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90978368 - 葫芦丝知识 - 腾讯博客 - Qzone

 步行者ZWP 2009-04-15
葫芦丝学习演奏的三个基本要素      掌握好葫芦丝演奏需要进行许多的训练,除了了解葫芦丝的结构、特性、历史以及乐理常识等知识以外,着重要做到三点。第一是用气:气息的运用关系到乐音、乐句、乐段、乐章乃至整个乐曲的连贯、流畅,比如平吹、超吹的交替,长音气振音的处理、气息压力控制(避免出现“咕”音)、循环换气法、换气的位置处理等等。气息的训练要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深呼吸或闻花香时的状态),从长音训练开始,通过较长时期的坚持,循序渐进,逐步掌握的;第二是用舌:舌头的运用通常指的是吐音,即单吐、双吐、三吐。单吐的训练一开始就要从“吐”和“苦”这两个字的舌头运动做发音练习,即单独做“吐……吐……吐……吐……”和“苦……苦……苦……苦……”的分别练习;双吐的时候要做“吐苦吐苦”以及“苦吐苦吐”或者是“的格的格”以及“格的格的”的分别练习,使舌根发音的力度、音量、音色与舌尖的发音完全相同;三吐则是由1个单吐+1个双吐或者是1个双吐+1个单吐构成的,只要前面的单吐与双吐的训练比较扎实,三吐则是水到渠成;第三是用指:即手指的运用。手指的控制最终是由大脑控制的,因此手指的训练其实就是大脑的训练。手指的练习应该从音孔的开、闭开始着手,一方面需要控制手指开孔时高度不宜过高(约1--2cm),另一方面要做到闭孔时的准确和弹性(快速而不漏气,类似敲击),开、闭手指训练要做到小臂、手腕、手指的放松,开孔的手指不宜过高,闭孔的手指不宜过于紧张,只要将音孔盖住不漏气即可。练习时先从单个的手指开、闭的交替训练,先慢练,做到放松、均匀,然后再做多个手指的配合开、闭训练,要求做到同时起落、配合紧密。
如果掌握好这三个基本要素,葫芦丝的演奏基础已经完成了一半,以后需要加强音阶练习、技巧练习以及乐曲的处理。
葫芦丝、巴乌音域
    葫芦丝、巴乌均开有七个按音孔,以筒音做5(so)为例,其音域为低音3(mi)到中音6(la)。
音域虽窄,但表现力极强,临时变化音的演奏可以采取两种方法:
    一是放或者关半孔,二是变换指法

葫芦丝、巴乌低音的吹奏方法

葫芦丝、巴乌属于簧管耦合振动类乐器,主要有簧片和竹管组成耦合振动而发音,吹奏时用口含住葫芦嘴(盖住吹口簧片),用“超吹法”演奏的乐器,一般“平吹”发不出葫芦丝、巴乌所特有的音乐(平吹时所发的音是基音,基音除外)。由于已经是“超吹”了,所以无法再用“超吹”像笛箫等乐器发出更高的音,但是,低音我们可以用“平吹”的方法来发出来。
由于一般的乐曲,很少用到低音,所以不想学的话也可以,另外,我们不提供具体的低音吹奏指法,这是因为:低音的演奏,和乐器、气、指都有关系,请网友们自己体会体会,我就不再多说了。
葫芦丝、巴乌属簧片类乐器,不同于其他民族管乐要比其它乐器娇嫩很多,故葫芦丝的保养尤为重要。一般保养不当通常会出现以下几中情况:
    1、葫芦发霉  2、竹管开裂  3、高音区失效  4、无法正常发音
    一、吹奏后,葫芦内壁充满潮气、口水,这时禁止放入盒子内收藏,潮气无法得到有效的蒸发,会导致葫芦内部发霉至到延伸到外部,严重影响葫芦丝的美观。特别是冬季更加注意
    吹奏后应该放在空气流通较好的房间放置,建议倒置。
    二、葫芦丝是簧片乐器,所以是不适宜长时间不间段地吹奏的,比如几个小时不间段地吹奏可能就会使簧片发热过高,造成簧片变形而产生沙音或者高音部吹不出音阶。
    三、保持口腔健康,饭后或口腔有杂物吹奏葫芦丝可能会将杂物附着在葫芦丝簧片上,会影响葫芦丝簧片正常音质。
    四、葫芦丝声音变得发闷以及筒音偏高或低,也是由于簧舌上和脏物太多,严重时整个葫芦丝的调都会出现了变化如果原来买时筒音是正常的,簧片质量又不错的话,应该就是脏物造成的,如果筒音偏高了,那么十有八九是簧片根部有厚一层脏东西了,反之如果筒音偏低的话那么,就很可能是簧舌尖有一层脏物了,完了后还要注意看一下簧舌和簧片框的则面,看簧舌和框是否有地方相碰,否则会出现金属相碰壁的声音,当然你刮时小心一点这种情况是不会有的,拆葫芦丝总是下策,如果在不拆主管的情况下能调好,又没有人给你指导的话那么最好不要拆开去动簧片,它正如一个人的心脏,犯一点小错都是至命的哦!
