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图的基本知识
1、相机、镜头的运用
片幅 以大小来分 135(小画幅)120中画幅 4×5(大画幅) 底片越大,放大尺寸就越大 以形状来分
①竖副 动感、上升、活泼、动态
②横幅 稳定、辽阔、宽广、静态
③方形 便于二次剪裁,适于拍外景照片
④长条形 长宽比很大,全景相机
2、对焦
AV 自动 ①平均对焦 快 ②单点对焦 精确
MV手动 ①裂像对焦 ②微棱对焦
3、镜头的成像特征
焦距镜头
艺术创作人像,夸张变形,纵深感,近大远小,建议尽量使用定焦的短焦镜头,避免把人脸至于画面的边缘
标准镜头
真实的记录
长焦镜头
动物、体育、压缩感、实与虚的关系来表现
4、景深的大小(景深与镜头镜片组结构有关系)
通常情况下后景深比前景深大,比值大约为2:1.在微距摄影中前后景深较为一致
光圈越大,景深越小 焦距越长、景深越小 摄距越近、景深越小
二、点线面的认识
构图主要是有两大原因组成的:一是线条,一是影调。点、线、面的结合是构图的基础。
*对线条的认识
1、线条的提炼:线条并不是客观存在的实体,它只不过是因光的作用形成的各种物体的轮廓线,不同影调之间的分界线和由过度色块所组成的线型
2、线条的功能
A、线条可以作用于画面的整体结构和主体形象的总的姿态。
B、线条可以通过对主体、陪体和背景等细部的刻画,造成不同的质感,量感和空间感。
C、线条在造成一件作品的韵律、节奏和意境方面,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3、线条的特点
A、垂直线条:可以促使视线上下移动,显示高度,造成耸立、高大、向上的印象。
B、水平线条:可以导致视线左右移动,产生开阔、伸延、舒展的效果。
C、斜线条:会使人感到从一端到另一端扩展或收缩,产生变化不定的感觉,富有动感。
D、曲线条:使视线时时改变方向,引导视线向重心发展。
E、圆形线条:可以造成人们的视线随之旋转,有更强烈的动感。
4、线条的运用,一定要有利于主体的表达,要与内容紧密关联,不能脱离内容单纯追求线条的效果。
1)运用线条来表达事物的特征
2)运用某种线条结构来表达感情
如:水平线平稳,垂直线崇高,曲线优美,放射线奔放,斜线富有动感,圆形线条流动活泼,螺旋线充满神秘感等。
3)运用富有特征的瞬间索展示的线条,来结构的表现动作和情节
4)运用线条的排列组合,创作画面的节奏和韵律
二、主题和陪体的经营
1、黄金分割点
1:0.618
趣味中心
三分之一线与九宫格
三、空白的留取
不同的空间安排,能体现不同的呼应关系。空白的留取与对象的运动有关,画面上的空白与实物所占的面积大小,还要合乎一定的比例关系,要防止面积相等、对称,画面上的空白处的总面积大于实物对象所占的面积,画面才显得空灵、清秀。否则,画面重在写实。
四、画面要达到整体的均衡
1、强调一种庄重、肃穆的气氛时,要求画面的均衡平稳,甚至有意地采取对称式的均衡,
2.在一些恬静、柔媚的画面中,要求画面上有疏有密,有虚有实,但整体要求是均衡的。
3、均衡还可以有意地违反均衡的法则,使画面在不均衡中造成某种动荡感。
五、配体在画面的地位和作用
1、配体是指画面上与主题构成一定的情节,帮助表达主体的特征和内涵的对象
1)、配体深化主题的内涵
2)、画面处理好配体,实质上就是处理好情节。
3)、画面配体的安排必需以不削弱主体为原则,不能喧宾夺主。
4)、陪体的处理也有直接和间接处理,配体的间接处理,重要的在于必须巧妙地安排好引导想象的媒介
2、环境对烘托主体的作用
作为环境组成部分的对象是处于主题前面的,我们称它为前景。处于主体前面的,我们称它为背景,前景处于主体前面,陪体也可以同时是前景。
A、 利用一些富有季节性和地方性的花草树木做前景,渲染季节气氛和地方色彩。
B、前景用来加强画面的空间感和透视感。
C、 运用前景与背景景物作内容上的对比,
1) 、前景运用虚焦点的表现手法,给人们一种朦胧美的感觉,前景的运用可增加画观的装饰美。
