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魂萦西域絲路漫漫之【宁夏】篇

 老饕星爷 2009-04-23

                                                  魂萦西域絲路漫漫之【宁夏】篇
 
 
                      
古人咏秋多是悲凉之声,秋之作最著名的当推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燕飞回。
 
我却因天凉好个秋之心境缘故,走进贺兰山秋景,一点没有“秋风萧萧愁煞人”的感觉,到觉得秋景、秋色、秋意比春天更有丰富多采的色彩。

 

                                             宁夏 (10).jpg
 
          塞北之秋南国之秋迥异。[贺兰山]---乃塞北名山,石质山体,植被稀疏,阴坡局部有些次森林。秋风吹过,层林尽染,这里树木花草多姿多色,山谷之中“拈花惹草”不胜惬意;秋高气爽,大雁南飞,此地登临高峰,极尽心旷神怡。
清晨火车抵达银川车站,只见那月儿依旧玄于天际中。。。。。

 

                                 宁夏 (4).jpg 

 

                                 宁夏 (6).jpg 

 

                                          宁夏 (8).jpg
                                        
[银川]---又名凤凰城,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一座历史悠久、风光秀丽的塞上古城,是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塞上江南"之誉。

西倚贺兰山,东临黄河,为宁夏全区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大漠金沙、黄土丘陵和水乡绿稻这些截然相反的景色,在银川巧妙融合成了"塞上江南"的绚烂景观。。。。。。

 

                       宁夏 (240).jpg

 

                       宁夏 (239).jpg

 俺见的~~这湖~那湖多得。。。呼~~:‘小李子你快快道来~~究竟有何名堂’.“有万亩水域、五千亩沙丘、两千亩芦苇、千亩荷池,盛产鱼类、鸟类,这里栖居着白鹤、黑鹤、天鹅等十数种珍鸟奇禽”。
当听说有[]一字心境便豁然顺爽了----那还不是有鱼就有鱼宴呗

 

宁夏 (208).jpg

山、水、鸟、苇、沙其景致到是蛮好的结合,不愧为一处:似江南水乡与大漠风光构成的秀丽景观之塞上明珠”。。。。。。

           
公元10世纪开始,古代羌族的一支――[党项族],逐渐强大兴盛。
公元1038年,首领李元昊正式称帝,国号大夏,定都兴庆府(今银川市),建立了地方封建割据政权。
因其地处祖国西北,故史称“西夏”。西夏政权建立以后,和宋朝时战时和。
同时,不断仿效唐朝和宋朝的各项制度,广泛吸收汉族的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
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很快,并逐步形成了有着鲜明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西夏文化”。

 

宁夏 (11).jpg 

 

宁夏 (9).jpg

有“东方金字塔”之称的---[西夏王陵] 亦称---西夏陵、西夏帝陵。
为西夏历代帝王陵墓所在地。其后您能见到---[贺兰山]
陵区南北长10公里,东西宽4公里,
里边分布着九座帝王陵和140多座王公大臣的殉葬墓,占地近50平方公里。
西夏王陵受到佛教建筑的影响,使汉族文化、佛教文化、党项民族文化有机结合,构成了我国陵园建筑中别具一格的形式。西夏陵规模宏伟,布局严整。每座帝陵,都是独立完整的建筑群体,坐北向南,呈纵长方形,规模同明十三陵相当。。。。。。

 

宁夏 (16).jpg 

 

宁夏 (18).jpg 

 

宁夏 (23).jpg
地上部分为一有南北轴线的建筑群,群组中部为内城,南北长183米,东西长134米,
内城南部为子城,两城之间有两列文臣武士像遗迹,子城以南为碑亭、阙台。陵周有一重外城。。。。。。

 

宁夏 (42).jpg 

 

宁夏 (43).jpg
内城建筑布局成不规则状,献殿在南门内偏西,靠北门处有一座八边形阶梯状陵台,边长12米,残高16.5米,分成七级,逐渐收缩。当年上部及各层皆有木屋檐,上盖绿色琉璃瓦,墙身饰褚红色,很像一座八边形塔。

 

宁夏 (33).jpg 

 

宁夏 (54).jpg 

 

宁夏 (55).jpg
其建筑主体为:夯土,外面贴以砖石。
现外层均以坍塌,仅存夯土。

每座陵园由角台、鹊台、碑亭、月城、陵城、门阙、献殿、陵台等8种20余座建筑组成,占地面积约8―15万平方米。
陵园基本结构略呈“凸”字形,由月城与陵城连接而成,前面是东西对称的碑亭、鹊台;
角台位于最外围,献殿、标示墓道的鱼脊梁和陵台位于一条南北轴线上,位置居于陵城中轴线西侧。
陵台系一座塔式建筑,八角形,上下分为五级、七级或九级,外部并有出檐及砖瓦结构。这是西夏陵最具特色的建筑。。。。。。

 

宁夏 (21).jpg 

 

宁夏 (15).jpg 

 

宁夏 (20).jpg

陪葬墓也是由一定的墓园建筑组成。
建筑的数量与规模不尽相同,内容最复杂的包括碑亭、月城、墓城、门楼、照壁、墓冢等部分。

规模最大的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
内容最简单的只有一座墓冢。陪葬墓的墓冢形制多样,有夯土冢、积石冢、土丘冢。夯土冢又分山丘形、圆锥形及上部分为二级或三级似磨菇状等多种形制,墓冢高度约十六米至三四米不等。
陪葬墓的分布多呈群组式,显示出较强的规律性,并且出现了一域双墓、一域三墓(同一座墓园内埋葬两或三座墓)的特殊葬式。
陪葬墓墓室均为单室土洞式,并流行随葬铜牛、石马和石雕动物(羊、狗)的习俗。
在历年调查和发掘工作中,西夏陵出土文物以建筑材料为大宗。
其中石质材料有螭首,望柱、兽头、柱础、石座、碑刻、石像生等;
陶质材料有砖、瓦、滴水、瓦当、脊兽、鸱吻,其中绿色琉璃器占相当比例。
随葬品多残破不堪,以陪葬墓出土的铜牛、石马、石狗等最具特色。
陵区内最重要的出土物是7号陵出土的西夏文的“大白上国、护城圣德、至懿皇帝、寿陵志文”残碑额。。。。。。<

 

                              宁夏 (14).jpg

 

                           宁夏 (49).jpg 
[党项人]---在内徙以前仍处在原始游牧部落时期,过着“不知稼穑,土无五谷”、“畜嫠牛、马、驴、羊以食”的游牧生活,他们“逐水草而居,但候草木以计时岁”。
社会形态尚处于原始社会父系氏族公社末期,生产力水平低下,无法令赋税,也没有文字。
内徙后,由于长期受到各民族特别是汉族文明的影响,社会经济与文化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其文字创制于元昊建国前的公元1036年左右,由大臣野利仁荣演绎而成。
文字的创制是民族文化发展到成熟阶段的重要标志,它给本民族的人民在思想交流和文化传承上带来莫大的便利,也使后人研究这种文化与党项民族语言成为可能。
西夏文的创制参照了汉字创制的"六书"理论,采用合成法进行造字,即先创造了一些文字元素,即我们常说的字根或母字,然后再用合成法繁衍出更多的西夏字。

                            宁夏 (57).jp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