    五、专人专用:前面讲过葫芦丝很娇嫩,簧片的保养很重要,所以轻易不要给不懂葫芦丝的朋友吹奏,很多人有笛子基础,但葫芦丝和笛子的发音性质不同,笛子的高音吹奏方法和葫芦丝正相反,所以不懂的人容易把葫芦丝吹坏,还有就是不利于卫生。
葫芦丝高音区(簧舌偏低)不发音或音量偏小的处理方法   按吸气法”操作,目的是使簧舌抬高,一次不行可再重复,注意吸气的力度要适当,不可暴吸,否则簧片会受损。如果“全按吸气法”不行,则要将主管卸下,用锐器把簧舌抬高,理想的高度是高音恢复且无沙音。(注:使用“全按吸气法”时,必须用舌尖顶住上颚才能吸气,以防吸入葫芦瓤)

葫芦丝、巴乌知识问答

一问、学习吹奏葫芦丝难吗?
相对于其它吹奏乐器来说,学习吹奏葫芦丝、巴乌比较容易入门。因为葫芦丝、巴乌(指传统型,下同)只有九个(全孔)音,音域只有十一度,或者说仅包含了十八个半音。由于其音域窄、音阶少,指法相对来说变化就少,所以很容易掌握。
二问、初学者先选择学习葫芦丝,还是先选择学习巴乌?
葫芦丝和巴乌属同一类乐器,其音孔排列完全一样,指法完全一样。或者说将巴乌装上葫芦就是葫芦丝。对初学者来说,巴乌的用气和口形相对难于葫芦丝。是先选择学习其中一样,还是同时选择学习都可以。由于用气方法不同,同调葫芦丝与巴乌音色效果上稍有不同。
三问、为什么我吹葫芦丝时只有一个音,没有音阶?
葫芦丝、巴乌有两种吹奏音,一种是泛音(亦称假音),另一种是旋律音(亦称真音)。当用气力度太小(缓吹)时,吹出的只是泛音,开闭各音孔不能奏出音阶。当增大用气力度并达到合适时,吹出的才是真音,开闭各音孔才能奏出音阶。
四问、为什么吹奏时高音(第七音孔)无声?
首先确定您的葫芦丝没有问题。葫芦丝、巴乌九个音的用气都稍有不同。简单来说,从低音到高音的用气量逐渐减小(泛低音除外),当吹奏高音时用气量稍大就会出现无声的现象,用气量稍小又会只出“泛音”。合适的用气量才能发出正确的声音,不同的葫芦丝用气量也会有所不同。用气方法请参阅本站“指法表”一文。
五问、只买一支葫芦丝(巴乌同理)能吹奏各种调吗?
