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3-19 11:07:00 ]
“人因梦想而伟大”。 ---雷军的博客签名。 1996年深秋,北京白颐路口竖起了一面硕大的牌子,上面写着:“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还有多远?向北1500米。”这是中国“老一辈”互联网人都记得的一个瞬间,中国互联网先烈瀛海威的广告。 2009年1月13日,CNNIC发布了《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底,我国网民数达到2.98亿,宽带网民数达到2.7亿,国家CN域名数达1357.2万,三项指标继续稳居世界排名第一。 这是一段写满光荣与征服,写满艰辛与坎坷的历史。 回顾历史的意义,除了赞叹辉煌的成绩,英雄的事迹以外,更应该从中挖掘成与败的哲学,借以让更多的人站到巨人的肩头。 唐骏自传的书名是《我的成功可以复制》。由此引申,我们可以探究另一位值得关注的顶级经理人和创业者雷军的道路。这位完全出自本土而没有留学经历的成功者的道路,似乎更能代表中国互联网。而当我们通过几百篇报导和访谈资料将这条路组成一张拼图的时候,我们更需要感叹的是中国互联网的崎岖历史,在这个历史里面,雷军这样的英雄人物不过是大浪淘过的一颗真金,他们的身后,乃是被淘尽的沙粒以及未被发现的金子。 金山--民族希望之重 “我是否应当,如多少别人所做的那样,只显露英雄的英雄成分,而把他们的悲苦的深渊蒙上一层帷幕?”这段话,取自罗曼罗兰《米开朗基罗传》的一段著名评论,题目是《这便是神圣而痛苦的生涯》。 对于金山神话,我们可以记取一些雪泥鸿爪的片段: 片段1:号称雷8元的少侠破解了大侠求伯君的WPS,结果英雄相惜,演绎一场中国软件史上最著名的结义故事。 片段2:“金山公司所在地柏彦大厦19、20层的灯光,都成了北四环深夜2点的一道风景。” 片段3:2007年12月,“记者见面会上,金山公司CEO雷军用深深的一鞠躬来纪念自己任职的最后一天。而在中层的沟通会上,他竟然连续鞠躬三次,才得以平复员工复杂而激动的情绪。”雷军说:“我终于把债还完”。 金山,以WPS抗拒微软OFFICE的“民族软件企业”,5次8年冲击IPO的民族企业,在最最辉煌的瞬间迎来了常务掌门人雷军的离职。 众说纷纭,金山的老员工说:金山是求伯君的,求伯君的金山是雷军永远无法攀顶的。在金山,求伯君天天拼命玩,雷军天天拼命干。 我们再去谈论求、雷二人价值观的差异,志向的异同,其实已然没有意义。是求伯君创立了金山,是雷军用16年将金山带到一个新的高度。这个高度,便如罗曼罗兰名言所述,辉煌的背后有多少悲苦的经历! 值得挖掘的是这悲苦的原因: 就像被14亿双眼睛注视着的奥运会上的刘翔,金山被赋予了代表着民族软件行业与伟大的微软帝国对抗的使命!悲苦的被百年欺凌的民族,格外在意哪怕一丁点的成功。上市,对于企业而言不过是成功路上的一个里程碑。然而,对于民族的软件企业而言,简直就是人生的终极目标!直至今天,在无数IT的企业里,这样的心态仍然存在着,根深蒂固着。这是民族企业之累! 民族的软件企业,其生长过程犹如流落的孤儿。没有贷款,不懂商业,赋税沉重,法律意识模糊。世界范围内,如果用上市或者出售代表企业的成功,那么总体的成活率是5%。而中国呢? 就是犹如小米加步枪的环境里,中国互联网诞生了。金山的沉重的故事,雷军们的身心疲惫,代表了一个时代------中国互联网的创世纪! 