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型分析及应考策略

 细雨留花 2009-04-25

 

 

福建省仙游第一中学 黄聚宝

 

从近年来我省自主命题和高中课改实验区新高考的变化来看,阅读理解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选材更加广泛、材料来源渠道更宽、题材体裁更加多样化;二是容量与分值调整较多;三是题型改进与创新步伐加快。与往年相比,2009年我省高考阅读理解题最大的不同的是词汇要求大幅度提高。

鉴于此,应注意拓宽学生阅读面,提升理解力。一是阅读要有广度。要选读体裁、题材多样化的有时代气息的文章;要让学生多掌握一些语言文化背景知识,向学生多提供一些供其精读和泛读的文章以加大语言材料输入量。 二是阅读要有深度应注意选择内容广泛、话题时兴、难度适当的文章来读,提供一些质量较高的文章,放弃那些质量一般的文章。三是阅读要有速度。力求每分钟阅读词数达到65-70之间。平时要注意坚持意群阅读,克服指字读、出声读、不断回视;一次一词等不良习惯。

目前,阅读理解题大多采用提供多个选项供选择的题型,这种题型仍有其它题型难以替代的优点与特色。所以,应该吃透这种题型,熟练掌握其解题技巧。这种题型的出题类型主要有以下6

1、词义理解性问题。即要求对文章中个别关键词,难词作出解释。这就要求对通篇文章有较透彻的理解。这类题旨在考查学生根据上下文对灵活变化的词义做出理解判断的能力。常见问题形式有:

From the context(上下文),we can guess that the word   “××” means....

The author uses the word ... to mean...

The term ... means ....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XXprobably means....

解题技巧:(1)必须熟练掌握英语科新课程考试大纲中列出的约3500个词汇与一定数量的短语。(2)掌握必要的解题技巧。由于所考单词的意义通常超出大纲,所以根据上下文推断词汇的能力显得尤其重要。

2、细节理解性问题。即通过阅读全文,对文中叙述的事实、细节进行理解或判断。此类题型一般分两种。第一种是直接理解题,答案与原意直接挂钩,在原文中可以直接找到,属于低层次题。第二种是词义转换题,正确选项是原文有关词语和句子的转换,要求考生能理解原文中某个短语或句子的含义,找到与之相应的词语和句子,属于中档难度题。常见的问题形式有: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true/fals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hows the right order of....?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the author mentions...

注意:有时问题会采用反向思维,题中含有notexcept等否定词,如:

The author mentions all of the following except...

All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re true except...

解题技巧:1)在问题中寻找线索词,注意题干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等实义词。带着线索词阅读文章,并标出线索词的出处,为快速、准确地选择具体题的答案打下基础。(2)忠实于阅读材料。解答细节理解性题时,不能脱离原文,不能想当然地依赖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识,而应该在文章中找出相应出处,并根据相应出处的信息作选择。(3)注意句子逻辑关系。英语中有许多功能词,它们均表示一定的逻辑关系。例如: after, first, next, later, meantime 等表示时间先后关系;above, below, behind, in front of等表示方位关系;because, since, for, as等表示因果关系;the first, the next, the second, finally等表示次序关系;but, on the contrary, on the other hand等表示转折或相对关系;further more, and等表示递进关系;for instance, for example, such as, according to, like等表示例证关系。(4)注意识别指代词语。为避免重复,文章中对多次提及的事物或现象会使用不同的词语,如同义词、近义词、代词等。

3、主旨和大意题。即句、段、篇主旨和大意理解性问题。题目要求阅读短文后能正确理解文中句、段、篇的主题思想或主要论点。这种题型主要是考查学生领悟文章大意和归纳、概括文章主题的能力。一般针对某一语段或某一语篇的主题标题或目的设题。这类问题属于全局性问题常见的问题形式有:

The purpose of this passage is probably to tell...

The author is primarily concerned with...

The writer of the article mainly wants to tell us...

Which of the following best describes the main point of the passag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titles best summarizes the content

of the passage?

The main(central)idea/The best title/The main fact of the story suggests...

解题技巧:1)首先要找出文章的主题句,了解文章的主题和中心观点,其他句子则为支撑句或扩展句,是用来阐述、解释、支持或发展主题句所表达的主题思想的。2)灵活运用细读、跳读和略读等技巧,特别要注意第一段和最后一段,通常第一段包含文章要阅述的观点,而最后一段往往是文章的结论性的观点。同时,要注意每一段的头一句话,因为这一句话往往是理解这一段的主要内容和回答问题的关键。(3学会归纳概括。不少文章的中心思想贯穿全文,并没有用一句话明确表达出来,这就要求学生学会归纳概括。把注意力放在阅读材料的开头和结尾,放在观点性、归纳性和概括性的句子上,放在被许多句子说明和证实的句子上。同时,要注意由in summary, in a word, as a result, finally, in short, in conclusionin brief等“信号词”引导的句子。另外,在许多文段中,含有可以概括全段意义的主题句,必须根据文章中所提供的事实细节,进行全面分析,然后归纳成一般概念。但必须注意,不要以部分代整体,也不要过度概括。

4、推理性问题。即综合概括、推导结论、推理判断。主要是检测考生能否通过文章的字面意思去领悟作者的言外之意。这种题型包括判断题和推理题。这两类题常常相互依存,推理是为了得出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又依赖于合乎逻辑的推理。判断题考查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对不同观点进行评价和判断的能力。推理题考查学生由文章的字面信息推出未知信息或隐含信息的能力。这种题型属于主观题,是层次较高的设题。常见的题干有:

Which of the following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passage?

It can be inferred(推理) from the passage  that...

The author implies(暗示)...

From this passage,we can draw a conclusion that...

We can conclude from the paragraph that...

解题技巧有:(1)依据文章明示的客观信息或内在的逻辑关系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判断、引申、概括,从而得出合理的结论。要做到判断有据, 推论有理, 忠实原文。(2)全面分析所有相关信息,切忌片面思考,只见局部,不见整体,得出片面结论。(3)有时推断题由于干扰项的成功干扰会变得非常复杂,这时一定记住两点:一是要站在作者的角度去仔细思考推断,切忌加入自己的主观片面的想法和想象推断;二是如果选项很相似很难判断时,切记文章中出现过的原意和原句肯定不是答案。

5、假设性问题。通过对原文进行合理的假设,推断文中未曾说出的内容。常见的问题形式有:

What do you think had happened before...?

What do you think would happen after...?

This event probably took place in...

解题技巧:(1)注意逻辑推理判断,作出合理的预测。(2)善于揣摩作者思路,尽可能与作者的思路吻合。

6、评价性问题。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作出切题的概括、总结和评价,或辩析作者的态度、语气,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等。常见的问题形式有:

The tone of the passage can best be described as...

The author's attitude toward....is one of...

Which of the following best describes the writer's attitude towards...?

Which of the following do you think gives the most important trait(特性)of××'s  character?

解题技巧:(1通过文章的措辞,上下文关系以及文章的文体结构等来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态度,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2)不能用主观臆断来代替文章中作者的观点,不能用事实代替推理,不能以具体代替抽象、以现象代替实质。(3)要特别注意那些描写环境以及流露出作者感情、态度、观点、倾向性的词语。(4)要结合英语国家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历史背景等对阅读材料进行识别和评价。

(此文于20091月发表于《福建教育》(省级CN刊号))

联系地址:福建省仙游第一中学 黄聚宝    编:351200     

E-mail:huangjubao@163.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