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结号 凭借甲方乙方,没完没了等喜剧片,以及天下无贼。夜宴等国产大片,冯小刚导演一步步地树立了自己在中国内陆的一线商业导演位置。而凭借集结号,冯小刚再次证明了自己在内陆商业片导演中的实力。集结号讲述了一个解放战争时期的老兵为了讨回自己和属于那些在战争中牺牲了的战友们的荣誉而苦苦追寻的故事。影片的前半部分采用了逼真写实的摄影风格配合大量的手持摄影以及后期电脑调色,使得战争场面具有了战争纪录片般的真实质感。本片最为人称道的就是对战争场面的处理,堪称近年来国产影片中最为出色的。通过引进韩国电影团队和技术,集结号在战争场面的处理上已经达到了亚洲一流水准,可以说本片为中国战争片树立了一个新的标准。从而直接提升了中国电影在制作方面的技术水准。一个国家的电影比任何其他艺术媒体都更为直接地反映出这个民族的心态,在战争片方面更是如此。战争电影及与战争相关的电影一般都耗资巨大,因此它会比任何类型的电影都更加鲜明地表达出各种流行社会意识形态。在正常的表达下,战争电影的主题基本都是在努力升华和质询一个民族如何看待某一具体冲突以及这一冲突如何随时间的推移对集体梦魇、习俗或欲望所产生的沉淀作用。如果从这一高度来要求集结号,虽然本片后半部分非常感人,但还是在深度挖掘上留下了一些遗憾,但对于当下的中国电影来说,能够有集结号这样的影片产生,就已经预示着中国电影未来的可能,2007年的中国电影能够以这样一部制作精良、态度诚恳的电影结束,值得所有观众感到欣慰。 两个傻瓜的荒唐事
从购买西班牙影片幸福的黄色电影原著剧本开始,构筑出一对夫妻为了生活拍摄新婚指南的创意,是一个商业类型片的极好范本。本片故事虽然是根据西班牙影片改编,但故事的本土化非常成功。整个故事主要围绕着郭涛扮演的男主人公卖新婚指南展开,因为遇见做音像公司的老同学和小偷而萌生了拍新婚指南DVD的念头。仅仅从影片的质量来说,大电影2是导演阿甘目前为止最认真最精致的一部作品,它的搞笑程度也许逊于以恶搞为主题的大电影,但是它的摄影、叙事、表演等硬件指标却在与类型片的标准不断接近。可以说大电影2是中国商业电影的一次值得关注的努力。大电影2就目前状况来看,很有可能成为年度最有价值的遗珠,因为看上去它好像很普通、很平凡,貌似无奇的一部商业搞笑电影,但如果忽略了它本身创作过程所产生的衍生价值和意义,如果忽略了阿甘第二十一部电影和之前二十部明显、本质的变化,那都是对这部看似无聊的娱乐电影的低估。但在内陆商业类型片如此缺乏的背景下,大电影系列可以说是已经成为了内陆商业电影的一种最具代表性的模式。它们确实离优秀的商业片还有很大的差距,但电影制作者们已经开始做出接近标准的努力了。 命运呼叫转移:
命运呼叫转移在贺岁档刚刚拉开帷幕的时候利用大片还没来得及上映的空挡,顺利地拿到了三千万票房。这部由四个短片组成的喜剧电影,分别讲述了四个不同人群被手机影响生活的故事。导演分别由刘仪伟、孙周、张庭坚和林锦和担任。影片的第三部分山区由葛优主演,可以说是这部惨不忍睹的影片中唯一的亮点。作为一部在贺岁档上映的影片,不但在视听语言上贫乏到可怕的程度,而且故事已经差到基本没剩下什么故事的程度。作为一部商业电影,四个故事以毫无想象力的方式迎合了观众的期待,无论观众看到哪里,都可以立刻直观而又准确地判断出下个情节讲述是什么。四个故事看下来,观众的想象力和兴趣基本已经被扼杀得干干净净。如果说幽默就是现实与期望间的差距的话,当现实超越期望时,观众会发笑,那么,当现实远远低于期望时,观众该怎么办呢。对于中国电影工业来说,商业创意和内容质量的确需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中国电影不能一味追求市场收益,而忽视了对内容制作的要求,不然就是饮鸩止渴,以观众对中国电影的信心为代价换取的利益一定是暂时的。最后损坏的还是中国电影本身。 谍影重重3:
