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艺术治疗在儿童辅导中的应用

 dsxp 2009-04-08


图片来源:http://www./creative-art-therapy.php

壹、前言 

      Read(1958)曾说:「要传达思想和观念,语言是最好的手段,而要传达情感,绘画则是最好的方法。」其实,绘画对孩子来讲,是一种最初的语言,也是最直接的讯息传递。 

 

     一般辅导或治疗上常用的方法,不是面对面的谘商就是访谈,但是人们都自然的会有防卫机转的心理,也无法将心中所有的问题完全呈现,如此很容易就错过真正的问题和辅导的良机。 

 

 绘画是最自然的方式,人从孩童开始就会涂鸦,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有着不同的绘画时期,但是不管是那一时期,都是最自然的内心情感的流露。借着绘画的表现,我们可以发现其内心最真实的情感与问题,适时的给予协助,使能健全成长。 

 

贰、艺术治疗的意义及特色 

 

一、    艺术治疗的定义 

 

       艺术治疗包括视觉艺术治疗、游戏治疗、舞蹈-运动治疗、音乐治疗以及诗词治疗,总之凡是透过艺术形式,而被运用为心理治疗的工具或媒介,以达到美国艺术治疗协会(American Art Therapy Association,简称AATA)下的定义:艺术治疗是透过艺术形式,运用在心理治疗的工具或媒介;允许人们透过口语、非口语的表达及艺术创作的经验,去探索个人的问题及潜能,以协助人们内心世界和外在世界间更趋一致。(赖念华,民85;范琼芳,民84;陆雅青,民83 )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艺术创作是内心意义的表达,它提供了一个非语言的自然表达及沟通的机会。 

 

    一般在艺术治疗的领域中有两个不同的取向: 

 

(一)艺术创作本身即是治疗,透过艺术创作的过程,可以缓和当事人情绪上的冲突或困扰,并有助于自我。认识和自我成长。 

 

(二)将艺术应用于心理治疗,则期所创作的作品和作品中所引发的一些联想,可以帮助个人维持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和谐一致的关系(陆雅青,民 ;范琼芳,民 )。 

 

      二者最大的不同是前者着重于创作的过程,信任病人内在自疗的自然发生,当创作结束时也就是治疗的完成。后者主张利用作品去做更进一步的诠释、解读、分析,创作只是治疗的一部份。 

 

      二者皆主张必需先与病人建立一个安全信任的关系,让病人能有一个开放、大胆创作的安全空间。艺术治疗的本质是基于对人性的关怀、爱与尊重,否则便很难发挥它的功效。 

 

      近几年来,艺术治疗以提升其地位,不再是治疗过程中的附属品,它能做的甚至比传统口语取向的心理治疗更为有效(Blatner,1992)。

 

二、艺术治疗的特色 

 

艺术之所以能在心理治疗的过程中占有一席之地,尤其在近年来更被广为推广,想必艺术在心理治疗过程中,必有其独特之处(Blatner,1992)。 

 

      许多的研究中都发现艺术治疗有其特色(Wadeson,1980;Dalley,1984;Liebmann,1986;赖念华,民83;陆雅青,民82): 

 

(一)艺术作品不受时空限制,而且是真实存在的。 

(二)艺术表达较能突破口语表达的限制。 

(三)可以减低当事人的防卫机转。 

(四)艺术治疗过程是一个建构、复演(rehearsa)的过程。 

(五)艺术治疗比一般传统心理治疗的对象要更广泛。 

(六)在艺术治疗团体中,成员藉着分享讨论作品的过程, 易接纳的已开放经验,流露真情感。 

 

参、艺术治疗的基础理论 

 

一、    艺术治疗的发展 

 

      艺术治疗最早可溯源到史前人类的岩洞壁画(ave drawings)。这些绘画表现了原始人类与当时世界的关系和其对生命的探讨(Wadeson,1980)。 

图片来源:http://www./english/China/218222.htm

 

      近代艺术治疗的成长则起因于1930~1940年代的Freud和Jung两位心理分析大师的影响。 

 

      到了1930年代,Margaret Naumburg 建立了运用艺术的表达作为治疗的模式,至此艺术才成为一种基本治疗法(陆雅青,民83)。 

      1950年代Kramer则主张强调艺术创作过程和艺术升华作用在治疗中的功效(侯禛塘,民76)。Kramer的理念对艺术治疗的影响一直持续至今。 

 

      1950年代后期Viktor Lowenfeld研究儿童话与智力发展之间的关系。是以piaget的儿童发展理论为基础,发展了绘画发展阶段论,也因此奠定艺术治疗中儿童绘画诠释的根基。 

 

      1960年代因人文主义的思潮及Carl Rogers以案主为中心的治疗方式,对艺术治疗的发展也有了重大的影响。此时,艺术治疗除了应用在心智残障者的医疗和特殊儿童的教育外,亦成为一般人追求自我实现和自我成长的管道。 

 

      1970年代Kwiakowska 将Kramer的团体治疗扩大到家族团体,成为艺术治疗和家族治疗的滥觞(Ulman,Kramer,&Kwiakowka)。之后Rhyne亦将艺术治疗技术引进到正常人的团体,当做协助改变一般人的人格或生活方式的一种。 

 

二、艺术治疗的基础理论 

 

(一)、绘图理论 

    1.涂鸦期(The scribble stage):0-4岁 

      (1)不规则的涂鸦 

      (2)纵横性的涂鸦 

      (3)圆形涂鸦 

      (4)命名涂鸦 

 

    2.图示前期(The Preschematic stage):4-7岁 

      (1)画他们所知,而不是所见。 

      (2)绘画手法仍很主观,也常使用X光透视法。 

      (3)开始以幻想来陈述其图画故事。 

 

    3.图示期(Theschematicstage):7-9岁 

      (I)视觉上的写实期,及对实际物品写实的表现期。 

      (2)主观意识逐渐减少,画真正所看到的。 

      (3)角色认同转向老师、电视或电影明星或运动选手。 

 

    4.党群期(The ganestage):9~12岁 

      (I)脱离图式性的表现,开始想实地的描绘。 

      (2)描述较多的细节和环境当试表现深度。 

      (3)是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大多数的孩子对画不感兴趣。 

 

    5.拟写时期(Epsedulratlisticstage):ll-13岁 

      (I)主观头脑型与视觉头脑型的发展区域。 

      (2)未能充分做好写实的表现。 

      (3)表现凹凸和远近感,但不一成人的远近法或阴影法,而以孩子气的构想表现。 


图片来源:http://www./default.asp?tag=%E6%B6%82%E9%B8%A6

 

(二)、投射测验的类型 

 

(1)  DAP(Draw A Person Test)画人测验 

      Goodenoug运用绘画来评估智力。请儿童画出一个人物画,而依其所画的人像的人物。 

      画之结构,如所画出类似头、手、身体、脚、手指等,即给予计分,而不管其所的形象是否精细,只要被视为所画的人是表现个人,或是人体的一部份即可。 

 

(2)  HTP(House Tree Person Test)房子、树、人测验 

      巴克(Buck,1948)与哈莫(Hminer,1967)研究绘画中有关个体发展与投射作用的理念,其方法是要小孩画出一个房子、一棵树、一个人,藉着人物的呈现可以探讨人格特质、人际关系、同侪关系,以及态度;而房子象征个人生活环境的感受;树关系个体成长的意义。最早以人物画为心理学投射测验工具之一。 

 

 (3) DAF(Draw A Family Test)画一个家测验 

      哈尔思(Hulse,1951)最早提出有关画一个家的研究报告,主要探讨家庭绘昼方面所表现冲突现象。 

 

(三)、动力图系列 

 (1)KFD(Kinetic Family Drawings) 

     伯恩思和考夫曼(Burns&Kaufman,1970,1972)使用家庭动力绘画方式,要求小孩子画出家中每一份子是活动性,藉这展现人物之间所产生动态现象,来了解孩子在家庭互动现象,来了解孩子在家庭互动现象。 

 

1.风格样式: 

      指图画风格型式,如区隔式、囊套、在人物底下画出底线、在纸张及底部的线条、鸟瞰…等。 

 

2.人物动作层级: 

     画中人物间彼此间能量的动向,这些能量反应出受试者的焦虑、逃避或冲突,包含有活动层级、沟通层级、滋养层级..等。例如打球的心理表征意义可能是竞争或妒心。 

 

3.人物特征: 

      指单独人物的特征,例如:身体的完整性、脸部的完整性及人物面向等。 

 

4.格局: 

