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线
趋势线作法
怎样使用趋势线
如何确定趋势线的重要程度
趋势线应描述全部价格变化
在线图上作趋势线时,应当把它描画在全部价格范围之下或之上。有些图表分桥师更喜欢通过收市价格来作趋势线,这种做法并不标准。虽然收市价格在全天的所有价格中确实可能是最重要的,但它依然只能代表全日价格活动的一个片断。而当日全部价格范围包含了当日的所有价格变化,理应更有意义(见图4.8)。
如何对待对趋势线的细小穿越
棘手的是在这种憾况下没有一成不变的规则可循。有时候,尤其是在随后的市场行为证明原趋势线依然有效的情况下,我们最好忽略这种“毛刺”。有些时候则必须折衷一下,如图4.9中虚线所示,补充一条新的试验性的趋势线.那么图表分析者在考察未来价格时,就既有原趋势线(实线)、又有新趋势线(虚线)以资参照了。这里有条普遍经验:如果突破原趋势线的动作的规模相对较小,只是当天内的一时之举,并且收市价又回到原趋势线之上,那么上策可能是忽略这个“毛刺”,仍旧使用原趋势线。正如其它许多市场分析领域一样,碰上这种模棱两可的情形时,分析者只有靠自己的经验和主观判断来定夺。
解答这个问题也要牵涉到不少主观性的成分。一般地说,收市价格越过趋势线要比仅仅只有日内价格穿越趋势线更有分量。再进一步,有时甚至只有一个收市价的穿越也还不足以说明问题。为了辨识有效的趋势线穿越,排除坏信号(所谓“拉锯现象”),技术分析者设计了不少时间和价格“过滤器”。所谓“3%穿越原则”便是价格过滤器的一例。这种价格过滤器主要用于鉴别长期趋势线的突破,它要求收市价格穿越趋势线的幅度至少达到3%,才能判定为有效突破(3%原则不适用于一些金融期货,例如利率期货市场)。
趋势线如何互换角色
趋势线的测算意义
标签:杂谈 |
管道线,有时义被称为返同线,是趋势线技术的另一方面应用,也颇有价值。在有些情况下,价格趋势整个地局限于两条平行线之间—其中一条为基本的趋势线,另一条便是管道线。当这种情形出现后,如果分析者判断及时,就有利可图.
管道线的作法相对简单些。如图4. 16a所示,在上升趋势中,我们首先沿着低点画出基本的趋势线,然后从第一个显著波峰(点2)出发,用虚线引出其平行线。两条直线均向右上方伸展,共同构成一条管道.如果下一轮上涨抵达管道线后折返下来(如点4处所示),那么该管道就成立了一半.如果这次折返一直跌回原先的趋势线上(如点5处所示),那么该管道就基本上得到了肯定。在下降趋势中,情况与上升趋势类似,但方向相反(见图4. 16b)。
读者应该马上看出如此局面的有利可图之处.基本的上升趋势线是开立新的多头头寸的依据,而管道线则可用作短线地平仓获利的参考。更积极的交易商甚至有可能利甩管道线来建立与趋势方向相反的空头头寸(虽然这种逆着流行趋势方向做交易的策略可能招致危险,且常常要付出高昂的代价)。正如趋势线的情况一样,管道线未被触及的时间越长,试探成功的次数越多,那么它就越重要,越可靠。
重要趋势线被突破后,表明现行趋势发生了重大变故。但是上升管道线的突破恰好具有相反的意义。它表示流行趋势开始加速。有些交易商把上升趋势的管道线的突破视为增加多头头寸的依据。
此外,我们通常还可以利用管道技术来辨别趋势减弱的信号,这就是价格无力抵达管道线的情况。在图4.17中,价格无力达到管道的顶部(点5处),这也许就是趋势即将有变的警讯,显示另一条线〔基本
的上升趋势线)被突破的可能性有所增加。一般地,如果在既有管道中,价格无力达到某一边,则通常意味着趋势即将发生变化(加速或转折),也就是说管道的另外一边被突破的可能性增大了。
