酒精摄取过多。

  4、上嘴唇肿胀
  这很可能是由胃痉挛引起的。多吃些土豆、红薯、板栗、山芋、莲藕等暖胃的食物。如果皮肤过于粗糙,你试试用笋、海参、瘦肉炖汤吃吃看。

  5、皮肤过于白皙
  这有可能是气血欠亏所致。可以将红枣、花生米用温水浸泡后,用小火煮熟,再加些蜂蜜熬至黏稠。常吃这样的食物,脸色会红润起来。

    6、面颊呈褐红色
  面颊发红是高血压的征象。要注意减少吸烟量或戒烟,经常量血压。

  7、耳朵发红
  耳朵代表了肾的状况。耳廓呈红色或紫色说明循环不好。要少饮酒,少吃精细食物,少吃糖,多做运动以促进循环功能。

    8、肤色红-----血管扩张

   一般而言,脸色较红润的人小血管扩张,氧化态红血素比例较多、黑色素、胡萝卜素较少,白种人多属于这种脸色,但过于红或不及都不好,过于红便属于病态,有可能是交感神经失调或荷尔蒙失衡,造成微血管增生及扩张的疾病。

   9、风湿免疫疾病------晒到太阳就满脸通红
   如果晒完太阳皮肤容易持续发红即所谓蝴蝶斑,会有口腔黏膜破皮或小关节痛及掉发现象。是属于自体免疫疾病。

   10、皮肌炎------身体出现紫斑
   皮肌炎是一种会同时影响皮肤和肌肉的免疫疾病。病患在头颈部阳光曝晒处会产生红斑,在眼皮呈现出特征性的淡紫斑块,而手指背侧关节也可能出现像湿疹一样的紫红色丘疹。

   11、过敏体质引起的皮肤病------红疹子痒不停
   异位性皮肤炎是一种过敏体质的慢性病,多数由于孩童时期便有的症状,皮肤上可能自四肢弯曲处,出现如湿疹的红疹子,季节交替时,症状明显。

   12、肤色白-----总体健康差
   脸色或皮肤肤色过于苍白,通常是血液循环或营养不良,如贫血、先天性心脏病或心肺功能较差。

   13、肤色黑-----就是白不回来
   这种人一般遗传性黑色素增加居多,如黑人。

   14、肝有问题------肤色偏黄
   东方人皆属黄皮肤、脸色微黄,但有时不正常的色素代谢亦会让肤色更偏黄,如过度的摄取胡萝卜、木瓜等。过多的胆黄素无法在肝胆进行代谢时造成的偏黄,如小儿黄疸等。

   15、青铜色皮肤-----肤色菜菜的
   主要是因为无法将血液中的毒素排泄出去。常见于肾衰竭与透析病人。

   16、小心消化系统有问题-------嘴巴周围长期有湿疹
   嘴巴出现黑班或湿疹,有时连手指或肛门口都有可能出现,这类人易于消化道尤其是小肠道有息肉。
 

   总之,观察皮肤颜色的变化,对判断疾病有很大帮助。如果一个人皮肤的颜色与其平时的肤色有较大的改变,并排除了正常的外来影响,就要考虑疾病发生的可能性。

  皮肤的颜色因人种、年龄、日晒程度以及部位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主要由三种色调构成:黑色有深浅因皮肤中黑色素颗粒的多少而定;黄色有浓淡取决于角质层的厚薄;红色的隐现与皮肤中毛细血管分布的疏密及其血流量的大小有关。
  如皮肤粘膜变得苍白,就是由皮肤的毛细血管痉挛或血液充盈不足,以及血液中红蛋白的含量减少(贫血)所引起,可于见寒冷、惊恐、虚脱以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贫血、内脏出血等。
  在身体的裸露部分,以及乳头、腋窝、生殖器官、关节、肛门周围等处,正常时皮肤的颜色就比其他部位深。如果这些部位的色素明显加深,或者其他部位也出现了色素沉着(表层基底层的黑色素增多,以致部分或全身皮肤色泽加深,称为色素沉着),并排除了日晒等因素,就应考虑是否染上了疾病。一般情况下可见于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阿狄森病)。肝硬变、肝癌晚期、肢端肥大症、黑热病、疟疾以及服用某些药物如砷剂、抗癌药等亦可引起程度不同的皮肤色素沉着。仅在口唇、口腔粘膜和指、趾端的掌面出现黑色小斑点状的色素沉着往往见于胃肠息肉病。
  妇女在妊娠3~4个月以后,脸上可出现对称性黄褐色或淡黑色斑,大小不等多分布在两颊、前额、口唇周围,也可在鼻梁或下巴等处,这种黑褐色斑称为妊娠斑。绝大多数没有病理性意义,仅有少数与全身性疾病有关,常见者为慢性肝病或女性生殖系统疾病,如子宫肿瘤、卵巢肿瘤、月经不调或闭经等。
  当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血流加速以及血液中红细胞数目增多以后,可使皮肤呈红色,一般出现于大叶性肺炎、肺结核、猩红热等发热性疾病,以及阿托品中毒和一氧化碳中毒等;皮肤持久性发红则往往是柯兴综合证(为一种内分泌性疾病,系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所致)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表现;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人可在其两颊和鼻梁部位的皮上见到蝶形红斑,为鲜红或紫红色边缘可清楚亦可模糊,表面光滑。
  如果血液中的还原红蛋白(一种没有携带氧气的血红蛋白)增多、皮肤则可呈青紫色,医学上称为发绀,常常在舌、嘴唇、耳廓、面颊、肢端最为明显。
  黄疸时,皮肤粘膜可呈黄色,早期轻微时仅出现于白眼球以及软腭沾膜,比较明显时才可见于皮肤,一般在胆道阻塞、肝细胞受损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变以及溶血性贫血病人的身上可以见到。黄疸时皮肤的色调可因血中胆素增加的程度和性质不同而出现差别,如有柠檬色、桔黄色、黄绿色、暗黄色,但尤以白眼球 (巩膜)处发黄最为明显。另外,过多食用胡萝卜、南瓜、桔子汁等蔬菜或果汁可使血液中胡萝卜素的含量增加,致使皮肤变黄,但一般仅出现在手掌、足底的皮肤。长时间服用带黄颜色的药物,如阿的平、呋喃类等也可使肤色变黄。患有多发性神经纤维痛的人,皮肤上常有大块棕黄色色素斑。

  总之,对于皮肤颜色的变化,既不可神经过敏,又不可疏忽大意。多照镜子,注重自己的“面子”工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