      指家庭成员在图画中的位置、距离、面向等等,包含人物相对大小、人物相对距离、人物相对面向、障碍物,由此可以反映家庭成员彼此之间的关系与亲密程度。 

 

5.特殊表现: 

     指在家庭动力途中,特殊的表现方式及图形,例如:手部特征、涂黑、不对称的四肢,是否画出牙齿、人物是否有性别区分、漏昼等。

 

(2)风景构成图 

    1969年日本中井久夫先生所提出的,最早用来治疗精神分裂者的一种技术。 

      源自容格沙箱治疗的观点,可使治疗者了解描绘者在风景构成图中,由二度空间进入三度空间的距离与整合性、空间的表现性质与色彩效果的概念。而这些于精神异常的个案时相当重要,因为这些个案的空间构成具有相当的特异性。至中井、山中、皆藤章等人发展出来: 

 

I.河川:河川象征着无意识的人生道路,能量的流动。 

2.山:由境界。焦点、方向看。 

3.田地:关系整幅昼是否具有统合性。 

4.道路:指风景构成图中道路的的形状、形态、种类等等。 

5.房屋:象征个人对环境知觉及感受。 

6.树:代表自我成长的过程。 

7.人物:人物可以呈现个人的感受性、成熟性、柔软性。 

8.花:是活力、希望、生命的象征,隐含受试者生命感及感情,代表者受试者能深入参与周遭环境的人、事、物。 

9.动物:受试者对外的能源管道及生命感、个体潜意识的内在能源与冲动性的表现。 

10.石:自我强化及保护的意识。 

II.桥:联系与沟通的象征。 

12.太阳:是生命力或力量的象征。

 

肆、艺术治疗的实施及环境 

 

  一、艺术治疗的实施、导入    

      艺术治疗如何导入治疗情境,如何继续下去,这一点是很重要的。目前在一般临床治疗上的艺术治疗导入技巧有下列多种:(1)线条(2)色彩选择(3)画面分割(4)房屋画(5)树木画(6)人物画(7)HTP(8)家族画(10)风景构成法(11)架构法(12)圆与家族(13)心像绘画精神治疗课题法(14)利用摄影(15)团体绘画。 

 

 上述描绘技巧可分为自由绘法和课题绘法,也可以分为 投射法与构成法,但此种分类过大,易造成内容上难以掌握 (刘焜煇,民83)。 

 

(一)线条法(Scribble Techniqe):有三种方法 

1.Numburg,M.的Scribble法:让儿童用铅笔或快干笔在画纸上任意绘线条,并针对儿童作品和儿童对话。 

2.Winnicott,D.W.的Squiggle法:患者绘线条,治疗者投射并完成它,然后由治疗者先绘线条,再由患者去完成它。这个技巧不仅可以适用于导入期,并且可以在其他阶段引起自由心象联想。 

3.山中康裕的Mutual Scribble Story Making法:山中氏综合上述方法改造的交互绘线条故事统合法,通常由患者把一张纸绘成几块(6-8个),交互乱绘投射,最后用所绘的图编成故事的方法。 

 

(二)画面分割法:由患者或治疗者把画纸分割,然后再涂上颜色就是「色彩分割」。由患者和治疗者交互完成者,称为「交互色彩分割法」。此法可以促使患者和治疗者之间的互动,在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上颇为有效。 

 

(三)绘树法:原来是瑞士的Koch,C.于1949年所创的心理测验,后来却被广为运用到儿童绘画或临床研究的投射法。一个人的潜意识之领域被投射到一棵「树」上,此意象化的涵意至深。 

 

(四)绘人法:美国的 Goodenough,F.L.所创之心理测验,目前除了用铅笔外也可以使用彩色,已超出原来测验的涵义。 

 

(五)H-T-P法:由美国BUCK,I.所创的「HTP」(家、树、人)广被应用。HTP法可以了解患者对于家、家族、家族相处的方法、树木等基本生命的认识态度、整体的互相关联意识,相当有趣。 

 

(六)动态家族治疗法:美国Burns,R.C.和Kaufman,S.H.所开发,动态家族画法Kinetic Family Drawing(K.F.D)是要患者描绘家族的动作与行为,Kwiatkowska,H.Y.最早提倡「家族艺术治疗」(Family Art Therapy),近年来,藉着非语言雕塑家庭内互动与家族互相认识的水准相当盛行,可见原始的K-F-D是有其功能的。若能减少家族的压抑和防卫,塑造现实与意像的双重结构,将有助于建立浓厚的人际关系。 

 

(七)风景构成法(Landscape Montage Technique;LMT):由中井久夫所创,治疗者在患者前面,用快干笔把一张画纸加上框,对他说:「现在请你把我说的东西逐一的画在纸上,整个凑成一幅风景。」然后治疗者再根据整体的统整性、丰富性、分化性、空间深度等加以检讨,了解个别的意义。 

 

(八)心像绘画心理治疗中的课题法:是合并自由法和主题画而来。主要是将患者所描绘的心像制成分析表,治疗者建立对于患者心像范畴的共识,以视觉、绘画为媒介的心理治疗。其主要是在于针对过程中的内在心像加以客观的把握和认识,依据多元因素去把握心像形像和心像语言的世界。 

 

二、艺术治疗所需的环境及工具 

 

 艺术治疗所需的环境也很是不容忽视的,兹分别说明如下: 

(一)实施艺术治疗的地方应该保持安静、清爽、不受外界干扰。 

 

(二)儿童绘画的地方应该使孩子感觉温暖、舒服的,让孩子喜欢到这样的地方来。 

 

(三)准备录音、录影器材、笔记本…可记录当时整个完整的过程。 

    进行绘画冶疗活动中Rubin(1984)认为要提供幼儿下列的情境。 

 

1.各种绘画的材料:孩子需要各种各类的材料,藉以能很成功地、很尽性地图画、塑造和建构他们心中的意象和情感,因为各种类的材料将提供孩子可能发现和发展他们自己唯一的风格、喜爱和表达模式。 

 

2.舒适的空闲:有个安置得当且有系统的空间,孩子较容易做选择,同时孩子需要被允许弄脏弄乱的空间,不须因成人的不准而害怕,在活动进行中,孩子需要一个令其满意,没有干扰,且有独处的空间。 

 

3.充裕的时间:孩子有了足够的时间,他才能保持其相当的兴趣,而逐渐涉及其创作过程。 

 

4.有秩序感:一个工作环境、置放材料和时间的安排有组织的、清楚且一置性的,对孩子而言,这种内在约次序感是有益于其心理上的安全感和身体上的保护是一样重要。因为孩子的感觉一如其身体和作品,需要被给予关爱和尊重。 

 

5.安全感:不管是奇异的或写实的、退步的或进步的、消极否定的或积极肯定的艺术表达活动,都需被给予接纳。所谓的安全是防止其涂抹其他人或对物品的破坏行为,总之保护孩子面对任何来自外在或心理上的危险,在活动进行中是很重要的。 

 

6.尊重感:所谓的尊重是允许孩子有自由的选择其所受或不爱的活动、材料和主题、独处或合作的自由。尊重孩于如艺术家一样,且协助他着手目标的完成,尊重其任何作品的呈现和成就。 

 

7.感兴趣的:孩子感兴趣,有可能是由于辅导员或治疗师感性的气质。如非干扰的观察、诚挚的倾听和温馨的关怀,这些都可以引起孩子的兴趣,而诱导其在治疗过程中进行创造表现。 

 

8.充满快乐喜悦:个案对于其表达和作品都认为是很有价值的一种感觉,真正地热爱其作品和活动就是一种快乐和喜悦。 

 

9.被支持感:时时刻刻给以心神领会与支持性的态度,来了解孩子透过艺术活动的任何创作和挣扎,适时的给以沟通更可以加强其表达上的发展。 

 

伍、艺术治疗在儿童辅导上的应用 

 

  一、绘图治疗的运用 

  (一)艺术心理治疗: 

   1.Frerd精神分析学派 

   2.治疗者处于中立且被动地位,以避免移情作用,同时 鼓励被治疗者自由联想。 

   3.自发性、潜意识地透过向正性的媒体而自由地幻想。 

 

  (二)强调自我发展的艺术治疗 

   1.Frerd精神分析学派 

   2.治疗者扮演参与者与分享者的角色,而培养治疗者认 同作用和内在化的价值,

与自我的角色能够很容易讨 论个人的小组的进行过程。 

   3.非有组织的艺术理念但富有弹性架构,个体直接观察 物体性质,再以个人形式来表达。 

 

