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不了笨人蠢人在我面前唠唠叨叨――我指书,因此买书对我来说,就是一个寻找聪明人的旅程。书店里成千上万种书,在我眼里就是成千上万个作者,我需要快速找出谁是聪明人。 第一个说女人像花的是天才,第二个这么说的是蠢才。书也一样,跟风炒作的一般是蠢才,比如奶酪比如鸡汤比如那些事儿。我不否认他们能赚钱,但多半是垃圾。 看序。拉一帮名人作序的多半不怎么样,因为狮子是孤独的,只有豺狼才呼朋引类。序言里边罗列长长致谢名单的多半不怎么样,因为聪明人是孤独的,他们不需要那么多人帮忙。在序言里边就迫不及待给你讲道理的多半不怎么样,因为聪明人大都懂得前戏与调情的要紧。聪明人的书,你看他的序,应该是非常个人化的、有情调的,大致说来,聪明程度跟序言里边谈及本书的次数应该是呈反比的。 看目录。目录是一本书的骨架,骨架搭得好,书也不会差到哪去。目录集中体现了一个作者的审美眼光和创造力,而我们知道,在知识领域,聪明很大程度就是不走寻常路,就是创造力。比如一本历史书,如果它的目录只是按照朝代或者年代排列下来;一本美容书,只是按照鼻子眼睛嘴巴脸蛋排列下来,基本可以判断作者即便不是剪刀浆糊,也不会有什么创见和趣味。 最后,可以看看正文第一页,是不是能够很顺畅地读下去,是不是有趣。好书的头几句话甚至可以看一遍就背下来的,比如:“很多年后,面对行刑队的枪口,奥雷良诺·布恩第亚上校想起祖父带他去看冰的那个下午。”这是《百年孤独》的第一句话。比如:“公元1587年,在中国为明万历十五年,论干支则为丁亥,属猪。”这是《万历十五年》。第一眼不能惊艳,后边多半也就没有惊喜。不要以为大师便不屑于此,“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怎么样? 当然,如果你是为了求知进学,不必这么挑剔。如果是为了有趣,或许可以按照我的方法去寻找聪明人和聪明人的书。在书店里边,我每每感慨聪明人真是这个世界送给我的礼物,遗憾的只是聪明人太少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