谍影重重3最后通牒是马特达蒙主演的谍影重重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本片改编自罗伯特勒得姆的小说伯恩三部曲。第一部由道格利曼执导,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他将七十年代的间谍故事不动声色地移植到现在,用简单有力的节奏解析着复杂的剧情,一个遗忘了姓名的普通人,为何拥有异于常人的本能。谜底已经在第一部揭开,他是杰森伯恩,一个训练有素的超级特工。至于他为何成为一个失忆者,这个过程,被放置在第二第三部去讲。到了本片,故事最大的冲突焦点已经不再是我是谁,而是我从哪里来,以及我要去哪里。谍影重重3属于那种超酷的视觉系冒险片,凌厉的搏击动作,短暂猛烈的枪战,创意迭出的谋杀都让观众目不暇接。老式动作片影迷将会不无伤感地发觉,这一代的枪战太直接,太冲动了。以前电影里当两把枪狭路相逢时,双方会各有五分钟的发言时间,可以是唠唠叨叨的说教,闪烁含混的遁词,虚张声势的恐吓和搞笑,而现在,两把枪根本没有对峙的闲情逸致,直接是间不容发的射击和杀戮。执导了谍影重重第二部和第三部的英国导演保罗格林格拉斯,是少数几个在商业片领域依然得以保留非主流电影风格的导演之一。曾以血腥星期天获得柏林金熊奖的保罗格林格拉斯是记着和纪录片导演出生。大量的手持摄影是他的标志风格,画面和音响剪辑的紧凑型也独树一帜。如何不依靠CG技术,不依靠吊钢丝,不依靠烟火爆炸,不依靠人海战术,而排成一场扣人心弦的高手对决场面似乎已经成为商业大片的创作瓶颈。谍影重重3的第一段高潮戏就让观众对本片刮目相看。从中央情报局对卫报记者的实时跟踪监听,到伯恩现场指挥记者在火车站逃亡,在整个过程中,画面角度灵活机动,剪辑手法紧凑多变,游刃有余地交待出这一事件的台前幕后所有人物的位移。这是格林格拉斯最得心应手的手段,将一次行动中所有的元素,所有单位都来个从容交待,然后快速交叉剪辑,给观众一种全息的监控感,加上手持摄影带来的记实感,令观众产生既紧张又满足的愉悦。 虎胆龙威4:
19年前,当虎胆龙威系列的第一部出现时,那个正在焦虑婚姻和事业的麦克莱恩警官,马上就征服了所有动作片观众,完全超越了当时纵横天下的兰博和阿诺。因为最令观众过瘾的是这个忙于处理中年危机的麦克莱恩警官在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背后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平民百姓。到了虎胆龙威4后观众们在欣喜和怀疑中迎接麦克莱恩警官回归后发现那个老当益壮的布鲁斯威利斯又回来了。他继续着自己扑通百姓的生活,仍旧在操心各种平民百姓都要操心的生活琐事。不过他在处理家庭问题的同时还顺手解决了一帮制造大麻烦的黑客。本片在剧情方面什么聪明。影片片长超过两个小时,情节却十分紧凑,从头到尾毫无冷场。尤其是开头,悬念设置及其巧妙,既不会让观众对故事失去兴趣,又不会让观众迷失在猜谜游戏里从而忽略惊险刺激的动作场面。好莱坞传统的平民英雄电影喜欢设置如此一个模式:恐怖分子或大胆匪徒策划了某个看来万无一失的计划,但在执行中总漏算了电影主角这个因素。而虎胆龙威系列之所以能够在这些平民英雄电影中胜出,就完全在于麦克莱恩警官的个人魅力。总是在错误的时间出现在错误的地点的麦克莱恩警官并没有显赫的出身,也不是刀枪不入的铁人,更没有隐蔽的特殊身份。相反,他每次都被坏人修理得很惨。麦克莱恩警官19年来的四次出击,没有哪一次不是被坏人弄到头破血流,身心疲惫,遍体伤痕,但他最后总是能重新站起来,继续战斗。虎胆龙威系列并不仅仅因为他的剧本在节奏和娱乐元素的把握上写得如同教科书般恰到好处,也不是他把细节部分经营得趣味盎然。