  (三)强调心理治疗 

   1.视为治疗的一种,治疗过程中治疗师是开端者,或适 当被治疗者涉及一种绝望的情况,运用许多心理治疗 的原理原则。 

   2.主要培育一种非语言表达的关系。 

   3.关系治疗学的模式,如给予建议、实现技巧、与了解 在治疗过程中病患所使用的象征性符号意义。 

   4.特别是熟悉绘画技巧,如家庭绘画、或是幻想、 象征符号所表现心理冲突。 

 

  (四)艺术用在诊断 

   1.为得到资料鼓励自由联想的画画技巧来诱发被治疗者 的特殊的资讯,来评估其创作作品,给予一个诊断的 结论。 

   2.画人测验、家庭动力图、画房子-树-人测验。 

 

  (五)格式塔,完形艺术治疗 

   I.帮助治疗者集中、认清、展开与外在画「此时此刻」 的感觉、概念和冲突等情形。 

   2.透过选择可能可以帮助被治疗者,而集中一个特别 的感觉或问题,以较容易协助其成长;强调被治疗者 对自己的成长负起责任。包括使用艺术、幻想、梦境、 非口语上的可望之语言的技巧。 

    3.特殊的绘画、油画、雕塑或拼画的技巧,其中强调 过程和自我观察。 

 

  (六)艺术强调藉着一种连续或一个有体系且精湛的创作媒 体,以表达认知发展,且着眼于个人经验。 

 

1. 发展一有体系的艺术技巧是透过有结构的练习,目的在于能够更有功能性和复杂地使用原料,特别是对于一些残障或一些大脑功能失常者、学习困难者给予帮助。 

 

2.治疗师可能需要接受特殊教育或者是艺术教育的训练。 

 

3.连续地使用原料,以建立个人模式表达技巧。 

 

二、适用对象 

 

(一)学习困扰者:因情绪冲突和焦虑、紧张而引起的学习困扰。 

(二)行为适应和情绪困扰者:举凡退缩、压抑或攻击性行为;心理冲突、自我概念模糊与人际关系不良者。 

(三)语言困扰者:包括口吃、重复语句、退化性语句等,亦可采用艺术治疗改善。 

(四)心智障碍者:艺术治疗可以帮助心智迟缓的儿童学习新技巧。 

(五)正常儿童:正常儿童亦可从艺术治疗中学习自我开放,增进挫折容忍力与社会性能力。 

 

三、适用年龄 

 其实艺术治疗大概的说来,并没有不适用的年龄,只要 当事人能握笔绘图即可。 

 

四、实施步骤 

 认识、接纳 >建立信任关系 >  进行绘图  > 观察描 绘过程  > 讨论  >辅导。(然后再视情况回到绘图) 

 

陆、诠释儿童画 

 

      艺术治疗无论治疗的对象是谁,对于绘画的解释都必须相当慎重。过度的解释只会增加患者对于治疗的抗拒,不但不可能增加洞察,甚至因此导致患者混乱状况。 

 

       以下就针对绘画表现之心理特征、解释儿童画的态度与原则及评鉴的方法加以说明。 

 

一、绘画表现的心理特征: 

 

1、儿童艺术显现的特征随年龄而改变,其复杂程度与作品的整体性,均随年龄的成长而增加。 

2、儿童倾向于夸张或省略艺术作品中最具意义的部分,其作品反应出作者生活经验与情感世界的内容。 

3、儿童在学龄前后几年的创作强调样式性表现,以后便逐渐扩展到写实具象表现。 

4、儿童的绘画反映出其生理的发展。如画中细节的分化程度与其知觉上的成熟度有关;涂鸦期的线条表现亦与其骨骼肌肉的发育情形、手眼协调等发展息息相关。 

5、不同素材与表现法有满足儿童不同目的的趋势,如描绘(drawing)较利于传达观念,而彩绘(painting)则利于情感的抒发。此点亦为艺术治疗中的媒材使用法的基本论点。 

6、儿童所使用的形式、色彩和构图与其人格及社交发展有关。此点亦为艺术治疗工作的基本假设之一。 

7、虽然环境为影响学习的要素之一,生活在不同文化的孩子,尤其是学龄前的幼儿,其所创作出来的视觉形式十分类似。 

8、绘画技能的自然发展约在青少年期趋于停止。 

9、在迈向成熟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个别差异性。此个别性的考量,亦为艺术治疗工作的特质之一。 

l0、艺术为一自我表达的方式,它给予意念一个视觉的形式。 

11、艺术为人类的象征系统之一,经由对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艺术教育、艺术史、艺术批评、美学及对艺术品的研究,我们便能对儿童艺术有更一层的认识。 

 

二、诠释儿童画的态度与原则: 

 

      艺术治疗的功能,在以往常被视为一种 「迷思」(myth),治疗师往往其有类似巫医般的魔力,可以凭着病人的艺术作品,铁口直断;再藉由舞蹈、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让病人奇迹般地痊愈。在我们了解上述诠释儿画作的种种理论之后,应较能以一种审慎的态度来研读儿童画。不管采用哪一派的学说来诠释儿童的画作,对该画作者的了解是必要的。除非在极不得已的情形下,才利用一张图画来作诊断,否则在诠释儿童画之前,应先了解儿童的家族史、生产史、发展史和在家里或学校的一般生活情况,并观察儿童的实际作画过程。更理想的情况是,能研读数张同时期的图画,再作治疗上的诊断。简而言之,艺术治疗师应以一种人性和理性的态度来诊断绘画,忌讳感性而主观地诠释方式(陆雅青,民83)。 

 

      陆雅青(民83)更建议对艺术治疗或对儿童画有兴趣的朋友,能参考上述的种种理论,而发展出一种属于个人的绘画诠释模式。此种模式的建立,不妨考虑下列几点: 

 

1、何者是你所认同的心理治疗人心理辅导取向?它(们)可否与儿童艺术的理论相结合? 

2、妳的个案 (儿童画的作者)正处于哪个发展阶段? 

3、是否应考虑几个文化因素? 

4、学习美术 (技巧)是否对心象的形成有所助益? 

5、是否有生理上的、医学上的或药物的使用等因素影响儿童创作的的过程? 

 

    儿童画的诠释,诚然并非艺术治疗的全部,亦非每个治 疗或美术教学活动的必要过程,但无庸置疑地,它是引领我们进入孩子内心世界的重要途径。对个案作全人式的了解,不只可提供相关的资料与个案,建立良好的关系,亦扩大了思考领域,加强了我们对 「艺术即是治疗」此一理念的认识。 

 

    一个治疗的成功与否,除了治疗师的专业知识技能之外,其进行过程中的辅导或治疗的基本原则是最为关键的因素,所以在治疗的过程中辅导员或治疗师与个案进行心理冶疗时的一般原则如下(赖保祯、简仁育,民73): 

 

1、与个案建立良好的关系,使个案在治疗的过程中,是感受到温馨、友善、慈爱的气氛,而对辅导员或治疗师产生了信任与好感,并较易建立彼此之间的亲密感。 

2、对于个案所表达的情感,不论是负面性的情绪如哭闹、踢打和谩骂;或是正面性的情绪如高兴、赞美,都不予以置评,而是给以接纳和承受,且帮忙其情绪的宣泄,以达到涤除作用。 

3、对于个案所谈的问题,应该表示一种支持性且诚恳的态度来注意倾听。有了温馨接受,孩子会体会到一种被尊重的感受。 

4、试着以同理心的态度来了解个案内在的心理情绪,以悲悯慈爱的心来察觉其行为反应。 

5、对于个案除了保持心理上的接触和关怀,也要尊重其人格,而不是羞辱或给予任何的标记。 

6、执行者应有评估工作,以了解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与治疗过程的进展,但是应避免过多的主观意识的评述。 

 

    治疗师与被治疗者之间的互动如何,足以决定治疗过程 的成效。所以,彼此之间所建立的关系和辅导或治疗的技巧,是一体两面之事,偏一不可,唯独有良好约互动关系和熟练的辅导原则,始得促使治疗的顺利效果。 

 

    在艺术治疗中,当事人的绘画创作常是治疗师用以评断 病情的具体工具。绘画诊断不分当事人的年龄、性别和精神状态,均与儿童画的发展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所以在诠释儿童画时应以较审慎的态度来研究,以避免轻率或主观的评析导致治疗上的挫败。陆雅青(民83)认为诠释儿童画应该要注意: 

 