二、卓越--堂吉诃德之战 我觉得做什么事情想清楚,如果能从信念上升到信仰的话,你无所畏惧。 --雷军 这是堂吉诃德式的呐喊,这是中国互联网从业者的呐喊。如果说,金山代表了民族IT企业的艰难起步,那么卓越则代表了中国IT业的觉醒。虽然这觉醒的代价依然沉重,虽然推动这次觉醒的人依然如堂吉诃德一般略显鲁莽笨拙。 雷军回忆卓越的时候说:“到1999年底2000年初的时候,当我们想明白了我们决定创办卓越网,这比较惨,创办在2000年的5月份是互联网泡沫破灭的时候,我们筹备卓越网的时候是1999年底,在那个时候只有我一个人相信创办卓越网的时候是拿了自己的1640万人民币来做的。我相信这一点在上一轮泡沫破灭的时候,最自信的人就是我了。” 卓越网所代表的时代,中国互联网仍处于萌芽期。具有最鲜明的几个特点如下:
2004年8月9日,卓越正式被亚马逊收购。 业界,一般视IPO为终极成功,视出售为成功。在卓越“烧不起钱”的时候,选择出售算是一条上策。据说,卓越是填补了当当的空缺才被收购的,出售之后雷军兴奋地大醉4天。 卓越,代表着中国IT业的艰难发展和中国互联网的启蒙,也是中国IT行业的一次转型。凑巧,雷军在这个伟大的时间之门中出现。卓越,是否是雷军对金山的超越?不过,陈年说过,雷军给卓越起的名字“太傻”了。 三、凡客诚品--“仲夏夜之梦” 《仲夏夜之梦》是威廉·莎士比亚青春时代最后一部也是最为成熟的喜剧作品,同时也是威廉·莎士比亚最著名的喜剧之一。整部戏剧情调轻松,总的来说就是一个“乱点鸳鸯谱”的故事。剧中有穿插了小闹剧当作笑料,即众工匠为婚礼所排的“风马牛不相及”的喜剧以及排戏经过。这部戏剧没有什么深远的社会意义与内涵。它所包含的,只是纯净的快乐,仿佛是一部戏剧的狂欢,中间也掠过一丝爱情所固有的烦恼,但亦是加以欢乐化、喜剧化的。 ---百度百科 奇迹一般的凡客诚品让人看到太多的喜剧的成份。经历了悲苦的创世纪,经历了堂吉诃德式的野蛮成长,中国互联网行业终于逐步走向成熟,终于不再压抑不再被束缚。这里,已经充满了轻快的自由的气息! 在凡客诚品之前,陈年做了1年多的写小说的商人。结果与雷军一同创立的逍遥网终于不治而终。 陈年抱怨,上了PPG的当才来卖衬衫。据说,折腾了1个半月,大家忽然发现,“天哪,PPG原来不是互联网公司?”伟大的B2C公司PPG,一直在用“传统媒体广告+呼叫中心”的方式运作着,这也是无数当前的电子商务企业的做法。 而雷军谈话的版本是整个团队非常认真分析了PPG的模式,找到了最佳的改良的解决方案。 不到一年时间,凡客诚品(VANCL)迅速超越PPG成为服装B2C电子商务的领头羊,并且用近乎疯狂的方式完成多轮融资。奇迹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这些闪亮的成功元素: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凡客诚品的成功,虽然是另一出“乱点鸳鸯谱”一样的创业喜剧,可是,这种成功绝非偶然,而是一种必然! 一部中国互联网史诗一般的故事的结尾,我们看到主人公雷军仍然不甘寂寞,战斗在互联网的前沿。我们在艾瑞网、新浪网、腾讯网到处看到雷军的博文。我们看到这些博文正在启迪着后来者,教育者程序员出身的创业者们。 雷军的成功能否复制? 复制这个人是不可能的,人是个性的,生存于历史的空间的,具有无法预料的人生机遇的。但是,凡客诚品这样的模式,雷军的道路带给人的成与败的启迪,可以用葛优的名言来描述:“我看行”。(文/梦里秦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