我们也可以利用管道线来对基本趋势线进行调整(见图4. 18和4. 19)。如果价格显著地越过了上升趋势的管道线,则通常表明趋势增强。因此,某些图表分析家根据新的管道线,从最后一个向上反弹低点出发,平行地作出一条更陡峭的直线,作为新的基本上升趋势线(如图4. 18所示)。新的更为陡峭的支撑线经常比原先的较为平缓的趋势线更奏效。类似地,在上升趋势中,当价格无力抵达管道的上边线时,我们可以根据连接最后两个波峰连接所得到的阻挡线,从最后的向上反弹低点出发,作出一条平行线,作为新的支撑线(如图4. 19所示)。
管道线还具有测算意义。一旦在价格管道的两条边线上发生了突破,价格通常将顺着突破方向达到与管道宽度相等的距离。因此我们可以根据管道的宽度,从管道边线上的突破点起,简单地顺着突破方向投影出去,得出价格目标。
然而朋友们应切记,在组成管道的两条线中,基本的趋势线远比管道线重要,也更为可靠。在趋势线技术中,管道线是第二位的。不过管道线确实也很有用,值得揽入我们的工具囊中。
百分比回撤
朋友们从前面关于上升趋势和下降趋势的所有图例中,肯定已经注意到,在每场重大的市场运动之后,价格总要回撤其中的一部分,然后再按照既有趋势方向继续发展。这类与趋势方向相反的价格变化,往往恰好占先前动作的一定的百分比。50%回撤便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例子。举例来说,假定市场处于上升趋势,已经从100的水平上涨到200的水平,那么,接下来的调整常常是回撤到这场运动的一半处,即大约150的水平,然后市场才恢复原来的上升势头。这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市场倾向,在期货市场上频繁地重现。同时,这种百分比回撤的概念也适用于任何规模的趋势—主要趋势、次要趋势和短暂趋势。
确切地说,在很大的程度上,50%回撤是市场的一种倾向性,而不是一条精确、严格的规则。此外,所谓最大和最小百分比回撤——三分之一回撤和三分之二回撤——也是广为人知的。换言之,价格趋势可以分成三等份。通常最小的回撤大约是33%.最大的回撤约为66%。这就是说,在一个强劲趋势的调整过程中,市场通常至少回撤到前一个运动的三分之一的位置。有几方面的原因使这一常识极有意义。如果交易商试图在市场下方计划一个值得买入的价格,那么他可以在图表上算出33%——50%回撤的区域,以此为参考,来选择大致的买进机会(见图4. 20 a和b)。
最大回撤百分数为66%,这里对应着一个特别关键的区域。如果先前的趋势能够持续下去的话,那么调整必须在三分之二处打住。于是,在这种关键区域,无论是在上升趋势中买进.还是在下降趋势中卖出,相对来说风险都比较小。如果在调整中价格越过了兰分之二点。那么趋势反转的可能性就会大于单纯的调整了。下一步,价格通常将返回原先趋势的起点,也就是要l00%地回撤了。
有心的朋友或许已经发现,上述三种回撤百分比——50% , 33%和66%——都是从道氏理论原原本本地移植来的。当我们学到艾略特理论和菲波纳奇比数的时候,就会发现,它们也都步道氏理论的后尘,引入了38%和62%两种回撤百分比。我宁愿把两组数字结合起来,把最小回撤区域设为33%到38%,把最大回撤区设为从62%到66%。有些技术分析者进一步地折衷。得出了40%和60%两种回撤区域。熟悉W·D·江恩理论的人都知道,他把趋势结构划分成八等份——1/8,2/8…8/8。不过,即便如此,江恩对3/8(38%)4/8(50%)和5/8(62%)的回撤比例也另眼相看,并且也觉得趋势三等分法—1/3(33%(和2/3(66%)——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