(一)对该画作者详尽的了解。 

(二)画可能不要仅以一张画来做诊断。 

(三)应先了解儿童的家族史、生产史、发展史和在家里及 

      学校的生活情形。 

(四)观察儿童的实际作画过程。 

(五)研读一系列的图画,在做治疗上的诊断。 

(六)以一种人性和理性的态度来诊断绘画,忌讳感性而主 

      观的诠释方式。 

 

三、评鉴 

儿童画的评鉴范畴实有状况诊断、过程诊断和疗效诊 断(刘焜煇,民83),兹说明如下: 

 

(一)状况诊断 

治疗者分析患者投射到绘画的心理状态做诊断的参 考。 

 

(二)过程诊断 

凭绘画去了解患者的病况如何变化,在确定患者关联 性时很有帮助。 

 

(三)疗效诊断 

  绘画能够明显表示患者的人格水准能保持到什幺程度,因此可以得到外显言行所不能判断的部份。 ‘

 

      在绘画活动中个体的自我创作表达,是艺术治疗过程中治疗师必需重视个体的心路过程。尼克森(Nixson,1969)说:「创造的过程是帮助孩于释放出在他们内心中蛰伏着和期待着的情感,所以他们可能在他们的生命画布上运用了丰富、光亮、自信且富有创造力、无畏勇敢的色彩表达他们的情感,对孩子而言是一种挑战与引导」。藉着艺术的媒介以实践个体内在潜在性的创造能力,为了使个体发现属于他自己的风格形式,无论如何个体必须对于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属于他们最真实的,都得被接受且认为有意义。因此个体所表现的独创力、独特的、和唯一的是值得珍视与奖励,在幼儿绘画的过程中,自发性的表达、独立性的思考与操作、以及尝试性的冒险都是值得给以刺激与加强。 

 

       总之,对于幼儿的绘画与心理诊断,要明白孩子的画。是藉以了解幼儿心理的工具,同时需要给予长期性的观察,更不可以武断地拿诊断理论加诸于幼儿的身上,而造成了错误的见解和刻板印象。不管孩子画的是多幺幼稚,或是不合逻辑,甚至毫无美感可言,但是孩子他们已经运用了他们的心理语言来说明了其内心的感觉和情绪的表达,我们要做的是尝试去接收他们的心理语言资讯。 

 

柒、结论 

      艺术治疗主要是透过创作、自我表现(self-expression)的过程,让当事人能一方面纾解、调整内在的情绪或困扰,另一方面透过这样的绘画表现透露出当事人的内在问题以提供治疗师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以解决当事人的内在困扰。然而 ,从事艺术治疗并非只是偏狭的仅对一两张画就妄下结论,而是应该更谨慎的搜集相关资料,以求得更真实的诊治讯息 。 

 

 一、儿童画的诠释,诚然并非艺术治疗的全部,亦非每个治疗或美术教学活动的必要过程,但它是引领我们进入孩子内心世界的重要途径。我们可以经由此种人类最原始的语言来探索孩子们内心最真实的世界,减少孩子因为口语表达的障碍或心理上的防卫而疏忽、延误了协助辅导的重要时机。 

 

二、艺术创作即是治疗   

     艺术治疗可贵的是除了它的过程即有疗效之外,有时,作品也能自然殷发创作者产生一种自我察觉、洞悉与顿悟,并不需要完全依赖他人的介入,这时候作品与作者产生对话的互动关系,而创作者从当中得到新的体悟。这是难以言喻的经验可以被称作是一种「内在的智慧」。

 

    「当病人专注于创作时,生理上即产生变化,例如肌肉放松、血压降地、呼吸上忘却状况少、暂时超越时空的限制,沈浸在创造的世界里,享受内在的自由,同时身、心、灵得到整合,这便是「艺术创作的过程便是治疗』及产生变得深长、脑波改变、而原有的疼痛与不是敢都会减轻;在心理上,缓和情绪、艺术治疗师须得到案主的信任之后,才可以进一部探讨作品的内容,藉着作品与它做适当的沟通,才可以运用同理心,给予接纳、支持和鼓励,切不可冒然的去做图画的诠释与分析。」 

 

三、艺术治疗师或许可以陪伴一个受创的心灵走一段,或许可以传授一点创作的技巧,或许可以聆听妳悲伤的故事,但最终生命的抉择,还是在于你。          

   

纪伯伦: 

    没有人能启示你什幺,除了那在你知识的黎明时辰以半睡半醒的知识。 

    那庙宇的阴影下行走在它弟子中间的教师,给予弟子毋宁是他的信心和爱,而非他的智慧。 

    如果他确实明智,他不邀你步入他智慧的宫室,毋宁引领妳到达妳的心智的门槛。 

 

      在这里笔者并非想否认什幺,而是认为任何的治疗都只是一个协助的工作而已。要突破困境,最终还是要自己去面对。就如同心理大师罗吉斯的非指导中心法所持的精神:治疗之所以有效,主要是藉治疗关系使病人发挥自我导向Self-direction )之能力,而非治疗技巧之功劳。Goldstein 和Maslow就认为人是一个有机体、一个独立的单位,天生就有实现自我能力的倾向。所以,治疗结果仍然是要靠当事人的努力,而我们也必须相信当事人是有这种能力的。

 

捌、问题与省思 

 

一、投射测量是一种诊断,而非算命或是猜测。 

      各式画人测验及家庭动力图的研究显示指标,只是协助诊断儿童的心理与行为,而非猜测儿童状况,因此在使用投射测验时,避免单一一张绘图解释其行为的。 

 

二、国内投射指标的建立 

     目前家庭动力图或是画人测验几乎是沿用国外资料,再与国内小规模研究相互验证,缺乏大规模搜集样本。 

 

三、艺术教师与辅导者的配合 

     艺术教育治疗师的培训、全人教育的推展、教师心理调适都有赖行政单位的推展与配合。 

 

四、国内课程的安排 

    目前国内艺术治疗课程趋势: 

 

(一)、诠释绘画内涵意义。 

(二)、强调艺术创作即是治疗。 

 

五、亲职教育的加强 

     艺术治疗中家庭动力图可以反映出家庭互动及结构的情形,因此父母可透过绘图中了解孩子内心世界获得新的认知 。父母与孩子如果能不定期的分享艺术创作的经验,的确帮助彼此发展「一个新的沟通密码」(陆雅青,民83)。 

 

    父母及教育工作者若能多看看孩子的画、多听听孩子的描述,并且能进一步观察孩童的行为反应、去参阅一些相关理论的书藉资料、思考绘画与心理之间的微妙关系,那幺必定能够更了解孩童内心的世界,也能适时的给予必要而有效的协助了。 

 

I-何谓绘画治疗

绘画治疗是艺术治疗的方法之一。方法是让个案透过绘画的创作过程,利用非语言的工具,企图将混淆的心、不解的感受导入清晰、有趣的状态。也就是说,绘画活动提供一种具体而非语言的媒介,透过它可传达他的意识与潜意识,且可作为治疗性改变的有价值的功因。(Dalley,1984) 个案将内在想法体呈现出来,再依投射理论做诊断及治疗。

 

(1)材料

  图画纸(四开、八开),铅笔,蜡笔,彩色铅笔,彩色笔,签字笔,水彩等。

 

(2)导入

自由画:「你可以随你自己喜欢画你想要画的东西」

         「请你将你现在突然想到的或现在在想的事情画出来」

课题画:家族画、动力家族画、分割画、树木画、树.屋.人画等。

           「请你将你的家人每个人都有在作什幺事的情形画出来」。

 

(3)制作

  以四十分中为限。治疗师可坐在个案的至对面或九十度的地方。在不打扰个案创作的原则之下可和个案交谈。

 

※进行方式

(1)    创作活动

在绘画的创造性活动中,提供当事人在一个孤立的环境感觉中,去自我反映,并退回到自己的小天地中。

 

(2)    分享讨论

   创作完成后,则是将焦点投注到作品上,并开始讨论与分享,如:当事人在创作时的心路历程。主题讨论的范围可以从个人的困扰或其内在心灵深处为出发点,亦可以仅止于较表面或外显快乐的部分,均依治疗的目标来决定。

 

     Liebmann(1986)以结构、非结构形式来进行团体。每位治疗师可依团体之目标与特质来决定团体的形式。

   Nucho(1987)认为团体进行可分为四阶段,即暖身、创作、讨论、分享和分析,而此四阶段在时间的分配上会一治疗对象年龄层的不同有所差异。

 

II-绘画的治疗功能

 

☆绘画-是游戏:一搬来说它不被限制,任凭画者随意画,其真髓中已包含游戏。

     是梦:在一张纸上已同时呈现意识与潜意识的欲望。

     是现实:个案所呈现的画通常都是他当时所关心、担心的事。

 