理论上可以演奏各种调,但在实际中很难做到。原因主要有:
1、指法的影响。
由于变调带来的指法变化很难掌握,并且使用很多半孔音(组合孔音),导致音色和音准发生变化。所以,专业演奏者也只须掌握3-5种指法即可满足需要,业余演奏者只须掌握2-3种演奏指法就可。
2-2 17:54 跟笛子差不多
用笛子的技法即可

葫芦丝关于双吐与三吐以及舌位变化吐奏效果的影响
 吐音的练习,建议在保证葫芦丝质量的前提下,注意练习时口腔内的感觉与连续说“吐苦”、吐苦时的感觉是基本一样的,葫芦丝的双吐音没有其他民族管乐器那么容易掌握,主要原因是由于葫芦丝本身是靠簧片与竹管的耦合震动而发音,在吹奏第一个音“吐”与第二个音“苦”时,气流在几乎断开的同时,簧片震动不能立即停止,也就是说第二个音“苦”要受到吹前一个音“吐”时有簧片震动所产生的余音对它的影响,不能做到象吹笛子等乐器双吐音那么干净,特别是低音区更难掌握,要注意吹奏低音区时在气流较强的情况下,舌头肌肉也要相对放松,气息不能太急,否则不易发音和控制音准。双吐舌的动作尽量小,喉咙与嘴唇要紧中有松,要注意控制高低音的气流变化。

    正确掌握了双吐的吹奏方法,再进行三吐练习就容易多了,不论是以“吐、苦、吐还是以吐吐苦、都是三吐的方法,一般情况下,四分音符用单吐,十六分音符用双吐或三吐来吹奏,双吐和三吐也可以结合使用,三吐最适合表现欢快、热情、跳跃奔放的曲子。
舌位变化对吐奏的影响
    吐奏就是我们说的吐音奏法 , 它是葫芦丝演奏中的一种常用的口内技巧 , 吐奏形成的整个过程是在口腔中完成的 , 舌是完成吐奏时的主要器官之一。吐奏时舌尖在上牙床至上软腭中部之间触点位后移动变化叫舌位变化。舌位的变化 , 对形成吐音效果的多样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一个有着一定基础的演奏者 , 要想使自己的吐奏效果更加丰富多变 , 更加适合于不同的乐曲内容的需要 , 就必须控制好舌位的移动变化 , 这种变化是产生吐奏多变效果的关键。稳定的舌位 是进行舌位变化的基础。在学习舌位变化技巧之前 , 首先应该解决好基础的吐奏 , 也就是吐奏时稳定的舌尖触及位置 , 它是学习舌位变化技巧的一个前提 , 不具备这个基础条件 , 舌位的变化技巧是掌握不好的。舌尖在口腔中触及位置变化产生的吐音 , 会在听觉上产生不同硬度的效果 , 在稳定的舌位基础上 , 舌尖触及的位置越靠前吐奏出的效果就愈硬 , 舌尖触及的位置愈靠后 , 吐奏出的效果就愈柔和。由此得知 , 这种听起来柔与硬的吐奏效果是由舌尖在口腔中触点的变化而产生的 , 但在演奏的过程中 , 将吐奏笼统的划分为软硬两部分是不能满足乐曲的需要的 , 应根据乐曲的需要做出更加细腻的划分和处理 , 才是产生多变吐奏效果的关键。舌位变化技巧是基本吐奏的进一步发展 , 葫芦丝的基本吐奏方法是初学者比较容易掌握的一门口内技巧 , 初学者开始学习吐奏时就要解决好舌尖运动的基本稳定问题 , 即舌尖触点的稳定问题 , 基本的吐奏方法只适合于基本的吐奏表现 , 而不能满足于丰富的乐曲情感需要 , 因此 , 在完成了基本的吐奏方法学习后 , 建议大家多多在这方面寻找一些窍门 , 多找一些感觉 , 只有掌握了这样一种技巧 , 才能吹出多变的吐奏。我个人感觉很有道理 , 经过试验 , 也很可取 , 建议大家有空是都试一下。这对丰富乐曲变化是很有帮助的。

葫芦丝练习长音应注意的问题?
1 、长音就是把一个音吹长,每个长音的长度应该在 10--30 秒之间,低音需要的气息多一些,长度也就短一些。容易发的因,长度就长一些。初学者的气息控制不好,音就短一些,但有一个问题需要注意,就是不能为了长度而不顾音色、音质与音量。也就是说,长音的音色应该是优美的,音质应该是结实的,音量则要以中等为好(其中不包括一些有目的的长音练习,如专门练习力度的长音)。
2 、每个长音的呼吸应该是自然的呼吸,呼吸讲究的是深,快,满。吸气深就意味着大家在吸气后能够保持住气息。吸气快意味着大家在以后的演奏中,乐句连接不会出现断层。吸气满意味着能够演奏长乐句。
3 ,气息与舌头的配合在发音时刻十分重要,它们决定了一个音的音头整齐与否,同时也决定了长音各部分的连接!一个完整的长音可以分为音头、音腹和音尾,这几个步骤一个都不能马虎,音头主要有气息、舌头和口风配合而成的,口风小则不能发出好的音来,口风大气则散,音色不好,音头也没弹性。在吹奏音腹的过程中也要保持口风以及气息流量、音的力度和全身的放松,另外音要保持平稳。到了音尾时气息已经比较微弱,腹内的压力也逐渐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注意维持音的准确和音量,不能因为气量减少而使音变低或音量变小,一般每口气不要用尽,而是留一些余气,如果用尽了气,不但人憋的难受,而且腹部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反弹,影响吸入新气,使演奏失去连贯性。为了能使音吹的长一些,我们应该在开始就要注意节省气息。初学者往往在音头浪费很多气,是因为他们把握不住发音头所需要的气息量,气息量过大,把音头吹破。而在音腹时,又容易控制不了气息流量,使音时强时弱,音尾又不及时收气,使音下掉甚至出现尾音。

什么是葫芦丝循环换气?