2)、背景是指在主体的后面用来衬托主体的景物,以强调主体是处在什么环境之中,背景对突出主体形象及丰富主体的内涵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①是抓特征 ②是力求简洁 ③是要有色调对比
3、轮廓形状的法则:暗的主体衬在亮的背景上;亮的主体衬在暗的主题上;亮的或暗的主题衬在中性灰的背景上;主体亮,背景亮,中间要有暗的轮廓线在人像摄影时需运用吸光板;主体暗,背景暗,中间要有亮的轮廓线在人像摄影时需使用轮廓光。
五、构图的一般规律
1、多样统一规律 2、均衡非均衡规律 3、疏与密的规律 4、形式与内容的规律
六、常用构图形式分为
1、正三角形构图:给人集中和稳定之感
2、倒三角形构图:给人不安定的动感受;
3、放射形构图:给人以集中或扩散之感;
4、S形构图:具有柔性的韵律感;
5、对角线构图:能产生动感、不安的感觉
6、圆形构图:单调少变化但具有柔美之感。
7、L形构图符号:具有平稳,舒畅,的感觉
8、直立形构图:具有集中和罗曼蒂克
9、井字形构图:即把画面平均分为三等份,然后在画面的中心虚拟出一个井字,把画面的中心(脸部或眼睛放在任意一个点上或一条边上均可,称为黄金分割线、三分法、三份律。
10、 任意形构图:将不同形式的构图交互应用或者是形成另一类的构图风格,画面要具有美感。
七、人像摄影公式化构图技巧
选择拍摄点,即:不同的摄影距离,不同的方向,不同的高度。
1、根据自己的意图,想法拍摄出不同景深的照片(就要选用不同的焦距)
2、人像摄影公式化构图分为
A.全身(指被摄者整个的身形和面貌)
B七分身(指从被摄者的头部至膝盖以下)
C.小七分身(指被摄者的头部至膝盖以上臀部一下)
D.六分身(指被摄者的头部至臀部一下)
E.半身(指被摄者头部至腰部)
F三分身(指被摄者的头部到胸部以下)
G头像(指画面中只包括被摄者的胸部以上)
H特写(有眼睛在内的头部大部分)
3、选择拍摄高度
影楼人像摄影中相机的标准高度的控制
(1)拍头像时,相机和被摄者眼睛平齐.
(2)拍半身人像时,相机和被摄者胸部平齐.
(3)拍全身人像时,相机和被摄者腰部平齐.
A、仰拍 机位较低,镜头向上拍摄,适合下巴较尖脸型姣好的人
B、平拍 机位基本和被摄者高度平齐,拍摄画面适合视觉习惯
C、仰拍 机位较高,镜头向下拍摄,适合脸型腮部较胖的人
另外倒机位也经常应用:1、使被摄者产生动感 2、可以使过多的空位消除 3、可以剪裁掉不必要的画面
4、选择最佳拍摄方向
A.正面人像 适合五官端正,脸型匀称而漂亮的人
B.七分面人像 脸部正面占大部分,而侧面只占小部分
C.三分面人像 脸部只占小部分,脸型较侧。
D.侧面人像 脸部的朝向和镜头成90度,只有面部侧面轮廓非常好看的人,才适合拍摄
八、剪裁问题
1、先一定要明确重点要表现什么
2、剪裁顺序
3、构图忌贪
4、画面疏密得当
5、要求一次剪彩到位,必要时才用二次构图进行补充
宗旨:保留需要表现的内容,去掉与画面无关的内容
九、构图与其他摄影形式的联系
1、构图与POSE,神态的联系
A 动态的美姿如何构图
更注重画面的张力(感染力,冲击力)
倒机位的使用,运动的方向,趋势,决定了画面的留空
B 静态的POSE如何构图
注意画面的协调性,更显工整,环境和人物的视线决定画面的留空的方向
C 站姿与构图的联系
画面上方的留空比下方多一些,脚下留空会显得人物悬在半空,越往脚下拍,头顶留空越多
D 坐姿与构图的联系
一般剪裁到膝盖下方,拍头像时避免椅子的影响
E、躺姿与构图的联系
横幅表现人物身材,全身构图居多,竖幅时,强调人物上半身及空间感
片幅适合被摄体主要轮廓则强调了被摄体的固有特征,有时会相反的利用片幅,表现空间感情成特殊意识
十、背景的变化与构图的联系
1、纯色:只考虑色彩对构图的影响,表现细节,没虚实之分
2、抽象背景(仿画)半虚化,强调意境的表现,构图含蓄,留空很多,艺术性较强
3、仿真,超真背景,比较清晰,多强调人物和景物互相均衡,背景的作用是对人物活动环境的交待
十一、构图禁忌
1、 主题不突出
2、 喧宾夺主
3、 画面不平衡
4、 人物过于居中
5、 线条直切画面1/2
6、 杂物干扰头部
7、 忽视水平与垂直关系
8、 留天小于留地
9、 前景过大或过量
10、 画面闭塞,不透气
。。。。。。