★运用绘画的领域

  ◎当作测验:用绘画评断IQ、人格。

  ◎作沟通的手段:补足语言的限制,绘画的象征帮助个案将感受到却无法用言语说出

情感表达出来。

  ◎探寻情感的手段。

  ◎了解个案及其时空的位置关系。

 

★自由画-培养感受性与平衡的感觉。

  课题画-发展伦理感及观察的精神。

.不管主题是自选的或被指定的,其解释的结果几乎是一样的。

◆当来谈者发现透过绘画为自己创造出一种象征,并因而从痛苦的精神状态中获得解脱时,就会在以后情况变得更糟糕时再次用这种解脱方法。

◆    透过象征来谈者获得独力性的成长,通向心理成长,在绘画中呈现内在的「我」,最后发现永恒未知和永远陌生的东西─心理生活的秘密的基础。

 

★精神分析倾向的治疗师-鼓励「内在经验」的「图像」表达

&, amp;, lt;, SPAN style="FONT: 10.5pt '宋体'; mso-spacerun: 'yes'">→艺术是从潜意识中释放出来的一种「自发性心像」(spontaneous imagry)的过程。

→人类源自潜意识的最基本思想与感情,以意像而非文字表现艺术治疗的过程。(Naumbury,1958)

 

★艺术-非语言的工具,企图将混淆的心、不解的感受导入清晰、有趣的状态。

  =此活动提供一种具体而非语言的媒介,透过它可传达他的意识与潜意识,且

    可作为治疗性改变的有价值的功因。(Dalley,1984)

Kris

 

.绘画提供了工具,透过它将个人的感觉外显化,并侵蚀了坚固的自我防卫,以此种方式来表现自己,弱化、暴露的界限得以获得加强与巩固。

.透过退化来进行发展。

.心灵层面的转换存在于功能退化与控制起落之间。

.创作性工作将表面功能朝向初级过程的「控制性」之退化,同时控制了初级过程本身的工作。←→Froed 潜意识缺乏自由意识的观点。

.治疗关系的包容性能遏止焦虑,并为意像的安全表现提供一种适合的环境。

  →治疗师能遏止环境在象征过程周围的高度焦虑是十分重要的,当孩童在作画

    时,治疗师也要了解其状况的变化。

.创造力「解开」或宣泄时,具有使感情自发性地从潜意识中释放出来

  →治疗师提供包容性来促进艺术过程,并容许其在关系内发展。

 

二、 艺术在心理分析上具有的意义

 

1. 象征符号

绘画的过程是活动的,是一种想像力的活动,也是一种记忆的集中及内在经验过程。

*象征符号说明了思想,以象征符号来沟通思考。

*意识形态转变为想像力=转化作用→提供孩子一个特别、个人化的机会以结合与甦醒其内在世界和客观的外在世界,所有呈现的符号转化作用都是使其内在与外在的结合为一。

    *一般性有效沟通的意义Ex鸽子=和平

    *记号(SIGN)→人为的、公认的:号志。 

    象征符号(SYMBOL)→源自于梦境和潜意识的思考与动作。

 

2.升华作用

*从升华的过程中指出本我(id)的基本需求被自我(ego)所取代,而已各种复杂的方式表现出来。

*「艺术的和谐是透过紧张状态的整合和平衡,决不是由于简单的排除和不和谐」似婴儿与母亲的接触般的宁静、舒适、轻松状态。

.这种过程的特质→最原始的心来参与,以便丰富和强化自我的力量。

*替代作用:个体对事物所产生的负面情绪等,转移对象藉以寻求发泄的过程。

*综合个体的攻击性和冲动,在艺术表达过程中升华。

*宣泄作用:把内心的纠葛和冲突藉绘画向外界投射或转移,而达净化的功能。

 

3.投射的作用

*精神分析论的防卫方式之一。

*否认投射-将自己的过失加诸别人以减轻自己内心的焦虑。

*认同投射-认为成人对事物的看法如自己一样。

 

III-荣格的心理治疗

 

◆    当意识与潜意识建立起对话关系,并允许这种心理过程平稳发展时潜意识丰富了意识,意识又照亮了潜意识。两个对立面融合的结果,使认识增强、人格扩展。

 

◆    一但创造出更广阔的人格,意识就会增强,发生转化,一个新的人格中心─self就会显现─同时自我(ego)倾向被减弱。

→当ego献祭于self时,现实的存在就获得意义,个体与超自然产生联系,最初的潜意识被转化为更高级的意识,并实现以曼茶罗为象征的人格。

 

◆    意识与潜意识的停合适一个非理性的生命历程,无法得知他如何产生,所以荣格的精时治疗中没有一定的治疗方法,它蓄意表现出无系统章法,因为他说「对每个患者我们都需要一种不同的语言」=(象征意义的多元性)

 

◆    心理治疗的两种基本方法:

 

一、 梦的解析

二、 积极的想像力(active imagination):积极想像的过程相当于炼金术,包含着两个对立面,及意识与潜意识间的持续对话。在此过程中,self逐渐整合,对立和融合作用,最终导致心理转化。

 

◆    心理转化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导出宁静的心灵状态,注视潜意识的内容和破碎的幻想片段自发性的出现和展开。然后用书面或其他有形的图形,如画、雕像、图、舞导等象征手法呈现出。

第二阶段:意识开始积极的和潜意识对峙,潜意识产物的意义及其信息被理解,并与心灵的意识状态和谐一致。

第三阶段:一但自我与潜意识相互妥协,个人能够有意识的生活,就必须遵守某种伦理观点和义务,以及个人不再像以前,因意识受到潜意识的潜在作用时那样对待自己的生活。

 

◆    荣格心理治疗旨在使并人心中造成一股流动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中,它们体验到不依附任何一种一成不变的条件变化和成长。

 

◆    「潜意识是意识的向导、顾问、朋友,他透过梦或意识表现与我们的意识进行交流,所使用的语言则是象征与隐喻。我们应该学会倾听来自潜意识的声音,并据以修正我们的意识。」

 


图片来源:http:///2008/06/23/art-of-living/

 

☆ image(心像)

 

◆    image的特性:

1.      自律性:具独立性,不受自我(ego)的控制能力。

2.      具象性:当image产生时常伴随着身体的感觉。EX.「如释重负」「心如刀割」「卧薪尝胆」等,很多与身体有关的具象表现。

3.      集约性(多意性)。

4.      直接性:在游戏或梦中打斗、厮杀时直接感受其中的悲伤、愤怒。

5.      象征性

6.      创造性:绘画、音乐、文学、演剧等其创造的的背景为image。心理治疗是在援助个案的创造活动的手段。

7.      心的能量运输:将心的能量搬运至意识层面。

◆    image发出于个人经验,但当他进入更深层时,就具相当的普遍性。 

 

☆Symbols(象征)

一、象征不等于实物。Ex. 最为实物莲花就只是莲花,作为象征,莲花有「君子」「高尚人格的象征意义。

→同一对象,在不同人眼中(甚至同一人眼中),往往具有不同的意义。

一但我们将它视为象征,它就唤起了某种未知、神秘、寓意深远的想像和领悟。

 

二、象征不同于符号。

⊙『符号』:

?有固定的、约定成俗的涵义。

?代表具体实物。

?所指的是已知的,但指与所指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Ex.我们可以不必用豪丁而用其他的符号来作为停车标志。

⊙『象征』

?所代表的是未知、不确定。

?所指虽然是未知的,但其指与所指之间似乎存在某种神秘的(未知的)对应契合。

◆人如果不能在自己的生活中即时的找到或创造出新的象征,则他的精神发展就会出现停滞和倒退。=积极的想像力可以增强自愈力(荣格)。

 

三、具预言性。

?Ex.梦。

?荣格:象征就像人的自觉意义总是在规划未来一样,人的潜意识也总是酝酿着将要发生的事情。

◆    有时死去的象征,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今人的诠释,而显现其象征意义。Ex.梵谷、卡夫卡。

◆    作为若干对立因素的综合及统一,心理的「超越功能」透过象征在精神分裂的「深渊」上架起一座桥梁。一但潜意识的东西成为被意识的东西,分裂就在一定的意义上被超越和克服了。=绘画治疗。

☆潜意识

◆    荣格:「从理论上,无法为意识范畴设定界线,因为它有无限扩大的可能性。但从经验上看,每当它遇到未知事物时,我们就看到它的界线。所谓未知事物即是由我们不了解的事物所组成,因此它们与作为意识中心的自我(ego)无关。未知对象可分为两类:一为对象是外在的,可以通过感觉经验到。另一对象是内在世界的未知事物,我们称后者为潜意识」