对于普通影迷来说,它在当时一派肌肉英雄、正气凛然,横扫全球的环境下,生动活泼地创造了一位更接近常人的硬汉,而这就足够令观众们难以忘怀,再加上影片突出的动作场面和真实感,以及在当时绝对无以伦比的火爆场面的逼真的枪战特效,都让本系列成为动作片中的经典。虎胆龙威的传统就是在最后时刻,反派们都占据上风,然后永远打不死的约翰麦克莱恩,在眼看就要完蛋的时候出手反击,最后,浑身是伤的麦克莱恩,就算走不动路了,他还是能掏出自己的手枪,一枪干掉对手。这个传统在本片里也得以保留,但麦克莱恩也是在与时俱进。以往的电影结尾无非是他炸个汽车,跳个楼什么的,而在本片中,麦克莱恩居然赤手空拳地干掉了一架最先进的F-35战斗机。毫无疑问,麦克莱恩又一次地重新定义了动作英雄的标准。 光荣的愤怒 在现实主义题材的影片中常能看到创作者的两种风格上的倾向,一种偏向冷静审视下的深层思考,这类影片风格上往往是冷峻的,内敛的,镜头上比较偏向使用长镜头,造成一种纪实的美感;另一种则偏向于情绪化的宣泄,往往是热闹跳跃的、甚至是焦躁的,语言上短平快,风格化的特征很显著。而《光荣的愤怒》是两种风格的纠缠和混杂。 这是一部好莱坞式的、近乎黑色幽默却又节奏紧凑、充满悬念的影片,在村霸熊家四兄弟和村民之间构成强烈的戏剧冲突主线,并设置了巨大的反向压力,从而成功地使观众始终处在期待与担忧的观影状态中。 影片的分镜相当简捷准确,很多晃动的镜头使场景更加真实,在音效的处理上也有可贵的创新——剧中人物的心跳声和喘息声清晰的响在观众的耳边,仿佛故事就发生在观众身边。观众一直被那种紧张感牢牢的按在座位上,村民们对熊家四兄弟的恐惧感被电影的镜头语言表现得淋漓尽致。 作为一部讲述中国农村故事的影片,本片的叙事手法其实非常好莱坞。影片一开始就设置了一个主体任务,然后围绕着叙事主线不断地向主人公施加反响压力,然后在强烈的戏剧冲突中不断保持戏剧张力,直到最后结局主题任务完成。对于国产影片来说,本片开创了一个非常好的模式,那就是如何将好莱坞的叙事手法和中国本土化的故事主题结合。 《彩票也疯狂》
作为一部电影的名字,自然会让观众联想起去年大出风头的《疯狂的石头》。所以观众自然会把彩票和石头一样相提并论并充满期待,镜头语言是不是很前卫,人物对白是不是很搞笑,小成本会不会再一次赚取千万票房。可惜观众继续失望了,本片故事讲述一个肇事逃逸的失意编剧,竟然在备受良心折磨的逃亡之旅上发现自己中了一千二百万的彩票头奖,这笔巨款让他变得彻底疯狂了起来。这个故事如果好好讲,未必不能让观众坐着看完。可惜本片导演在市场和艺术只间左右为难,最后横下一条心,就直奔国外电影节的风格去了。结果观众看不懂,艺术也无从谈起。整部电影都在拙劣的巧合之中跌跌撞撞地前进着。明明是喝多了,还想努力打扮成是在耍醉拳。片中同时展开的诸多线索,最后都是有心无力地匆忙结束。最后一个结尾镜头,更是展现了国内那些所谓艺术片导演的审美趣味:配合着二手玫瑰乐队的音乐,钞票在天上拙劣地飞舞,镜头在地上胡乱地移动,演员在银幕上茫然地表演,观众在底下焦急地等待结束。艺术来源于生活,但不能抄袭生活,电影如果只是沉醉于导演的个人表达,不考虑、不尊重观众的感受,那么就很难从观众那里收获认可和票房。 《投名状》
善与恶,历来是影视作品永恒的主题。《投名状》在善恶主题的深度挖掘上堪称与众不同。影片中的世界是悲凉而绝望的,与上世纪末恣意挥洒的港片截然不同,影片中沉着内敛的气息,给人带出一种别样的震撼,导演陈可辛通过灰暗的色调、充满悲情的音乐、荒凉残酷的战争场面,在结构上造成一种强烈的对比,从而成功的营造了故事最后三为主角的失败,并带给观众强烈的失落感。 本片故事很工整,在华语电影中算是稳扎稳打之作。电影视觉效果也很震撼。但故事情节却十分鲜明地划分为几个段落,并刻意模糊历史背景,很显然是打算以牺牲故事深度为代价,换取国际电影市场的通行证,对于一部投资巨大,无法完全依靠国内市场收回投资的电影,这种做法明显有其无奈之处。假若《投名状》真能假借三兄弟的生死情仇,拍出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土崩瓦解,进而直指人性深处,便有望成为真正的史诗大片。可惜本片还是由于诸多现实因素的限制,差一点没能达到这个高度。 《蝙蝠侠·侠影之谜》