  所谓循环换气就是指管乐在演奏长时间的不间断乐句或乐曲时,所运用的一种气息方法。主要特点在于演奏过程音乐进行没有间断,延续不断。其基本方法是通过长期有效的训练,在演奏时一边运用口腔里的余气(大约可支持0.5-1秒的时长)继续演奏,同时用鼻快速吸气,通过有效的控制,使新鲜空气与上一次呼吸的余气有效连接,并连续演奏后面的音符,从听觉上达到连绵不断,一气呵成的效果。
     循环换气的关键在于新空气与余气之间的连接必需要柔和顺畅,不留痕迹。主要流程为:正常呼气→扩张口腔储存余气(口腔形状同汉语拼音O音,舌根收缩,喉结位置向下)→舌根送气=用鼻快速吸气=支撑点下移→提升气息连接→正常呼气。关键步骤为横隔膜支撑点下移到提升气息这一步,这一步骤将影响新鲜空气与余气的连接是否有痕迹,是否顺畅。当舌根送气和快速吸气并将气下沉(同深呼吸,支撑点位置下降,小腹压力增大,腰部扩张),然后迅速提升气息(通过小腹压力),注意气息提升过程要平缓流畅,否则气息容易有间断或突强之感,气息连接成功后转入正常呼气。通常在一口气过半时就需要换气了,而且一次换气不够可以连续换几次气,以满足乐曲的气息需要,但必须要使音乐不间断,同时音乐进行也不能有突强、突弱的情况,应前后一致。练习循环换气应该从哪里入手?练习循环换气应该了解整个呼吸流程和步骤,分段练习,先练习口腔余气处理,再练习用鼻吸气,最后练习新旧气息的连接。练习时首先掌握口腔收缩、舌根前送这一过程,通过训练,增强对余气的控制以及尽量延长余气送出的时间。具体为:先将口腔尽量扩张(不可鼓腮),以容下足够的余气,然后舌根向前缓慢有力的送气(此时胸腔、腹腔并不向外呼气,处于放松状态),口腔收缩,唇肌收紧,尽量做到对余气的控制,使气息流速、流量能有效控制,并尽量延长余气送出时间。这一阶段熟练掌握后可同时用鼻快速吸气(吸入空气过程与深呼吸相同),吸气的时间应该少于送出余气的时间,因为还要利用一点时间处理新鲜空气与余气尾的连接。即余气送出时间=吸气时间+连接时间,整个过程完成时间大约一秒钟,因此需要细心体会,加强训练,从训练中不断吸取经验,逐步完善。一开始先体验口腔、舌根的运动情况,再用一根较细的竹管或吸管(细管可以延长余气送出时间)在水杯里吹气,观察气泡,要求达到不间断地冒出气泡。当整个过程熟练以后,换稍大一些的管子再试,通过反复训练,熟练掌握后可到乐器上试吹,在葫芦丝上先从泛音Mi开始训练,然后到中音区练习,最后到所有音上练习。循环换气训练一般可以先弱音练习,熟练以后逐渐用强音练习,直至所有音都可以自如进行循环换气。可调音的葫芦丝有什么作用?如何使用?葫芦丝属于管乐器,所有管乐或多或少都会受温度、湿度变化的影响,在不同的地域和气候条件下,音准会有细微变化,为了能应对这种变化,需要对音准进行适当的调节,进而产生了接口式调音插口,调音插口通过铜接口的伸缩,延长或缩短乐器内部空气柱的长短来实现音高的变化,以满足演奏、教学的需要。原理是拨出接口插接位置,竹管内空气柱增长,整体音准就相对降低一点点,反之,总体音高就会增高,这样乐器就能在10音分至小二度之间调整,以达到与乐队、CD音乐相协调的目的。
在使用调音型葫芦丝时,注意在拨插接口的时候用力不能过猛,也不能直拉直推,要用适当的力量边左右旋转边推拉,直到音准调整到合适的高度。尽量避免给一些局外人或完全不懂的人使用该乐器,以免错误操作,造成接口变形、损坏或漏气。维护方面,需要定期或不定期给铜接口补充适量的润滑油,避免接口腐蚀生锈。