◆个人潜意识的内容:带情感色彩的情节所组成。它们由心理生活中个人的一面所构成。

◆    集体潜意识的内容:原型所组成。在潜意识中发现一些非后天获得,而是经遗传具有的特质,一些先天固有的直觉形式,及知觉与领悟的原型。

◆    潜意识是一种可以证明的确然心理实在,但它有自己的风格和语言,及普遍性的象征语言和符号象征。

→从潜意识中获得的直观必须被转化成一种伦理责任。不这样做只会成为这种力量的牺牲品。….个人潜意识的表象负有巨大的责任,不去理解它们或逃避道德责任,就会使他丧失完整性,使他的生活忍受着残缺的痛苦。

◆    荣格:「集体潜意识不是各个别独自发展的,而是被继承或遗传的。它由先天存在的形式─原型所构成,成为意识的第二个层次,并赋予特定精神内容以确定形式。

 

☆Self

◆    心理的总和。

◆    同时拥有自觉意识的一面及未被意识的一面。

◆    在梦、神话和童话中以一种(与自我相对的)超凡人格,如国王、英雄、先知、拯救者的形象显现出来。或以一种整体象征,如圆形、方形、十字象的形式显现。

◆    当它代表一种对立面的结合时,以阴阳、敌对的形式,英雄及其对手(恶魔、野兽等)的形式表现出种统一的二元性。

◆    呈现为光明与黑暗的play。

◆    代表心理的「综合」和「统一」的力量。

 

IV-各式绘画技巧

(一)     线条法:有三种方法:

1、            Numburg,M.的Scribble法:投射法,用铅字笔或马克笔在画纸上任意绘线条,然后说:「你看这些线条,可不可以看到一些什幺形状?或从这些线条如果有你可以看见什幺形状的意象就随意绘绘看。」等待个案绘成形状,治疗者就和他开始对话。

2、            Winnicott,D.W.的Squiggle法:个案画线条,治疗者投射并完成它;然后由治疗者先画线条,由患者去投射完成它。双方的交替要迅速,至于绘画的完成程度不重要。实际上,有时候治疗者的问题绘呈现出来,有时候会出现转移的意像,有时候则出现攻击性、挑战性心象。这些方法可以稍微减少患者在导入时的防卫或抗拒,也可以判断其转移或攻击性的一部份。此技巧不仅可以适用于导入初期,并且可以在其他阶段引起自由心像联想。

3、            山中康裕的Mutual Scribble Story Making法:山中是综合上述方法改造的交互画线条说故事统合法,通常由患者把一张纸成几块(6-8块),交互乱绘、投射,最后用所绘的图编成故事的方法。

 

(二)     画面分割法:由患者或治疗者把画纸分割,然后在图上颜色就是「色彩分割」。由患者与治疗者交互完成者,称为「交互色彩分割法」。此法可以促使治疗者和患者间的互动,在统合失调症患者的治疗上颇有效果。

 

(三)     画树法:原来是瑞士的Koch,C.于1949年所创的心理测验,常被用在儿童绘画或临床研究的投射法。可以采用原来在画纸上用4B铅笔绘画的方法,也可以用色彩绘。一个人的潜意识领域被投射到一棵「树」上,此意像化的涵义至深。

 

(四)     画人法:美国的Goodenough,F.L.所创之心理测验,目前除用铅笔,也可以用彩色,以超出原来测验的含义。所绘人物,有属于异性者,有绘「自己的面孔」者,已经有「统合失调症患者正面像之研究」或「背向像的研究」等实征研究。

 


图片来源:http://www./Article/HTML/37039.html

 

(五)     HTP法:由美国Buck,I.所创的「HTP」(家、树、人)广被应用。原法是让患者绘四张图(家、树、人、男女),有时候要求在一张画纸上画家、树、人三种东西。目前已经发展出「多元HTP法」。即一张画纸分割成三个部分,每一栏都画HTP的方法,也有在未分割的画纸上同时画HTP的方法。总之HTP法可以了解患者对于家、家族、家族相处的方法、树木等基本生命的认识态度,以及对于人、人的互动关系、沟通方法、整体德互相关联的意识,相当有趣。最早是一种测验,后来导入治疗上,然后又在心理治疗上发现具右临床的价值。患者连续描绘Syn-HTP的过程中,能够了解家族内互动作用,加深洞察,已经有实征研究。

 

(六)     动态家疗画法:动态家族画法(k.F.D)是要患者描绘家族的动作与行为,Kwiatkowska,H.Y.最早倡始「家族艺术治疗」,近年来,藉非语言雕塑家庭内互动与家族互相认识的水准,相当盛行,可见原始的K-F-D是有其功能的。临床家让患者描绘家族画作为他们谈对于家族的感情之线索;譬如让患者和家族分别描绘的作品,互相批评,察觉问题所在,互相修正。在此一连串的过程中,减弱家族的压抑和防卫,塑造现实与意像德双重结构,将有助于建立浓厚的人际关系。家族化的主题早已超出测验的意义,在家族印象绘画心理治疗的水准上预期将有临床上的应用价值。

 

(七)     风景构成法:由中井九夫所创,治疗者在患者面前,用快干笔把一张画纸上加框,对他说:「现在请你把我说的东西逐一画在纸上,整个凑成一幅风景。」顺序依次为(1)河流(2)山(3)稻田(4)路(5)房屋(6)树木(7)人(8)花(9)动物(10)石头,凑成一幅风景。如果想要增加就添绘,共同用腊笔涂色。治疗者根据整体的统整性、丰富性、分化性、空间深度等加以检讨,了解个别意义。中井指出,统合失调症患者的绘画课以分为P型和H型。此技法可以做心理测验,也可以用在治疗情境。

 

(八)九分割统合绘画法(Nine-in-One Deawing Method 『NOD』):是自由联想的技法。将图画指划分为九格,以中间的格子为中心,呈漩涡状的顺序,一格一格的画。可为自由画或主题画。可由个案一人完成,亦可为治疗者与各案交互绘画完成。完成后依图编故事。其特性在于自然的集结多元且复杂的心像,同时达到资讯收集及整理的效果,并可看见联想的动向,且了解抵抗的模式、因绘画面积的缩小所产生的集约效果。

 

V-治疗者的基本技术

   (1)知觉:

   站在个案的观点看他们的世界。治疗的速度和谘商师正确的知觉反应成正比。尝试进入个案的世界,以他们的观点去察觉、理解、同理他们的经验,并反应他们的感觉和思想。

   (2)反应:

     一个同理的、了解的、接纳的、非批判性的治疗者反应个案的感觉,对于建立治疗关系和保持治疗过程是很重要的。适时的语言支持能促进个案更进一步建立自信。

   (3)解释:

     情绪困扰的孩子的画里,常出现的东西与健康儿童不同。例如:扭曲的、巨大的、僵硬的、非统整的人物。

 


图片来源:http:///gata/home.html

 

Ⅵ.作品分析

※解释绘画作品的基本原则

(1)需理解绘画者的社会背景及文化背景。

(2)观察其作画时之踌躇、内在问题、集中度、散漫度及注意其依作品所编出的故事。

 

*解释是在分析构成绘画作品的各种要素考虑包含于作品中阴性与阳性型格之诸要素的总合。

★从绘画的意愿、意图、情感、意志及身体性等各种因素的昂扬、退缩、推移可看出病态水准(病理性的表现)。

★从描绘的人物像的配置、型态、行为、装饰、相貌、姿态等绘画的形式及时间性、空间性、象征性、全体样式的完成度可看出绘画的内容。

 

A.全体性

(1)空间配置(placement)-中心在右边--安定的、统制性的

   偏左边--冲动的、要求即时满足欲望的

(2)左右对称(symmetry) -明显的不对称时→性格的不安定、统合性的降低  

  (3)分离(dissociation) -排除自己无法认同或接纳的行为、语言。画与描述语言之间的分离是宣泄行为

  (4)色彩绘画-利用色彩诱发情感并可收集其对情绪状态的反应及耐性

                  无色彩画--以温和的方式显示其攻击姓

  (5)顺序(sequance)-从检讨绘画的过程可了解矛盾与防卫的特征 

  (6)笔触(pressure)-显示内在能量的水准。恒常性的。

(7)详细化(detaiiling)-对自己的世界有部确实的、不能掌握的、有危机感 

(8)线条(stroke)-长线条→统制性的     短线条→冲动性的  人格的呈现。 

 

