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公式的体会 1。不要对数据进行太多次的重复处理: 比如:a1:ma(c, 5); b1:ma(a1, 5); c1:ma(b1, 5); 公式的意思是:A1,对收盘价进行移动平均处理。 B1,对A1进行移动平均处理。 C1,对B1进行移动平均处理。 当然此公式没有什么意义。但很多公式中的数据用法确实是这样的。 这样用的不妥之处在于。 A1,效果还是很好的,因为它的数据采集来源是真实的。 B1,效果就差了,因为它的数据来源已经有失真了。 C1,效果最差,因为它的数据失真最严重。 在数据来源失真的基础上进行的分析,正确的可能性应该不会大的。 现在很多的公式,已经简单的不能简单,但效果很好,与数据的真实性分不开。 2。指标应该清晰: 这点不好说明。举个不太合适的例子。 A1: C - O 就是表示每天的开盘价减去收盘价,实际显示的是K线柱体的长度,阴线为负值。 其显示的图形是一条象噪音似的曲线。它其实也表示了其自身的意义。但是非常 难以看清。如果改成 A1:SUM(C-O, 0) 就成为有清晰意义的曲线了。 当然有些公式的本身就没有什么意义。所以改进后成为清晰的曲线,还是没有意义的。 3。多借鉴老公式: 老的公式指标通常都是经过岁月的洗礼,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在他们的基础上进行 改进,既省时,又省力,效果还好。一举三得,和乐而不为呢。 先说几句,以后慢慢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