需要注意的是调音仅仅只是对音准的绝对音高作小范围的适当调整,而不能作为转调来使用。因为葫芦丝(包括巴乌)的调音对不同的音高调整的幅度不一样,原则上来说,离簧片越近的音对调音接口的调整越敏感,越远的越迟钝,而且筒音5是不会受调音接口的变化控制的。演奏葫芦丝时有时候会觉得憋气,应该如何调整?  首先我们要找一找演奏葫芦丝时憋气原因,一般来说是演奏者本身肺活量较大,即储气量比较大,而乐器簧片又偏软,所需气量相对较小,演奏者在换气时没有将余气吐出,接着就吸气,这样使得新鲜空气的交换越来越少,身体所需氧气减少,产生憋气感觉。这种现象一定要改,否则会对身体造成危害。
解决的办法主要是根据乐句的长短,吸气量要适当,一般在每个乐句结束时,应该还有约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余气比较合适。在每次换气时,应该先将余气吐出,然后再吸入新鲜空气。注意换气的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影响音乐的效果。
对于储气量比较大的朋友,建议选用簧片硬度稍大的乐器,这样可以在不改变呼吸习惯的情况下,解决余气过多的问题。什么是颤音?如何训练? 颤音是指一个音与该音上方二度或三度音程关系的音快速、均匀交替发声产生独特听觉效果的音,颤音有很准确的音程关系,与气振音、指振音在颤动的幅度上有所区别。训练颤音,要求在气息不断的前提下,手指均匀、慢速、有力的开闭上方音孔,以训练手指的弹性和敏捷性,当慢速训练(每拍开闭音孔两次)一段时间以后(约一——三个月),手指运动相对自如、快捷、有力后,再逐步加快(每拍开闭音孔三次到四次)。练习颤音时切记不能急,需要一个熟练控制手指运动的过程,而且一定要注意手指的均匀、连贯和持久,欲速则不达。
颤音训练时,要求肩、小臂、手腕、手指均为放松状态,任何一个环节的紧张都将影响颤音的质量。常用的方法是在练习长音的过程中,加入颤音的练习,这样可以一举两得,手指开闭的次数应该相对多一些,通常开闭应该不低于16次。葫芦丝吐音经验谈民族管乐演奏中,吐音是最常用、最普遍的一种技巧,葫芦丝、巴乌演奏也毫不例外地要借用吐音演奏技法、技巧来表现音乐。
     吐音演奏符号通常用“T”和“K”来表示,这两个符号的来源一般的理解为“吐”与“苦”的第一个拼音字母。关于演奏符号的来源我们暂时不讨论,而是就吐音的舌运动以及应用上作一个初步的探索,以使葫芦丝、巴乌的演奏及处理效果上获得一些新的启发。
吐音的模拟汉字发音在民族管乐教材中,尤其是竹笛教材或教学中,有很多不同的表述方法,有“吐苦”、“的格”、“特可”、“嘟咕”、还有英文字母“TK”等等的发音为吐音舌运动模拟音。这些表述与演奏的实际效果也各有千秋,先不论哪种是最正确的、最权威的,而是需要对它他各自的吐音舌运动模拟发音的动作有一个较为详细、科学的分析,了解各种动作的舌运动幅度、力度、发音效果等方面的特点,以分别合理的运用到葫芦丝、巴乌的演奏中。
从我本人的实践与体验来说,吐音的强度、幅度大概可以归为以下三种:
    一、吐音训练的初期,为了训练舌的力度,可以“吐”“苦”来多练,在实际演奏中,舌尖运动位置较靠前,舌根运动的位置较靠后,爆发力强,气流速度快,发音较为饱满、结实,能起到强化训练的效果。同时舌头运动幅度也较大,因此舌头较容易产生疲劳,而且发音时容易带动唇肌联动,控制不好人影响到口形口风(在葫芦丝与竹笛演奏中比较明显)。
    二、吐音模拟发音为“的格”时,舌尖位置较“吐”靠后一些,舌根位置又较“苦”靠前一点,爆发有力,发音也较为饱满,舌头的运动幅度相对“吐”“苦”要小,唇肌也较为松驰。