B.人物

★人物画通常是个案本身的投影或对个案来说是很重要的人及个案对〞人〞所持的一般性概念。

★自画像可说是〞回顾自己的一出戏剧〞(黑井千次),由年龄、生涯阶段、遇境等制作背景,与自我认识的表现结合。

(1)头-缺其他部位,他过大→自我(ego)处罚,妄想症、自恋的个体

(2)面部-社会性相貌。忽略面部突显身体其他部位→人际关系有困难

(3)嘴巴-饮食、肥胖的过多焦虑。一直线的嘴巴→紧张

(4)眼睛-自我的焦点。险恶的→妄想病童投射出的敌视形象。

亮晶可爱→不信任

(5)头发-发饰→性认同。性犯罪女孩→波浪状人体、详绘的头发及乳房

(6)颈部-省略→不成熟的象征

(7)手臂和头-模糊或缺乏→互动时缺乏信心。收插入口袋→逃避、回避

   过大的手臂→追求力气或曾用手做过违反社会禁忌的行为

 (8)腿和脚-社会冲突的指示物。有竟问题的个案→省略腰部以下的部位倾向

 

C.被强调或抹销的图案

D.不自然的事物

E.个案对绘画内容的解释或故事

G.特殊型态

 

*家族画

 

    (1)家人的大小-最具影响力、支配性的人愈大

    (2)位置-将自己画在喜欢的人的身边

    (3)相似性-和自己喜欢的人相似→钮扣、饰品衣服等细节上的相似

    (4)家人或自我的省略-省略不喜欢的人。省略自我→缺少安全感或归属感

    (5)孤立及互助-感到被忽略或非家庭一部份的个案→将自己画的很远或最, 后画

<, P, st, yle="MARGIN-TOP: 0pt; MARGIN-BOTTOM: 0pt" ss="p0" cla,>  (6)人物画的姿态,模样常是个案对其所持的情感表现。如家人穿着暖和的衣物时,常是欠缺被爱或温暖及意志消沈的表象。

 

 

※「解释」的功能

◎过度的解释会增加个案对于治疗的抗拒,不能增加洞察力,尤其防卫较脆弱的统合失调症患者,当其防卫瓦解时,可能导致混乱状态的发生。

◎绘画的详细解释,通常是个案回去之后才进行的。与其根据一张画作解释,毋宁重视从几张绘画所得到的整体印象。

◎解释的功能不在诱导洞察,而是治疗者要确保治疗的稳定和方向。

◎治疗情境上,焦点并不在于绘画的内容,而是描绘时所感受的心情,然后自然的谈到绘画的内容。「看来很快乐吗?」、「今天好像没有心情画」,诸如此类,传递治疗者的印象,患者自然把话题转移到绘画内容上。

◎对于慢性统合失调患者则要审慎使用语言,透过绘画去促进其内省,最好是根据患者有限的表现内容去说明。

◎解释的目的不在于用语言进入患者的内在世界,应该是给予患者的心像一种结构,使其定位在治疗者-患者关系中。所以不要立刻去推敲绘画的内容,才能和患者一起欣赏他所完成的画。

 

※绘画治疗的评鉴方法

    绘画的评鉴过程有状况诊断、过程诊断和疗效诊断,兹叙述如下:

 

(一)     状况诊断:治疗者分析患者投射到绘画的心理状态,做为诊断的参考。

如:妄想型统合失调患者较易在风景画表现其特征。他们的画有时候马路会像空中伸出,地平线在半路中断,而天空与地面连在一起,在空间的认知上容易出现偏颇。妄想较严重时,会忽略远景和近景的距离感,让人看了会有一种特殊的压迫感。反之,慢性统合失调患者往往随着内在精神的贫穷化,只画类型化的呆板画。郁症患者常以缺乏生命力的脆弱的线条绘出煞风景的画躁症患者常用原色,在画纸上以迅速的笔势描绘,有时候从画纸上跑出来绘在画纸背面或描绘好几张。

 

(二)过程诊断:凭绘画了解患者的病况如何变化,在确定患者关联性时很有帮助。

如:妄想型统合失调症患者所描绘的内容从非现实的表现逐渐变成现实的,则表示患者的病状渐趋安静。又如忧郁症患者能够把色彩表现在绘画上,笔触有力,使用画纸的范围扩大,则表示患者已逐渐从郁状回复了。值得注意的是,郁状恢复期,患者往往描绘有自杀念头的画。

 

(三)疗效诊断:绘画能够明显表示患者的人格水准能保持到什幺程度,因此可以得到外显言行所不能判断的部分。

如:统合失调症患者,即使其言行看来很混乱,如果绘画的型态能够保持一致,其疗效也相当不错。反之,语言表现的内容或生活状况看来相当稳定,可是一旦绘画,只能描绘内容贫乏的画之病患,日后崩溃的可能性更大。

 

*绘画可以应用在测验上,能够即时把握在绘画上所表示的讯息,对于决定治疗方向有很大的意义。

 

艺术治疗的定义 

「美国艺术治疗学会」对艺术治疗所下的定义为:艺术治疗提供了非语言的表达及沟通机会。 

 

首先它是非语言的,我们认为人生下来就会画画,画画是原始本能,长久以来我们是被训练透过语言或文字来表达情绪,比如说「我今天好紧张」,但是「紧张」这2个字并不能确切表达我的紧张,所以它强调这是非语言的表达及沟通机会。 

 

在艺术治疗的领域中有2个主要的取向:(1)艺术创作即治疗,创作的过程可以缓和情绪上的冲突,并有助于自我认识即自我成长;(2)艺术心理治疗,则其中所产生的作品及对作品的联想,对于个人维持内心世界与外在世界平衡一致的关系有极大的帮助。艺术治疗师提供自我表现、自我沟通及自我成长的机会。 

 

需强调的是,艺术治疗关心的是个人的内在经验,而非最后的作品。在艺术治疗的活动中,治疗的过程方式、内容和联想变得非常重要,因为,每一个部分都反映出个人的人格发展、人格特质和潜意识。很多学科是成就取向,但艺术治疗是过程取向的,画画则是一个媒介,作品并不是最重要的。 

 

艺术治疗的基本精神是:敏锐的了解、关怀的接纳、合宜的设限与尊重。为什幺要合宜的设限?在心理学上说,孩子从4岁后有寻求边界的原始本能,边界就是限定,是生活的规范,有合宜的边界会让孩子有安全感。所谓合宜的设限,应是依据每个个案而定,不是父母或艺术治疗师本身,需保持这样的弹性,才能继续谈艺术治疗。 

 

儿童绘画发展 

儿童不是固定不变的,儿童在短短10年内,生理、心理都有巨大的变化,所以要谈儿童绘画发展,一方面也是避免父母有过分的期望。所有理论都是参考的架构,如果孩子没有照这个架构走,超前或落后并不绝对意味着孩子的聪明或愚笨,但如果相差太大,可能要到医院做鉴定。 

一、涂鸦期(2-4岁) 

1.随意涂鸦(2岁):简单、机械化、反覆的节奏大动作。孩子还不太会控制肌肉,常常画到指的外面去,或是在同一个地方戳到烂,因为孩子还没训练好他的小肌肉。 

2.控制涂鸦(2.5岁):涂鸦遍布画纸上下左右,有大圆圈线条的出现。这时候的孩子是很有趣的,因为他开始有自信地发现「我可以控制我所生产的东西」,他会发现自己的动作与纸上出现的线条有关系。 

3.命名涂鸦(3岁):出现封闭线条,发展出图地关系的概念,会告诉他人所画的,物件名称,但主题无恒定性。孩子这时所画出的东西可以代表他所关心的每件事情。 

*指导重点:1.促进感觉统合,肢体动作的充分运用。2.旁人态度影响其人格发展。 

*建议采用媒材与主题:粗蜡笔、粉笔、大纸、彩色黏土、彩色笔(使用对比强的用笔色与用纸,因为孩子可以很容易发现他画的东西在那里,可以刺激他对自己更有信心,手眼协调的能力也会比较好。) 

到了命名涂鸦期,孩子会很兴高采烈地拿着他画的东西告诉你「妈妈你看,我在画你的蛋糕!」「爸爸你看,这是你的刮胡刀!」他其实画得不像,有些父母会很生气地说:「走开走开,你画这什幺东西!不是这样子画。」但这时候的孩子就是没有发展出可以画得很像的能力,对他而言他正很努力地感受他的世界,所以100%的鼓励绝对没有错。 