《蝙蝠侠·侠影之谜》终于让我们摆脱了前几集的阳光灿烂,回到了阴森潮湿的蝙蝠洞穴之中,近几年来,幻想电影的拍摄者们全都声称自己致力于营造暗黑气氛,而在这一集的蝙蝠电影里,聪明能干的英国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确实将暗黑二字用成群结队的夜行动物传达了出来。 作为一部幻想影片,《蝙蝠侠·侠影之谜》却在方方面面都突显出现实主义的风格,包括从设计到特技演员和特效镜头,这部影片中采用了大量的实景模型,而不是计算机动画,蝙蝠侠飞翔的动作也是凭借钢丝和真正的摄影机完成的,影片的一部分外景地在冰岛,那种起伏不平,山石嶙峋的地形地貌非常适合表现影片中以喜马拉雅山的恶劣环境作为故事背景的场景,包括布鲁斯·韦恩和他的老师杜卡德在冰湖上残酷德击剑格斗。在所有描写超人类的好莱坞电影中,就能力而言,蝙蝠侠一直处于劣势,这是因为他虽然是个英雄,却并没有真的超能力,于是导演诺兰大胆地借用了中国武侠小说的套路,让克里斯汀·贝尔扮演的主角布鲁斯·韦恩千辛万苦爬上了喜马拉雅山,找到了复仇大师利亚姆·尼尔森,向他学习格斗技巧,这样的一段情节,对不熟悉武侠小说套路的西方人而言,可谓大开眼界。 由童星成长为演技派的克里斯汀·贝尔将自己刻画《美国精神病人》时的疯狂注入了韦恩这个角色中,他富有,寂寞,自我厌恶。他的行为大部分是源于复仇之心,而并非正义感,而他所身处的歌德市使用了芝加哥作为设计基础,而且这个城市还被用来拍摄许多表现这个虚构城市歌德外景,包括一段壮观的追车场景。 《蝙蝠侠》系列电影迄今为止一共拍摄了四部,而《侠影之谜》是第五部,从前四部来看,这一系列的电影越拍越糟,当然到了《侠影之谜》却来了一个大反弹,超过此前所有的蝙蝠侠作品,虽然影片没有大量包装的炫目特技,可是人物和情节的设计却得到了普遍称赞,在对抗恶人,也同时对抗警方的激烈追逐中,我们终于看到了一位暗黑英雄的诞生,不过,问题接下来就出现了,未来的蝙蝠侠将去往何方。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头顶着第52届西班牙圣赛巴斯蒂安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的光环,由徐静蕾自导自演的第二部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早已让部分观众翘首以盼。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根据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小说改编,讲述了一个女人从少女时起单恋一个男人一生的故事,表达了一种,我爱你,与你无关的爱情观。除了女主角形象上的致命伤外,几乎无处不在的旁白,使我们不得不怀疑导演用画面讲故事的能力。也因此这部影片曾被戏称为配乐诗朗诵。 《哭泣的拳头》(韩国)
影片《哭泣的拳头》曾经荣获第58届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国际评论家协会奖,在国内上映时被删节了一些暴力的镜头。本片主演崔岷植曾经凭借电影《老男孩》获得观众的一致好评,在此之后更是被认为是韩国最顶尖的演员之一,影片的另一位男主角则是新人演员柳承范。《哭泣的拳头》很明显的带有《洛奇》的影子,故事都是通过表现被社会抛弃的人们如何通过拳击这项暴力运动来重塑自我的过程,但是相对于《洛奇》的直白,《哭泣的拳头》对故事的处理则显得相当朴实并且微妙。虽然影片有两位男主角,但是导演却一直以平行的方式表现他们的人生,即便是到了影片的结尾,两人的相互了解也仅止于拳击台上的对手。然而这样的表现方式却不会让观众感到缺憾,因此在这个影片的行进过程中,对两位主角的刻画和铺垫早已取代了最终拳击赛场上那一次争锋的结果。毫无疑问《哭泣的拳头》虽然无法被称为韩国电影的扛鼎之作,但仍然属于其中的佼佼者,然而韩国电影给我们带来的最大冲击却应该是中国影坛对自身的反省。 《青红》