    三、吐音模拟发音为“嘟”“咕”时,舌尖位置较以上两种更靠后,舌根位置也更为靠前,即与以上两种舌运动相比较,“嘟”“咕”的舌头动作幅度最小,不易疲劳,但爆发力弱,音头的强调力度也相对较小。
应用中针对舌运动幅度与吐音力度酎情使用,如演奏顿音、断吐或需要强调音头的时候,应该用第一种或第二种较为理想;在快速连续双吐时,既要求吐音音头明显、清晰,又要求连贯、快速、均匀,这时运用第二种更为合适;在连线内的音或是大连线内套有小连线的情况下,小连线的第一个音就应该强调一下,但力度上又要与前面吐音有所区别,因此,这里适合用第三种力度较弱的吐音方法。
演奏吐音时应该避免鼓腮和面部肌肉的颤动,舌头的运动也不能被观众察觉,表情应该自然、大方。
吐音的舌运动幅度大小、强弱效果运用应该根据乐曲需要来设计,并非千篇一律或一成不变的,而需灵活运用。出现怪音的三种情况及解决办法首先我们应该分析一下怪音是如何出现的。葫芦丝演奏需要两种不同的用气方法。一种是急吹(重吹),另一种是缓吹(轻吹或平吹)。急吹的时候可以发出筒音5及以上的所有音孔音。缓吹则仅在全部按住音孔(且不漏气)的情况下可以发出有具体音高的乐音,即低音的3,如果不是全按的情况下,不管是打开任何一个音孔,缓吹时就会发出一个接近于低音5的不确定音,我们在演奏中常常会在不经意间发了这样的音。
    在演奏乐曲过程中,通常会在三种时候出现怪音。
    一是演奏长音结束乐句时音尾出现一个怪音,解决的办法是:保持口腔压力,迅速张嘴吐出余气,这样即可避免出现怪音。要求:1是必须保持气流在最后一秒均为向外吐,不能先放松压力,再张嘴。2是动作要轻巧自然,张嘴不可过大,张嘴吐气后保持口型迅速吸气(换气)。
    二是乐句开始音时在发音之前容易带出一个怪音,这个原因就是因为一开始的口腔压力不够,类似于缓吹,因此会带出怪音,解决的办法是每个乐句的起始音均带吐(“吐”或“突”的舌运动)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三是乐句中间特别是演奏双吐时很容易有明显的怪音出现,有的严重地影响了音乐的表现。这个时候以上两种方法都不能解决,分析一下主要原因原于,吐音一般分为连吐与断吐,在较缓慢的音乐进程中,这两种方法都常用,但有的朋友不太注意两者的区分,运用的时候容易混淆。连吐时,气息是不断吐出,由舌头将音区分开来(每个音均有音头),但时值较满,音与音之音没有间膝;断吐则刚好相反,气息是断的,而且体内的压力包括腹腔、胸腔、口腔的压力是一直保持的,即所谓的音断意不断。有一部分朋友在演奏双吐的时候,在没有完全掌握连吐与断吐的时候,常常会自然不自然地运用断吐法演奏双吐,这样一来,气流在每个音的音尾都断开而且压力不够,就产生怪音了。另外一部分朋友是在单吐(“苦”或“格”或“哥”)没有掌握好的情况下,即使气息及、压力都不太好的情况下也出现怪音,通过多练习“苦”,使它与“吐”音在力度、速度、音色、音量等方面已经很接近了,这时,演奏中怪音就自然会消失。除了以上两种情况外,也有的是因为乐器簧片较硬,较难控制而发出怪音,此时最好的办法就是换一支较专业的或适合自己自身情况的乐器。
    在解决第三种情况时,最关键的是气流一定要保持外呼状态,切不可一忍一忍的,气流流速不能太慢,口腔压力要保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