除了像不像的问题之外,另一个问题是,这时候的孩子他也在训练安全感及信任感,大人是否能言行一致是关键,父母的合宜设限会是他的安全感,会是他外面的堡垒,否则他不知道什幺是他可以做的,什幺是不可以做的。 

二、前样式画时期(4-7岁) 

1.出现简化的棒棒人与蝌蚪人。常常是大大的头跟5条线,为什幺?他们对于身体的感观就是这样,这个年纪的孩子在画他们有感觉的东西,对于鼻子、耳朵反而会忽略。如果孩子画了一个大大的耳朵,表示他对耳朵有特殊的情感,那接下来要看他为什幺对耳朵有特殊情感?他家卖音响的吗?他妈妈常常唱歌吗?还是他有耳朵功能的障碍?从绘画走入孩子的心,就是这样的走法。 

2.出现方形。3岁半应该要出现圆形,表示他有图地关系的概念,4到7岁应该要出现方形,方形很难,因为手必须控制得刚刚好,上下左右的线要一样,还要跟纸平行,画得出方形表示他可以区分出图跟那张纸的关系;对应到生活上,他已经知道世界不是只有他一个,还有别人,所以建议从这时再做生活常规的训练。 

3.缺乏空间前后、大小的概念,物件的大小决定于自我内心的感觉。家庭图测验可以看出那个人对他最重要,蔡宜青说:「我看过一个孩子把爸爸画得好小放在角落里,原来这个孩子的爸爸终年在大陆,他是由妈妈及阿公阿妈带大的。」 

4.用色随性,随自己的兴趣用色,通常偏好原色。原色就是从颜料管中直接挤出的颜色。「我今天高兴用蓝色画你的头,就是一定要用蓝色,你跟我说错,那也是没有用的,我就是要用蓝色画你的头。」这时期的孩子就是这样。 

*指导重点:增加环境刺激,将抽象的感觉透过具体的经验更为鲜明。这时期的孩子对身体的感官就是大大的头跟5条线,所以刺激他对环境的认知就变得非常重要。 

*建议采用媒材与主题: 

1.黏土、色铅笔、铅笔、彩色笔、蜡笔、广告颜料与大纸、剪纸。 2.着重于孩子自己身体动作有关的经验。 

3.着重于孩子的特殊生活经验。 

三、样式画时期(7-9岁) 

1.发展出有个人色彩的一般符号:样板人、样板树、样板房子。如果看到孩子画的女生都一定是穿裙子、2条辫子、长头发,那表示他已经进入样式画时期。如果没有给新的刺激,他会用同一个符号画2、3年都不改变。 

2.人物符号化、普遍化、缺乏细节。 

3.出现基底线与天空线,及固有色(最后出现)。基底线与天空线是全世界孩童的共同发展,到了7岁每个孩子都会画。 

4.构图丰富:展开法、平面垂直混合法、X光透视法、鸟瞰法、时间空间混合法。 

展开法:主题可能是妈妈带我逛SOGO百货,因为要告诉你的东西太多了,所以要通通展开成平面来告诉你。 

平面垂直混合法:与展开法不同的是,孩子会将重要的东西立起来,例如有2个人在下棋,棋盘会是立起来的。无论是展开法或平面垂直混合法,重要的是,孩子都是要告诉你他关心的是什幺,可能是环境、是棋盘上的棋。 

X光透视法:像是画妈妈肚子里有个小宝宝,房子里有人,这原本都是看不见的,但是孩子画出来,也是要表达那对他有特殊的意义。 

鸟瞰法:就像是从天空中鸟瞰他所做过的事情一样,孩子为了要告诉你去了那里、做了那些事情,会用鸟瞰的方式画出来。 

时间空间混合法:就像分格漫画,强调时间的问题与过程。一张纸可能分成4格,画出事件的过程,人物还会有讲话的泡泡。 

*指导重点: 

1.非批判性、非价值判断的态度。当称赞孩子「你好棒」「好美」「好优秀」,这些话有问题,有美就有丑、有棒就有不棒,所以应该给比较中性的称赞:「你今天很努力,很棒喔!」「你画得很有创意。」这类不带价值判断的称赞。以免孩子为了讨好,而一直画相同的东西、做相同的事。 

2.注意孩子心理年龄与实际年龄的差距。 

3.强化身体感官对环境的敏锐度。给新的刺激,以免他同一个符号使用2、3年。 

*建议采用媒材与主题: 

1.黏土、色铅笔、铅笔、彩色笔、蜡笔、广告颜料、剪纸、不透明水彩、废物利用创作。 

2.着重于孩子自己身体动作有关的经验。 3.着重于孩子的特殊生活经验。 

四、党群期(9-11岁) 

1.对于人物有细部的描写,但动作仍较缺乏弹性。 2.空间层次较丰富。 3.采用固有色。 

4.出现重叠的技巧。 5.观察力强,开始强调性别特征。 

*指导重点: 

1.诠释作品要客观,资讯需完整。 2.非批判性、非价值判断的态度。 

3.注意孩子心理年龄与实际年龄的差距,个人与团体的关系。 

*建议采用媒材与主题: 

1.黏土、色铅笔、铅笔、彩色笔、蜡笔、广告颜料、剪纸、不透明水彩、废物利用创作、水彩、陶土……各式媒材。 

2.集体创作。 3.团体活动的特殊经验。 4.自我期许或自我角色定位的主题。 

五、拟似写实期(12-17岁) 

这时期的孩子是很尴尬的年纪,游走在小孩和大人之间。 

分视觉型与触觉型2种。简单来说,视觉型就是画得很像的那一种,通常都是观察者;触觉型的人,像是梵谷、孟克,是个参与者。 

视觉型 

1.透视的表现,强调三度空间。 2.远处物体明显缩小。 3.注重气氛与光影变化。 

触觉型 

1.强调内在情感的表现。 2.不重视固有色。 

*指导重点: 

1.诠释作品要客观,资讯需完整。 2.非批判性、非价值性判断的态度,开展个人特色。 3.视觉与触觉的刺激。 

*建议采用媒材与主题: 

1.想得到的媒材都能用。 2.集体创作。 3.写生与设计、海报等主题。 4.自我期许或自我角色定位的主题。 

 

艺术治疗与儿童美术的比较 

 

就活动形式来说,艺术治疗活动与儿童美术活动其实是差不多的。但是就活动目标而言,差别就很大了。 

 

艺术治疗透过艺术活动让人们表达口语无法清楚表达的情感,并且在活动的操作过程中,藉由与艺术治疗师的互动、与媒材的互动,刺激或更加了解自己。作品的完整与否,作品的美丑与否,是非常不重要的事情。 

 

美术活动则是透过艺术活动让人们喜欢从事这样的创作活动,并且藉此学习相关的艺术知识与技巧,作品的完成度是需要被合理的要求的。 

 

艺术治疗师扮演了解、倾听、协助、刺激思考的角色,美术老师比较给予技术指导性的协助。举例来说,如果今天上五年级的美术课,要画一棵树,美术老师可能会让学生观察树的样子、颜色,在上色时,会告诉学生怎样调颜料,美术老师会做这样的事。在艺术治疗,艺术治疗师如果看到一个孩子画一颗树,颜料调了太多水去涂那棵树,蔡宜青说:「我不会告诉他怎样调颜料,我会等,我会看这孩子是很喜欢这种水水的感觉,还是他很不喜欢,愈弄愈生气,如果是后者,我会询问他需不需要帮助,如果他说不需要,那我就不会帮助他,但如果他还是愈弄愈生气,那我还会再问他一次需不需要帮助,或给点建议,如果他不接受,我不会勉强,如果他说好,我会问他希望那棵树长什幺样子,等他说出来,我会帮助他完成他想要的那棵树,而不是我要他画的那棵树。」这就是艺术治疗师与美术老师不同的地方。 

 

蔡宜青就个人经验认为,二者最难平衡的是面对大众及学校行政的要求,学校希望学生能拿奖,这样就等于是强迫学生做一些技能性的学习,但蔡宜青的艺术治疗背景告诉他何必强迫孩子呢?这部分是很难平衡的。但蔡宜青也找到他可以平衡的方法:「站在艺术治疗精神的基础上,如果这个孩子有能力达到这样的水准,也有兴趣做这样的事,那我们就来做比赛的事,这是我平衡的方式。」 

 

另外,就环境的安排来说,艺术治疗的时间地点最好是被固定的,空间的安排尽可能单纯、安静、具保密性。而美术活动则可以有更多的自由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