2005年似乎是中国电影的怀旧年,继顾长卫执导的《孔雀》在2005年柏林电影节大受好评之后,《青红》再度上演了伤感怀旧的残酷青春故事,并且获得了第58届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奖。 与《孔雀》一样,《青红》中充满了符号化和景观化的过去,同样已经解禁的导演王小帅希望借助自然光,长镜头,环境声和杂音等等写实主义的拍摄手法表现一个时代的悲剧,然而对于观众而言,如果没有对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历史的直接经历,这部电影只能让人联想到陈旧和畸形的古老国度,作为导演,王小帅对影片主题的控制显得不够有力,部分演员的表现弱化了导演的初衷,使《青红》过多地指向了父辈人性被异化和本能的反抗的方向,削弱了主要人物个性发展自身的张力,青春的色彩也被冲淡。 《青红》是今年继《孔雀》、《世界》之后国内上映的第三部艺术电影。《孔雀》在国内票房市场取得了成功,除了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带来的影响,更多的还来自于观众的口碑,而《世界》的不成功部分是因为它的题材非常难以把握,《青红》的表现则介于两部电影之间,对于如何成功地结合商业与艺术,中国年轻一代的导演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星战前传?西斯的复仇》
我们不能否认《星球大战》早已成为了一种文化的代言。源自《哈姆雷特》的经典复仇故事,随着《星战前传?西斯的复仇》最终划上了句点,结束了导演乔治?卢卡斯的梦之帝国。尽管整个《星战前传》系列遭人诟病,但还是阻挡不了死忠的影迷们掏钱买票,姑且先不论散场时他们是怎样的心情。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期,《星球大战》三部曲的出现不仅深刻影响了后来拍摄的一系列科幻电影,而且对整个美国和世界流行文化都产生了极其巨大的影响,它的出现标志着好莱坞改变了七十年代以来拍摄表现复杂的精神状态和政治上愤世嫉俗的影片为主的倾向,转而拍摄更脱离现实,更讲究特技效果的影片,而且这成为支配八十年代以来世界主流商业电影的一种趋势。 《星球大战》三部曲在商业上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它们的总票房使《星球大战》系列成为世界电影史上最卖座的三部曲电影,同时乔治?卢卡斯也为电影制作行业本身带来了空前的革命。他创立的工业光魔电影特效公司不但改变了电影的剪辑方式,而且完全改变了电影的制作观念。可惜作为整个《星球大战》系列电影的完结篇,《星战前传?西斯的复仇》显得虎头蛇尾,在影片中,我们看到了共和国的分崩离析以及黑武士达斯?维德的诞生,然而电影对前途光明的阿纳金为什么以及怎么样在恐惧中接受了黑暗原力的诱惑,背叛了杰地武士 交代得莫名其妙,突如其来,以至极大地削弱了叙事中的戏剧冲突。影片《西斯的复仇》更多的将重点放在了电脑特技和战争场面之上,这样做的后果就是让观众们徘徊在昏昏欲睡和眼花缭乱之间。 很明显的,乔治?卢卡斯的《星战前传》系列更应该被称为光魔公司的工业商品,他们已经失去了作为电影的那种令人精神振奋的价值。对于《星球大战》系列电影的影迷来说,一个横跨三十年的传奇终于到了曲终人散的时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